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十講 近代以來的世界貿易與文化交流的擴展課標要求了解不同時代、不同類型商路的開辟;通過了解商品所提現的特色文化,理解貿易活動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本節重點全球貿易網形成的過程與表現本節難點文化交流的國際化知識概要一 全球貿易網的形成1. 世界市場初步形成(1)背景:a. 15世紀之前,主要局限于各洲內部和亞歐大陸之間。b. 新航路開辟和西歐各國的殖民擴張,洲際貿易得到擴展。(2)表現:a. 商品種類與數量大大增加,如歐美兩洲商品流通的加強;b. 股份公司出現和發展,如荷蘭的東印度公司與西印度公司、英國東印度公司與法國西印度公司等。(3)影響:客觀上推動了洲際貿易,促使世界市場初步形成(基本形成)。2. 世界日益成為一個經濟整體(1)原因:工業革命后,工業化的批量生產的推動(2)表現:a. 形成了國際分工和貿易格局——西歐、北美國家生產和出口制成品,其他國家生產和出口初級產品。b. 世界貿易額劇增 自1870年到一戰前,世界貿易增長了近2.6倍。3. 生產的國際分工深度發展,經濟全球化加快發展(1)影響因素:兩次世界大戰的影響,美蘇兩大陣營對峙的阻礙。(2)促進因素:1947年關貿總協定的簽署,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兩極格局瓦解及“冷戰”的結束,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3)發展表現:1950—2000年,全球貿易(出口)總值增長了近100倍。二 商品的世界性流動與文化交流的國際化1. 原因:國際貿易的開展,買賣雙方的接觸,商品對文化習俗的傳播。2. 茶的外傳——表現之一(1)16世紀之前,中國茶主要在亞洲大陸傳播。(2)近代以來,傳播到歐洲、美洲、非洲和大西洋等地區。(3)影響:中俄之間形成“萬里茶道”,荷蘭的家庭設有“茶室”,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英國形成了“下午茶”。3. 服飾的變化——表現之二(1)17世紀末,中國服裝隨著傳教士傳到法國。(2)20世紀初,法國設計家波烈設計的女裝采用了東方女裝的樣式。(3)中華民國建立后設計的中山裝兼具中西服飾的特點。4. 鐘表的傳入——表現之三(1)鐘表誕生于歐洲,約16世紀中期由傳教士傳入中國內地。(2)18世紀,中國進口鐘表的數量已經很大。鐘表在社會中下層中逐漸流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