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第二章 二、汽化和液化 》研學案(二)學校: 設計教師: 設計時間:【課題】第二章 二、汽化和液化(課時2)【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了解蒸發和沸騰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體驗液化現象,通過實驗探究模擬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知道液化放熱的物理本質。(3)知道氣體液化有兩種方法。(4)會解釋生活中“白氣”的形成過程。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實驗的觀察,知道氣體液化的特點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培養學生的實驗意識,感受自然界中的奧秘【教學重難點】重點:會判斷常見的液化現象。難點:如何使氣體液化。【教學方法】觀察法、實驗法、歸納總結法【教學器材】酒精燈、燒瓶、金屬盤、注射器、打火機【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請同學們一起回憶上一節課所學習的內容議一議:蒸發和沸騰都屬于汽化現象,它們有什么區別活動1: 蒸發和沸騰的異同點比較蒸發和沸騰,歸納總結,完成下表蒸 發 沸 騰相同點不同點 僅在液體表面緩和在任意溫度下都可發生影響因素:溫度、表面積、空氣流動二.新課教學同學們,秋天的早晨,荷葉上常會有晶瑩的露珠,深秋的早晨常會大霧迷漫,這此現象是怎樣形成的呢?活動2:觀察水蒸氣的液化(1)在燒瓶中注入適量的水,用酒精燈加熱,液態的水變成水蒸氣從燒瓶口部冒出。仔細觀察瓶內和瓶口的上方,你看到了什么現象?(2)在瓶口上方傾斜地放置一個金屬盤,金屬盤上放置一些冰塊,仔細觀察金屬盤的底面,你看到了什么現象?想一想:(1)在實驗中,水的狀態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需要什么條件?(2)大自然中雨的形成過程與本實驗類似:水蒸氣與熱空氣一起上升,在高空遇 (冷或熱)時,水蒸氣就凝結成 .活動小結:1.物質的由氣態變為液態叫做液化,這個過程要放熱。讀一讀:自然界中的液化現象議一議:我們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液化現象活動3:演示乙醚汽化與液化的實驗(1)用注射器吸入一些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孔.先向外拉動活塞,你看到了什么變化;再推壓活塞,你又會看到了什么變化?議一議:在推壓活塞時,氣態乙醚的溫度是否降低?本實驗是通過什么方法使氣體液化的?生活中還有哪些用此方式使氣體液化的例子?活動小結: 液化的兩種方法:(1)降低溫度。所有氣體,在溫度降到足夠低的時候都可以被液化。(2)壓縮體積。在一定溫度下,壓縮體積也可以使氣體液化。如:液化石油氣、氧氣瓶三、新知應用1.物質由 態變為 態叫汽化,物質由 態變為 態叫液化。汽化有兩種方式: 和 ;液化有兩種方法: 和 .研究表明所有氣體在______的時候都可以液化;在一定______下, 也可以使氣體液化。液化石油氣就是通過 的方法使氣體液化的。2.清晨草葉上常掛有晶瑩的露珠,這是由于夜間溫度低,空氣中的水蒸氣 形成的,在陽光照射下這些露珠又會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發生了 的緣故3.用蒸籠蒸饅頭,是上層還是下層蒸格中的饅頭先熟呢 小明仔細觀察后發現:高溫的水蒸氣經過多層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籠蓋時,大量水蒸氣發生 現象, 很多熱量,從而會使上層蒸格中的饅頭先熟.4.茶葉盒在冰箱中被冷凍后,取出放一會兒,發現變濕了。用干毛巾擦凈,等一會兒茶葉盒又變濕了,原因( ) A.茶葉盒在冰箱中吸收的水繼續往外滲透 B.空氣中的水汽化成水蒸氣附著在茶葉盒表面C.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成水附著在茶葉盒表面 D.空氣中的水附著在茶葉盒表面5.醫生為病人檢查牙齒時,會拿一個帶把的小鏡子在酒精燈上燒一燒,然后放入病人口腔內,通過小鏡子的反射來看清牙齒的內側,醫生把鏡子燒一燒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許多房間都有如圖所示的玻璃窗,在熱的夏天開著空調的甲房間和寒冷的冬天開著暖氣的乙房間,玻璃窗上都會 出現“水霧”,下列關于“水霧”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乙兩房間的“水霧”都在內表面B.甲、乙兩房間的“水霧”都在外表面C.甲房間的“水霧”在外表面,乙房間的“水霧”在內表面D.甲房間的“水霧”在內表面,乙房間的“水霧”在外表面【課后作業】.冰雹、小雪、霧和霜凍四種天氣現象,其中主要通過液化形成的是( )A.冰雹 B.小雪 C.霧 D.霜凍.媽媽在蒸饅頭時,開鍋后改用“小火”。針對這種做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水沸騰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讓饅頭變熟 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點C.無論使用“大火”還是“小火”,水達到沸點后溫度都保持不變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點,不應該改用“小火”.寒冷的冬季,我們坐空調車會發現在汽車擋風玻璃上出現“哈氣”,關于“哈氣”,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哈氣”出現在擋風玻璃外壁 B.“哈氣”的出現是液化現象C.“哈氣”的出現是汽化現象 D.“哈氣”的形成要吸收熱量.戴眼鏡的人從寒冷的室外進入溫暖的室內,鏡片上出現一層小水珠而看不清物體,即使不擦鏡片,過一段時間鏡片上的小水珠也不見了。這一過程中包含的物態變化先是 ,后是 。5.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動活塞使注射器里吸進一些乙醚,取下針頭,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動活塞,到一定程度時,注射器里的液態乙醚消失,這是一個 (填物態變化名稱)現象,然后推活塞,可以觀察到又有液態乙醚出現,這表明用 的方法可以使氣體液化。6.今年4月20日,江城出現了罕見的“返潮”現象,地面、墻壁全是濕的。專家解釋:這是因為前幾天我市遭遇“倒春寒”天氣,地面、墻壁等處的溫度 ,但近日起,西南暖濕氣流來到我市上空,空氣中水蒸氣的含量 ,極易發生 現象,使近地面的物體冒“冷汗”。7.烈日炎炎,上海世博園啟動了霧森噴霧降溫系統以緩解暫時的悶熱,該系統自動向空氣中噴灑水霧,水霧在 (填寫物態變化名稱)過程中從周圍 大量的熱,導致周圍溫度明顯 。8.對于小手術的麻醉,醫生常用一種透明的、沸點為13.1℃的液體氯乙烷,把準備施行手術的地方“凍結”起來。這里醫生利用了液體氯乙烷________時需要______熱的原理。9.從冰箱內取出的冰棍周圍會彌漫著“白氣”;水燒開后水壺嘴會噴出“白氣”.下分析正確的是( )A.壺嘴噴出的“白氣”是壺嘴噴出的水蒸氣液化成的小水珠B.這兩種情況的“白氣”都是水蒸氣C.冰棍周圍的“白氣”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D.這兩種情況的“白氣”都是空氣中原來的水蒸氣液化而成的小水珠10.小芳吃雪糕時,看到雪糕周圍冒“冷氣”,由此她聯想到了泡方便面時碗里冒“熱氣”的情景.以下是她對“冷氣”和“熱氣”的思考,其中正確的是 ( )A.“冷氣”和“熱氣”本質是相同的,他們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氣B.“冷氣”和“熱氣”本質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氣C.“冷氣”和“熱氣”本質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D.“冷氣”和“熱氣”本質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11.已知液態氧氣、氮氣、二氧化碳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的沸點分別是-183℃、-196℃和-85℃。如果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用降溫的方法,用空氣來提取這些氣體,那么溫度下降時,首先液化被分離出來的是( )A.氧氣 B.氮氣C.二氧化碳D.無法分離12.100℃的水蒸氣通過100℃的水,水蒸氣 液化(填“會”或“不會”),這是因為 。13.如圖裝置,A為盛水的燒瓶,B容器中裝有適量的水,C為溫度計,D為試管。玻璃彎管由燒瓶A通入試管D中,試管D放在盛有冷水的容器B中,對燒瓶A加熱并使其中的水沸騰,隔一段時間會看到試管D中 ,溫度計C的示數 ,這個現象說明 。14.常溫常壓下,氨是以氣態存在的,如果在常溫下要使氨呈液態,則盛放液態氨的鋼瓶內的壓強( )A.等于常壓 B.小于常壓 C.大于常壓 D.以上情況都有可能15. 關于“觀察水蒸氣液化”的實驗.下列幾個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燒瓶內水的減少主要是因為水的沸騰B. 金屬盤中放冰塊可使液化現象更明顯C. 瓶口上方的“白氣”是大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D. 根據金屬盤溫度升高這一現象不能得出氣體液化會放熱的結論參考答案新知應用:1.液 氣 氣 液 蒸發 沸騰 降溫 加壓 降溫 溫度 加壓 加壓2.液化 汽化3.液化 放出C5.提高鏡子溫度,防止水蒸氣液化C課后作業C 2.C 3.B 4. 液化 汽化5.汽化 加壓6.低 高 液化 7.汽化 吸收 下降 8.汽化 吸9.A 10.D 11.C12.不會 水蒸氣無法放熱降溫液化成水 13.有小水珠 升高 液化放熱14.C15.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