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5課 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 知識提綱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5課 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 知識提綱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5課 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
課標要求 素養解讀
1.了解中國古代官員選拔方式的更迭過程和不同階段的特征。2.知道中央集權體制下古代中國的官員考核和監察制度。 1.比較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選官制度、考核制度和監察制度,了解其特點和發展趨勢。2.以唯物史觀中“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等觀點為指導,分析選官制度、考核制度和監察制度的影響及其時代價值。
一、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官員選拔與管理
1.官員選拔制度
(1)漢朝之前的選官制度
西周至春秋 世官制是官位世襲的制度,貴族世代壟斷高官 (血緣)
春秋戰國時期 尚賢思想興起,各國為爭霸圖強,紛紛鼓勵舉薦有才能的人為官,或依據軍功大小授予官職 (舉薦制、軍功爵制)
秦統一后 官員選拔主要是“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制度,即向官吏學習律令而為官
(2)漢朝的察舉制
確立時間 漢武帝時期
內容 ①先考察而后推舉,重點考察被舉者在鄉里的輿論評價和為官能力,然后推薦為官或提拔任用。②察舉分常科和特科。常科為歲舉,有人數規定,有具體標準,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體標準但無固定時間,如賢良方正、賢良文學、明經等
評價 察舉制為兩漢政權選拔了大批人才
(3)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九品中正制
①背景:東漢末年政治與社會秩序大亂,豪強大族控制了地方選人權。
②開始:220年,魏王曹丕推行此制。
③內容:在各州、郡設置大中正、中正,中正根據家世、道德和才能評定州、郡士人的資品,分為九等,寫出評語(狀)。獲得資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
④作用:將選官權收歸中央,加強了中央集權。但后來逐漸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局面。
2.官員考核制度
(1)秦漢時期:秦漢官員的考核辦法主要是上計制(每年縣、侯國把戶口墾田、錢谷入出、盜賊多少等匯集到郡國,制成計簿,中央御史審核),上計考核的結果是官員賞罰的依據。
(2)魏晉南北朝時期:大都流于形式。
3.監察制度
(1)中央:秦漢建立了以御史大夫為首的中央監察體系。
(2)地方:漢武帝為加強中央集權,澄清吏治,將全國劃分為13個州部,每州設刺史一人。刺史品級不高,但權力很大,代表皇帝巡行郡國,依朝廷規定的監察法規糾舉豪強和郡國守、相的不法行為。
西漢中期以后,刺史的職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除了監察工作,還承擔地方的軍事行政職責。這一時期,刺史改稱州牧,職權進一步擴大,由監察官員變為地方軍事行政長官。這時候的刺史相當于現在的省長兼軍區司令,儼然就是封疆大吏,甚至到了東漢末年,成為一方諸侯,嚴重威脅漢朝中央政府的統治。
二、隋唐至兩宋時期的官員選拔與管理
1.官員選拔制度——科舉制
(1)背景
①南北朝以來,寒門庶族地主勢力上升,他們希望打破門閥士族壟斷政治的局面,積極要求參政。
②為適應這一社會階級關系的變化,隋唐統治者將科舉制作為官員選拔的新制度。
(2)措施
①科舉以分科考試選拔人才為特點,分為制舉(皇帝自設科目考試選人)和常舉(每年舉行,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等幾十種,其中明經和進士兩科最受社會重視。)
②考試合格只是取得為官的資格,還需吏部選拔后方可正式任官。
(3)發展:兩宋科舉制度進一步發展完善,“取士不問家世”,科舉成為選拔官員的主要途徑。(鎖院、糊名謄錄)
2.官吏考核制度
隋唐 負責部門 尚書省吏部
方式 ①隋朝九品以上官員每年要考核,地方官每年要派員向中央報告,或由皇帝遣使到州縣巡行考察。②唐朝以品德和才能為標準考核官員,分為九等,依據考核結果確定官員升降
宋朝 制定了嚴格的標準考核官員
3.官員監察制度
(1)隋唐時期
①中央:御史臺為最高監察機構,其長官為御史大夫。
②地方:唐太宗將全國分為十道監察區,委派監察官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監察。
(2)宋朝:承唐制設御史臺,地方劃分路作為監察區設四監司、(州設通判監察知州)。宋朝監察制度的重要變化是臺諫合一,御史擁有了諫官的議事權,諫官擁有了御史的監察權。
監察制度和諫議制度的區別(1)從對象上看:前者是君對臣、中央對地方的監督;后者是臣對君的監督。(2)從所處的地位上看:前者的機構、制度越來越完善,地位越來越重要;后者的作用越來越小,直至被取消。出現這種區別的關鍵在于中國封建社會專制皇權的不斷強化,其他機構和制度都是為加強皇權服務的。
三、元明清時期的官員選拔與管理
1.官員選拔制度
(1)元朝的官員選拔制度
①部分保留了蒙古傳統方式。
②恢復科舉制
背景 上層統治者漢文化素養不斷提高
恢復時間 元朝在1313年頒科舉詔,宣布次年開考,恢復了科舉制
評價 元朝科舉錄取人數不多,科舉出身者在官員隊伍中的人數比例也不高
(2)明清時期的科舉制
①形式:分為鄉試、會試與殿試三級。②內容:考試從四書五經中命題。
③程序:鄉試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會試于鄉試次年春天舉行,殿試在會試后舉行,考中者分別稱“舉人”“貢士”“進士”。
2.官員考核制度
(1)明朝:考核有考滿(官員任現職滿3年稱“初考”,6年稱“再考”,9年稱“通考”。)和考察(外地官員三年一次的朝覲考察和京官六年一次的京察)。考核結果是決定官員正常升遷或降、調的依據。考察重在查處官員的貪、酷和不作為。
(2)清朝:考課制度包括三年一次的京察(京官)和大計(外省官)。
3.官員監察制度
(1)元朝:中央設有御史臺,地方設有行御史臺、肅政廉訪司。
(2)明朝:都察院監察御史不僅負責糾察內外百官,還代皇帝巡按各省。六科給事中負責皇帝制敕與大臣奏疏的封還駁正,稽查六部百司之事。
(3)清朝:將六科并入都察院(科道合一),停止了派御史巡按各省的做法(奏折),但都察院監察百官的職能沒有改變。
[深化認知]
1.漢代察舉制的影響
(1)進步性
①采用選拔與考試相結合的方式,為被舉薦者提供了公平競爭的舞臺,使真正的人才有脫穎而出的機會。
②科目多,涵蓋了國家所需的各種人才,選拔的范圍也較廣,為有才干的士人提供了較多晉身仕途的機會。
③創立初期,對舉薦者和被舉薦者均有賞罰,減少了濫竽充數的情況。
(2)局限性
①察舉制廣泛推行,地方鄉閭因此有了評議之風,“清議”名士好品評人物,不重實際,空發議論。此風氣留給了后世,在魏晉時尤為明顯。
②在其后期,弊端日益顯現。到東漢中后期,地方選舉權被少數公卿大臣、名門望族所控制,依據門第而不是學問、品行選官,任人唯親、徇私舞弊的行為屢有發生。
2.科舉制的影響
積極影響 社會整合功能 打破了歷史上的特權壟斷,促進了社會階層轉化,加速了社會流動,具有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合理性內核和價值理念
推動儒學發展 以儒家學說為主要考試內容,推動了儒家思想和文化的傳承與繁衍
鞏固國家統一 適應了中央集權制度下“大一統”意識形態的需要,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交融,鞏固了封建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穩定
推動世界文明 早在唐朝時,科舉制就被“東亞文化圈”國家所采用,并成為這些國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后來還被西方國家所吸收,對西方近代文官考試制度產生了較大影響
消極影響 重才輕品 在選拔人才方面,過于側重學問標準,忽視了對品德的考察,造成一些官員道德素質低下
官本位思想 直接促進了官本位社會觀的發展
禁錮思想 強化了儒學正統地位,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抑制了新知識、新學科的滲透和發展;壓抑了科學技術的進步
3.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的特點
(1)皇帝握有最高監察權。在專制制度下,最高監察權歸于皇帝,整個監察過程,從糾參到議復,從核實到復劾都必須請旨進行,最后由皇帝裁決。監察效果有賴于皇帝的賢明,監察官有賴于皇帝的保護。
(2)監察機構獨立,自上而下垂直監察。自魏晉御史臺脫離少府后,中央監察主體機構與行政機關分離,組成獨立的監察機關。地方監察機構和監察機關一般也不隸屬于地方衙門。這種監察體制有利于監察機構獨立行使監察權,排除同級或上級行政長官的干擾。
(3)重視監察官的選任。歷代統治者都非常注重監察官的遴選。既要求監察官有剛正不阿的品質,又要求監察官有豐富的為官經驗和優異的治績,還要求監察官有較高的文化素質。
(4)憑實績黜陟,嚴格考核監察官。中國封建統治者根據實績對監察官進行考核,并采取了一些定量化的方法,這樣就可以促使監察官盡職盡責、積極上進,減少察與不察一個樣的虛監現象。
4.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制度
朝代 制度 途徑 標準
西周 世官制 世襲(世卿世祿) 血緣
春秋戰國 薦舉功勞制 舉薦、通過戰爭獲得軍功 才能、軍功
秦 “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向官員學習律令而為官 明習法律
兩漢 察舉制 先考察后推舉,分常科和特科 品德、才能
魏晉 九品中正制 中正定品,吏部授官 家世、道德、才能(后期只看家世)
隋唐 科舉制 分科考試,分為制舉和常舉 考試成績(才能)
兩宋 科舉制 “取士不問家世” 才能
元 蒙古傳統和科舉制 世襲、軍功、科舉比例小 血緣、軍功、才學
明清 科舉制 從學校參加科舉,分三級考試 才能
5.中國古代官員的考核制度
朝代 考核制度或歸屬部門 時間 對象 結果
秦漢 上計制 每年歲末 地方行政長官 賞罰依據
隋唐兩宋 尚書省吏部 每年 九品以上官員 升降依據
明 考滿 3年、6年、9年 任職期滿的官員 分三等,是決定官員升降的依據
考察 3年 外地官員 查處官員貪、酷和作為
6年 京官
清 京察 3年 京官 官員獎懲的依據
大計 外省官
6.中國古代官員的監察制度
朝代 中央 地方
秦 御史大夫 監御史
漢 御史大夫 十三州部(刺史)
隋唐 御史臺(御史大夫) 唐太宗將全國分為10道監察區,派監察官巡回監察
兩宋 御史臺、臺諫合一 地方劃分路為監察區(四監司)、通判
元 御史臺 御史臺、肅政廉訪司
明 都察院、六科給事中 御史巡按各省
清 都察院(科道合一)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远安县| 丹寨县| 文水县| 榕江县| 察哈| 祁东县| 阜阳市| 中卫市| 阳山县| 宝清县| 义乌市| 武宣县| 定安县| 凉城县| 富裕县| 伊春市| 栖霞市| 东平县| 民勤县| 洛浦县| 苍溪县| 云浮市| 大港区| 河东区| 林芝县| 溧阳市| 华坪县| 凤山市| 五河县| 南漳县| 全南县| 淮南市| 青阳县| 自贡市| 海门市| 德化县| 张家港市| 措勤县| 汽车| 广昌县| 延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