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五講 南亞、東亞與美洲的文化課標要求通過了解世界各主要區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認識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對人類文化發展所作出的貢獻。本節重點古代印度文化本節難點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點及認識知識概要一 古代印度文化1. 范圍:包括南亞次大陸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等地。2. 背景:約前1500年,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逐漸建立一系列國家。3. 思想:(1)出現種姓制度和婆羅門教,嚴格規定社會等級制度。(2)前6世紀,佛教形成,提倡“眾生平等”和忍耐順從。(3)4世紀時,印度教開始興起,后發展成為印度的主要宗教。4. 文學 有《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兩部史詩。5. 藝術 佛塔、石柱、石窟都是佛教藝術。如阿旃陀石窟。6. 數學 發明“阿拉伯數字”和十進位計算法。7. 傳播 (1)公元前后,開始傳播到東南亞,對東南亞產生廣泛影響。(2)佛教文化、巴利文對東南亞社會產生重要影響。如緬甸的吳哥窟。二 古代朝鮮和日本文化1. 背景:約前五世紀,朝鮮出現了青銅器,稍后有了鐵器。676年,朝鮮半島初步實現統一。2. 科技和文藝 (1)634年修建了瞻星臺;12世紀完成《三國史記》是朝鮮半島現存最早的正史;13世紀開始使用金屬活字印刷。(2)創制了本民族文字“諺文”。音樂歌舞出名。3. 中朝聯系(1)佛教、道教和儒學都從中國傳入朝鮮,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2)漢字在朝鮮半島長期使用,朝鮮樂舞傳到中國中原地區。4. 日本文化(1)思想 約9000年前,日本神道逐漸發展。12世紀后,武士道逐漸形成。(2)文學 詩歌集《萬葉集》和小說《源氏物語》享譽世界文壇。(3)建筑和藝術 法隆寺;大和繪和浮世繪;茶道。5. 中日交往 9世紀形成了“假名文字”;中國的制度、儒學、佛教等影響了日本文化的發展。三 美洲印第安文化1. 印第安人培育出玉米、馬鈴薯、西紅柿、南瓜、甘薯、辣椒、可可和煙草等農作物。2. 三種代表文化:瑪雅文化、阿茲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3. 宗教上,多神崇拜,都建造了金字塔。瑪雅人創拜自然神,阿茲特克人和印加人崇拜太陽神。4. 3—10世紀,瑪雅文明達到高度繁榮。表現:創造了象形文字,發明了“瑪雅歷”,創造出20進位法。5. 12世紀后,阿茲特克人和印加人的文化走向繁榮。(1)阿茲特克人 使用圖畫文字,制作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銀首飾。(2)印加人 建造太陽廟,能使用麻醉劑,制定了太陽歷和太陰歷。6. 16世紀后,印第安文化急劇衰亡。原因:新航路開辟后,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