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十七課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 知識提綱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十七課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 知識提綱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十七課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
一、法西斯主義與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一)法西斯主義
1、建立
(1)意大利: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戰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是世界上第一個法西斯主義政黨,后更名為“國家法西斯黨”;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權。
(2)德國:1920年,希特勒組建“民族社會主義德意志工人黨”,簡稱“納粹黨”,是德國法西斯運動的開始。
(3)日本:1921年,岡村寧次、東條英機等日本軍人訂立密約,要求“消除派閥、刷新人事、改革軍制、建立總動員態勢”,是日本軍部法西斯運動的開始。
2、基本特征
極端民族主義,反對自由主義和共產主義,主張對內實行恐怖獨裁統治,對外侵略擴張,發動戰爭,爭霸世界。
特別提示:德國法西斯專政的特點是建立一黨專政,主要表現為納粹黨通過議會選舉獲勝并實行一黨專政,其取得政權的途徑是合法的,而日本法西斯勢力則是通過武裝暴動取得政權的。
(二)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1、原因:1929年經濟大危機,法西斯國家通過戰爭尋找出路。
2、過程
(1)亞洲:
①1931年,日本軍隊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北;
②1936年,日本建立軍事法西斯專政以擴大對外侵略為基本國策。
(2)歐洲
①1933年,納粹黨攫取德國政權,建立法西斯獨裁統治,積極擴軍備戰;
②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
③1936年,意大利和德國結成軸心國。至此,在歐洲和亞洲形成兩個戰爭策源地。
【圖解歷史】經濟危機后各國的發展
3、慕尼黑陰謀
1938年,德國吞并奧地利,并對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領土要求;英法實行綏靖政策政策,與德意簽訂《慕尼黑協定》,把蘇臺德等地區割讓給德國,更加助長了法西斯國家的侵略。
綏靖政策:西方大國對法西斯侵略行為姑息、縱容,以犧牲弱小國家和民族利益為代價,滿足侵略者的欲望,避免自己卷入戰爭,同時企圖禍水東引的政策,把矛頭指向蘇聯,這使得德國法西斯的侵略公然受到鼓勵,助長了希特勒發動戰爭的野心,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
1、特點:二戰經歷了從局部戰爭逐漸發展到全球戰爭的過程
2、過程
(1)拉開序幕
①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揭開二戰序幕,中國人民開始局部抗戰;
②1937年七七事變,日本全面侵華,中國開始全民族抗戰,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亞洲爆發的標志;中國抗戰成為對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戰的東方主戰場。
特別提示:中國最早開始進行反法西斯戰爭,進行了14年的艱苦抗戰。
(2)全面爆發
①1939年9月,德國突襲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二戰全面爆發;德國迅速占領歐洲大部分,法國敗降,英國堅持抵抗;
②1941年6月,德國入侵蘇聯,蘇聯戰場成為抵抗納粹德國的主戰場。
(3)全球階段
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戰爭,美國對日宣戰,二戰發展到全球階段。
3、反法西斯同盟
1942年1月,以美、英、蘇、中為首的26個國家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從此,同盟國協同作戰,相繼打敗意大利、德國和日本。
4、勝利
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9月2日,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二戰結束。中國抗戰為贏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三、戰后國際秩序的建立——雅爾塔體系
1.建立:二戰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國的首腦相繼在開羅、德黑蘭、雅爾塔和波茨坦等地召開會議,締結了一系列條約和協定,建立了戰后國際秩序,史稱“雅爾塔體系”。
2、內容
(1)重新確定歐亞國家的版圖,德國由美、蘇、英、法分區占領,日本由美國單獨占領:
(2)日本領土限制在四個島嶼及若干小島,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在太平洋區域所占的一切島嶼以及日本竊取于中國的領土,如東北地區、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
(3)承認朝鮮最終獨立;
(4)審判戰犯,肅清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
(5)對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國聯的委任統治地實行托管,原則上承認被壓迫民族的獨立權利;
(6)美、蘇、英劃分勢力范圍;
(7)成立聯合國;
①時間:1945.10.24
②性質:是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 體現二戰后的國際政治秩序
②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加強國際合作,促進全球經濟社會發展;
③原則:將制裁侵略的權利集中于安理會,實行形成實質性事項的決議需要五個常任理事國一致同意的“大國一致”原則。
④評價:體現了二戰后的國際政治秩序;“大國一致”原則使和平解決爭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
3、評價
①積極:雅爾塔體系以建立和維護世界和平為主要目標,提倡不同社會制度國家之間的共處與合作;
②消極:它是大國相互妥協的產物,帶有明顯的強權政治色彩,嚴重損害了一些國家的利益。
四、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
①歐洲衰落:在二戰中遭受致命打擊,各國的國力受到嚴重消耗;
②美國霸權:成為世界第一經濟、政治和軍事強國,掌握制海權和制空權,一度壟斷核武器;
③蘇聯強大:軍事和政治十分強大,特別是在戰爭中的巨大貢獻贏得很高的威望;
④國際格局:二戰結束是歐洲中心走向美蘇對峙兩極格局的真正轉折點。
【易錯警示】
1. 法西斯主義:法西斯主義否定資產階級自由平等民主思想,鼓吹對領袖的絕對服從和國家主義,鎮壓勞動人民和進步勢力,實行擴張政策和戰爭政策,是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社會及意識形態全面危機的產物。
2.極端民族主義:極端民族主義亦稱大民族主義或民族沙文主義。極端民族主義以強烈的民族優越感和排他意識為特征,鼓吹民族歧視,煽動民族仇恨。極端民族主義的實質是把本民族的利益置于其他民族的利益之上,以各種方式侵犯其他民族的利益。在歷史上,希特勒曾利用極端民族主義屠殺猶太人。
3.第二次世界大戰可以分為 5 大戰場:蘇聯戰場、西歐戰場、太平洋戰場、中國戰場、北非戰場。其中,蘇聯戰場為抵抗納粹德國的主戰場,中國戰場為東方主戰場。
4.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主要戰場之一,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自從九一八事變后,中國人民就開始了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斗爭。七七事變后,中國戰場始終抗擊和牽制著日本陸軍主力和相當一部分日本空軍、海軍力量,使蘇聯避免了兩線作戰,推遲了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減輕了盟軍的壓力。
【拓展】雅爾塔體系與兩極格局的關系
(1)雅爾塔體系和兩極格局具有很大的共同性,它們都是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蘇聯解體這一歷史時期的國際關系格局的一種概括和描述,但它們又有明顯的差異。
(2)從內容上看,雅爾塔體系主要是美蘇如何在歐洲、東亞劃分勢力范圍,在這一過程中,美蘇關系由戰時合作演變為戰后對抗;而兩極格局只是指美蘇走向全面對抗后的國際格局。
(3)從起始時間上看,雅爾塔體系確立有一個過程,但大體上以1945年聯合國成立作為其確立的標志;而兩極格局的確立則是1947年杜魯門主義提出、美蘇走向全面對抗。
(4)可以說,雅爾塔體系是戰后世界政治和整個國際關系格局的基礎,它始終以美蘇關系為主線,包括美蘇合作和美蘇對抗兩個階段,而兩極格局則是指雅爾塔體系框架內美蘇關系的第二階段,即對抗階段。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原县| 青海省| 通榆县| 永寿县| 太康县| 梨树县| 贵州省| 南木林县| 台中县| 宁夏| 怀宁县| 楚雄市| 出国| 九龙城区| 古浪县| 轮台县| 渭南市| 肇庆市| 东至县| 双桥区| 庆元县| 巫山县| 台湾省| 敦化市| 抚宁县| 雷山县| 五台县| 祁东县| 瑞丽市| 宾川县| 黑水县| 武威市| 襄樊市| 修文县| 垦利县| 龙胜| 枞阳县| 禹州市| 墨竹工卡县| 万宁市| 郎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