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1.3 觀察身邊的微小物體教科版六年級上冊教學目標科學觀念:1.學生通過用肉眼、放大鏡、顯微鏡對比觀察昆蟲的某一部分,知道觀察工具的放大倍數越大,物體的圖像就越大,視野就越小。科學思維:1.通過閱讀拓展資料,知道人類的很多生產制造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人類的生產生活和大自然是相關聯的。探究實踐:1.學生通過操作光學顯微鏡和手持式簡易顯微鏡,初步了解使用顯微鏡的方法。2.學生通過用肉眼、放大鏡和顯微鏡對比觀察昆蟲的某一部分,能用示意圖和文字將自己的發現真實地記錄和客觀地描述出來。態度責任:1.學生通過用顯微鏡對比觀察周圍物體的微小結構,對微小世界的探索產生濃厚的興趣。2.學生通過研討觀察中的發現,能夠主動與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觀察結果和想法。3.學生通過用肉眼、放大鏡和顯微鏡對比觀察同一物體,體會到科學技術有利有弊,互相制衡。觀察身邊的微小物體微小世界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上冊聚焦01探索02研討03拓展05目錄課堂小結06課堂練習07聚焦在放大鏡和顯微鏡下,昆蟲的身體是怎樣的呢?我們周圍有許多微小的物體,如有些昆蟲極小,有些昆蟲的身體器官用人的肉眼都看不清。探索1用肉眼、放大鏡和顯微鏡對比,觀察昆蟲的觸角、翅、足或其他的某一個部分。把我們的發現畫成圖,并用文字標注。探索1安放對光觀察調焦上片將顯微鏡擺放在桌面上。調節反光鏡,從目鏡往下看,能看見一個亮的光圈。將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眼睛先看物鏡,降低鏡筒;然后眼睛看目鏡,提升鏡筒,直到看到清晰的圖像。注意移動的方向和從目鏡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探索2用手持式簡易顯微鏡代替臺式光學顯微鏡,完成觀察實驗。將物鏡垂直對準觀察物體,用左眼從目鏡往下看,調節調焦旋鈕,找到物體清晰的圖像。物鏡目鏡調節旋鈕研討1.我們在觀察中發現了什么?讓你最驚奇的是什么?研討2. 用肉眼、放大鏡、顯微鏡觀察同一物體,圖像的大小和視野(看到的范圍大小)有什么不同 肉眼下的葉片放大鏡下的葉片顯微鏡下的葉片拓展受昆蟲啟發的發明創造科學研究表明,昆蟲頭上的觸角就是它們的“鼻子”,這個鼻子能分辨各種氣味,有的比人的鼻子靈敏得多。人類模仿蒼蠅的觸角,研制出“蠅式氣味分析監視儀”,將它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密封艙里,不僅可以凈化空氣,而且在有空氣泄漏時能立即發出警報。同樣,這種儀器也可以安裝在煤礦的礦井里,監視瓦斯的濃度,當瓦斯的濃度超標時,它就會報警,以便及時排除險情。蠅的眼睛由許多小眼睛組成,這樣的復眼能看到周圍360°范圍內的物體。拓展根據蒼蠅復眼的視覺原理,人類研制出了“蠅眼照相機”和“蠅眼雷達”,還仿制出一種“蠅眼探測系統”,用來探測高能宇宙射線,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變。在顯微鏡下,蝴蝶的彩色翅膀其實是由許多小鱗片組成的。這些鱗片會隨陽光的照射方向自動變換角度,從而調節體溫。科學家們受蝴蝶的啟發,將人造衛星的控溫系統制成了對溫度敏感的百葉窗樣式,隨溫度變化可調節窗的開合,保持了人造衛星內部溫度的恒定,解決了航天事業中的一個大難題。課堂小結通過本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用肉眼、放大鏡和顯微鏡對比觀察昆蟲的結構,能觀察到不同的現象;我們使用的觀察工具放大的倍數越大,物體的圖像就越大,但是視野(看到的范圍)卻越小了,所以我們在觀察物體時,要合適的選擇工具;人類的很多生產制造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人類的生產生活和大自然是相關聯的。課堂練習1. 關于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正確的是( )。①調焦 ②觀察 ③對光 ④安放 ⑤上片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①②C.②④③⑤① D.④③⑤①②D課堂練習2.我們用肉眼、放大鏡和顯微鏡對比觀察昆蟲的某一部分,發現( )。A.觀察工具的放大倍數越大,圖像越小,視野越大B.觀察工具的放大倍數越大,圖像越大,視野越大C.觀察工具的放大倍數越小,圖像越小,視野越大D.觀察工具的放大倍數越小,圖像越大,視野越小C課堂練習3.用顯微鏡觀察時,發現視野中的物體如下圖所示,若想讓物體到視野的中央,載玻片的移動方向應是( )。A.左下方 B.右上方C.左上方 D.右下方A課堂練習4. 在放大鏡下觀察蜻蜓的眼睛可以看到蜻蜓的復眼是由許多小眼組成的。( )5.昆蟲的觸角就是它的鼻子,能分辨各種氣味。( )6.物質世界中,總有一些微小的構造是人類目前無法觀察到的。( )7.觀察昆蟲標本時,選擇直徑大的放大鏡,可以把標本圖像放得更大。( )8.兩個凸透鏡平行組合之間的距離,會影響圖像的放大倍數和清晰度( )√√√×√微小世界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上冊謝 謝 觀 看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