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聲現象1.聲音的產生與傳播1.1聲音的產生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例1]如圖所示,小華將一只正在發聲的音叉觸及面頰有震感。這個實驗是用來探究( )A.固體能傳聲B.音調的影響因素C.聲音產生的原因D.聲音傳播是否需要時間[變式1]按照民間傳統習俗,迎親隊伍時常以敲鑼打鼓、吹噴吶等方式來營造熱鬧喜慶的場面。關于噴吶與鑼鼓的發聲原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鑼、鼓和噴吶的聲音都是因為振動而產生的B.只有噴吶的聲音是因為振動而產生的C.只有鼓的聲音是因為振動而產生的D.只有鑼的聲音是因為振動而產生的[例2]雨滴落到水塘中的荷葉上發出“啪、啪”的聲音,這里主要振動發聲的物體是( )A.雨滴 B.空氣 C.荷葉 D.以上都是[變式1]風吹樹葉沙沙響,這里的發聲體是( )A.風 B.空氣 C.樹葉 D.以上都不是[例3]魔術師表演“會跳舞的火焰”節目時,在平臺上點燃一支蠟燭,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蠟燭附近,鼓面面對燭火。當敲響小鼓,燭火就隨著鼓聲舞動。這一現象說明( )A.人的一種錯覺 B.燭火肯定被風吹動C.魔術師有一種神奇的力量 D.鼓面振動發聲,帶動空氣振動[變式1]在高山中喊話停止后,對面山峰的人會聽到聲音的原因是( )A.聲帶仍在振動 B.聲帶停止振動,但聲音仍在傳播C.聲帶停止振動 D.人的聽覺發生“延長”1.2 聲音的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傳聲的介質可以是固體、液體,也可以是氣體。真空不能傳聲;[例1]2025年我國將實現航天員登月計劃,在月球上漫步的航天員須借助無線電通信設備才能進行交談,其原因是( )A.月球上聲音傳播速度快 B.月球上只能傳遞超聲波C.月球上是真空,不能傳聲 D.月球上航天員聲帶無法振動發聲[變式1]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行軍宿營,士兵枕著牛皮做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聽到夜襲的敵人的馬蹄聲,這主要是因為( )A.馬蹄踏在路上,使土地振動而發出聲音B.馬蹄聲不能由空氣傳入人的耳朵C.聲音在土地中的傳播速度比空氣中快,而且效果更好D.聲音可以在土地中傳播[變式2]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讓寒山寺聲名遠揚,詩句中客船里的人聽到的鐘聲主要是通過什么介質傳播到人耳的( )A.客船 B.水 C.空氣 D.地面[例2]能說明“液體可以傳播聲音”的事例是( )A.雨滴打在雨傘上的“嗒嗒”聲 B.將要上鉤的魚被岸上的說話聲嚇跑C.樹枝上小鳥的“唧唧”聲 D.小溪流水的“嘩嘩”聲[變式1]如圖所示,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玻璃罩內的空氣,聽到鬧鈴聲逐漸變小,直至聽不見;再讓空氣逐漸進入玻璃罩內,聽到鬧鈴聲又逐漸變大。關于上述實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空氣可以傳播聲音B.只要鬧鈴振動,就可以聽到鈴聲C.聽不見鬧鈴聲了,是由于鬧鈴不再振動D.聽到鬧鈴聲又逐漸變大,是由于鬧鈴振動逐漸變劇烈了1.3 聲速聲速的大小和介質的種類有關,也和介質的溫度有關。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為氣體<液體<固體。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會被反射回來;人耳能夠區分回聲和原聲的時間間隔為[例1]人們在空氣中唱歌或說話,對于聲音的傳播速度,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用力喊出的聲音音量很大,它傳播得就快,小聲說出的聲音傳播得就慢B.聲音尖也就是音調高的聲音傳播得快,聲音粗也就是音調低的聲音傳播得慢C.音量越大、音調越高的聲音傳播得越快D.在溫度相同的空氣中,任何聲音的傳播速度都相同[變式1]下列有關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A.聲音在各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都為B.只要物體在振動,人就能聽到聲音C.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生的D.真空也能傳聲[變式2]有關聲速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聲音在真空中傳播的最快B.聲音的傳播速度是C.在空氣中,超聲波比次聲波傳播的快D.聲音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的溫度有關[變式3]關于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的說法正確的是( )A.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B.聲音的傳播速度不受周圍環境溫度的影響C.只要物體振動,就能聽見聲音D.物體的振動一旦停止,聲音也隨之消失[例2]小亮看到禮花綻放后又聽到它的爆炸聲。已知空氣中的聲速約為,若不計光的傳播時間,則禮花爆炸點的位置到小亮的距離約為( )A. B. C. D.[變式1]在學校秋季運動會上,進行百米賽跑。站在終點的計時員,如果看到冒煙開始計時,運動員到達終點時秒表的讀數為10.59秒,如果計時員聽到槍聲才開始計時,則運動員跑完百米的時間會記為( )A.10.88秒 B.10.59秒 C.10.30秒 D.10.18秒[變式2]汽車向放置在路邊的測速儀勻速駛來,測速儀向汽車發出兩次短促的(超聲波)信號如圖所示,第一次發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第二次發出信號到接收到信號用時,若發出兩次信號的時間間隔是,求(1)汽車接收到第一次信號時距測速儀多少?(2)汽車的速度為多少?(超聲波的速度是)[例3]小明將耳朵貼在長鐵管的一端,小剛敲一下鐵管的另一端,小明聽到了兩個敲打的聲音。關于該現象說法錯誤的是( )A.小明聽到的二次聲音間隔大于B.小明聽到的第二次聲音是回聲C.鐵管要足夠長才能聽到兩次聲音D.聲波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變式1]古詩《小兒垂釣》中有“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小兒面對路人詢問,只是招招手卻不作聲,從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的角度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聲波從空氣傳入水中后,傳播速度不變B.聲音只能在空氣中傳播,不能在水中傳播C.小兒回答路人的詢問聲能在水中傳播,會驚跑魚兒D.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大于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變式2]古時候的士兵為了能及早聽到敵人夜襲的馬蹄聲,常常睡在地上,并把耳朵貼在地面上聽,以下解釋錯誤的是( )A.馬蹄踏在地面上,使地面振動B.馬蹄聲可以沿地面傳播C.馬蹄聲在空氣中不能傳播D.聲音在土地中比在空氣中傳播快2.聲音的特性2.1 音調2.1.1 音調的概念物體振動得快,發出的音調就高,振動得慢,發出的音調就低;物理學中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頻率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快慢;頻率決定聲音的音調,頻率高則音調高,頻率低則音調低。頻率的單位為赫茲,簡稱赫,符號為[例1]蜜蜂載著花蜜飛行的時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動300次,不載著花蜜時,平均每秒振動440次,有經驗的養蜂人能辨別蜜蜂是飛出采蜜,還是采了蜜飛回家,養蜂人主要是根據什么特征來辨別的( )A.聲音的響度不同 B.聲音的音調不同C.聲音的音色不同 D.飛行的高度不同[變式1]用硬卡片以相同的速度分別撥動疏密程度不同的兩把木梳的齒,撥動齒密的木梳發出的聲音的音調比撥動齒疏的木梳發出的聲音的音調__________。(選填“高”或“低”)[變式2]鋼琴被稱為琴之“王”,在其鍵盤上彈奏調的“”與調的“”不同的是( )A.響度 B.音調 C.音色 D.唱名[變式3]如圖,在利用直尺探究音調和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改變直尺伸出桌面的長度,分別撥動直尺,眼睛應該觀察什么?耳朵應該聽什么?( )A.觀察直尺振動的快慢,聽聲音的高低B.觀察直尺振動的幅度,聽聲音的強弱C.觀察直尺振動的快慢,聽聲音的強弱D.觀察直尺振動的幅度,聽聲音的高低[例2]一套編鐘音調的高低和編鐘的大小____________(選填“有”或“沒有”)關系,編鐘越小,音調越_____________。[變式2]吹奏豎笛時,豎笛內的 就會振動而發出聲音,按住不同的笛孔,所發出聲音的 就會改變。[例3] “女高音歌唱家”中的“高音”是指( )A.音調高 B.響度大 C.音調低 D.音色好[變式1]著名歌唱家韓紅的經典歌曲《天路》中,其“高音”明亮,震撼人心,讓評委和觀眾嘆為觀止,這里的“高”指的是( )A.音調 B.音色 C.響度 D.振幅[變式2]下列的日常用語中,所講的·高”指音調的是( )A.引吭高歌 B.這音太高,唱不上去C.請勿高聲喧嘩 D.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2.1.2 超聲波和次聲波人耳能夠聽到的聲音頻率范圍為;人們把高于的聲叫做超聲波;把低于的聲叫做次聲波;[例1]英國科學家切斷番茄植株的莖,用人耳傾聽沒有引起任何聽覺。但在靠近莖的切口處放置錄音機錄音,然后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居然能清晰地聽到·尖叫”聲。這說明,番茄植株遭受傷害后,會發出( )A.響度很小的超聲 B.響度很大的超聲C.響度很小的次聲 D.響度很大的次聲[變式1]現代社會里,養狗成為一種“時尚”,但遛狗傷人事故也時有發生,超聲驅狗器(如圖所示為網上一款)應運而生。實驗結果顯示:對著狗一按開關,狗好像聽到巨大的噪聲而躲開,而旁邊的人什么也沒聽見。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人什么也沒聽見,是因為它發出聲音的響度小B.人什么也沒聽見,是因為它發出聲波的頻率不在人耳能夠感受的頻率范圍內C.人什么也沒聽見,是因為它發出的聲音不是振動產生的D.人什么也沒聽見,是因為它發出的聲波不能在空氣中傳播[變式2]下面關于聲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一宇航員在太空中遠遠聽見某星體巨大的爆炸聲B.人們聽不到次聲波,是因為次聲波的振動幅度太小C.向開水瓶里倒水的聲音隨著水量的增加而音調升高D.只要物體振動,我們就能聽到聲音[變式3]據我省地震局測定:2022年12月08日16時10分,在江蘇鹽城市東臺市海域(北緯33.06度、東經121.39度)發生4.1級地震,震源深度15公里,震中距我省邊界47公里。地震發生前出現“鴨不下水岸上鬧,雞飛上樹高聲叫”等反常現象,原因是雞鴨能聽到地震產生的( )A.響度很小的可聽聲 B.頻率較低的次聲波C.頻率較高的超聲波 D.頻率較低的超聲波2.2 響度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物理學中用振幅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幅度。物體的振幅越大,產生聲音的響度越大。人聽到聲音是否響亮,除跟發聲體發聲時的響度有關外,還跟人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系。聲音是從發聲體向四面八方傳播的,越到遠處越分散。用喇叭可以減少聲音的分散,使聲音傳播得更遠些。[例1]聲音“引吭高歌”、“不敢高聲語”是指它的( )A.響度很大 B.傳播速度快 C.頻率很高 D.振動時間長[變式1]在體育課上,體育老師發出的口令,近處的學生聽到了,而遠處的學生沒有聽清楚,其原因是( )A.遠處學生聽到的聲音響度小 B.老師發出的聲音的音色不好C.老師發出的聲音頻率低 D.遠處學生聽到的聲音振動幅度大[變式2]牛的叫聲和蚊子的叫聲相比較,牛的叫聲音調________,響度__________;蚊子的叫聲音調__________,響度_____________。[例2]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敲鼓時,鼓面振幅越大,音調越高B.敲鼓時,鼓面振動越快,響度越大C.敲鼓時,聽到的聲音由鼓槌的振動產生的D.敲鼓時,遠處的人聽到鼓聲是由空氣傳播的[變式1]如圖所示,在揚聲器的紙盆上撒些紙屑,當揚聲器播放音樂時,原來靜止在紙盆上的紙屑會跳動起來,而且聲音越大,紙屑跳動得越劇烈。根據紙屑跳動的幅度可以說明( )A.聲速與頻率的關系B.發聲的物體在振動C.聲音的響度與振幅的關系D.樂音與噪聲的區別[變式2]下列有關聲現象中,能改變響度是( )A.改變用力大小敲擊鼓面 B.敲擊不同水量的瓶子C.改變試管中水量再次對著試管吹氣 D.改變鋼尺伸出桌面長度再次撥動[例3]甲、乙兩個聲源,離某人距離相同,當他們同時發聲時,人聽到甲發出的聲音比乙高,但響度比乙小,則可以確定( )A.甲聲源振動較快,振幅較小 B.甲聲源振動較快,振幅較大C.甲聲源振動較慢,振幅較大 D.甲聲源振動較慢,振幅較小[變式1]為了讓同學們聽得更清楚,老師常用“小蜜蜂”擴音器。擴音器的作用是( )A.讓聲音傳播的更快 B.增大聲音的響度C.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D.改變聲音的音色[變式2]一個聲源在振動,但是人耳卻聽不到這一聲音,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聲源的振幅太小 B.可能是聲音的頻率太高C.聲源與人耳之間沒有傳聲介質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變式3]男低音高聲歌唱時由女高音輕聲伴唱,則男低音比女高音( )A.音調低,響度大 B.音調低,響度小C.音調高,響度大 D.音調高,響度小2.3 音色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做音色;音色取決于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例1]春晚上,口技表演者模仿者不同動物的發聲,他主要模仿的是聲音的__________。[變式1]“小林,該起床了!”聽見聲音,躺在床上的小林不用睜開眼睛就知道,那是媽媽在喊他,他判斷的主要依據是(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頻率[變式2]一種新型保險柜安裝有聲紋鎖,只有主人說出事先設定的暗語才能打開,別人即使說出暗語也打不開鎖,這種聲紋鎖辨別主人聲音的依據是( )A.音調 B.音色 C.響度 D.聲速3.聲的利用3.1 聲音與信息聲音能夠傳遞信息,如雷達、回聲定位、中醫望聞問切中的“聞”、B超[例1]下列沒有利用回聲定位原理的是( )A.聲吶 B.倒車雷達C.超聲導盲儀 D.中醫“望、聞、問、切”,其中的“聞”[例2]人耳能分清回聲的條件是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你面向一高墻喊話,如果想分清回聲,那么你和高墻之間的距離應( )A.大于 B.大于 C.等于 D.等于[例3]疫情期間,農村“大喇叭”重出江湖,用最接地氣的表達,呼吁村民們做好疫情防控,戴好口罩,減少串門。對這一過程中聲現象的解釋,錯誤的是( )A.聲音可以傳遞信息B.選擇不同的音量,是改變了聲音的音調C.聲音是通過空氣傳入人耳朵D.用喇叭可以減少聲音的分散,使聲音傳播得更遠[變式1]中華古詩詞、俗語中蘊含著豐富的聲學知識,下列有關理解正確的是( )A.“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說明聲音可傳遞信息B.“響鼓還要重錘敲”說明聲音的音調與振幅有關C.“聞其聲而知其人”是根據聲音的響度來辨別的D.“誰家玉笛暗飛聲”中的笛聲由笛管的振動產生[變式2]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集中精力時我們可以聽到次聲波B.歌聲越大時聲音的音調越高C.在月球上字航員可以直接利用聲音傳遞信息D.長期在地鐵列車上用耳機聽音樂易導致聽力下降3.2 聲音與能量[例1]下列說法中屬于聲波傳遞能量的是( )A.蝙蝠靠超聲波確定目標 B.利用超聲波消除腎結石患者體內的結石C.利用聲吶探測魚群 D.利用超聲波探測地下儲存的石油[變式1]下列能說明聲波能傳遞能量的是( )A.張飛喝斷當陽橋B.有經驗的養蜂人聽蜜蜂的“嗡嗡”聲就知道它是否采蜜C.利用超聲波為孕婦做檢查,確定胎兒的發育情況D.利用超聲波來探測物體內部是否有氣泡或裂紋[變式2]下列事例中,能表明聲可以傳遞信息的是 ;能表明聲可以傳遞能量的是 。(1)人們挑選瓷器時,總要敲擊幾下,以判斷瓷器是否有裂紋;(2)醫生用B超來獲取病人體內器官的情況;(3)醫生用超聲波給人們潔牙;(4)中醫通過“聞”來診斷;(5)外科醫生用超聲波除去人體內的結石。4.噪聲的來源與控制4.1 噪聲的定義從物理學的角度講,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會發出噪聲。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講,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屬于噪聲。[例1]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二胡發出的聲音不是噪聲B.聲音在傳播的過程中,其音調會發生變化C.我們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是因為其振動頻率低于人類聽覺下限D.航天員在太空與地面交流時的聲音是通過聲波傳回地球的[變式1]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A.只有超聲波和次聲波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B.聲速的大小只跟介質的種類有關C.只要物體振動我們就能聽到聲音D.從物理學的角度講,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會發出噪聲[變式2]下列有關噪聲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安靜的圖書館里的說話聲屬于噪聲B.機床車間的機器工作產生的聲音屬于噪聲C.優美的音樂人人愛聽,它不可能是噪聲D.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都屬于噪聲[例2]從波形上看,下列屬于噪聲波形圖的是( )[變式1]如圖是不同聲音的波形圖,屬于噪聲的是__________,音調相同的是甲和______,響度相同的是乙和____________4.2 噪聲強弱的等級和噪聲的危害4.2.1 噪聲的強弱等級人們以分貝(符號是)為單位來表示聲音強弱的等級。是人剛能聽到的最微弱的聲音;是較為理想的安靜環境;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例1]噪聲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公害,而聲音的強弱是認定噪聲的重要指標。人們用“分貝”來劃分聲音強度的等級,零分貝是人們剛剛可以聽到的最弱的聲音強度,也叫聽覺下限。根據所學知識,較理想的學習、生活環境,聲音強度的等級應是( )A. B.C.左右 D.左右[變式1]下列關于聲音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B.“震耳欲聾”說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C.“不敢高聲語”中的“高聲”指的是音調D.時空氣中的聲速是[變式2]下列強度的聲不會影響我們學習的是( )A. B. C. D.4.2.2 噪聲的控制①控制噪聲源;②阻斷噪聲傳播;③在人耳處減弱噪聲;[例1]以下減弱噪聲的方法中,屬于在聲源處減弱的是( )A.摩托車的排氣管上加消聲器B.在飛機旁的工作人員佩戴有耳罩的頭盔C.工廠四周植樹D.高速道路兩側某些路段設有隔音板墻[變式1]在亞丁灣海域,我國海軍護航編隊使用“金嗓子”(又名“聲波炮”)震懾海盜。它的聲波定向發射器外觀類似喇叭,能發出以上的高頻聲波,甚至比噴氣式飛機引擎的噪聲還要刺耳。根據以上信息,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這種聲波屬于超聲波B.聲音的音調可達以上C.聲波定向發射器喇叭狀外觀可以減少聲音的分散,從而增大發聲頻率D.使用“金嗓子”時,護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變式2]以下措施不能達到減弱噪聲目的是( )A.機場工作人員佩戴有耳罩的頭盔B.高架道路兩側建起透明板墻C.街頭設置噪聲監測儀D.城市道路上設立禁止鳴笛標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