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八課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一、文藝復興1.背景:(1)根本原因:中世紀晚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2)階級基礎:新興資產階級發展壯大,希望創造財富,追求現世享樂;(3)文化因素:中世紀西歐文化自身的傳承與發展;意大利古希臘羅馬文化積淀豐厚;從東方汲取大量文化養料。(4)人才因素:意大利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學者文人.2.時間:14C--17C初3.性質:以學習和恢復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為號召,實質上卻是創立符合新興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文化。4.核心:人文主義(1)人文主義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2)反對禁欲主義,抨擊教會腐敗和守舊思想,崇尚理性;禁欲主義(asceticism)是要求人們嚴酷節制肉體欲望的一種道德理論。它源于古代人忍受現世生活困苦的宗教教義和苦行儀式,公元前6世紀后,通過東西方的宗教教義和道德哲學的概括逐漸形成為一種理論。它認為,人的肉體欲望是低賤的、自私的、有害的,是罪惡之源,因而強調節制肉體欲望和享樂,甚至要求棄絕一切欲望,如此才能實現道德的自我完善。(3)重視發揮人的才智和創造力,追求現世社會的幸福生活;(4)提倡探索人與自然的奧秘。5.代表人物及思想階段 時間 代表人物及作品 特點意大利 14C 文學三杰: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薄伽丘《十日談》 諷刺教會的封建腐朽,宣揚人性的自由15C 美術三杰:達·芬奇《最后的晚餐》、米開朗琪羅《大衛》、拉斐爾《西斯廷圣母》 運用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突破了中世紀呆板僵硬的風格,描繪現世生活,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擴展 15后 歐洲各地:英莎士比亞:《哈姆雷特》《李爾王》 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觀念6.影響:文藝復興為古典文化注入了時代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長期被宗教戒律壓抑和禁錮的人性,使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人本身與現世世界。二、宗教改革1.背景:(1)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2)文藝復興解放了思想,使教會的權威受到質疑;(3)羅馬教廷對德國的盤剝;(4)導火線:1517年,羅馬教皇向教民兜售贖罪券;2.標志:馬丁·路德撰寫《九十五條論綱》拉開宗教改革的序幕;3.概況:(1)德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張:①路德認為人的靈魂獲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繁瑣的宗教儀式。 信仰耶穌就可得救,即“因信稱義” ②上帝面前人人平等;③主張建立民族教會和廉儉教會,用民族語言進行宗教活動,教隨國定;(2)西歐其他國家的擴展:建立了獨立于羅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爾文教和英國的國教影響最大。4.實質:是一場在宗教外衣掩飾下發動的反對封建統治和羅馬神權統治的改革。5.影響: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傳播和發展了人文主義,有利于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成長,推動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三、近代科學的興起1.背景: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使得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產生了革命性變化;2.時間:16~17世紀,歐洲近代科學興起,被稱為“科學革命”;3.主要成就①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日心說建立起新的宇宙觀;②英國牛頓萬有引力,確立較完整的力學體系,為近代物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③光學、熱學、磁學、解剖學等領域取得了巨大進步。4.意義(1)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化思維方式,確立了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和綜合等基本途徑發現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2)科學革命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四、啟蒙運動1、背景:(1)根本原因: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2)思想因素: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學的發展,進一步解放了思想;(3)階級因素:新興資產階級要求擺脫專制王權和教會的思想束縛;2.時間、中心:17C—18C 17源于英國,18法國中心,18世紀后期達到高潮,并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及北美地區。3.核心:理性,強調獨立思考與自主精神即判斷是非的標準,人自己思考運用自己的智力去認識、判斷和理解事物的能力4.政治思想:天賦人權、平等、自由、法制、權力制衡等5.主要思想家及主張:過程 時間 國別 人物 主張興起 17C 英國 霍布斯、洛克 早期啟蒙思想高潮 18C 法國中心 伏爾泰 寄希望于“開明“君主進行改革, 建立君主立憲制孟德斯鳩 強調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相互監督、制衡盧梭 主權在民、直接民主制擴展 - 英國 亞當·斯密 被尊為“現代經濟學之父”,他認為勞動是財富的源泉和衡量價值的尺度,主張自由競爭德國 康德 是啟蒙運動的集大成者,認為人應該獨立思考,理性判斷, 主張民主、自由、平等6.性質: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拓展:1.英國霍布斯:國家是通過社會契約創造的;不反對君主專制;宗教是人類無知的恐懼的產物;洛克:國家按社會契約成立并保護私有財產;國家政權不應干涉臣民財產;主張君主立憲制,國家的三權(立法權,行政權,外事權)由議會和君主掌管。2.法國伏爾泰:抨擊天主教會;提倡天賦人權;倡導君主立憲;主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鳩:反對君主專制,提出“三權分立學說”;法律應當是理性的體現;意義:否定了封建專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資產階級有關國家和法的理論基礎盧梭:社會契約論;“天賦人權”和“人民主權”說;直接民主;3.德國康德:對啟蒙運動做經典總結,認為啟蒙運動的核心就是理性;強調人的重要性,提出人非工具;強調人要自由也要自律。7、影響:①進一步解放思想,沖擊歐洲封建專制統治,為資本主義制度建立作了理論準備;②直接推動了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有助于在這些國家建立資產階級統治;③啟蒙思想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戰爭的精神武器。拓展:1.歐洲思想解放運動對人文精神的詮釋文藝復興 強調人的價值和尊嚴;肯定人的現世幸福,要求個人自由和個性解放,是一種全新的個人主義倫理觀;對教會與貴族的虛偽和腐敗進行猛烈批判,從側面揭露了禁欲主義對人性的扭曲宗教改革 主張信仰得救,實際上否定了教皇的權威,使人們獲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靈魂得救的自主權,具有鮮明的人文主義色彩啟蒙運動 由思想領域深入到政治領域,要求從根本上變革國家體制,實行法治和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倡導經濟自由、人身自由、政治平等、議會制民主、三權分立等2.近代思想解放與近代自然科學產生和發展的關系第一,近代思想解放促進了近代科學技術的產生和發展(1)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從思想上解放了人和人性,把人從宗教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激發了人對宇宙、自然和人自身的探究熱情。文藝復興運動直接為打破“地心說”提供了思想動力和精神基礎。(2)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對人們思想的解放為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思想條件。第二,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新的思想解放(1)近代天文學革命打破了中世紀神學世界觀的支柱之一——“地心說”,給神學以極大沖擊。(2)牛頓用數學的研究方法描述宇宙運行的自然法則,為啟蒙思想提供了科學理論依據。(3)促進了哲學的變革與發展,如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4)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資本主義社會觀念產生巨大的影響,從此人類的思維更加科學化,文明發展呈現加速化。(5)印刷術等科技進步與傳播為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出現準備了條件。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