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上:1.5物質的溶解---溶解度曲線知識應用(2)專題講義姓名:___________【知識新授】溶解度曲線通過實驗測出物質在各個不同溫度的溶解度, 運用數學方法可以繪制出溶解度曲線。溶解度曲線表示以下幾方面的意義:1)曲線上每個點表示某溫度下某溶質的溶解度;2)溶解度曲線表示同一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不同溶解度數值;3)曲線表示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時的溶解度數值;4)曲線表示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大小的情況;5)兩條曲線的交點,表示在該溫度下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6)曲線上每個點所配制的溶液是該溫度下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曲線下方的點表示對應溫度下該溶質的不飽和溶液。【鞏固提高】一、選擇題1.如圖甲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圖。如圖乙燒杯中的某飽和溶液的溶質為A、B、C三種物質中的一種,已知生石灰與水反應會放出熱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為A>B>CB.在t2 ℃時,30 g A加入到50 g水中形成80 g溶液C.將t2℃下A、B、C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大小關系為B>A=CD.生石灰與水反應完全后,如圖乙燒杯中的飽和溶液變渾濁,說明該飽和溶液的溶質是C【答案】D【詳解】A、由圖可知,當溫度為t1℃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的關系為B>A=C,當溫度為t2℃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的關系為A >B> C,題文中沒有明確溫度,不能比較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的關系,選項錯誤;B、由圖可知,t2℃時,A的溶解度為50g,則t2℃時,將30 g A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夠溶解25gA物質,所得溶液的質量=50g+25g=75g,選項錯誤;C、由圖可知,A、B的溶解度都隨溫度升高而增大,且t1℃時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則將t2 ℃下A、B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 ℃,A、B的溶解度都減小,溶液底部均有晶體析出,溶液仍為飽和溶液,此時B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于A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C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且t2 ℃時,C的溶解度小于t1 ℃時A的溶解度,將t2 ℃下C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 ℃,C的溶解度增大,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變,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小于A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即將t2 ℃下A、B、C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 ℃,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大小關系為B>A>C,選項錯誤;D、生石灰與水反應會放出熱量,溶液的溫度升高,圖乙燒杯中的飽和溶液變渾濁,說明燒杯溶液中的溶質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圖中A、B、C三種物質中,C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即圖乙燒杯中的飽和溶液中的溶質是C,選項正確,故選D。2.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物質的溶解度大于乙B.60℃時,甲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5%C.20℃時,甲溶液質量分數一定小于乙溶液的質量分數D.將60℃時甲、乙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甲>乙【答案】D【詳解】A、不知道溫度范圍,不能比較兩種物質溶解度大小,故A錯誤;B、60℃時甲的溶解度是25g,甲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故B錯誤;C、不知道溶液是否飽和,不能比較兩種物質質量分數大小,故C錯誤;D、將60℃時甲、乙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甲仍然是飽和溶液,由于甲在t℃時的溶解度大于乙在60℃時的溶解度,因此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甲>乙,故D正確。故選D。3.如圖所示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A物質的溶解度大于B物質的溶解度B.20℃時A、C兩物質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相等C.50℃時把50g 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飽和溶液,其溶質與溶液的質量比為D.20℃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到50℃時,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B>A=C【答案】B【詳解】A、比較不同物質的溶解度,應指明溫度,否則無法比較,選項中沒有指明溫度,不能比較A物質與B物質的溶解度的關系,選項錯誤;B、由圖可知,20℃時,A、C的溶解度相等,則A、C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選項正確;C、50℃時,A的溶解度是50g,把50gA放入50g水中,只能溶解25g,能得到A的飽和溶液,其溶質與溶液的質量比為50g:150g=1:3,選項錯誤;D、20℃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到50℃時,升溫后,A、B的溶解度增加,變為不飽和溶液,升溫后,溶質質量分數不變,C的溶解度減小,還是飽和溶液,20℃時,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50℃時C的溶解度,20℃時,B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于A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50℃時C的飽和溶液析出晶體,溶質質量分數變小,所以三種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B>A>C,選項錯誤,故選B。4.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物質的溶解度大于乙溫度B.20℃時,等質量的甲、乙飽和溶液中甲的溶劑質量比乙小C.60℃時,甲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5%D.將60℃時甲、乙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甲>乙【答案】D【詳解】A、不同的物質,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同,所以同一溫度下,才能夠比較不同物質溶解度的大小,沒有指明溫度,無法判定兩種物質的溶解度,選項錯誤;B、飽和溶液的質量=溶質質量+溶劑質量,當溶液質量一定時,溶質質量越大,則溶劑質量越小,由圖可知,20℃時,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等質量的甲、乙飽和溶液中乙的質量大于甲,所以甲的溶劑質量比乙大,選項錯誤;C、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60℃時,甲的溶解度為25g,甲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選項錯誤;D、將60℃時甲、乙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甲的溶解度降低,有溶質析出,質量分數變小,溶液仍為飽和溶液,乙的溶解度增大,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溶解度越大,質量分數越大,t℃時甲的溶解度大于60℃時乙的溶解度,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甲>乙,選項正確;故選D。5.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1℃時甲的飽和溶液,升溫至a2℃時仍是飽和溶液B.乙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C.相同溫度下,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的溶解度D.分別將甲、乙的飽和溶液從a2℃降至a1℃時,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答案】D【詳解】A、根據溶解度曲線,甲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a1℃時甲的飽和溶液,升溫至a2℃時成為不飽和溶液,錯誤。B、根據溶解度曲線,乙的溶解度在一定溫度范圍內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然后又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錯誤。C、根據溶解度曲線,0~a1℃,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而在a1~a2℃,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錯誤。D、根據溶解度曲線,在a1℃、a2℃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都相等,故分別將甲、乙的飽和溶液從a2℃將至a1℃時,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正確。故選D。6.如圖為A、B、C三種固體物質(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時,三種物質中B的溶解度最大B. 時,取三種物質各a克分別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只有C物質能形成飽和溶液C.將等質量的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由 降溫到 ,B溶液中析出的晶體質量最小D.可用降溫的方法使接近飽和的B溶液變為飽和溶液【答案】C【詳解】A. 時,三種物質中B的溶解度最大,故A正確不合題意。B. 時,取三種物質各a克分別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由于A、B的溶解度都大于ag,因此A、B都是不飽和溶液,而C的溶解度小于a,則只有C物質能形成飽和溶液,故B正確不合題意。C.將等質量的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由 降溫到 ,A、B的溶解度都是減小的了,且A的溶解度的變化量明顯大于B,因此析出晶體的質量A>B。C的溶解度是增大的,即C溶液中不會析出晶體,故C錯誤符合題意。D.B的溶解度隨溫度的下降而減小,因此可用降溫的方法使接近飽和的B溶液變為飽和溶液,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7.甲、乙兩種晶體(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時,甲、乙的飽和溶液的溶質量分數相等B.℃時將20g甲加入100g水中,充分攪拌后的溶液是不飽和溶液C.將甲的飽和溶液降溫,會有晶體析出D.℃時,將甲、乙的飽和溶液分別蒸發等量水,析出晶體的質量相等【答案】D【詳解】A、t1℃時,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飽和溶液的溶質量分數相等,正確。B、t2℃時,甲物質的溶解度是40g,將20g甲加入100g水中,充分攪拌后的溶液是不飽和溶液,正確。C、甲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大,將甲的飽和溶液降溫,會有晶體析出,正確。D、t2℃時,甲的溶解度大,將甲、乙的飽和溶液分別蒸發等量水,析出晶體的質量甲大,故D錯誤。故選D。8.A、B、C三種不含結晶水的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t1℃時,A的飽和溶液和C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相等B.t2℃時,將50gA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1:2C.將t2℃時A、B、C的飽和溶液分別降溫至t1℃,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B>A=CD.要使C的飽和溶液轉化為不飽和溶液,可采用升溫的方法【答案】B【詳解】A、由圖可知,t1℃時,A和C的溶解度相同,則此時A的飽和溶液和C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相同,但未說明溶液的質量,無法確定兩種溶液中溶質的質量關系,選項錯誤;B、t2℃時,A溶解度為50g,那么50g水最多溶解25g,將50gA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25g:50g=1:2,選項正確;C、由圖可知,A、B溶解度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且t1℃時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t2℃時A、B的飽和溶液分別降溫至t1℃,A、B溶解度減小,溶液仍為飽和溶液,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故選為B>A,C溶解度增大無溶質析出質量分數不變,且t2℃時C的溶解度小于t1℃時A的溶解度,由此將t2℃時A、C的飽和溶液分別降溫至t1℃,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A>C,選項錯誤;D、由圖可知,C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升溫后C的溶解度下降有溶質析出,溶液仍為飽和,選項錯誤;故選B。9.t℃,根據某物質在不同質量的水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物質的質量,繪制成圖中斜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B.t℃時該物質的溶解度為40C.圖中4個點表示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關系是GD.G點表示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20%【答案】C【詳解】A、根據圖示,不能看出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錯誤;B、根據圖示,在100g水中達到飽和狀態溶解物質質量為40g,故t℃時該物質的溶解度為40g,但選項中沒有帶單位,故錯誤;C、溶質越多,溶劑越少,溶質質量分數越大,圖中4個點表示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關系是G<m<W=Z,故正確;D, G點表示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100%=16.7%,故錯誤。故選D。10.圖是a、b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a的溶解度一定大于b的溶解度B.t1℃時,a、b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一定相等C.0℃時,將100克水加入盛有m2 g的a物質的燒杯中,攪拌,再升溫至t1℃(溶劑不蒸發),溶液的質量一定增大D.取t1℃時等質量的a、b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至t2℃(溶劑不蒸發),所得a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大于b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答案】C【詳解】A、從圖中可以看出,t1℃時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當溫度大于t1℃時,a的溶解度才大于b的溶解度,故A錯誤;B、從圖中可以看出,t1℃時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但飽和溶液的質量是否相等沒有說明,則所含溶質的質量就不一定相等,故B錯誤;C、0℃時a的溶解度是m1 g,t1℃時a的溶解度是m2 g,故0℃時將100g水加入盛有m2 g的a物質的燒杯中,a物質不能完全溶解,升溫至t1℃時(溶劑不蒸發),原來未溶解的固體會繼續溶解,故溶液的質量一定增大,故C正確;D、t1℃時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則飽和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也相等,a、b的溶解度都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升溫至t2℃(溶劑不蒸發)時,溶液中不會有晶體析出且也并未有新的溶質溶解,故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二者的溶質的質量分數依然相等,故D錯誤。故選C。11.甲、乙兩種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如右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10℃時,甲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小于乙溶液B.40℃時,分別在50g水中加入25g甲、乙,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C.40℃時,分別在50g水中加入15g甲、乙,同時降溫至20℃,甲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比乙溶液的大D.20℃時,分別在50g水中加入20g甲、乙,加熱到40℃時,甲乙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相同E.40℃時, 分別在50g水中各溶解14.5g甲、乙,同時降低溫度,乙先達到飽和F.40℃時,分別在50g水中加入18g甲、乙,同時降溫至20℃,甲溶液中析出晶體的質量比乙溶液的大【答案】D【詳解】A、10℃時,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小,甲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小于乙飽和溶液,題目沒說甲乙溶液是否飽和,因此無法比較大小,故說法錯誤;B、40℃時,分別在50g水中加入25g甲、乙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40℃時,甲的溶解度為50g,乙的溶解度為40g,分別在50g水中加入25g 甲、乙,此時甲溶液中50g水中溶解了25g甲,乙溶液中50g水中最多溶解了20g乙物質,故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甲大于乙,故說法錯誤;C、在40℃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分別是50克、40克,降溫至20℃,甲、乙兩種固體都會析出,從溶解度曲線可以看出,在20℃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所以此時甲溶液中溶質質量等于乙溶液溶質質量,故說法錯誤;D、20℃時,分別在50g水中加入20g甲、乙,加熱到40℃時,在40℃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分別是50克、40克,20g甲、乙都能完全溶解在50g水中,所以此時甲乙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相同,故說法正確;E、根據兩物質的溶解度不難看出,當兩物質的溶解度都是14.5g時,甲的溫度比乙的溫度高,所以在40℃時,分別在50g水中各溶解14.5g甲、乙,同時降低溫度,甲先達到飽和,故說法錯誤;F、在40℃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分別是50克、40克,降溫至20℃,甲、乙兩種固體都會析出,從溶解度曲線可以看出,在20℃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所以40℃時,分別在50g水中加入18g甲、乙,同時降溫至20℃,甲溶液中析出晶體的質量等于乙溶液的,都是3g,故說法錯誤。故選D。12.氯化鉀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升高溫度可使接近飽和的氯化鉀溶液變為飽和溶液B.10℃時,65.5g氯化鉀的飽和溶液中加入5g氯化鉀,充分溶解后將溫度升高到40℃,得到70g氯化鉀飽和溶液C.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鉀充分溶解,形成氯化鉀飽和溶液D.40℃時,氯化鉀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40%【答案】B【詳解】A、根據溶解度曲線,氯化鉀的溶解度是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故要使接近飽和的氯化鉀溶液變為飽和溶液,應降低溫度,錯誤;B、根據溶解度曲線,10℃時,氯化鉀的溶解度是31g,故10℃時65.5g氯化鉀的飽和溶液含氯化鉀15.5g,水50g,40℃時氯化鉀的溶解度是40g,即50g水恰好能完全溶解20g氯化鉀,加入5g氯化鉀溶質的質量為15.5g+5g=20.5g,充分溶解后,將溫度升高到40℃,只能溶解20g氯化鉀,得到70g氯化鉀飽和溶液,正確;C、沒有指明溫度,不能判定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鉀充分溶解,形成的是否是氯化鉀飽和溶液,錯誤;D、根據溶解度曲線,40℃時氯化鉀的溶解度是40g,故40℃時,氯化鉀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錯誤。故選B。13.如圖是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均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甲>乙>丙B.降低溫度可以使丙的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C.將t℃的三種飽和溶液降溫至0℃,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是丙>乙>甲D.t℃時,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是甲>乙>丙【答案】D【詳解】A、沒有確定溫度,無法比較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故錯誤;B、由圖可知丙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降溫不能使其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故錯誤;C、甲、乙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丙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將t° C的三種飽和溶液降溫至0°C,甲、乙析出晶體,依然是飽和溶液,丙變為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與降溫前相同,由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可知:溶解度越大質量分數也就越大,0° C時乙的溶解度>t°C丙的溶解度>甲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是乙>丙>甲,故錯誤;D、t° C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甲>乙>丙,所以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也是甲>乙>丙,正確;故選D。14.下圖(Ⅰ)是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20℃時,小明進行了如下圖(Ⅱ)所示的實驗。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20℃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相等B.小明的實驗過程中,B、D屬于飽和溶液C.D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37.5%D.若向E中加入100g水,則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會減小【答案】B【詳解】A、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計算方法:×100%,因為20℃時,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20℃時,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相等,本題沒說溶液是否飽和,所以無法判斷是否相等,故錯誤;B、20℃甲物質的溶解度是3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而B溶液已經放入40g甲物質,所以溶液是飽和溶液;40℃時甲物質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而D溶液中已經放入了60g甲物質,所以溶液也屬于飽和溶液,故正確;C、分析題意可知,D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100%=33.3%,故錯誤;D、若向E中加入100 g水,正好把60g甲物質溶解,且剛好達到飽和狀態,所以溶質質量分數不變,故錯誤。故選B。15.如圖為硝酸鉀溶解度曲線圖,現有M狀態下的硝酸鉀溶液65g,若要將該溶液經過處理后,剛好得到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下列處理方法正確的是( )A.在t2℃時,將65g溶液倒出去32.5gB.將65g溶液蒸發掉32.5g的水,再冷卻到t2℃C.在t2℃時,向65g溶液中加入15g硝酸鉀固體并充分溶解D.將65g溶液的溫度從t2℃降低到t1℃【答案】C【分析】根據圖示可知:M狀態下的KNO3溶液為在t2℃時在100g溶劑中溶解了30g KNO3所形成的溶液,而在t2℃時KNO3的溶解度為60 g,即在t2℃時在100g溶劑中溶解了60g KNO3所形成的溶液為飽和溶液,其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60g:100g=3:5。在65g M狀態下的KNO3溶液中含溶質的質量為:65g×(×100%)=15g,所含的溶劑質量為65g-15g=50g。【詳解】A、在t2℃時,將65g溶液倒出去32.5g,并沒有改變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比例,仍為不飽和溶液,此項不正確;B、“將65g溶液蒸發掉32.5g的水,再冷卻到t2℃”,此時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15g:(50g-32.5g)=15g:17.5g=3:3.5>3:5,故此時有晶體析出,不能剛好得到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此項不正確;C、在t2℃時,向65g溶液中加入15g KNO3固體并充分溶解”, 此時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15g+15g): 50g =3:5,所以所得溶液為飽和溶液,此項正確;D、“將65g溶液的溫度從t2℃降低到t1℃”,則溶液為t1℃時的溶液,根據圖示可知,在t1℃時KNO3的溶解度為30 g,即在t1℃時在100g溶劑中溶解30g KNO3所形成的溶液為飽和溶液,與M狀態下的溶液中的成分相同,所以所得溶液為飽和溶液,但是溶液的溫度改變,此項不正確;故選C。16.本題有甲、乙兩圖,圖甲為硝酸鉀和氯化銨的溶解度曲線,圖乙為興趣小組進行的實驗,R物質是硝酸鉀或氯化銨中的一種。關于圖乙中燒杯內的物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R物質是氯化銨B.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燒杯①小于燒杯②C.若使燒杯③中的固體溶解,只能采用加水的方法D.燒杯①②③中,只有燒杯③中上層清液是飽和溶液【答案】B【詳解】A、由圖甲可知,t2℃時,NH4Cl的溶解度小于60g,而燒杯②中在t2℃時100g水中溶解了60gR,所以R是KNO3,故A選項錯誤。B、燒杯①中的質量分數為:,燒杯②的質量分數為:,所以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燒杯①小于燒杯②,故B選項正確。C、因為KNO3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若使燒杯③中的固體溶解可以采用加水或升高溫度的方法,故C選項錯誤。D、由圖甲可知,t2℃時,KNO3的溶解度為60g,所以燒杯②中的溶液也是飽和溶液。燒杯①、②、③中,燒杯②、③中的溶液是飽和溶液,故D選項錯誤。故選B。17.圖1是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圖2是30℃時,取其中兩種固體各1g分別放進盛有10g水的兩支試管中,充分振蕩后的溶解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物質的溶解度比乙物質的溶解度大B.加入試管1的固體是丙C.向燒杯中加入硝酸銨固體后,試管2中一定有晶體析出D.將30℃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20℃,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乙>甲=丙【答案】B【詳解】A、由圖可知,不同溫度下,甲、乙的溶解度的大小不同,沒有指明溫度,無法比較甲、乙溶解度的大小,選項錯誤;B、30℃時,取其中兩種固體各1g分別放進盛有10g水的兩支試管中,充分振蕩后試管1中的固體有剩余,說明30℃時試管1中的溶質的溶解度小于10g,由圖1可知,30℃時溶解度小于10g的固體是丙,所以加入試管1的固體是丙,選項正確;C、由圖可知,試管中的溶質是甲或乙,而甲與乙的溶解度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且30℃時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均遠大于10g,即試管2中的液體為不飽和溶液,向燒杯中加入硝酸銨固體后,硝酸銨溶于水吸收熱量,燒杯中的溶液的溫度降低,試管2中的溶質的溶解度減小,但其中的溶液為不飽和溶液,所以向燒杯中加入硝酸銨固體后,試管2中不一定有晶體析出,選項錯誤;D、由圖可知,甲與乙的溶解度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且20℃時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所以將30℃時甲、乙的飽和溶液降溫至20℃,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乙>甲,丙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且30℃時丙的溶解度小于20℃是甲的溶解度,所以將30℃時丙的飽和溶液降溫至20℃,溶解度增大,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不變,小于20℃時甲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所以將30℃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20℃,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乙>甲>丙,選項錯誤,故選B。18.如圖是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30℃時,甲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40%B.20℃時,甲、乙的飽和溶液中所含溶質的質量一定相等C.將等質量的甲、乙固體,分別配成30℃的飽和溶液,所需水的質量:甲>乙D.將20℃時甲、乙的飽和溶液升溫到30℃,所得甲、乙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答案】D【詳解】A、30℃時,甲物質的溶解度是40g,所以甲物質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故A不正確。B、20℃時,甲、乙物質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質量的甲、乙飽和溶液中所含溶質的質量一定相等,故B不正確。C、30℃時,甲物質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質的溶解度,所以將等質量的甲、乙固體,分別配成30℃的飽和溶液,所需水的質量:甲<乙,故C不正確。D、20℃時,甲、乙物質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將20℃時甲、乙的飽和溶液升溫到30℃,甲、乙物質都不會析出晶體,所得甲、乙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故D正確。故選D。19.甲、乙兩種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現將兩支分別裝有甲、乙兩種物質飽和溶液(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體物質)的試管投入盛有水的燒杯中,然后向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濃硫酸,則相對變化判斷正確的是( )A.乙溶液中固體的質量減少 B.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都減小C.乙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增大 D.甲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增大【答案】D【分析】從圖中可以看出甲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在燒杯中加入濃硫酸時,會放出大量的熱,使溫度升高。【詳解】A、根據溶解度曲線可知,溫度升高時,乙的溶解度變小,溶液中溶質析出,乙溶液中固體的質量增大,錯誤;B、根據溶解度曲線可知,溫度升高時,乙的溶解度變小,甲的溶解度變大,錯誤;C、根據溶解度曲線可知,溫度升高時,乙的溶解度變小,溶液溶質析出,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變小,錯誤;D、根據溶解度曲線可知,溫度升高時,甲的溶解度變大,未溶解的甲會繼續溶解,溶質的質量分數變大,正確。故選D。20.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將甲、乙飽和溶液從t2℃降到t1℃,析出甲的質量大B.t1℃時,甲和乙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相等C.將甲、乙飽和溶液從t1℃升溫至t2℃,甲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比乙大D.t1℃時,甲和乙的飽和溶液各100g,其溶質的質量一定相等【答案】D【詳解】A、將甲、乙的飽和溶液從t2℃降到t1℃,析出甲的質量大錯誤,因為沒有指明溶液的質量,故選項錯誤;B、t1℃時,甲和乙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相等錯誤,因為沒有指明是飽和溶液,故選項錯誤;C、t1℃時,它們的溶解度相等,將甲、乙飽和溶液從t1℃升溫至t2℃,兩溶液的質量分數不變,還是相等,甲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比乙大錯誤,故選項錯誤;D、t1℃時,甲和乙的飽和溶液各100g,其溶質的質量一定相等正確,因為在該溫度下,它們的溶解度相等,故選項正確。故選D。21.如圖是硝酸鉀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溫度從60℃降溫至20℃,則溶液一定會有晶體析出B.將a點的飽和溶液從20℃升溫到60℃時(沒有水分蒸發),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C.60℃時,向水中加入硝酸鉀,則溶液質量為110克D.硝酸鉀溶液在20℃時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比60℃時的小【答案】B【詳解】A、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60℃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降溫至20℃時,如果溶液仍為不飽和溶液或恰好飽和,則溶液中不會有晶體析出,選項錯誤;B、將a點的飽和溶液從20℃升溫到6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變大,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選項正確;C、6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110g,60℃時,向50g水中加入60g硝酸鉀后只能溶解55g硝酸鉀,則得到的溶液質量為105克,選項錯誤;D、硝酸鉀溶液在20℃時的溶質質量分數不一定比60℃時的小,如20℃時硝酸鉀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可能比60℃時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選項錯誤,故選B。22.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物質的溶解度是B.將丙物質的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C.時,等質量水分別配成甲、乙、丙的飽和溶液,所得溶液質量的大小關系是乙>甲>丙D.時,甲、乙、丙三種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甲>乙>丙【答案】B【詳解】A、t1℃甲物質的溶解度是20g,其它溫度下,甲的溶解度不是20g,該選項說法不正確。B、將丙物質的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可以采用加入溶劑的方法,將溶液稀釋,該選項說法正確。C、t2℃時,乙的溶解度最大,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因此等質量水分別配成甲、乙、丙的飽和溶液,所得溶液質量的大小關系是:甲=丙<乙,該選項說法不正確。D、t3℃時,由于不知道甲、乙、丙三種溶液是否飽和,并且不知道溶質質量和溶劑質量,因此無法比較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該選項說法不正確。故選B。二、填空題23.如圖為硝酸鉀和氯化鉀的溶解度曲線,請據圖回答(1)t1°C時,等質量的硝酸鉀飽和溶液和氯化鉀飽和溶液中,所度含的水質量較多的是 飽和溶液。(2)把t1°C的硝酸鉀和氯化鉀飽和溶液同時升溫到t2°C(不計水份蒸發),硝酸鉀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氯化鉀溶液溶質質量分數(選填“大于、等于、小于”)。【答案】 硝酸鉀 小于【詳解】(1)根據溶解度曲線可知,t1℃時,硝酸鉀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鉀,則該溫度下硝酸鉀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小于氯化鉀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所以該溫度下等質量的飽和溶液中,硝酸鉀飽和溶液中的溶質質量較少,而溶液中所含水的質量較多,故填硝酸鉀。(2)根據溶解度曲線可知,t1℃時,硝酸鉀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鉀,則二者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的關系為:硝酸鉀<氯化鉀,當它們都升溫到t2℃后,它們的溶解度都增大,二者都變成不飽和溶液,溶質和溶劑的質量保持不變,則溶質質量分數保持不變,即此時硝酸鉀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小于氯化鉀,故填小于。24.如下圖為甲、乙(均不含結晶水)兩種固體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線。(1)t1℃時,甲的溶解度 乙的溶解度(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2)t2℃時,100g乙的飽和溶液中溶解 g乙溶質。(保留整數)(3)某同學在t1℃時開始如下實驗,得到相應的溶液A、B、C。在溶液A、B、C中,屬于飽和溶液的是 ;在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后,充分攪拌,恢復到t1℃,所得溶液的質量為 。【答案】 等于 13 B 120g【詳解】(1)由圖可知,t1℃時,甲、乙的溶解度曲線相交,表明t1℃時,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故填等于。(2)由圖可知,t2℃時乙的溶解度為15g,則t2℃時,100g乙的飽和溶液中溶解溶質乙的質量=100g××100%≈13g,故填13。(3)由圖可知,t1℃時甲的溶解度為20g,A燒杯中的溶液是t1℃時100g水中溶解15g甲,形成甲的不飽和溶液,選項錯誤;B燒杯中的溶液是t1℃時100g水中溶解20g甲形成的溶液,恰好是甲的飽和溶液,選項正確;由圖可知,t2℃時甲的溶解度為40g,C燒杯中的溶液是t2℃時100g水中溶解20g甲形成的溶液,是甲的不飽和溶液,選項錯誤,故填B;由圖可知,t1℃時甲的溶解度為20g,在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后,燒杯中甲的質量=20g+25g=45g,恢復到t1℃,溶液中只能溶解20g甲,所得溶液的質量=100g+20g=120g,故填120。25.甲、乙兩種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如圖一所示:(1)t1℃時,溶解度大小關系為:甲 乙(填“>”、“<”或“=”);(2)t2℃時,100g水中最多溶解甲物質 g;(3)圖二某一步操作前后的溶液狀態變化過程可以在圖一中表示為 (填序號)。A.b點→a點 B.c點→a點 C.c點→b點 D.c點→d點【答案】 > 80 B【詳解】(1)由圖可知,t1℃時,甲的溶解度曲線高于乙的溶解度曲線,則t1℃時,兩種物質室溫溶解度大小關系為:甲>乙,故填>。(2)由圖可知,t2℃時,甲的溶解度為80g,即t2℃時100g水中最多溶解80g甲物質形成飽和溶液,故填80。(3)由圖可知,t2℃時,甲的溶解度為80g,則t2℃時,向100g水中放入60g甲完全溶解后形成不飽和溶液,經過一步操作使溶液恰好飽和,且溶液的質量不變,方法是將溶液降溫至溶解度為60g的溫度,則該操作是將溶液由c點轉化為a點,故填B。26.R是硝酸鉀或氯化銨中的一種,硝酸鉀和氯化銨的溶解度曲線如圖甲所示,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進行了如圖乙所示實驗。(1)t2oC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 g;(2)現需要使用①的溶液配制200克10%的R的稀溶液,需要 g①的溶液;(3)根據以上信息可推出R是 (寫名稱);(4)關于圖乙中燒杯內的物質,以下幾種說法正確的有 。A.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質質量相等B.若使③中的固體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溫的方法C.①、②、③中,只有③中上層清液是飽和溶液D.①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比③的上層清液中溶質質量分數小【答案】 60 80 硝酸鉀 AB【詳解】(1)由溶解度曲線可知,t2oC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60g;(2)200克10%的R的稀溶液中R的質量為:200g×10%=20g,現需要使用①的溶液配制需要①的溶液質量為:(60g+180g)×=80g;(3)燒杯②中的水為100g,溶液中無固體物質,說明在t2oC時,R的溶解度大于等于60g,則R是硝酸鉀;(4)燒杯②中的水為100g,溶液中無固體物質,說明在t2oC時,R的溶解度大于等于60g,則R是硝酸鉀。A.①和②的溶液中,60g的R完全溶解,所以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質質量相等,此選項正確;B.因為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若使③中的固體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溫的方法,此選項正確;C.①、②、③中,①是不飽和溶液,②恰好飽和,③中上層清液是飽和溶液,此選項錯誤;D.①是t1oC時不飽和溶液,③的上層清液的溫度不確定,所以不能說明①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比③的上層清液中溶質質量分數小,此選項錯誤。故選AB。27.如圖為硝酸鉀和氯化鉀的溶解度曲線,請據圖回答:(1)60℃時,等質量的硝酸鉀飽和溶液和氯化鉀飽和溶液中,含溶劑質量較多的是 飽和溶液。(2)把 t℃的硝酸鉀和氯化鉀飽和溶液同時升溫到 60℃(不計水份蒸發),兩者的溶質質量分數關系為:硝酸鉀溶液 氯化鉀溶液(選填“大于”、“等于”、“小于”)。【答案】 氯化鉀 等于【詳解】(1)由溶解度曲線可知,6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鉀的溶解度,所以等質量的硝酸鉀和氯化鉀飽和溶液中,含溶質質量較多的是硝酸鉀飽和溶液,則含溶劑較多的是氯化鉀飽和溶液。(2)由圖可知,t攝氏度時氯化鉀和硝酸鉀的溶解度相同,說明飽和溶液中氯化鉀和硝酸鉀的溶質質量相同,而升高溫度會改變物質的溶解度,但沒有繼續溶解溶質進去,所以兩者的溶質質量分數是不變的。28.A、B、C 三個燒杯中盛有相同質量的水(其中A、C燒杯中水溫為10℃,B燒杯中水溫為30℃,不考慮溶解過程中溫度的變化),分別加入甲、乙兩物質各10g,充分溶解后所得現象如圖1所示,試回答:(1)你認為 燒杯中的溶液可能是不飽和溶液。(2)如圖2是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圖,按圖分析,10℃時A、C燒杯中未溶解的溶質質量關系是 (填“相等”或“不相等”)。其它條件不變,將C燒杯中的溫度升到50℃時,C燒杯中的溶液是 (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答案】 B 相等 飽和【詳解】(1)通過圖1的可知,A、C兩個燒杯充分溶解后,溶質部分未溶解,A、C中是飽和溶液,B中全部溶解,所以B燒杯中的溶液可能是不飽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飽和。(2)由已知條件A、B、C 三個燒杯中盛有相同質量的水,10℃時甲、乙的溶解度相同,故分別加入甲、乙兩物質各10g,充分溶解后A、C燒杯中未溶解的溶質質量關系是相等;由于乙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故其它條件不變,將C燒杯中的溫度升到50℃時,C中會有新的晶體析出,故C燒杯中的溶液是飽和溶液。29.下圖是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①判斷甲溶液在A點時處于 狀態。②t2℃時,溶解6g甲物質,至少需要 g水。③t2℃時,在燒杯中分別盛有等質量的甲、乙兩種溶質的飽和溶液,從t2℃降溫到t1℃時,對燒杯中剩余溶液描述正確的是 。A.溶質的質量分數:甲>乙 B.析出固體的質量:甲>乙C.甲是飽和溶液,乙是不飽和溶液 D.溶劑的質量:甲=乙【答案】 不飽和 20 BD【詳解】①點A在甲的溶解度曲線下面說明在溶解的甲物質的質量還沒能使甲的溶液達到飽和。②t2℃時甲的溶解度為30g,說明100g水中至少溶解30g甲才飽和,所以甲和水的比例為3:10,所以6g甲至少需溶20g水才能全溶。③A、t2℃時甲乙的溶解度相等,甲乙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所以甲乙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也相等.降溫到t1℃時甲乙都飽和,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甲析出的晶體多,甲的溶質質量分數小于乙的溶質質量分數,故A錯誤。BC、t2℃時,在燒杯中分別盛有等質量的甲、乙兩種溶質的飽和溶液,從t2℃降溫到t1℃時,甲的溶解度減小的明顯,乙的溶解度減小不多,所以甲析出的晶體比乙析出的晶體多,且都飽和,故B正確,C錯誤。D、因為t2℃時甲乙的溶解度相等,t2℃時,在燒杯中分別盛有等質量的甲、乙兩種溶質的飽和溶液中溶劑質量相等,而降溫過程中,溶劑質量不變,所以兩種溶液中溶劑質量相等,故D正確。故選BD。30.燒杯中盛有150g水,加入某種固體A,進行如圖甲所示的實驗操作,得到相應的溶液①~③,請回答下列問題:(1)①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 。(精確到0.1%)(2)固體A的溶解度曲線是圖乙中的 。(3)關于圖甲中燒杯內的物質,以下幾種說法正確的有 。A.①、②、③中,只有③中上層清液是飽和溶液B.若使②中的固體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溫的方法C.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質質量相等D.①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比③的上層清液中溶質質量分數小【答案】 16.7% a BCD【詳解】(1)①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2)固體A的溶解度曲線是圖乙中的a,因為在t3℃時,50gA全部溶解。(3)A、t1℃時,a的溶解度為20g,則150g水能溶解30ga物質,則①溶液為飽和溶液,②中有固體不能溶解,所以溶液一定飽和,故A錯誤;B、根據圖乙可知,a的溶解度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可以采取加水或升溫的方法,使②中的固體溶解,故B正確;C、t1℃時,a的溶解度為20g,則150g水能溶解30ga物質,所以往①溶解中繼續加入20ga物質,不能溶解,則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質質量相等,故C正確。D、③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所以①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比③的上層清液中溶質質量分數小,故D正確。故選BCD。31.20℃時,將等質量的甲、乙兩種固體(不含結晶水),分別加入盛有100g水的燒杯中,充分攪拌后現象如圖1,加熱到50℃時現象如圖2,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3。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1中一定是飽和溶液的是 溶液(填“甲”或“乙”);圖2中乙溶液一定是 溶液(填“飽和”或“不飽和”)。 (2)圖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線的是 (填“M”或“N”);圖2中乙溶液降溫至30℃ 析出晶體(填“會”或“不會”)。(3)50℃時甲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 (計算結果精確到0.1%)。【答案】 甲 不飽和 N 不會 44.4%【詳解】(1)圖1中甲燒杯底部有不溶解的晶體存在,說明在該溫度下甲溶液一定飽和,而乙溶液可能飽和也可能不飽和,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升溫后所得圖2中的乙一定不飽和。(2)20℃時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而圖3中在20℃時,N曲線的溶解度大于M曲線的溶解度,故N表示的是乙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因為乙在20℃時沒有晶體存在,故降溫至30℃也不會出現晶體。(3)50℃時甲的溶解度為80g,所以50℃時甲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32.我國西北地區有一些天然內陸咸水湖,當地農民通過“冬天撈堿,夏天曬鹽”獲得大量湖鹽。(1)“夏天曬鹽”中的“鹽”其溶解度可用圖中 來表示(填“a”、或“b”、或“c”)。(2)在℃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是 。(3)在℃時,將40g的a放入50g水中充分攪拌,所得溶液質量為 g。(4)將℃時a,b,c的飽和溶液降溫至℃時,溶質的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答案】 b b=c>a 80 b>a>c【詳解】(1)“夏天曬鹽”中的“鹽”其溶解度可用右圖中b來表示,因為b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變化不大;(2)根據溶解度曲線可知,在t1℃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是b=c>a;(3)在t2℃時,a的溶解度是60g,將40g的a放入50g水中充分攪拌,只能溶解30g,所得溶液質量=30g+50g=80g;(4)將t2℃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時,a、b的溶解度減小,c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增大,a、b有晶體析出,質量分數變小溶液仍為飽和溶液,c沒有晶體析出,質量分數不變,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溶解度越大,質量分數越大,t1℃時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t2℃時c的溶解度,所以t1℃時三種物質的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是b>a>c。33.請根據A、B、C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圖,回答下列問題:(1)℃時,溶解度等于20g的物質有 ;(2)℃時,向盛有50gB物質的燒杯中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質量 (選填“>”、“=”或“<”)150g;(3)℃時:A、B、C三種物質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答案】 A和C < A>B>C【詳解】(1)由圖可知,t1℃時,溶解度等于20g的物質有A和C,故填A和C。(2)由圖可知,t2℃時,B的溶解度小于50g,則t2℃時,向盛有50gB物質的燒杯中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溶解的B物質的質量小于50g,所得溶液的質量<150g,故填<。(3)由圖可知,t2℃時,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由高到低的順序是A、B、C,所以t2℃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是A>B>C,故填A>B>C。三、簡答題34.如圖為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Q點的含義是 ;(2)若使接近飽和的丙溶液轉變成飽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任寫一種方法);(3)甲中含少量乙時,可通過 的方法提純甲;(4)t2℃時,將35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攪拌后,所形成溶液的質量為 g;(5)將t2℃的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所得三種溶液溶質質量分數關系正確的是 (填選項字母)。A.甲=丙<乙 B.甲=乙>丙 C.乙>甲>丙【答案】 t1℃時,甲、丙的溶解度相等 蒸發溶劑(或升溫) 降溫(或冷卻熱飽和溶液) 80 C【詳解】(1)由溶解度曲線可知:Q點表示t1℃時,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2)若使接近飽和的丙溶液轉變成飽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升高溫度、增加溶質、蒸發溶劑;(3)甲中含少量乙時,可通過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甲,因為甲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比乙大;(4)t2℃時,甲的溶解度是60g,將35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攪拌后,所形成溶液的質量=30g+50g=80g;(5)將t2℃的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所得三種溶液溶質質量分數關系正確的是乙>甲>丙,因為甲析出的固體比乙多,丙由飽和變為不飽和,故答案為C。35.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1)圖中P點的含義是 。(2)20℃時,將60g乙物質放入100g水中,升溫至40℃,溶液中溶解的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 (用最簡整數比表示)。(3)a克甲放入b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c克溶液,則所得的溶液的質量分數一定等于 。(用題中字母表示)【答案】 20℃時,甲、乙溶解度相等,且為30g 2:5【詳解】(1)分析溶解度曲線圖可知,P點是20℃時,甲、乙物質溶解度曲線的交點,所以圖中P點的含義是20℃時,甲、乙溶解度相等,且為30g;(2)40℃時,乙物質的溶解度為40g,20℃時,將60g乙物質放入100g水中,升溫至40℃,有40g乙物質溶解在100g水中,則溶液中溶解的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40g:100g=2:5;(3)a克甲放入b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c克溶液,若a克甲完全溶解在b克水中,a+b=c,若a克甲不完全溶解在b克水中,a+b>c,所以所得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一定等于(c-b)g,則所得的溶液的質量分數一定等于×100%=%。八上:1.5物質的溶解---溶解度曲線知識應用(2)專題講義姓名:___________【知識新授】溶解度曲線通過實驗測出物質在各個不同溫度的溶解度, 運用數學方法可以繪制出溶解度曲線。溶解度曲線表示以下幾方面的意義:1)曲線上每個點表示某溫度下某溶質的溶解度;2)溶解度曲線表示同一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不同溶解度數值;3)曲線表示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時的溶解度數值;4)曲線表示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大小的情況;5)兩條曲線的交點,表示在該溫度下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6)曲線上每個點所配制的溶液是該溫度下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曲線下方的點表示對應溫度下該溶質的不飽和溶液。【鞏固提高】一、選擇題1.如圖甲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圖。如圖乙燒杯中的某飽和溶液的溶質為A、B、C三種物質中的一種,已知生石灰與水反應會放出熱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為A>B>CB.在t2 ℃時,30 g A加入到50 g水中形成80 g溶液C.將t2℃下A、B、C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大小關系為B>A=CD.生石灰與水反應完全后,如圖乙燒杯中的飽和溶液變渾濁,說明該飽和溶液的溶質是C第1題圖 第2題圖2.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物質的溶解度大于乙B.60℃時,甲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5%C.20℃時,甲溶液質量分數一定小于乙溶液的質量分數D.將60℃時甲、乙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甲>乙3.如圖所示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A物質的溶解度大于B物質的溶解度B.20℃時A、C兩物質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相等C.50℃時把50g 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飽和溶液,其溶質與溶液的質量比為D.20℃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到50℃時,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B>A=C4.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物質的溶解度大于乙溫度B.20℃時,等質量的甲、乙飽和溶液中甲的溶劑質量比乙小C.60℃時,甲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5%將60℃時甲、乙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甲>乙第4題圖 第5題圖 第6題圖5.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1℃時甲的飽和溶液,升溫至a2℃時仍是飽和溶液B.乙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C.相同溫度下,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的溶解度D.分別將甲、乙的飽和溶液從a2℃降至a1℃時,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6.如圖為A、B、C三種固體物質(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時,三種物質中B的溶解度最大B. 時,取三種物質各a克分別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只有C物質能形成飽和溶液C.將等質量的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由 降溫到 ,B溶液中析出的晶體質量最小D.可用降溫的方法使接近飽和的B溶液變為飽和溶液7.甲、乙兩種晶體(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時,甲、乙的飽和溶液的溶質量分數相等B.℃時將20g甲加入100g水中,充分攪拌后的溶液是不飽和溶液C.將甲的飽和溶液降溫,會有晶體析出D.℃時,將甲、乙的飽和溶液分別蒸發等量水,析出晶體的質量相等8.A、B、C三種不含結晶水的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t1℃時,A的飽和溶液和C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相等B.t2℃時,將50gA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1:2C.將t2℃時A、B、C的飽和溶液分別降溫至t1℃,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B>A=CD.要使C的飽和溶液轉化為不飽和溶液,可采用升溫的方法第8題圖 第9題圖 第10題圖9.t℃,根據某物質在不同質量的水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物質的質量,繪制成圖中斜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B.t℃時該物質的溶解度為40C.圖中4個點表示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關系是G10.圖是a、b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a的溶解度一定大于b的溶解度B.t1℃時,a、b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一定相等C.0℃時,將100克水加入盛有m2 g的a物質的燒杯中,攪拌,再升溫至t1℃(溶劑不蒸發),溶液的質量一定增大D.取t1℃時等質量的a、b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至t2℃(溶劑不蒸發),所得a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大于b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11.甲、乙兩種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如右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10℃時,甲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小于乙溶液B.40℃時,分別在50g水中加入25g甲、乙,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C.40℃時,分別在50g水中加入15g甲、乙,同時降溫至20℃,甲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比乙溶液的大D.20℃時,分別在50g水中加入20g甲、乙,加熱到40℃時,甲乙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相同E.40℃時, 分別在50g水中各溶解14.5g甲、乙,同時降低溫度,乙先達到飽和F.40℃時,分別在50g水中加入18g甲、乙,同時降溫至20℃,甲溶液中析出晶體的質量比乙溶液的大12.氯化鉀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升高溫度可使接近飽和的氯化鉀溶液變為飽和溶液B.10℃時,65.5g氯化鉀的飽和溶液中加入5g氯化鉀,充分溶解后將溫度升高到40℃,得到70g氯化鉀飽和溶液C.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鉀充分溶解,形成氯化鉀飽和溶液D.40℃時,氯化鉀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40%第12題圖 第13題圖13.如圖是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均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甲>乙>丙B.降低溫度可以使丙的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C.將t℃的三種飽和溶液降溫至0℃,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是丙>乙>甲D.t℃時,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是甲>乙>丙14.下圖(Ⅰ)是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20℃時,小明進行了如下圖(Ⅱ)所示的實驗。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20℃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相等B.小明的實驗過程中,B、D屬于飽和溶液C.D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37.5%D.若向E中加入100g水,則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會減小15.如圖為硝酸鉀溶解度曲線圖,現有M狀態下的硝酸鉀溶液65g,若要將該溶液經過處理后,剛好得到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下列處理方法正確的是( )A.在t2℃時,將65g溶液倒出去32.5gB.將65g溶液蒸發掉32.5g的水,再冷卻到t2℃C.在t2℃時,向65g溶液中加入15g硝酸鉀固體并充分溶解D.將65g溶液的溫度從t2℃降低到t1℃16.本題有甲、乙兩圖,圖甲為硝酸鉀和氯化銨的溶解度曲線,圖乙為興趣小組進行的實驗,R物質是硝酸鉀或氯化銨中的一種。關于圖乙中燒杯內的物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R物質是氯化銨B.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燒杯①小于燒杯②C.若使燒杯③中的固體溶解,只能采用加水的方法D.燒杯①②③中,只有燒杯③中上層清液是飽和溶液17.圖1是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圖2是30℃時,取其中兩種固體各1g分別放進盛有10g水的兩支試管中,充分振蕩后的溶解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物質的溶解度比乙物質的溶解度大B.加入試管1的固體是丙C.向燒杯中加入硝酸銨固體后,試管2中一定有晶體析出D.將30℃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20℃,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乙>甲=丙18.如圖是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30℃時,甲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40%B.20℃時,甲、乙的飽和溶液中所含溶質的質量一定相等C.將等質量的甲、乙固體,分別配成30℃的飽和溶液,所需水的質量:甲>乙D.將20℃時甲、乙的飽和溶液升溫到30℃,所得甲、乙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19.甲、乙兩種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現將兩支分別裝有甲、乙兩種物質飽和溶液(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體物質)的試管投入盛有水的燒杯中,然后向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濃硫酸,則相對變化判斷正確的是( )A.乙溶液中固體的質量減少 B.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都減小C.乙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增大 D.甲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增大第19題圖 第20題圖20.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將甲、乙飽和溶液從t2℃降到t1℃,析出甲的質量大B.t1℃時,甲和乙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相等C.將甲、乙飽和溶液從t1℃升溫至t2℃,甲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比乙大D.t1℃時,甲和乙的飽和溶液各100g,其溶質的質量一定相等21.如圖是硝酸鉀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溫度從60℃降溫至20℃,則溶液一定會有晶體析出B.將a點的飽和溶液從20℃升溫到60℃時(沒有水分蒸發),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C.60℃時,向水中加入硝酸鉀,則溶液質量為110克D.硝酸鉀溶液在20℃時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比60℃時的小22.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物質的溶解度是B.將丙物質的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C.時,等質量水分別配成甲、乙、丙的飽和溶液,所得溶液質量的大小關系是乙>甲>丙D.時,甲、乙、丙三種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甲>乙>丙二、填空題23.如圖為硝酸鉀和氯化鉀的溶解度曲線,請據圖回答(1)t1°C時,等質量的硝酸鉀飽和溶液和氯化鉀飽和溶液中,所度含的水質量較多的是 飽和溶液。(2)把t1°C的硝酸鉀和氯化鉀飽和溶液同時升溫到t2°C(不計水份蒸發),硝酸鉀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氯化鉀溶液溶質質量分數(選填“大于、等于、小于”)。24.如下圖為甲、乙(均不含結晶水)兩種固體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線。(1)t1℃時,甲的溶解度 乙的溶解度(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2)t2℃時,100g乙的飽和溶液中溶解 g乙溶質。(保留整數)(3)某同學在t1℃時開始如下實驗,得到相應的溶液A、B、C。在溶液A、B、C中,屬于飽和溶液的是 ;在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后,充分攪拌,恢復到t1℃,所得溶液的質量為 。25.甲、乙兩種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如圖一所示:(1)t1℃時,溶解度大小關系為:甲 乙(填“>”、“<”或“=”);(2)t2℃時,100g水中最多溶解甲物質 g;(3)圖二某一步操作前后的溶液狀態變化過程可以在圖一中表示為 (填序號)。A.b點→a點 B.c點→a點 C.c點→b點 D.c點→d點26.R是硝酸鉀或氯化銨中的一種,硝酸鉀和氯化銨的溶解度曲線如圖甲所示,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進行了如圖乙所示實驗。(1)t2oC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 g;(2)現需要使用①的溶液配制200克10%的R的稀溶液,需要 g①的溶液;(3)根據以上信息可推出R是 (寫名稱);(4)關于圖乙中燒杯內的物質,以下幾種說法正確的有 。A.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質質量相等B.若使③中的固體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溫的方法C.①、②、③中,只有③中上層清液是飽和溶液D.①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比③的上層清液中溶質質量分數小27.如圖為硝酸鉀和氯化鉀的溶解度曲線,請據圖回答:(1)60℃時,等質量的硝酸鉀飽和溶液和氯化鉀飽和溶液中,含溶劑質量較多的是 飽和溶液。(2)把 t℃的硝酸鉀和氯化鉀飽和溶液同時升溫到 60℃(不計水份蒸發),兩者的溶質質量分數關系為:硝酸鉀溶液 氯化鉀溶液(選填“大于”、“等于”、“小于”)。28.A、B、C 三個燒杯中盛有相同質量的水(其中A、C燒杯中水溫為10℃,B燒杯中水溫為30℃,不考慮溶解過程中溫度的變化),分別加入甲、乙兩物質各10g,充分溶解后所得現象如圖1所示,試回答:(1)你認為 燒杯中的溶液可能是不飽和溶液。(2)如圖2是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圖,按圖分析,10℃時A、C燒杯中未溶解的溶質質量關系是 (填“相等”或“不相等”)。其它條件不變,將C燒杯中的溫度升到50℃時,C燒杯中的溶液是 (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29.下圖是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①判斷甲溶液在A點時處于 狀態。②t2℃時,溶解6g甲物質,至少需要 g水。③t2℃時,在燒杯中分別盛有等質量的甲、乙兩種溶質的飽和溶液,從t2℃降溫到t1℃時,對燒杯中剩余溶液描述正確的是 。A.溶質的質量分數:甲>乙 B.析出固體的質量:甲>乙C.甲是飽和溶液,乙是不飽和溶液 D.溶劑的質量:甲=乙30.燒杯中盛有150g水,加入某種固體A,進行如圖甲所示的實驗操作,得到相應的溶液①~③,請回答下列問題:(1)①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 。(精確到0.1%)(2)固體A的溶解度曲線是圖乙中的 。(3)關于圖甲中燒杯內的物質,以下幾種說法正確的有 。A.①、②、③中,只有③中上層清液是飽和溶液B.若使②中的固體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溫的方法C.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質質量相等D.①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比③的上層清液中溶質質量分數小31.20℃時,將等質量的甲、乙兩種固體(不含結晶水),分別加入盛有100g水的燒杯中,充分攪拌后現象如圖1,加熱到50℃時現象如圖2,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3。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1中一定是飽和溶液的是 溶液(填“甲”或“乙”);圖2中乙溶液一定是 溶液(填“飽和”或“不飽和”)。 (2)圖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線的是 (填“M”或“N”);圖2中乙溶液降溫至30℃ 析出晶體(填“會”或“不會”)。(3)50℃時甲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 (計算結果精確到0.1%)。32.我國西北地區有一些天然內陸咸水湖,當地農民通過“冬天撈堿,夏天曬鹽”獲得大量湖鹽。(1)“夏天曬鹽”中的“鹽”其溶解度可用圖中 來表示(填“a”、或“b”、或“c”)。(2)在℃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是 。(3)在℃時,將40g的a放入50g水中充分攪拌,所得溶液質量為 g。(4)將℃時a,b,c的飽和溶液降溫至℃時,溶質的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第32題圖 第33題圖33.請根據A、B、C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圖,回答下列問題:(1)℃時,溶解度等于20g的物質有 ;(2)℃時,向盛有50gB物質的燒杯中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質量 (選填“>”、“=”或“<”)150g;(3)℃時:A、B、C三種物質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三、簡答題34.如圖為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Q點的含義是 ;(2)若使接近飽和的丙溶液轉變成飽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任寫一種方法);(3)甲中含少量乙時,可通過 的方法提純甲;(4)t2℃時,將35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攪拌后,所形成溶液的質量為 g;(5)將t2℃的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所得三種溶液溶質質量分數關系正確的是 (填選項字母)。A.甲=丙<乙 B.甲=乙>丙 C.乙>甲>丙35.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1)圖中P點的含義是 。(2)20℃時,將60g乙物質放入100g水中,升溫至40℃,溶液中溶解的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 (用最簡整數比表示)。(3)a克甲放入b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c克溶液,則所得的溶液的質量分數一定等于 。(用題中字母表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上:1.5物質的溶解---溶解度曲線知識應用(2)專題講義(原卷).docx 八上:1.5物質的溶解---溶解度曲線知識應用(2)專題講義(解析)).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