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6課 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一、亞洲民族民主運動的新高潮(一)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的勝利,消弱了帝國主義的勢力。(二)概況1.東亞:(1)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2)1924,第一次國共合作;北伐戰爭,收回漢口、九江的英租界,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華勢力;(3)蔣介石背叛革命后,中國共產黨繼續領導中國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2.東南亞:(1)印度尼西亞共產黨人發動反對荷蘭殖民統治的民族大起義;①1926-1927年,印尼共產黨領導了第一次反對荷蘭殖民統治的武裝起義,遭到鎮壓;②1927年,蘇加諾等人成立印尼民族黨,采取與殖民當局不合作的政策,爭取民族獨立,民族資產階級開始掌握獨立運動的領導權。(2)越南掀起反抗法國殖民統治的斗爭;3.西亞: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等地爆發反對英、法占領的斗爭。4.南亞: 甘地和印度資產階級政黨國大黨領導非暴力不合作運動。(1)指導思想:甘地提出以愛、真理、和非暴力爭取印度的自治和獨立;通過動員群眾、運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與印度當局進行斗爭。(2)過程階段 斗爭 結果第一階段1920~1922 ①放棄英國人授予的爵位、封號和名譽職位;②罷課、離職、抵制法院和立法機關③恢復手工紡織,不買英國布,抗稅等。 1922年發生暴力事件后,宣布終止運動第二階段1930~1934 ①向英印當局提出降低地稅、廢除食鹽專賣、取消鹽稅、實行關稅保護、釋放政治犯等要求被拒 ②“食鹽進軍” “食鹽進軍”引發了各地的抗稅斗爭,迫使當局答應了甘地的部分要求第三階段1940~1942 發動要求英國立即撤離的“退出印度”行動 殖民當局逮捕了甘地和國大黨重要領導人,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陷入低谷名師點撥:甘地把非暴力作為宗教信仰和不可更改的原則,反映了印度民族資產階級在反帝斗爭中的動搖性和妥協性。盡管具有明顯缺陷,但卻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侵略者,把印度反英斗爭推向了高潮,在印度獨立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直至今日,仍在印度社會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二、非洲獨立意識的覺醒(一)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一些北非和東非國家的民族獨立意識覺醒。(二)概況1、埃及“華夫脫”運動:(1)時間:1918年(2)領導:扎格魯爾為首的民族主義政黨華夫脫黨(3)形式:游行、示威、罷工、罷課、罷市、街壘戰等(4)結果:英國承認埃及為獨立主權國家,但英國保留駐軍、控制蘇伊士運河、領事裁判權等;“護憲運動”②1922年3月,埃及宣布為獨立的君主立憲國家;③1923年頒布第一部憲法;④此后進行了12年的護憲運動,要求英國放棄特權,但未獲完全成功。2、摩洛哥的反殖民斗爭酋長克里姆領導摩洛哥里夫地區的人民,多次打敗西班牙和法國侵略軍;1923年,建立里夫共和國;1926年,共和國被西、法殖民軍扼殺。3、埃塞俄比亞的反法西斯斗爭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侵略埃塞俄比亞,墨索里尼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亞。埃塞俄比亞人民堅持斗爭,與反法西斯同盟軍隊一起,擊敗了意大利侵略軍,1941年恢復了國家獨立.名師提示:埃塞俄比亞抗擊意大利的戰爭是其反侵略史上的又一光輝篇章,不畏強暴、英勇斗爭的埃塞俄比亞人民在持續6年的抗戰中給意大利法西斯以沉重打擊,為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也鼓舞了其他被壓迫民族的解放斗爭。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與改革(20世紀二三十年代)1. 阿根廷:阿根廷工人在共產黨領導下,舉行了反對外國資本的罷工。2. 智利:智利的左派力量團結其他社會階層,成立民族陣線聯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勢力上臺。3. 尼加拉瓜:桑地諾抗美斗爭 最具代表性(1)時間、人物: 1926 桑地諾(2)概況:桑地諾帶領游擊隊,以玻利瓦爾為“精神之父”,以“把美國侵略者趕出國土”為目標,與美國扶植的反動獨裁政權展開武裝斗爭,迫使美軍于 1933 年撤出尼加拉瓜。次年,桑地諾遭當局刺殺, 被譽為“人民的良心”和“美洲自由的標志”。4、墨西哥卡德納斯民主改革 最具代表性(1)背景:1917年,墨西哥憲法頒布,進步勢力為維護憲法作出不懈努力。(2)內容:①對內推行土地改革,改組國民革命黨,發展教育,限制教會,遏制軍人勢力,確立總統一任制度;②對外捍衛民族主權和本國資源,將石油行業收歸國有,引領墨西哥走上現代化之路。(3)引領墨西哥走上現代化之路。四、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的影響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動搖了世界殖民體系,成為影響國際秩序的重要因素。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