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四課 中古時期的亞洲一、阿拉伯帝國1.建立政權(1)背景:①7世紀前的阿拉伯半島,多部落并存,長期混戰,生產停滯; ②7C初,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伊斯蘭教①時間:7世紀初 ②創始人:穆罕默德 ③經典:《古蘭經》④主張:宣揚信仰唯一的神——“安拉”,宣揚自己是安拉的使者和最后的先知。(2)創建:622年,穆罕默德遷居麥地那,建立阿拉伯國家政權,打著“圣戰”旗幟對外擴張;632年去世,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 政教合一的國家,伊斯蘭教把622年定為伊斯蘭教元年2.帝國創立:7世紀中期,阿拉伯大規模擴張,先后征服敘利亞、兩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等廣大地區;8世紀中期,建立起地跨亞非歐的大帝國。3.鼎盛時期:(1)政治①建立中央集權國家,政治穩定; ②最高統治者哈里發(先知的繼承者)掌握國家的政治、宗教和軍事大權;③下設各部大臣,輔助哈里發分掌行政、財政和宗教事務,其中以財政和稅務部門最為重要。官僚機構輔助:宰相統管政務;樞密院掌管令狀與文告(與中國古代歷史中的樞密院職能不同,中國主管軍事);財政部負責收支(類似中國古代的戶部)。(2)經濟經濟繁榮,手工業、商業得到很大發展,阿拉伯商人在東到中國,西到西歐,南到非洲的廣大地區從事陸上和海洋貿易,成為連接歐亞非三洲貿易的橋梁;境內有很多城市,都城巴格達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3)文化①吸收被征服地區文化。翻譯古代波斯、印度、希臘和羅馬的古典著作,融合東西方文化,在文學、藝術、科學和思想等領域取得重要成就;②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③中國的造紙術和印度的數字經阿拉伯傳入歐洲,促進了西歐的文化發展。拓展:1、阿拉伯文化繁榮的原因?統治者重視知識,并采取招攬各民族優秀人才的政策;開放寬容的態度;地處歐、亞、非洲交界處,東西方文化在此交匯,阿拉伯人不斷吸收其他民族中的精華,并加以創造改進。2、阿拉伯文化的特點? 多元性;開放性;包容性。3、阿拉伯文化的影響? 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促進了歐洲的文化發展等。二、奧斯曼帝國1.興起(1)13C,信奉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土耳其人在小亞細亞發展起來,攻擊拜占庭帝國,逐步征服小亞細亞;(2)14C中,跨過黑海海峽,逐步征服巴爾干與東南歐地區;(3)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滅亡拜占庭帝國;將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定為首都;(4)16C后,奧斯曼帝國先后征服西亞和北非部分地區,建立起地跨亞非歐的大帝國。(奧斯曼帝國東起波斯灣和高加索,西達摩洛哥,南自尼羅河中游,北至奧地利和俄羅斯邊界,疆域極為廣闊。)2.統治(1)政治①奧斯曼帝國是一個政教合一(信仰伊斯蘭教)的軍事封建帝國,最高統治者蘇丹,是宗教領袖、國家軍隊的主宰,還是全國土地的最高所有者;②宗教上層和封建主是統治階級,工商業者和農民承擔各種苛捐雜稅。(2)經濟①15—16世紀,帝國經濟繁榮,都城伊斯坦布爾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中心;②帝國控制了連接亞歐的商路(即陸路絲綢之路),對過往的商品征收重稅,東西方的貿易受到一定的影響。總結:中古時期的西亞地區,先后形成了兩大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即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雖然這兩個帝國的對外征服擴張給人民帶來了災難,但不可否定的是,這兩大帝國對于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三、南亞與東亞的國家中古南亞國家1.笈多帝國(1)興起:4C初,恒河中游興起,幾乎征服北印度。(2)統治:①帝國政局穩定,經濟繁榮;②國王直接控制的地區主要為恒河中下游,其余大部分地區仍保留原來的藩王,政令不夠統一;③由婆羅門教演變而來的印度教得到統治階級支持,逐漸發展為印度的主要宗教。2.德里蘇丹國(1)建立:11世紀突厥人入侵印度;13世紀,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蘇丹國家。(2)統治:①以伊斯蘭教為國教;②最高統治者稱蘇丹,掌握國家最高的行政、立法、司法和軍事權力;③地方劃分行省,行省總督由蘇丹任命,重要職務由穆斯林擔任。中古東亞國家3.日本(1)早期發展:秦漢之際,中國移民帶來冶鐵和水稻種植技術,推動日本社會的發展;(2)社會改革:①背景:6—7C,社會危機嚴重;②措施:646年“大化改新”,約半世紀,模仿隋唐制度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大化改新開始:646年孝德天皇頒布《改新之詔》進行改革,因年號為“大化”,故史稱大化改新。內容:政治 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經濟 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外交 向中國唐朝政治經濟體制學習,成立古代中央集權國家影響: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推動了日本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給日本歷史上帶來了巨大的變革,但也存有一點的局限。(3)幕府統治:①背景:A. 10世紀中央集權體制逐漸瓦解;B. 隨著新土地開墾,貴族、寺院和神社廣占土地,形成莊園;C. 莊園領主為保護財產豢養武士,武士集團的重要性逐漸增強;②概況:A.開始:12C末(1192年),武士集團首領源賴朝在鐮倉建立軍事機構——幕府。B.特點:①天皇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義上的中央政府稱號,由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實權; 如鎮壓叛亂、征收賦稅等權力②武士與將軍結成主從關系,成為將軍的家臣;③將軍賜予武士官職和俸祿,武士對將軍宣誓效忠,并承擔納貢、兵役等義務。C.危機:17世紀的德川幕府是最后一屆幕府。面對世界變局,意圖以鎖國加強統治,抵御外來影響。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日本的國家安全,但嚴重影響了日本社會的發展與進步。16C末,日本豐臣秀吉派20萬大軍侵略朝鮮,明朝派軍隊赴朝作戰。明朝大將鄧子龍、朝鮮大將李舜臣在戰斗中犧牲。經過7年艱苦戰斗,中朝軍民取得勝利。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