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科學2023-2024學年上學期九年級“沖刺重高”講義(八):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科學2023-2024學年上學期九年級“沖刺重高”講義(八):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一、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
(1)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鋁、鎂、鐵、銅各與氧氣反應(寫化學方程式):
①4Al+3O22Al2O3;在氧氣中加熱比較薄的鋁片(巧克力中那么薄的),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熱,同時生成白色固體
②2Mg+O22MgO;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就能發(fā)出耀眼的強光,放出大量熱量,生成白色固體
③3Fe+2O2Fe3O4;鐵在空氣中只能加熱到發(fā)紅;而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熱,生成黑色固體.
④2Cu+O22CuO。銅在空氣或氧氣中加熱,生成黑色固體,放熱
(2)與酸溶液反應
鐵釘放入稀鹽酸中,其反應現(xiàn)象為鐵釘表面有氣泡冒出,溶液由無色變?yōu)闇\綠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HCl===FeCl2+H2↑,反應后溶液質(zhì)量增加。
(3)金屬與某些化合物(鹽)溶液的反應
①鋁絲浸入CuSO4溶液中,鋁絲表面有紫紅色物質(zhì)生成,溶液由藍色變?yōu)闊o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Al+3CuSO4===3Cu+Al2(SO4)3,且反應后溶液質(zhì)量減小。
②銅絲浸入AgNO3溶液中,銅絲表面有銀白色物質(zhì)生成,溶液由無色變?yōu)樗{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2AgNO3===2Ag+Cu(NO3)2,且反應后溶液質(zhì)量減小。
二、金屬活動性順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屬活動性由強逐漸減弱
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規(guī)律:
金屬跟酸反應: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只有排在氫前面的金屬可以把酸中的氫置換出來。
金屬跟鹽溶液的反應: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只有一種活動性較強的金屬才能把另一種活動性較弱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①金屬與酸的置換反應:金屬單質(zhì) + 酸 → 鹽 + 氫氣
a.鋅和稀硫酸反應:Zn + H2SO4 ==ZnSO4 + H2↑
b.鎂和稀硫酸反應:Zn + 2HCl == ZnCl2 + H2↑
②金屬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金屬單質(zhì) + 鹽(溶液)→另一種金屬 + 另一種鹽
a.鐵與硫酸銅反應:Fe + CuSO4 == FeSO4 + Cu
現(xiàn)象:鐵條表面覆蓋一層紅色的物質(zhì),溶液由藍色變成淺綠色。(濕法制銅)
b.鋅片放入硫酸銅溶液中:Zn + CuSO4 == ZnSO4 + Cu
現(xiàn)象:鋅片表面覆蓋一層紅色的物質(zhì),溶液由藍色變成無色。
c.銅片放入硝酸銀溶液中:Cu + AgNO3 == Cu(NO3)2 + Ag
現(xiàn)象:銅片表面覆蓋一層銀白色的物質(zhì),溶液由無色變成藍色。
三、金屬銹蝕
條件:空氣和水分
金屬防銹措施: 保護膜法:油漆、涂油、電鍍、烤藍等 改變金屬內(nèi)部結構:不銹鋼
知識點四、金屬的污染與除污
危害:浪費資源和能源; 破壞土壤結構 ; 有毒金屬離子污染土壤、水源、生態(tài)環(huán)境 ; 重金屬會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食物鏈里流動,造成生物污染
措施:分類回收有用垃圾 ;對工業(yè)廢水進行金屬除污處理,達標排放 ;對工業(yè)廢渣中的金屬實行循環(huán)再生;用無鉛汽油代替含鉛汽油,用無P洗衣粉代替有P洗衣粉 ;不隨意丟棄廢舊電池和廢舊金屬
例1、小陳向裝有硫酸銅溶液的燒杯中加入一定量鐵粉,測得燒杯中溶液質(zhì)量隨加入鐵粉質(zhì)量的變化關系如圖,則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
A.點a時的溶液中暫無金屬銅生成
B.當加入鐵粉質(zhì)量為m1時,溶液變?yōu)闊o色透明
C.點b時過濾出燒杯中的固體,加入稀鹽酸后會產(chǎn)生氣泡
D.若縱坐標表示燒杯內(nèi)物質(zhì)的總質(zhì)量,所得圖象不變
例2、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鐵銹蝕的條件。a管中裝入的是少量煮沸的蒸餾水,b管中是干燥的空氣。塞緊木塞,并調(diào)節(jié)L端與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一段時間后觀察,下列推斷錯誤的是(  )
A.a(chǎn)管中的鐵釘會銹蝕
B.L端的液面低于R端
C.該實驗可以證明鐵的銹蝕和水有關
D.若將鐵釘替換為相同大小的銅釘重復實驗,常溫下a中銅釘會生銹,b中銅釘很難生銹
例3、黃銅(由銅和鋅形成的合金)有較強的耐磨性能,在生活中有廣泛的用途。曉軍同學為了測定黃銅屑樣品組成,分四組取樣品與稀硫酸反應,其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
樣品 第1份 第2份 第3份 第4份
取樣品質(zhì)量(g) 25.0 25.0 25.0 25.0
取稀硫酸質(zhì)量(g) 40.0 80.0 120.0 160.0
產(chǎn)生氣體質(zhì)量(g) 0.2 0.4 0.5 m
試計算:
(1)上表中m的數(shù)值是 ;
(2)通過分析上述數(shù)據(jù)可知,當黃銅樣品和稀硫酸的質(zhì)量比為 時,兩者恰好完全反應;
(3)求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質(zhì)量分數(shù)?
例4、某實驗小組對鐵的銹蝕進行如下實驗。室溫時,將包有樣品(足量)的濾紙包用大頭針固定在橡膠塞上,迅速塞緊,裝置如圖。觀察到量筒內(nèi)水沿導管慢慢進入廣口瓶(容積150mL)當溫度恢復至室溫,且量筒內(nèi)水面高度不變時讀數(shù)。記錄起始和最終量筒的讀數(shù)以及所需時間,如表:
序號 樣品 量筒起始讀數(shù)/mL 量筒最終讀數(shù)/mL 所需時間/min
① 1g鐵粉、0.2g碳和10滴水 100 70 約120
② 1g鐵粉、0.2g碳和10滴水和少量NaCl 100 70 約70
(1)實驗①和②說明NaCl可以 (填“加快”或“減慢”)鐵銹蝕的速率。
(2)實驗開始后,廣口瓶內(nèi)溫度有所上升,說明鐵的銹蝕過程是 (填“放熱”或“吸熱”)過程。
(3)若欲探究碳對鐵銹蝕速率的影響,應選擇的藥品有 。
1.如圖曲線能正確反映下列化學變化中y與x(加入的物質(zhì)質(zhì)量)變化關系的是
(  )
A.銅粉中滴入稀硫酸;y代表氫氣的質(zhì)量
B.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氣體:y代表沉淀的質(zhì)量
C.NaOH溶液中滴入稀鹽酸:y代表混合溶液的pH
D.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y代表沉淀的質(zhì)量
2.小明同學按圖中所示組裝好的以下Ⅰ~Ⅲ裝置,擱置一段時間后,觀察所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下列有關實驗現(xiàn)象敘述正確的是(  )
A.Ⅰ裝置中左邊液面下降,Ⅱ裝置中右邊液面上升,Ⅲ裝置中液面不變
B.Ⅰ裝置中液面不變,Ⅱ裝置中左邊液面上升,、Ⅲ裝置中右邊液面下降
C.Ⅰ裝置中左邊液面上升,Ⅱ裝置中液面不變,Ⅲ裝置中右邊液面下降
D.Ⅰ裝置中左邊液面上升,Ⅱ裝置中左邊液面下降,Ⅲ裝置中液面不變
3.在研究金屬活動性順序時,小瑞將金屬鐵放在硫酸銅溶液中,觀察到明顯現(xiàn)象。為得出鐵、鋅、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小瑞還應再選做下列實驗中的(  )
A. B. C. D.
4.下列四個圖象分別對應四個變化過程的一種趨勢,其說法正確的是(  )
①表示在等質(zhì)量的鐵粉和鋅粉中分別加入足量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相等的稀硫酸
②用加熱一定質(zhì)量的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氣
③向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質(zhì)量分數(shù)的氫氧化鈉溶液
④向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加水稀釋,溶液的pH變化
A.上述圖象只有兩個正確 B.上述圖象只有三個正確
C.上述圖象全部正確 D.上述圖象全部錯誤
5.已知某合金粉末可能含有鋁、鐵、銅這幾種金屬,某興趣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對合金粉末中鋁、鐵、銅的存在情況進行了探究。
查閱資料: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方程式為2Al+2NaOH+2H2O═2NaAlO2+3H2↑(產(chǎn)物NaAlO2溶于水);Fe、Cu不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猜想:
猜想1:該合金粉末中含有鋁、鐵。
猜想2:該合金粉末中含有鐵、銅。
猜想3:該合金粉末中含有鋁、鐵、銅。
實驗探究:下列實驗僅供選擇的試劑:稀鹽酸、NaOH溶液。
實驗方案 實驗現(xiàn)象 結論
⒈取一定量的合金粉末,加過量的___________,充分反應后過濾,濾渣備用 粉末部分溶解,并有氣體放出 合金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
⒉取步驟1所得濾渣,加入過量的___________,充分反應 濾渣部分溶解,并有氣體放出,溶液呈___________色 合金一定還含有___________
【探究結論】:猜想3成立。
反思:一般來說,活潑金屬能與鹽酸等酸反應,而鋁與酸、堿都能反應,說明鋁具有特殊的性質(zhì)。寫出鋁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
6.黃銅是Cu與Zn的合金,是一種重要的金屬材料。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為了測定某黃銅的組成,取20g該黃銅樣品于燒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相同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的稀硫酸溶液,使之充分反應。每次所用稀硫酸溶液的質(zhì)量及剩余固體的質(zhì)量記錄于如表:
加入稀硫酸的質(zhì)量(g) 充分反應后剩余固體的質(zhì)量(g)
第1次 50 m
第2次 50 13.5
第3次 50 10.25
第4次 50 9.8
第5次 50 9.8
試回答下列問題:
(1)從以上數(shù)據(jù)可知,表格中m= ,第4次實驗剩余的固體成分是 。
(2)計算該黃銅樣品中鋅的質(zhì)量為 。
(3)計算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是多少?
1.小博設計了如下實驗,向打磨過的三條金屬片x、y、z的左側(cè)滴加ZnCl2溶液,右側(cè)滴加AgNO3溶液,只觀察到④、⑤、⑥有明顯現(xiàn)象,關于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正確的是(  )
A.x>y>z B.y>x>z C.z>y>x D.z>x>y
2.某同學用細尼龍線將三根大小相同的鐵釘,分別固定在如圖所示的三個液面高度相同的裝置中,放置幾天后觀察現(xiàn)象,下列表述中正確的是(  )
A.裝置Ⅰ、Ⅱ中的鐵釘銹蝕了
B.裝置Ⅲ中的鐵釘幾乎沒銹蝕
C.裝置Ⅰ的鐵釘這一側(cè)的液面下降
D.裝置Ⅱ的鐵釘這一側(cè)的液面上升
3.向兩份等質(zhì)量、等質(zhì)量分數(shù)的稀硫酸中,分別同時加入足量的鎂粉和鐵粉,下列圖像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4.將一定量的鋅粉加入到Mg(NO3)2、Cu(NO3)2、AgNO3三種物質(zhì)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將濾渣放入稀鹽酸溶液里,有氣泡產(chǎn)生。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濾渣中有Ag、Cu;濾液中有Mg(NO3)2和Zn(NO3)2
B.濾渣中有Ag、Cu、Zn;濾液中有Mg(NO3)2和Zn(NO3)2
C.濾渣中有Ag、Cu、Zn、Mg;濾液中有Mg(NO3)2和Zn(NO3)2
D.濾渣中有Ag、Cu、Zn;濾液中有Mg(NO3)2、Cu(NO3)2、AgNO3和Zn(NO3)2
5.鎳(Ni)在生產(chǎn)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1)用于電鍍工業(yè)。鐵表面鍍鎳不易銹蝕,原因是 。
(2)已知鎳的金屬活動性位于鎂和銅之間,能驗證鎂、鎳、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的方案有 (填寫字母)。
6.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 古迪納夫、斯坦利 威廷漢和吉野彰,以表彰他們對鋰離子電池的研究。引發(fā)了同學們對鋰及其化合物的關注。
資料1:金屬鋰是銀白色的金屬,熔點為180.54℃,沸點1342℃,密度0.534克/厘米3,硬度較軟;在室溫下易發(fā)生氧化而表面變暗、能與水反應但較慢、能與氮氣反應生成黑色的氮化鋰(Li3N)。
資料2:利用LiOH和鈷氧化物可制備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鈷酸鋰,氫氧化鋰(LiOH)的化學性質(zhì)與氫氧化鈉相似。
(1)金屬鋰單質(zhì)不宜在空氣中直接保存的原因有: 。
(2)鈷酸鋰(LiCoO2)在物質(zhì)分類上屬于 (選填“酸”、“堿”或“鹽”)。
(3)寫出氫氧化鋰與鹽酸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7.在硫酸亞鐵溶液中插入一根鋅棒一段時間,反應前后溶液中存在的離子種類如圖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的離子。
(1)“”表示 (填寫離子符號)。
(2)反應后所得溶液的質(zhì)量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應前溶液的質(zhì)量。
8.銅鎂合金具有優(yōu)良的導電性,常用作飛機天線。現(xiàn)欲測定合金的組成(其他元素忽略不計),進行如下實驗:取銅鎂合金20g放入燒杯,將280g稀硫酸分4次加入燒杯中,充分反應后,測得剩余固體的質(zhì)量記錄如下。請計算:
次數(shù) 1 2 3 4
加入稀硫酸質(zhì)量/g 70 70 70 70
剩余固體質(zhì)量/g 18.2 16.4 14.6 13.2
(1)合金中銅、鎂的質(zhì)量比。
(2)所加稀硫酸的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寫出計算過程)
答案及解析
例1、C
解:A、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隨著反應進行,溶液的質(zhì)量減少,當加入鐵粉質(zhì)量為m1時,恰好完全反應,點a時的溶液中有金屬銅生成,故錯誤;
B、當加入鐵粉質(zhì)量為m1時,恰好完全反應,溶液由藍色變?yōu)闇\綠色,故錯誤;
C、點b時,鐵粉過量,過濾出燒杯中的固體為銅和鐵,加入稀鹽酸后會產(chǎn)生氣泡,故正確;
D、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若縱坐標表示燒杯內(nèi)物質(zhì)的總質(zhì)量,則隨著鐵粉的加入,總質(zhì)量在增加,故錯誤;
故選:C。
例2、B
【解答】解:A、調(diào)節(jié)U形管L端與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緊木塞,一段時間后觀察a中鐵釘生銹,b中鐵釘沒變化,是因為a中鐵與氧氣、水反應生成了鐵銹,b中鐵釘只能與干燥的空氣接觸,故選項說法正確。
B、a中鐵與氧氣、水反應生成了鐵銹,會造成a試管內(nèi)壓強減小,可以觀察到L端的液面高于R端,故選項說法錯誤。
C、a中鐵與氧氣、水反應生成了鐵銹,b中鐵釘只能與干燥的空氣接觸,一段時間后觀察a中鐵釘生銹,b中鐵釘沒變化,該實驗可以證明鐵的銹蝕和水有關,故選項說法正確。
D、若將鐵釘替換為相同大小的銅釘重復實驗,常溫下a中銅釘會生銹,b中銅釘很難生銹,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B。
例3、解:分析依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每40.0g的稀硫酸與樣品反應可生成0.2g氫氣,當加入硫酸120.0g時,產(chǎn)生氫氣為0.5g,說明25.0g樣品中鋅完全反應完了,所以第4份,加入160.0g的稀硫酸時,產(chǎn)生氫氣也應為0.5g,則m=0.5,故填:0.5;
(2)分析依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每40.0g的稀硫酸與樣品反應可生成0.2g氫氣,生成氫氣為0.5g時,消耗硫酸的質(zhì)量為100g,則恰好完全反應時,黃銅樣品和稀硫酸的質(zhì)量比為25g:100g=1:4,故填:1:4;
(3)設100g稀硫酸中硫酸的質(zhì)量為x
Zn+H2SO4=ZnSO4+H2↑
98 2
x 0.5g
x=24.5g
則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0%=24.5%
答: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24.5%。
例4、解:(1)實驗①和②之間唯一的變量是NaCl,實驗②中含有NaCl,反應所需的時間較短,說明NaCl可以加快鐵銹蝕的速率。
(2)實驗開始后,廣口瓶內(nèi)溫度有所上升,說明鐵的銹蝕過程是放熱過程。
(3)若欲探究碳對鐵銹蝕速率的影響,則實驗時唯一的變量是碳,因為實驗①②有碳,如果與實驗①形成對照,則對照實驗中不含碳,其它因素完全相同,則對照實驗的樣品組成為1g鐵粉、10滴水;如果與實驗②形成對照,則對照實驗的樣品組成為1g鐵粉、10滴水和少量氯化鈉。
故答案為:(1)加快;(2)放熱;(3)1g鐵粉和10滴水(或1g鐵粉、10滴水和少量氯化鈉)。
1.D
【解答】解:A、銅的金屬活動性位于氫后,將銅粉加入稀硫酸中時,沒有氫氣生成,與圖像不符,故A錯誤;
B、氯化鈣和二氧化碳不能反應,與圖像不符,故B錯誤;
C、氫氧化鈉與稀鹽酸立即開始反應,則溶液的pH會立即減小,與圖像不符,故C錯誤;
D、氫氧化鈉溶液先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此時不會生成沉淀。當稀鹽酸完全反應后,氫氧化鈉再和氯化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故D正確。
故選:D。
2.D
解:Ⅰ中鐵釘在水和氧氣的條件下生銹,使得鐵釘一側(cè)(左側(cè))的壓強減小液面會上升,右側(cè)液面下降;Ⅱ中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揮發(fā)出的氯化氫氣體可以和鐵釘反應生成氫氣,鐵釘一側(cè)(左側(cè))的壓強變大,液面會下降,右側(cè)液面上升;Ⅲ中濃硫酸能吸收水做干燥劑,所以鐵釘不會生銹,壓強不變,液面也沒有變化。
故選:D。
3.B
解:在研究金屬活動性順序時,小瑞將金屬鐵放在硫酸銅溶液中,觀察到明顯現(xiàn)象,說明了金屬活動性鐵>銅。為得出鐵、鋅、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還需再證明鋅
>鐵,故小瑞還應再做B實驗,鐵和硫酸鋅溶液不反應,說明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鋅弱,即鋅>鐵。
故選:B。
4.A
解:①在等質(zhì)量的鐵粉和鋅粉中分別加入足量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相等的稀硫酸時,隨著稀硫酸的不斷加入,產(chǎn)生氫氣的質(zhì)量相等,最終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的氫氣多,該選項對應關系正確;
②開始一段時間氯酸鉀沒有反應,二氧化錳質(zhì)量分數(shù)不變,溫度達到一定程度時,氯酸鉀分解生成氯化鉀和氧氣,隨著反應的進行,二氧化錳質(zhì)量分數(shù)不斷增大,當完全反應后二氧化錳質(zhì)量分數(shù)不再變化,該選項對應關系正確;
③向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的氫氧化鈉溶液時,氫氧化鈉先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溶液質(zhì)量增大,后和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由于氫氧化鈉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10%,因此溶液質(zhì)量仍然增大,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完全反應后,繼續(xù)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時,溶液質(zhì)量增大,該選項對應關系不正確;
④向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加水稀釋,溶液的pH逐漸減小,但是不能減小到7,更不能小于7,該選項對應關系不正確;
由以上分析可知,A選項說法是正確的。
故選:A。
5. NaOH溶液 Al 稀HCl##稀鹽酸 淺綠 Fe、Cu 2Al+6HCl=3H2+2AlCl3
【詳解】實驗探究:
1.取一定量的合金粉末,加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粉末部分溶解,并有氣體放出,是因為鋁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了氫氣;
2.取步驟1所得濾渣,加過量的稀鹽酸,充分反應,濾渣部分溶解,并有氣體放出,溶液呈淺綠色,是因為銅不能和鹽酸反應,鐵能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實驗過程如下所示:
實驗方案 實現(xiàn)現(xiàn)象 結論
⒈取一定量的合金粉末,加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濾渣備用。 粉末部分溶解,并有氣體放出。 合金中一定含有鋁。
⒉取步驟1所得濾渣,加過量的稀鹽酸,充分反應。 濾渣部分溶解,并有氣體放出,溶液呈淺綠色。 合金中一定含有鐵、銅。
探究結論:
鋁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氫氣,反應的方程式為:2Al+6HCl=3H2+2AlCl3。
6.解:(1)由第2、3次反應后剩余的固體質(zhì)量可知,加入50g稀硫酸完全反應后,固體減少的質(zhì)量為13.5g﹣10.25g=3.25g,則表格中m=13.5g+3.25g=16.75g;第4次實驗后固體質(zhì)量不再變化,而銅不能和稀硫酸反應,則剩余的固體成分是銅。
(2)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剩余的固體成分是銅,則該黃銅樣品中鋅的質(zhì)量為20g﹣9.8g=10.2g。
(3)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50g稀硫酸與3.25g鋅完全反應,
設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是x,
H2SO4+Zn═ZnSO4+H2↑
98 65
50gx 3.25g
x=9.8%
答: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是9.8%。
故答案為:(1)16.75;銅;(2)10.2g;(3)9.8%
1.C
解:由題意可知,向打磨過的三條金屬片x、y、z的左側(cè)滴加ZnCl2溶液,右側(cè)滴加AgNO3溶液,①、②處無現(xiàn)象,說明了x金屬的活動性比鋅、銀弱;③處無現(xiàn)象,④處有現(xiàn)象,說明了z金屬的活動性比鋅弱,比銀活潑;⑤、⑥處有現(xiàn)象,說明了z金屬的活動性比、銀活潑,由此可得出金屬的活動性強弱是:z>Zn>y>Ag>x。
故選:C。
2.AB
解:A、裝置Ⅰ(與水和氧氣同時接觸)、Ⅱ(與水和氧氣同時接觸,同時和鹽酸反應)中的鐵釘銹蝕了,該選項正確。
B、裝置Ⅲ中的鐵釘幾乎沒銹蝕,是因為濃硫酸能夠吸收水蒸氣,導致鐵釘不能和水接觸,該選項正確。
C、裝置Ⅰ的鐵釘這一側(cè)的氧氣消耗,液面上升,該選項不正確。
D、裝置Ⅱ的鐵釘這一側(cè)氧氣消耗,鹽酸揮發(fā),和鐵反應生成氫氣,不能判斷液面的升降情況,該選項不正確。
故選:AB。
3.D
解:稀硫酸完全反應,最終生成氫氣質(zhì)量相等,選項ABC不正確,反應的金屬質(zhì)量相等時,鎂反應生成的氫氣比鐵多,D選項正確。
故選:D。
4.B
解:由金屬活動性Mg>Zn>Cu>Ag知,將一定量的鋅粉加入到Mg(NO3)2、Cu(NO3)2、AgNO3三種物質(zhì)的混合溶液中,不能與Mg(NO3)2溶液反應,鋅先與AgNO3反應生成硝酸鋅和銀,AgNO3反應完,若還有鋅粉,鋅才能與Cu(NO3)2反應生成硝酸鋅和銅。充分反應后過濾,將濾渣放入稀鹽酸溶液里,有氣泡產(chǎn)生,Ag、Cu均不與稀鹽酸反應,說明濾渣中含有鋅,即鋅是過量的,則濾渣中有Ag、Cu、Zn,濾液中有Mg(NO3)2和Zn(NO3)2。
故選:B。
5.解:(1)鐵與氧氣和水接觸會發(fā)生銹蝕,鐵表面鍍鎳不易銹蝕,原因是隔絕了鐵與氧氣、水的接觸;(2)已知鎳的金屬活動性位于鎂和銅之間,所以金屬活動性Mg>Ni>Cu;
A.鎳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可置換出銅,鎳與硫酸鎂溶液不反應,可以證明三種金屬的活動性Mg>Ni>Cu,故正確;
B.鎳、鎂均能與硫酸銅反應,均可置換出銅,說明銅最不活潑,但不能證明鎂與鎳的活動性強弱,故錯誤;
C.鎂與硫酸鎳溶液反應可知置換出鎳,銅與硫酸鎳溶液不反應,可以證明三種金屬的活動性Mg>Ni>Cu,故正確;
故選:AC;
故答案為:(1)隔絕了鐵與氧氣、水的接觸;
(2)AC。
6.解:(1)由于題意可知,金屬鋰單質(zhì)不宜在空氣中直接保存的原因有:鋰能與氧氣、水和氮氣反應。
(2)鈷酸鋰(LiCoO2)是由金屬和酸根組成的,在物質(zhì)分類上屬于鹽。
(3)氫氧化鋰屬于堿,能與鹽酸發(fā)生中和反應,化學方程式為:LiOH+HCl=LiCl+H2O。
故答案為:(1)鋰能與氧氣、水和氮氣反應。
(2)鹽。
(3)LiOH+HCl=LiCl+H2O。
7.解:(1)反應前硫酸亞鐵中含有水分子、亞鐵離子、硫酸根離子,鋅和硫酸亞鐵反應生成硫酸鋅和鐵,反應后溶液中增加的離子是鋅離子,結合圖中信息可知,“”表示Zn2+。
故答案為:Zn2+。
(2)鋅和硫酸亞鐵反應生成硫酸鋅和鐵,65份質(zhì)量的鋅反應生成56份質(zhì)量的鐵,反應后所得溶液的質(zhì)量大于反應前溶液的質(zhì)量。
故答案為:大于。
8.解:(1)由于鎂能與稀硫酸反應銅不與稀硫酸反應,由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每70g 的稀硫酸能反應鎂的質(zhì)量為1.8g,第四次加入的稀硫酸只反應掉鎂的質(zhì)量是14.6g﹣13.2g=1.4g<1.8g。硫酸有剩余,說明了鎂全部參加了反應,剩余固體的質(zhì)量為銅的質(zhì)量,所以銅的質(zhì)量為13.2g,金屬鎂的質(zhì)量=20g﹣13.2g=6.8g,合金中銅、鎂的質(zhì)量比=13.2:6.8=33:17;
(2)設與1.8g金屬鎂反應的稀硫酸的溶質(zhì)的質(zhì)量為x。
Mg+H2SO4═MgSO4+H2↑
24 98
1.8g x
解得:x=7.35g
所加稀硫酸的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100%=10.5%
答:(1)合金中銅、鎂的質(zhì)量比是33:17;(2)所加稀硫酸的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10.5%。
2023-2024學年上學期浙教版科學九年級“沖刺重高”講義(八)
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襄县| 武乡县| 大竹县| 云林县| 广西| 彰武县| 会泽县| 崇礼县| 邵武市| 如东县| 西和县| 古浪县| 阳江市| 满城县| 巫山县| 五大连池市| 和田市| 井冈山市| 永宁县| 河曲县| 巴塘县| 莫力| 山东| 道孚县| 客服| 阿勒泰市| 梨树县| 武夷山市| 安阳县| 常宁市| 威海市| 桑日县| 县级市| 札达县| 栾川县| 西吉县| 新营市| 陈巴尔虎旗| 桐梓县| 蓝田县| 晋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