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7課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 導學案(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7課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 導學案(含解析)

資源簡介

第7課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導學案
【思維導圖】
【新課標要求】
知道戰國七雄的史實;通過商鞅變法等史實,認識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以都江堰為例,體會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學習目標】
了解戰國七雄的形成及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兼并戰爭;掌握商鞅變法的背景、內容及作用,認識改革使秦國逐漸強大起來;通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體會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學習重難點】
重點:商鞅變法的內容、作用
難點:對商鞅變法、都江堰修建的評價
【素養導學】
時空觀念、歷史解釋:識記戰國七雄的名稱和方位,通過了解戰國時期諸侯兼并戰爭,理解這一時期的社會變化
唯物史觀:通過商鞅變法,知道改革使秦國強大,認識秦國統一六國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家國情懷:都江堰體現古代中國人民的聰明智慧,培養愛國情懷和家國認同感
【學生自主研習】
一、戰國七雄
1.七雄:
2.形成:
3.著名戰役:
【思維導引】
巧記戰國七雄的位置: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
二.商鞅變法
1.背景:
2.目的:
3.時間、支持者:
4.措施:
5.作用: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時間、修建者:
2.功能:
【板書設計】
【課堂總結】
本課主要學了戰國七雄、商鞅變法和都江堰。三塊內容之間因果相聯,各國的變法及興修水利都是為了富國強兵,適應戰國七雄兼并戰爭的需要。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設促進了經濟發展,最終秦國取得優勢,統一全國
【教學反思】
本課的戰國七雄、商鞅變法、都江堰都是本冊重要的知識點。首先,用學生感興趣的人物“商鞅”的舌戰群臣的圖片,激起學生的興趣,然后導入新課,在設計“戰國七雄”的內容時,采用了戰國形勢圖來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分析能力。對于“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和歷史作用”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探究,通過教師的講解來理解我國封建社會的形成,突破難點。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把控時間
【課堂達標測試】
一、單項選擇題
1.商鞅變法內容中,對秦國封建制度確立起決定作用的是(  )
A. 廢除舊貴族的特權 B. 國家承認土地私有C. 獎勵耕戰富國強兵 D. 推行縣制治理地方
2.“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從歷史上看,促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的重要水利工程是(  )
A. 都江堰 B. 大運河 C. 六輔渠 D. 白渠
3.某歷史學習興趣小組對戰國時期的歷史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他們擬定了以下研究主題,其中最合適的是(  )
A. 新舊交替:社會劇烈變革的時代 B. 反抗暴秦:寧有種乎的悲壯吶喊
C. 道教產生:奠定傳統文化的根基 D. 逐鹿天下:爭奪帝位的楚漢之爭
4.最近熱播的電視劇《羋月傳》序幕中,羋月對秦軍大聲疾呼:“你們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報!”戰國時期,秦國的軍隊特別富有戰斗力,有“虎狼之師”之稱,其主要原因是(  )
A. 將領沖鋒在前的表率作用B. 作戰武器鋒利先進
C. 戰場立功將士國家賜給田宅和爵位D. 戰略戰術運用得當
5.“秦民之見戰也,如餓狼之見肉也”。秦國這一社會現象的出現是由于商鞅變法(  )
A. 推行縣制 B. 獎勵耕織 C. 獎勵軍功 D. 編制戶口
6.“它是世界文化遺產,是自然與文化、人類與環境、水利工程與山水風光和諧融合的千年奇觀,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巨大的效益,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材料中的“它”是指(  )A. 長江 B. 黃河 C. 都江堰 D. 大運河
7.戰國七雄按“東南西北上中下”的地理位置來分,它們分別是(  )
A. 齊、楚、秦、燕、趙、魏、韓 B. 齊、楚、秦、燕、韓、趙、魏
C. 燕、趙、魏、韓、齊、楚、秦 D. 楚、韓、趙、齊、秦、燕、魏、
8.改革變法是我國由奴隸社會進人封建社會的重要途徑。我國封建社會形成于(  )
A. 春秋時期 B. 戰國時期 C. 秦朝時期 D. 西漢時期
9.因戰爭眾多、爭奪激烈而得名的“戰國”時期,著名的戰役或戰斗有(  )
①城濮之戰 ②桂陵之戰 ③長平之戰 ④馬陵之戰。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10.公元前346年的新年,秦國一個老人的四個兒子回到家中,老大說他因作戰有功獲得爵位,老二說他因勤于耕作被免除徭役,老三講自己被國君派往小縣為吏,老四說他因經商致富得到政府獎勵。根據你所學的知識,這四個兒子中最可能在吹牛的是(  )
A. 大兒子 B. 二兒子 C. 三兒子 D. 小兒子
二、讀圖說史題
11.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圖一 圖二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變法?是在誰的支持下進行的?
(2)請回答圖一變法的主要內容(至少答三點)和歷史作用。
(3)圖二是我國古代哪一重要工程?是誰主持修建的?
(4)圖二工程的功能是什么?它的建成,起到了什么作用?
仔細觀察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1)請將下列戰役發生地英文字母代號和諸侯國的英文字母代號填入圖中方框內。
A.長平之戰。
B.最后完成“掃六合”的諸侯國。
(2)據史書記載,西周初年有800個諸侯國,春秋初年還剩170多個,戰國初期還有十幾個諸侯國,到公元前221年,實現了“四海一”。這一歷史現象反映了我國歷史發展的什么趨勢?
參考答案
【學生自主研習】
一、戰國七雄
1. 齊楚秦燕趙魏韓
2.戰國初年,晉國被韓趙魏三家大夫瓜分(三家分晉);齊國由大夫田氏取代(田氏代齊)
3.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等
二.商鞅變法
1.戰國時期,鐵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新型地主階級的勢力的增強
2.以求富國強兵,在兼并戰爭中取勝
3.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4.措施:
政治 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廢除貴族的特權,改革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嚴明法度,禁止私斗
經濟 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獎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人可免除徭役,統一度量衡
軍事 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
5.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公元前256年、李冰
2.都江堰是一座綜合性的水利樞紐,發揮出防洪、灌溉、水運等多方面的作用
1.【答案】B
【解析】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開始變法。變法使國家承認土地私有,準許自由買賣;商鞅變法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買賣。這樣就破壞了奴隸制的生產關系,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A、C、D雖為商鞅變法的內容,但不合題意。
故選:B。
2.【答案】A
【解析】
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農田,使成都平原變得“水旱從人,不知饑饉”,因而獲得了“天府之國”的美稱,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選A。
本題考查都江堰的修建。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注意掌握都江堰修建的作用。
3.【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戰國時期的時代特征,旨在考查學生知識的運用能力。
【解答】
A.根據題干信息“戰國時期的歷史”,聯系所學可知,戰國時期各國紛紛變法,社會劇烈變革,故A正確。
B.反抗暴秦是發生在秦朝的史實,故排除B。
C.道教是東漢時期產生,故排除C。
D.楚漢之爭是秦朝滅亡之后劉邦項羽爭奪帝位的戰爭,故排除D。
故選A。
4.【答案】C
【解析】
公元前356年,秦國的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變法.主要內容有:編制戶口,加強刑法;獎勵生產;獎勵軍功;承認土地私有;推行縣制;統一度量衡等.其中的獎勵軍功,意思是在前線打仗的士兵,如果立了軍功,就會賜給田宅和爵位,貴族子弟沒有軍功就不能獲得爵位,這有利于增強士兵的戰斗力.所以說“秦國的軍隊特別富有戰斗力,有‘虎狼之師’之稱”.
故選C
本題考查商鞅變法,理解商鞅變法的內容即可解答.
本題旨在考查對商鞅變法內容的理解,需要掌握基本知識點.
5.【答案】C
【解析】
商鞅變法的法令規定,獎勵軍功,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題干中的材料反映的正是商鞅變法獎勵軍功的內容。
故選:C。
本題以商鞅變法的材料為依托,考查的是商鞅變法的知識。
本題以商鞅變法的材料為背景,考查的是學生對商鞅變法的有關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
6.【答案】C
【解析】
題干中的關鍵信息“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農田,使成都平原變得“水旱從人,不知饑饉”,因而獲得了“天府之國”的美稱,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選:C。
本題考查都江堰.
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都江堰修建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作用.
7.【答案】A
【解析】
戰國七雄指的是齊楚秦燕趙魏韓,巧記其具體方位的口訣為東南西北上中下.所以它們分別是齊、楚、秦、燕、趙、魏、韓,A選項符合題意.
故選A.
本題主要考查了戰國七雄的方位的有關內容,要在掌握課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選擇.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戰國七雄的方位.
8.【答案】B
【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隨著社會生產力發展,戰國時期,各國通過變法,確立地主階級的統治,我國封建社會逐漸形成。
故選:B。
本題主要考查了封建社會的建立的有關內容。
注意準確識記封建社會的建立的時間。
9.【答案】A
【解析】
城濮之戰發生在春秋時期;戰國時期,七雄并立,各國之間戰爭頻繁,桂陵之戰、馬陵之戰和長平之戰等是著名的戰役,就發生在這一時期.
故選A.
本題以因戰爭眾多、爭奪激烈而得名的“戰國”時期為切入點,考查的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戰役.
本題以戰國時期的著名戰役為依托,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國古代著名的戰役以及留下的成語典故.
10.【答案】D
【解析】
公元前356年,商鞅開始在秦國實行變法.商鞅變法中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因此說老人的小兒子(老四)是在吹牛皮.
故選D.
本題以商鞅變法的材料為依托,考查的是商鞅變法內容的知識.
本題以商鞅變法的材料為背景,考查的是學生對商鞅變法內容的有關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
11.【答案】(1)商鞅變法;秦孝公。
(2)內容: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②獎勵耕織,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獎勵軍功,按功授爵;④廢除貴族世襲特權;⑤建立縣制。作用:通過變法,使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不斷加強,成為戰國后期最強大的國家,為以后兼并六國打下了基礎。
(3)都江堰;李冰。
(4)防洪;灌溉。使成都平原變成萬畝良田,成為天府之國。
【解析】
(1)本題考查的是商鞅變法的知識。該題考查的是認識歷史人物的能力。圖中人物是商鞅。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變法。商鞅主張變法他是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實行變法的。
(2)本題考查的是商鞅變法的內容。結合所學可知,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②獎勵耕織,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獎勵軍功,按功授爵;④廢除貴族世襲特權;⑤建立縣制。歷史作用:秦的國力驟增,軍隊戰斗力也大大加強,成為七雄中最強的國家,為最終的統一大業奠定了基礎。
(3)本題考查的是都江堰的知識。從圖中就可判斷這一工程就是都江堰,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
(4)本題考查的是都江堰的作用的知識。據已學可知:都江堰的功能是防洪、 蓄水、灌溉;它的建成,使成都平原300多萬畝土地變成了肥沃的良田。
12.【答案】(1)
(2)由分裂走向統一。
【解析】
(1)本題主要考查了戰國時諸侯國的地理位置。根據所學知識,長平之戰是在今山西晉城;后完成“掃六合”的諸侯國是秦國,在最西面。
(2)本題主要考查秦朝的統一相關史實。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由此可知,我國歷史發展的趨勢是由分裂走向統一。
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那坡县| 栖霞市| 武宁县| 崇州市| 肥东县| 桓仁| 随州市| 德钦县| 黑水县| 双桥区| 桦南县| 岳阳市| 图片| 陆河县| 塘沽区| 日照市| 茶陵县| 邯郸县| 繁昌县| 湘阴县| 唐河县| 大冶市| 湖北省| 新昌县| 海兴县| 武定县| 禹州市| 深水埗区| 韶山市| 铜山县| 出国| 揭西县| 大连市| 望奎县| 黄平县| 中宁县| 大厂| 娱乐| 阳城县| 康乐县| 岑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