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4.1 光的直線傳播 導學案(含答案)一、光源1.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可以分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2.自然光源:太陽、恒星、螢火蟲等。3.人造光源:火把、電燈、蠟燭等。二、光的直線傳播1.光的直線傳播:光在 介質中沿直線傳播。2.光線:用來表示光傳播的路徑和方向的帶有箭頭的直線,光線的引入利用了 法。3.光速:光既可以在空氣、水、玻璃等介質傳播,也可以在真空中傳播。光速用字母c表示,在通常情況下,真空中的光速可以近似取c = 。(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2.99792×108m/s,光在空氣中的速度接近真空中的速度,計算中取C=3×108m/s。水中是真空的3/4,玻璃中是真空的2/3。)三、光沿直線傳播的現象1.影子: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不透明的物體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部分就是物體的影子。2.日食與月食:3.小孔成像:用一個帶有小孔的板遮擋在屏幕與物體之間,屏幕上就會形成物體的倒像,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小孔成像。①成像特點:倒立、實像。②成像大小:小孔成像的大小與物體和小孔的距離,光屏到小孔的距離有關。③小孔成像的形狀與小孔的形狀無關。如:樹蔭下的光斑,是太陽的像。一、單選題1.下列物體不屬于光源的是( )A.燭焰 B.月亮 C.螢火蟲 D.發光的燈泡2.下列關于光線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光線表示出了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 B.引入光線運用了建模法,即理想模型法C.光線就是很細的光束 D.光線實際上是不存在的3.關于光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光的傳播速度總是3.0×108m/s B.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3.0×108m/sC.光在水中的速度大約是真空中光速的 D.科學家不可以使光的速度減慢4.如圖所示人類從月球上拍攝因地球形成的“日食”照片。下列對發生此現象的判斷,正確的是( )A.此時月球正處在太陽和地球之間B.此時太陽正處在月球和地球之間C.此時在地球上的某一地區可能出現“日食”現象D.此時在地球上的某一地區可能出現“月食”現象5.2010年1月15日下午,一場“千年一遇”的日環食天文奇觀如約光臨中國。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家住北京的小華只能觀測到日偏食,小華借助小孔成像實驗裝置對“ ”形太陽進行觀察,紙盒上扎有圓形小孔,則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狀是( )A. B. C. D.6.如圖所示,下列現象中,不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 )A. 水中倒影 B. 日食C. 林中萬縷陽光 D. 小孔成像7.小苗夜間路過一盞路燈時,在路燈光的照射下,她在地面上影子的長度變化情況是( )A.先變長,后變短 B.先變短,后變長C.逐漸變短 D.逐漸變長8.太陽光通過樹葉間的空隙,在地上形成許多形狀不同的亮斑,關于亮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這些亮斑的亮度相同B.這些亮斑都是太陽通過小孔成的像C.這些亮斑都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D.亮斑的形狀都由孔的形狀決定9.如圖是小亮做的小孔成像實驗裝置,他將A、B兩個厚紙筒套在一起,并可將B紙筒向右拉伸,使半透明紙與小孔間的距離增大,下列論述中正確的是( )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線傳播產生的B.小孔成像所成像的形狀取決于小孔的形狀C.小孔成像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縮小的D.當圖中A紙筒不動,B紙筒向右拉伸時,半透明紙上的像將不變二、填空題10.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大,其速度大約為 m/s。“光年”是 的單位。(選填“時間”或“長度”)11.舞蹈“千手觀音”是我國佛教文藝形式的精品,給人以美的熏陶,善的啟迪.如圖,觀眾看不見領舞者身后站著的其她舞蹈者,這是因為光的 的緣故.當絢麗的舞臺燈光照射到舞蹈者手上的飾品時,佛光普照, 飾品 (填“是”或“不是”)光源.12.小明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小孔成像的特點。請你猜想:燭焰通過小孔所成的是 (選填“實像”或“虛像”),其成像原理是 。13.如圖,是我國古代用來測量時間的儀器——日晷,它是利用銅針被太陽照射時投在石盤上的影子來計時。這利用光的 的原理。正午時分,影子的長度較 。14.如圖,小明想通過三張紙片上的小孔看見燭焰,他應該將燭焰、三個小孔和人眼調到 上,此時看見的燭焰 (選填“是”或“不是”)燭焰通過小孔成的像。三、實驗探究題15.小明發現小孔成像時像的大小會變化,于是他設計了探究“小孔所成像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如下圖所示。他猜想:小孔所成像的大小可能與燭焰到小孔的距離、燭焰ab的高度以及像到小孔的距離有關。于是他用同一個蠟燭實驗,且保持燭焰ab到小孔的距離為8cm不變,多次改變小孔到薄膜之間的距離時,他測出了像的高度填入表格內(見下表)。實驗次數 ① ② ③ ④ ⑤小孔到薄膜的距離s/cm 2.0 4.0 6.0 8.0 10.0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5.0(1)為了使效果明顯,應將圖中圓筒的 (選填“A”或“B”)蒙上薄膜作光屏;(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則他在薄膜上看到的像是( );A.三角形光斑 B.圓形光斑C.燭焰的正立像 D.燭焰的倒立像(3)若只將三角形小孔改為小圓孔,則像的形狀 (選填“改變”或“不變”);(4)從表格中可以看出:當燭焰AB和小孔的距離保持不變時,薄膜離小孔越遠,所成的像越 (選填“大”或“小”);由表格可以推知當薄膜距小孔12cm時,像的高度是 cm;(5)若將點燃的蠟燭向上移動,則塑料薄膜上的像向 (選填“上”或“下”)方移動;若只將蠟燭靠近小孔少許,蠟燭的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6)晴天正午,小華從樹蔭下走過時,發現地面上有許多大小、形狀不同的光斑,如圖所示。經與同學們討論后認為:形狀不規則光斑和較小的圓形光斑的形成原理是 (選填“相同”或“不同”)的。其中圓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 。A.樹葉縫隙到地面的距離不同B.樹葉縫隙到太陽的距離不同C.樹葉縫隙的大小不同16.如圖所示是小明用易拉罐制成的簡易針孔照相機:(1)使用針孔照相機時,圓筒上應使用 (選填“透明”、“不透明”或“半透明”)塑料膜制成光屏;(2)小明從實驗室借來用發光二極管制成的“F”字樣光源,如圖甲所示,將“F”字樣光源、簡易針孔照相機按圖乙所示位置放好,小明觀察到塑料膜上所成的像是圖丙中的 (填序號),這個像是 (選填“實像”或“虛像”);(3)保持“F”字樣光源的位置不變,將易拉罐靠近發光的“F”小明觀察到塑料膜上所成的像的會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像的亮度 (選填“變亮”、“變暗”或“不變”);(4)當“F”字樣光源順時針旋轉,小明觀察到塑料膜上所成的像會 (選填“順”或“逆”)時針旋轉;(5)小華在實驗中在易拉罐的底部扎了兩個小孔,則在半透明膜上可以觀察到的“F”像有 個。參考答案1.B2.C3.B4.D5.A6.A7.B8.C9.A10.3×108;長度11.直線傳播;不是12.實像;光的直線傳播13.直線傳播;短14.同一直線;不是15.(1)A(2)D(3)不變(4)大;6(5)下;變大(6)相同;A16.(1)半透明(2)②;實像(3)變大;變暗(4)順(5)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