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四 團團圓圓過中秋第二課時:秋天里還有什么節日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知道重陽節是敬老節,要尊敬老人。道德修養:了解重陽節的習俗和文化內涵。法治觀念:熟悉重陽節的習俗,如登高、賞菊、吃重陽糕等。健全人格:培養尊老敬老的好習慣,從小事做起。責任意識:初步感知中華民族文化的多樣性,了解秋天里的其他節日。課前導入說一說你所知道的其他節日。秋天里除了中秋節,還有哪些節日?新知講解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新知講解視頻《重陽節》新知講解重陽節哪一天?九月九日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王維寫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說的就是重陽節。新知講解同學們,你們知道多少重陽節的習俗?新知講解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后的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氏便把重陽的活動帶到了民間。賈氏對人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從此重陽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新知講解吃重陽糕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新知講解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游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重陽節登高新知講解茱萸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并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新知講解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征長壽。賞菊新知講解重陽節的習俗也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大家還知道哪些關于重陽的詩詞歌賦呢?新知講解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賽詩會:重陽詩歌大鑒賞新知講解重陽既然是“老人節”,你可以為長輩做些什么呢?新知講解重陽節的時候,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賞菊花.......新知講解重陽節的時候,我陪爺爺去爬了山,登高望遠……新知講解重陽節的時候,我和媽媽做了奶奶喜歡的重陽糕,加上了奶奶喜歡吃的蜜棗……新知講解我們要將重陽節的精神踐行到實際行動中去——敬老愛老,發揚我國的傳統美德。新知講解秋天,很多地方都會舉行有特色的節日活動……新知講解過趕秋節時,人們聚在一起打秋千、唱歌跳舞并選出兩位有聲望的人裝扮成“秋老人” ,向大家預祝豐收和幸福。趕秋節是苗族民間在秋收前或立秋前舉行的大型民間節日活動新知講解過望果節時,人們一起圍著田地轉圈慶祝豐收,還舉辦熱鬧的歌舞、跑馬、射箭、拔河等活動。望果節是藏族農民歡慶豐收的傳統節日新知講解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天也是充滿喜悅和思戀的季節。秋天有舉國同慶的國慶節、有象征團圓的中秋節、有關愛老人的重陽節、有慶祝豐收的望果節……秋天還有哪些節日呢?課堂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2 團團圓圓過中秋 第二課時 課件.pptx 重陽節.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