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1.4 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教科版六年級上冊教學目標科學觀念:1.通過觀察洋蔥表皮玻片標本知道洋蔥表皮是由細胞構成的。2.指導洋蔥表皮細胞的結構特點。科學思維:1.能夠對比洋蔥表皮細胞與死亡的軟木細胞,認識植物細胞的特點。探究實踐:1.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制作洋蔥表皮玻片標本。2.在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學習使用圖畫和文字的方式記錄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細胞。態度責任:1.認識到細致觀察、詳盡記錄是科學研究的重要過程。2.學生通過研討觀察中的發現,能夠主動與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觀察結果和想法。3.懂得工具的發明和進步,使人類的視野不斷擴大和深入,發現了更多的自然奧秘。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微小世界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上冊聚焦01探索02研討03拓展05目錄課堂小結06課堂練習07聚焦聽說過細胞嗎 關于細胞我們知道些什么 細胞是什么樣子的呢?顯微鏡的發明使人們能觀察到更微小的物體。探索1用顯微鏡來觀察洋蔥表皮,看看它的細胞是怎樣的。探索1制作洋蔥表皮玻片標本取表皮滴水放置表皮蓋蓋玻片染色用鑷子撕取“井”字中間的表皮。用滴管在載玻片中央滴水。把洋蔥表皮放到水滴中央,展平。用鑷子夾取蓋玻片蓋到標本上,先放一側,再慢慢放下另一側,注意不要有氣泡。在蓋玻片一側滴碘酒,另一側用吸水紙吸,重復2-3次。不要用摸過洋蔥的手揉眼睛。探索1用顯微鏡觀察、記錄洋蔥表皮細胞。安放對光觀察調焦上片記錄研討1.展示我們的記錄,描述我們看到的洋蔥表皮結構是怎樣的。細胞核細胞壁細胞質這個小黑點是什么?我還看到一個大泡泡。研討2.我們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結構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研討3.我們看到的洋蔥表皮細胞跟羅伯特·胡克觀察到的細胞有什么相同與不同 相同:都像很多個小房間不同:我們觀察到的細胞更清晰,羅伯特·胡克觀察到的細胞沒那么清楚。拓展1665年胡克完成了《顯微術》一書,該書是他利用自己制作的復式顯微鏡觀測各種生物的記錄,他觀測的生物有蒼蠅、蚊子、跳蚤、苔蘚等。 特別應該提及的是,他在該書中描繪了觀測到軟木片中有些像蜂巢的小格子,他于是命名為“cell”,意思為小格子、小單元,后來這個詞成了英文中“細胞”因為這些小格子就是軟木中的死細胞 (壁)。這也是人類首次觀測到細胞。課堂小結通過本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洋蔥表皮是由細胞構成的;洋蔥表皮細胞細胞有規則的形狀,像一個個小房間,細胞內有小黑點——細胞核;顯微鏡的使用步驟:安放—對光—上片—調焦—觀察。使用時應注意:(1)先對光再上片;(2)鏡筒先下降,再上升;(3)觀察時雙眼睜開,用左眼看目鏡;(4)顯微鏡中看到的圖像與真實物體方向相反;(5)向下調整鏡筒時,眼睛要注視物鏡。課堂練習1.我們一般使用( )可以觀察到洋蔥表皮細胞。A.放大鏡 B.肉眼 C.顯微鏡 D.老花鏡C課堂練習2.我們在制作洋蔥表皮玻片標本時,正確的順序是( )。①將撕下的洋蔥表皮放入水滴中 ②用碘酒染色③蓋上蓋玻片 ④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④①②③ D.①④③②C課堂練習3.在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過程中,發現視野內漆黑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 )。A.沒有進行正確的對光 B.沒有滴加碘酒進行染色C.洋蔥表皮撕得太厚了 D.沒有將洋蔥表皮展平A課堂練習4.把整個洋蔥放在顯微鏡下,我們可以直接觀察到它的細胞結構。 ( )5.實驗中蓋蓋玻片時,應該輕輕地傾斜著蓋到載玻片上面,注意不要有氣泡。 ( )6.在制作洋蔥表皮玻片標本時,碘酒的作用是染色。 ( )7.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時,如果提高放大倍數,那么觀察到的細胞變大,視野范圍也變大。 ( )8.玻片標本移動的方向與從目鏡里看到的物體圖像移動的方向是一致的。 ( )×√√×√微小世界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上冊謝 謝 觀 看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