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一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與特點課標要求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從人類文明發展的角度,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和價值。本節重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本節難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和價值知識概要一 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1. 多元起源。約一萬年前,五地先后起源,中原華夏族率先成為核心區域。2. 春秋戰國,奠基時期(1)出現華夏認同,內遷的戎狄蠻夷逐漸融入華夏族。(2)孔子對西周禮樂文明進行闡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3)“百家爭鳴”局面出現,成為后世思想文化發展的源頭。3. 漢朝,董仲舒創立新儒學,漢武帝尊崇儒術,確立了儒學的正統地位。影響:形成了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封建統一多民族的文化格局。4. 魏晉玄學盛行,唐朝佛學繁榮,傳統儒學受到挑戰。5. 宋代,三教合一,形成理學,以朱熹為代表。評價:豐富了中華文化的理論思維,對塑造中華民族的性格起了積極作用;但它宣揚的封建禮教,三綱五常,嚴重束縛了人們的思想。6. 明朝中后期,心學形成,以王陽明為代表評價:標志著人的主體意識逐漸覺醒。7. 明清之際,個性解放的思想(反封建民主思想)出現表現:李贄批判理學,黃宗羲抨擊君主專制,顧炎武倡導經世致用等。8. 鴉片戰爭后,向西方學習成為潮流。如林則徐開眼看世界、魏源編寫《海國圖志》等。9. 新文化運動,抨擊封建思想(徹底否定儒學),科學與民主成為價值目標。10. 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逐漸成為主流。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共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1. 重視以人為本。(1)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建立了以人為中心的禮樂制度。(2)孔子提倡“仁”,主張“仁者愛人”的人本思想。(3)孟子提出“仁政”說,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2. 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1)老子提出“道”的概念,認為“道法自然”,順應自然,追求天人合一。(2)荀子以樸素的唯物史觀解釋自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3. 推崇天下為公,崇德尚賢。(1)孔子主張以德治國,墨子主張“尚賢”。(2)影響:在當時各國掀起了選用人才革古鼎新的大變革,也對后來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人才使用制度產生了深遠影響。4. 主張和而不同。太史伯認為“和則生物,同則不繼”,等。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和價值1. 特點: (1)本土性,本國風情,地域特征。(2)多樣性,博大精深,豐富多彩,領域廣闊。(3)包容性,博采眾長,兼收并蓄。(4)凝聚性,是中華民族共同文化特質的體現。(5)連續性,綿延不絕,傳承至今。2. 價值:(1)是中華民族發展的內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動力。(2)體現價值標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3)維護著中國團結統一的政治局面,為治國理政和道德建設提供了有益借鑒。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