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3張PPT)第2單元 水循環2.2 露和霜科學知識目標認識露和霜及其形成原因。科學探究目標(1)設計并完成露和霜形成的模擬實驗。(2)能基于所學知識解釋自然界中露和霜是怎樣形成的。科學態度目標對露和霜的形成表現出科學探究的濃厚興趣。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認識到人類與環境相互影響。教學目標引入新課雪、霜、露、雨……除了云和霧,自然界中還有哪些事物其實也是水?認識露,探究露的成因認識露露是什么樣的?它通常在什么時候出現?認識露,探究露的成因制造“露”向桶里加冰,觀察桶的外壁注意:實驗前將桶的外壁擦干認識露,探究露的成因分析露的成因露的成因:在溫度逐漸下降(仍高于0 ℃)時,接近地面的空氣中的水蒸氣會凝結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體表面上,形成小水滴,這就是露。①仍高于0 ℃:在實驗中,桶內冰塊的溫度約0 ℃,桶外壁的溫度高于0 ℃。②接近地面:稍高位置的水蒸氣遇冷后會形成霧甚至云。③小水滴:露是水的液態。認識霜,探究霜的成因認識霜霜是什么樣的?它通常在什么時候出現?認識霜,探究霜的成因制造“霜”注意:實驗前將桶的外壁擦干向冰桶里加鹽,觀察桶的外壁認識露,探究露的成因分析霜的成因霜的成因:在溫度降到0 ℃以下時,接近地面的空氣中的水蒸氣會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體表面上形成小冰晶,這就是霜。①溫度降到0 ℃以下:在實驗中,往冰塊上撒鹽,能讓溫度低于0 ℃。②小冰晶:霜是水的固態。霧凇是怎樣形成的拓展活動霧凇是霧還是霜?它是怎樣形成的?總結成因:接近地面的水蒸氣遇冷形成。露(高于0 ℃,液態)霜(0 ℃以下,固態)(1)填空題。①在溫度逐漸下降(仍高于0 ℃)時,接近地面的空氣中的水蒸氣會凝結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體表面上,形成( ),這就是露。②在溫度降到0 ℃以下時,接近地面的空氣中的水蒸氣會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體表面上形成( ),這就是霜。(2)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畫“√”,錯的畫“×”。①霧凇是霧的一種。 ( )②從冰箱拿出的雪糕包裝袋的表面會出現水珠,這些水珠和露珠的形成原因類似。 ( )③霜形成的條件之一是空氣溫度在0 ℃以下。 ( )(3)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①露和霜一般在( )形成。A.上午 B.夜間 C.午間②冬天的早晨,臥室的玻璃窗上會出現水珠,這些水珠出現在玻璃窗的( )。A.外側 B.內側 C.兩側③冬天的夜晚,溫度突然降到了-6 ℃,小明第二天上學時不可能看到( )。A.說話時嘴里吐出“白氣”B.枯黃的草坪上鋪滿了白霜C.青蛙在草叢里跳來跳去基礎達標綜合探究(1)露和霜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填在下面的表格中。(2)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中有“霜降”這一節氣,它通常是什么時候?有什么特點? 露 霜不同點 相同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