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版新教材高考歷史全程一輪總復習第一編中國古代史第四單元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課題12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課件+課題訓練+學生用書)(3份)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版新教材高考歷史全程一輪總復習第一編中國古代史第四單元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課題12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課件+課題訓練+學生用書)(3份)

資源簡介

課題訓練12 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36分)
1.[2023·合肥市二模]明清徽州鄉村土地占有中普遍存在股份制,其中宅地由業戶共業,少則二股,多則幾十股。宅地細小股份不便造屋居住,但可賣出以獲現金,不動產之土地股權可轉換為金融貨幣財產。這一現象(  )
A.源于新經濟因素的產生
B.造成徽州宅地資源嚴重稀缺
C.違背社會發展主流趨勢
D.體現民眾經濟生活的創造性
2.[2023·榆林市高三四模]明代初年,政府對礦冶業實行“官置爐冶”“盡數解官”的政策,而明中期以后則“設廣秤稅”“給票販運”“聽其所賣”。這一政策變化(  )
A.使官營手工業開始衰落
B.刺激了民營礦冶生產的發展
C.加強了政府對礦戶的管理
D.適應了雇傭關系發展的需要
3.[2023·石家莊市高三三模]下表為明代前期進口貨物價格表(1貫=1000文)
貨物名稱 蘇木 胡椒 烏木 檀香
計量單位 斤 斤 斤 斤
市場價格 500文 3貫 500文 500文
與琉球貿易價格 10貫 30貫
與暹羅貿易價格 5貫 25貫 40貫 10貫
與滿剌加貿易價格 20貫 40貫 10貫
據上表可知,這一時期的對外貿易(  )
A.促進了中外之間的平等往來
B.增加了明朝政府的財政收入
C.推動了民間海外貿易的興盛
D.體現了朝貢貿易的政治色彩
4.[2023·安徽省鼎尖聯盟高三聯考]明朝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朝廷允許各地開礦,但又派出大批宦官去做“礦監”“稅使”,宦官們到處橫征暴斂,使許多工商業城市遭到嚴重破壞;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朝廷派太監孫隆到蘇州檢查征稅情況,他設立名目眾多的稅項,使“吳中之轉販日稀,織戶之機張日減”。這反映的實質是(  )
A.資本主義萌芽發展停滯
B.君主專制阻礙經濟發展
C.明朝皇權受到宦官鉗制
D.中央集權統治受到挑戰
5.[2023·山東泰安一模]明中后期以來,蘇州、松江等地民眾多“取辦于木棉,以花織布,以布貿銀,以銀糴米,以米兌軍運(糧賦)”,當地所需糧食大量購自外地。這說明當地(  )
A.新型生產關系得到發展
B.自然經濟已完全解體
C.政府大力扶植棉紡織業
D.民生與市場聯系密切
6.[2023·云南昆明檢測]琺瑯器制作技術約在元代從西亞傳入中國。明清時期出現了胎畫琺瑯、鏨胎琺瑯等新型產品,不少還繪有西方神話故事。這反映了明清時期中國(  )
A.手工業技術高超B.受到外來文化沖擊
C.被卷入世界市場D.積極推動西學東漸
7.[2023·湖南五市十校聯考]明清時期,旅居外地的晉商之間發生糾紛,一般不直接起訴,大多數情形是在會館的行會內部協商調解和仲裁是非,并且共同議罰,爭議雙方當事人都必須服從,否則會受到晉商同仁的排斥。這表明(  )
A.傳統社會重視倫理道德
B.晉商秉持重義輕利原則
C.行會利于穩定商業秩序
D.官府司法審判的不公正
8.[2023·青島市高三二模]王陽明的弟子王艮,進行廣泛的講學傳道。他“駕一小蒲車,二仆自隨”,“沿途聚講”,以社會為講壇,以下層民眾為宣講對象。這(  )
A.標志儒家學者開始關注社會
B.反映了當時生產關系的轉型
C.瓦解了程朱理學的理論體系
D.推動了儒學思想趨向平民化
9.[2023·邯鄲市高三二模]李贄認為儒家道統說是統治者打擊異端、推行文化專制的工具,并不存在什么圣圣相傳的序列,甚至發出宋代理學家承續儒家道統卻國力衰弱,“反不如彼之失傳者哉?”的質疑。他反對獨尊儒學,認為百家之學各有所長。李贄的觀點(  )
A.動搖了程朱理學正統地位
B.符合時代發展的趨勢
C.力圖回歸儒學思想的本原
D.為中國民主思想濫觴
10.
[2023·山東青島開學考]如圖為明刊本《忠義水滸傳》中的插圖。對其理解正確的是(  )
A.說明了蹴鞠游戲起源于宋代
B.歌頌了勞動人民的反抗精神
C.描繪了豐富的市井娛樂生活
D.體現了市民階層的審美需求
11.[2023·安慶市高三聯考]明代中后期,戲曲小說成為傳閱自娛的主要讀物,就連女性也加入其中,錢塘人吳吳山的三任妻子陳同、談則和錢宜閱讀《牡丹亭》后留下的《三婦評〈牡丹亭〉雜記》和才女程瓊評點本《才子牡丹亭》,均是讀書自娛的例證。這些可以用來佐證當時(  )
A.商品經濟發展助推市民文學繁榮
B.理學思想逐漸實現世俗化
C.女性取得與男性同等的社會地位
D.社會主流價值觀得以改變
12.[2023·西安市臨潼區高三二模]揚州八怪中鄭板橋的書法有自己的特色,他創出一種真隸相參的方法,雜以行草,給人的感覺楷不楷,隸不隸,行不行,草不草。這種書體他自己稱為“破格書”。這種“破格書”(  )
A.反映漢字書體的演變過程
B.迎合商人尚奇求怪的心理
C.顛覆了傳統藝術表達方式
D.體現創新和追求個性解放
二、非選擇題(第13題14分,第14題12分。)
13.[2023·金華十校高三模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 14世紀末明代開國者對貿易、職業活動、地理遷移強加的嚴格限制,大大減緩了中國境內貿易的發展。但從16世紀中葉到18世紀末,帝國開始了比前次轉型幅度更大的第二次商業革命。商業化擴散至地方鄉村社會的情況達到前所未有的地步。首次出現大量中國農業家庭將自有之相當比例的農產品售出……跨區域的貿易也開始包括了主食作物,與其他單位價格較低的項目,如棉花、谷物、豆類、植物油等。
——羅威廉《大清:最后的中華帝國》
材料二 在明清之際學風開始發生變化。人們既不滿意“心學”的束書不觀,也不滿意“理學”偏離實際的空談義理。作為替代物,一方面,關心社會現實的觀念得到復興;另一方面,回到經典,即經以求道的實證性“經學”傾向也開始出現,成為乾嘉考據學的向導。此外,以基督教為中心的“西學”東漸中國,出現了像利瑪竇那樣的融會基督教和儒教的杰出人物。
——林甘泉、張海鵬《從文明起源到現代化——中國歷史25講》
(1)閱讀材料一,結合所學,指出“大大減緩中國境內貿易發展”的政策因素。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第二次商業革命”的具體表現。(6分)
(2)根據材料二,概括明清之際中國思想領域的新變化。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視角,分析黃宗羲“關心社會現實”的經濟主張。(8分)
14.[2023·山東煙臺模擬]明代小說空前繁榮,小說中的“異國印象”也蔚然可觀,極富時代特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
材料
書名 異國舉隅 故事情節 細節
《西游記· 比丘國救子》 比丘國 唐僧師徒西天取經,比丘國救助群童的故事 (比丘國國王聽信國師讒言)用1111個小孩的心肝做藥引……誰家不愛自己的孩子,可是都怕國王,連哭都不敢哭了
《拍案驚奇· 轉運漢遇 巧洞庭紅》 吉零國、 波斯 文若虛國內經商破產后出海貿易,異國奇遇,一夜暴富 (吉零國撿到龜殼)每肋中間節內有大珠一顆,乃無價寶也
《喻世明言· 楊八老越 國奇逢》 日本國 楊八老因倭患遭遇離亂,在日本生活十多年后與親人團聚 人人膽喪,盡愁海寇恁猖狂……劫火遍村落,血流成污池
《警世通言· 李謫仙醉 草嚇蠻書》 渤海國 李白天縱奇才,紙筆之功嚇退渤海使臣 (李白)蕞爾海外小邦,高麗附國,比之中國,不過一郡……渤海使臣面如土色,愿年年進貢
依據材料,概括明代小說中的“異國印象”,并指出其所影射的社會現實。如何認識文學作品的史學價值?
課題訓練12 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
1.解析:由材料“鄉村土地占有中普遍存在股份制”“宅地細小股份不便造屋居住,但可賣出以獲現金,不動產之土地股權可轉換為金融貨幣財產”可知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農業生產方面出現的股份制加速土地流轉,有利于財富的積累,是民眾經濟生活創造性的體現,故選D項。
答案:D
2.解析:“官置爐冶”“盡數解官”意即政府掌握礦業的控制權,將相關的官員都解散,使得礦業幾乎成為官營和政府壟斷,但是到了明朝中期,設置礦業稅,允許民間售賣,則有利于刺激民營礦冶生產,故選B項;材料主要指的是礦業,不能代表整個官營手工業,排除A項;材料只是表明政府由控制礦業到逐漸放松,沒有反映對礦戶的管理,排除C項;雇傭關系是資本主義萌芽的標志,主要出現在明清時期的手工行業內,排除D項。
答案:B
3.解析:據表可知,明朝以遠超市場價格進口琉球、暹羅、滿剌加等國貨物,體現了朝貢貿易的厚往薄來,政治動機大于經濟動機,即宣揚“天朝上國的國威”,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故選D項;朝貢體系下,明朝是宗主國,琉球、暹羅、滿剌加是藩國,不是平等關系,排除A項;遠高于市場價格進口貨物,耗費了明政府的大量錢財,增加了明政府的財政負擔,排除B項;民間海外貿易不會以遠高于市場價格進口貨物,材料是朝貢貿易,排除C項。
答案:D
4.解析:本題考查明朝經濟。材料顯示在明朝萬歷年間,宦官橫行,使得工商業遭到破壞,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而宦官的權勢主要來自于皇權,是君主專制的衍生物,其實質是君主專制統治的結果,據此得出B項正確。
答案:B
5.解析:明中后期的蘇州、松江等地民戶多從事非農行業,其糧食主要依賴外地,這說明當時蘇州、松江等地的民戶和市場的聯系密切,故D項正確;新型生產關系指雇傭關系,而材料沒有出現雇傭關系的信息,排除A;自然經濟開始解體是在鴉片戰爭之后,排除B;材料未體現政府的作用,排除C。
答案:D
6.解析:“明清時期出現了胎畫琺瑯,鏨胎琺瑯等新型產品”可見明清時期我國手工業技術高超,故A項正確;“沖擊”說法不妥,應該是“融合了”外來文化,排除B;中國被卷入世界市場是在鴉片戰爭后,排除C;材料與西學東漸無直接關聯,排除D。
答案:A
7.解析:行會有利于協調商人之間的糾紛,維護商業秩序的穩定,故選C項;材料無法推知傳統社會重視倫理道德,排除A;材料并未涉及晉商秉持重義輕利的原則,排除B;行會屬于民間商業組織,排除D。
答案:C
8.解析:王艮是陸王心學的傳承人,其以社會為講壇,以下層民眾為宣講對象,這種做法推動了儒學思想面向下層民眾及普通民眾,故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平民化和世俗化,故選D項。
答案:D
9.解析:據所學知識,明朝理學思想雖受李贄等人的沖擊,但其正統地位未動搖,故排除A項;李贄思想是明中后期社會經濟發展的反映,符合時代發展的趨勢,故B項正確;材料未體現李贄要求回歸儒學思想本原,故排除C項;李贄反對儒家獨尊,倡導百家之學,是對思想文化專制的批判,不屬于民主思想范疇,故排除D項。
答案:B
10.解析:根據題干插圖可知,該圖反映的是北宋一群人在玩蹴鞠游戲,其著裝比較繁縟,雖然寬松,但是仍能夠看出服飾對身體的緊密遮掩,這與當時的主流意識形態即理學思想相吻合,這是當時市民階層審美需求的體現,故選D項;插圖反映的是北宋一群人在玩蹴鞠游戲,但是不能說明蹴鞠游戲起源于宋代,排除A;插圖反映的是蹴鞠游戲,與歌頌勞動人民的反抗無關,排除B;插圖中僅反映了蹴鞠這一種游戲,不能夸大為“豐富的市井娛樂生活”,排除C。
答案:D
11.解析:本題考查明清市民文學藝術。根據材料信息“明代中后期”“戲曲小說成為傳閱自娛的主要讀物,就連女性也加入其中”等結合所學知識可推知,明代商品經濟的發展助推了市民文學的繁榮,故選A項;材料沒有相關理學思想世俗化的信息,排除B項;C項表述與史實不符,故而不選;材料無法體現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改變,排除D項。
答案:A
12.解析:“他創出一種真隸相參的方法,雜以行草,給人的感覺楷不楷,隸不隸,行不行,草不草”表明這種方法打破常規,不是中規中矩的書法形式,超出了以往書法的格局框架,表明他的創新性和帶有個性解放的特點,故選D項。
答案:D
13.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政策因素,由材料一“明代開國者對貿易、職業活動、地理遷移強加的嚴格限制”可得,明朝建立后奉行重農抑商政策。第二小問表現,由材料一“商業化擴散至地方鄉村社會的情況達到前所未有的地步”可得,商業化范圍擴大;由材料一“跨區域的貿易也開始包括了主食作物,與其他單位價格較低的項目,如棉花、谷物、豆類、植物油等”可得,跨區域貿易商品種類增多;由材料一“大量中國農業家庭將自有之相當比例的農產品售出”可得,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第(2)問,第一小問變化,由材料二“關心社會現實的觀念得到復興”可得,提倡經世致用;由材料二“回到經典,即經以求道的實證性‘經學’傾向也開始出現”可得,注重實證的考據學興起;由材料二“融會基督教和儒教”可得,東西方思想相互融合(或答西學東漸亦可)。第二小問分析,要從明朝經濟發展領域思考,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末年社會生產關系發生變化,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所以黃宗羲反對傳統的重農抑商思想,認為工商皆本。
答案:(1)政策因素:重農抑商政策。(2分)
表現:商業化范圍擴大;跨區域貿易商品種類增多;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4分)
(2)變化:提倡經世致用;注重實證的考據學興起;東西方思想相互融合(或答西學東漸亦可)。(4分)
分析:明朝末年社會生產關系發生變化,(2分)黃宗羲反對傳統的重農抑商思想,認為工商皆本。(2分)
14.解析:“異國印象”,依據材料信息“(比丘國國王聽信國師讒言)用1 111個小孩的心肝做藥引”得出:政治黑暗;由材料信息“每肋中間節內有大珠一顆,乃無價寶也”得出經商寶地,充滿商機;由材料信息“人人膽喪,盡愁??茼ゲ瘛倩鸨榇迓?,血流成污池”得出:野蠻殘暴;由材料信息“蕞爾海外小邦,高麗附國,比之中國,不過一郡”得出:蕞爾小邦?!吧鐣F實”,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政治黑暗映射了君主專制、宦官專權(奸臣當道)、社會矛盾激化;經商寶地映射了商品經濟、資本主義萌芽發展,崇拜金錢和財富;野蠻殘暴映射了邊患危機,倭寇之亂;蕞爾小邦映射了貴華賤夷的民族心理?!笆穼W價值”,依據所學知識從文學作品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的反映,所以文學作品有一定的史料參考價值;同時,文學作品含有藝術加工的成分,有極強的主觀性,所以對于文學中的史料信息應謹慎考證等角度分析。
答案:印象:政治黑暗;經商寶地,充滿商機;野蠻殘暴;卑微弱小(蕞爾小邦)。(4分)
社會現實:君主專制、宦官專權(奸臣當道)、社會矛盾激化;商品經濟、資本主義萌芽發展,崇拜金錢和財富;邊患危機,倭寇之亂;貴華賤夷的民族心理等。(4分)
史學價值:文學作品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的反映,所以文學作品有一定的史料參考價值;同時,文學作品含有藝術加工的成分,有極強的主觀性,所以對于文學中的史料信息應謹慎考證。(4分)(共48張PPT)
課題12 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
【課標要求】 了解明清時期社會經濟、思想文化的重要變化。
必備知識·自主排查
關鍵能力·素養提升
命題溯源·聚焦高考
必備知識·自主排查
知識點一 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局限
1.社會經濟的發展
農業 (1)________、甘薯等高產糧食作物引進,提高了糧食總產量
(2)江南等地區多種經營日益興盛,經濟作物品種繁多、種植廣泛
(3)很多農民兼營產品初級加工或相關副業
手工業 開設工場,使用____________進行較大規模生產
商業 (1)________大量流入,促進長途和大額貿易的發展,有利于商業資本的集聚
(2)出現實力雄厚的商人群體。如徽商和晉商
(3)以經濟功能為主的___________興起,商業活躍,人口密集,成為地區貿易網絡的核心
玉米
自由雇傭勞動
白銀
工商業市鎮
2.社會經濟發展的局限
(1)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傳統小農經濟還占據壓倒優勢。
(2)日益僵化的專制統治,壓制和阻礙著社會的進步和轉型。
知識點二 明至清中葉的文化
1.思想領域的變化
(1)陸王心學
興起 程朱理學逐漸失去活力。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陸九淵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一套以“________”為核心的理論
內容 “良知”就是隱藏在每個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發現、擴充和踐行,這樣就可以達到圣賢境界
評價 強調主觀能動性,激勵人們奮發立志,而以自己的內心為準則,又隱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帶有主觀唯心主義傾向
致良知
(2)明末清初思想界的活躍
李贄 提倡________,蔑視權威和教條,甚至否定傳統倫理道德標準
黃宗羲 嚴厲抨擊君主專制制度,稱專制帝王為“天下之大害”,他反對重農抑商觀念,提出“________”
個性自由
工商皆本
2.小說與戲曲
(1)背景:城市________繁榮、社會娛樂活動豐富、文化知識進一步普及。
(2)成就
小說 ①施耐庵和羅貫中各自創作________和《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最早的兩部長篇白話小說,開創了________的寫作體裁。
②吳承恩的《西游記》和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分別是神話小說和諷刺小說的杰作。
③曹雪芹的長篇小說________是我國古典________文學的高峰。
戲曲 ①創作特點:趨向長篇化,情節更加曲折復雜,稱為傳奇。
②代表:明朝________和清朝________等。
③發展:清朝道光年間,形成________,逐漸成為全國最流行的劇種。
商品經濟
《水滸傳》 
章回體
《紅樓夢》
現實主義
湯顯祖
孔尚任
京劇
3.傳統科技
(1)李時珍的_____________、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和宋應星的__________分別記載了中國古代醫藥學、農學、工藝學的知識,在各自領域進行了總結。
(2)徐弘祖的________________是一部地理和地質學名著。
4.西學東漸
(1)明朝后期起,意大利人________等來中國傳教的同時,在一定范圍內也傳播了西方科技知識。
(2)清朝前期,傳教士運用歐洲測繪技術,幫助清廷繪制了較為精確的全國地圖。
《本草綱目》
《天工開物》
《徐霞客游記》
利瑪竇
1.圖解歷史——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形成的條件和因素
2.學術情境——明清經濟新現象
《康熙嘉興府志》中記載:(石門)鎮油坊可二十家……鎮民少,輒募旁邑民為傭……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傭值二銖而贏。
思考:材料現象能不能說明中國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為什么?
提示:不能說明。因為在全國范圍內,自然經濟仍然占統治地位。
3.概念闡釋——商幫
“商幫”的形成是明清時期商業繁榮的結果,并不是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的產物,其中最突出的“商幫”——晉商和徽商分別代表了我國北方和南方的商人群體。
4.體系構建——明至清中葉的經濟
5.概念闡釋——致良知
王守仁提出人生而有“圣人之心”,社會倫理道德觀念其實就存在于本心之中,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良知往往被私欲侵蝕,所以要努力加強道德修養,去掉人欲,恢復良知的本性,從而讓理學從高高在上的臺階走到人間,沒讀書不識字的愚夫愚婦也能通過“發明本心”和“致良知”得到天理,使理學具有了普適性,標志著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論任務正式完成。
6.生活情境——市民階層和市民文化的崛起
唐宋以來,工商業經濟的空前繁榮和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以商人、百工、城市平民為主體的市民階層逐步壯大,社會影響日益擴大。市民階層所要求的商業社會的原則和封建傳統體系產生沖突,既有經濟基礎的矛盾,又表現在上層建筑方面,從而影響到社會的整體風貌。
思考:從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婦女經常成為小說的主人公。這一現象與當時社會發展有怎樣的關系?
提示:反映出明代文學的世俗化趨勢。這一特征正是明朝后期商品經濟繁榮在文化藝術領域的突出反映。
7.思維拓展——明清小說的發展趨勢和新內容
(1)發展趨勢:平民化、大眾化、通俗化。
(2)新內容:注重對商人的描繪(第一次歌頌商人);反封建、反禮教,追求個性自由解放。
8.學術情境——“李約瑟難題”
英國近代生物化學家、科學技術史專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一卷的序言中提出“李約瑟難題”:為什么近代科學和科學革命只產生在歐洲呢?為什么直到中世紀中國還比歐洲先進,后來卻會讓歐洲人著了先鞭呢?怎么會產生這樣的轉變呢?
思考: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如何回答李約瑟的疑問?
提示:中國古代以自然經濟為主,專注農耕技術;政治上君主專制不斷加強,束縛人的思想;科舉制盛行但不能培養實用型人才,加上明末清初的海禁政策阻隔了中西方文化交流。
9.體系構建——明至清中葉的文化
關鍵能力·素養提升
探究點 輝煌與凝滯——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
史料實證——明清商品經濟的發展
史料 下面是明后期到清前期農村集市發展情況表。
省區 明代(嘉靖至萬歷) 清初(順治至雍正) 清中期(乾隆至道光)
集市數 集市數 集市數
四川(盆地) — 135 2 484
湖北 — 548 1 430
江西 459 545 976
福建(不含臺灣) 131 205 511
廣東 — 1 270 1 969
江蘇 698 1 112 —
安徽 294 708 —
浙江 368 605 —
【探究】 
(1)史料反映了明清時期哪些歷史信息?
                                    
(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史料反映的現象產生的原因。
[提示] 南方商品經濟持續發展,農村集市不斷發展。
[提示] 南方人口增加;種植結構調整(或棉花、茶葉等經濟作物大量種植);賦稅制度改革(或“一條鞭法”和“攤丁入畝”的推行);江南地區對外貿易發展。
【通法悟道】
歷史解釋——明清時期經濟領域出現的新現象及其影響
(1)明清時期經濟領域出現的新現象
①農業:高產農作物的引進和經濟作物的廣泛種植。
②手工業:東南沿海地區產生以“雇傭關系”為特征的資本主義萌芽。
③商業:東南沿海地區商業發達,并涌現出地域性的商人群體;大宗白銀交易普遍盛行;對外貿易中出超明顯。
④政府干預: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對人身依附關系的控制逐漸減弱。
(2)明清商品經濟發展的影響
①經濟:由于商品經濟的發展,農業、手工業等空前繁榮。生產力不斷提高,經濟形態已經朝著開放型轉變。在蘇州等地出現了一些早期資本主義的萌芽。
②階級:伴隨商品經濟的發展,商人的經濟和社會地位提高,導致傳統觀念變化,很多人棄農從商。
③思想:傳統儒家思想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受到了沖擊,開始轉型;人們的傳統價值理念也悄然變化;文藝作品出現世俗化傾向。
唯物史觀——明清時期制約新型經濟經營手段發展的主要因素
開放探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
史料
【史料導讀】 
史料涉及孔子的周游列國、范仲淹的慶歷新政和顧炎武的“明道救世”思想,核心是儒家的“入世”思想。
孔子身處離亂之世,滿懷治世雄心,為行道救世,奔走列國。他主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范仲淹胸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使命,主動擔起社會重任。
顧炎武針對當時治學風氣,認為“君子之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
【探究】 
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儒家“入世”思想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邏輯清晰,史實準確。)
[提示] 儒家思想關注社會與人生,引導人們積極地解決所面臨的社會與人生的問題,因而被認為是一種“入世”思想。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動蕩??鬃由硖巵y世,奔走列國,宣傳“仁”“禮”“為政以德”,體現社會責任感,在教育方面創辦私學,為后世留下豐厚的精神遺產。北宋中期積貧積弱、內憂外患。范仲淹主持“慶歷新政”,整頓吏治,雖然失敗,但他胸懷天下的政治情懷,反映了對國家和社會的高度責任感。明清時期君主專制強化,理學僵化。顧炎武主張經世致用,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成為激勵中華民族奮進的精神力量。儒家的入世精神,將個人、社會和國家利益高度統一,體現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直到今天仍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應該弘揚儒家關注現實、關注民生、愛國憂民的情懷,為實現民族復興而不懈努力。
家國情懷——領悟明清時期進步思想產生的影響
思想 經世致用思想開清代考證學術之風氣,對后世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提供思想源泉。明清之際進步思想家對理學的反思、批判,為儒學的發展變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政治 明清進步思想是一股帶有早期啟蒙性質的進步思潮,對君主專制統治造成了強烈的沖擊,在其后數百年間具有啟蒙作用,給后世民眾以深刻的啟迪
經濟 工商皆本的思想是商品經濟發展、市民工商階層興起在思想層面的反映,沖擊了重農抑商的傳統思想
實質 明清進步思想是對儒家思想的繼承批判,仍屬于儒家思想的范疇
命題溯源·聚焦高考
真題引領?——在體驗中品悟真諦
[示例] [2022·廣東卷,5]清代從廣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浙江的名窯產品外,還有廣東、福建專門燒制的貿易瓷。廣州等地有的瓷窯還聘請來自歐洲的畫師,負責在瓷坯上繪制歐風圖像。這種現象反映當時(  )
A.廣州處于中外交流的前沿
B.出口瓷器產自官營手工作坊
C.西方藝術在中國頗受歡迎
D.重農抑商政策受到明顯削弱
答案:A
[解題流程] 
[演練1] 命題點:時代的刻本書籍
[2022·新高考北京卷,4]下圖的封面形式常見于明代刻本書籍,圖中讀書的人物為該書編刻者。該圖可以佐證明代(  )
A.開始出現雕版印刷技術
B.戲曲表演藝術日趨成熟
C.文化產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D.士人思想擺脫了專制束縛
答案:C
解析:據材料“圖中讀書的人物為該書編刻者”及圖可知,編刻者畫像印在版畫上,上下左三處配以刻書堂名、書名,以及本書主要內容,構成了一幅很好的圖書形象廣告,塑造了品牌,即文化產品商品化程度加深,故選C項;唐代就已經出現雕版印刷技術,排除A項;材料是明代刻本書籍的廣告,與戲曲表演藝術日趨成熟無關,排除B項;“擺脫”說法過于絕對,且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
[演練2] 命題點:明代工商業的繁榮
[2022·全國乙卷,27]明后期有士人稱,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風,家中但凡有千金之產,必定會營建一園,“近聚土壤,遠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時耳”,但“俗氣撲人”。這可用于說明(  )
A.士大夫傳統觀念的顛覆 B.世俗化審美趣味的初現
C.士農工商社會結構解體 D.江南市鎮工商業的繁榮
答案:D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明朝后期江南地區流行修建園林,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商品經濟發展,江南的市鎮工商業呈現出繁榮的景象,一批“有千金之產”之家從中產生,從而促使修建園林之風盛行,故D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江南地區修建園林的風氣,而不是士大夫傳統觀念的變化,且“顛覆”一詞表述過于絕對,故A項錯誤;根據所學可知,世俗化的審美趣味早在宋代勾欄瓦肆及風俗畫中就已出現,故B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市鎮工商業發展的影響,看不出士農工商社會結構的解體,故C項錯誤。
[演練3] 命題點:明清時期思想界的承古萌新
[2021·遼寧選擇性考試,4]黃宗羲曾言:“明初以來,宗風(指佛教禪宗各派)寥落。萬歷間,儒者講席遍天下,釋氏亦遂有紫柏、憨山(禪宗高僧),因緣而起……而儒、釋幾如肉受串,處處同其義味矣?!边@反映了明朝(  )
A.滅亡原因在于學風空疏 B.儒學地位受到佛教沖擊
C.經世致用成為主流思想 D.儒學的禪學化趨勢加強
答案:D
解析:根據材料“儒、釋幾如肉受串,處處同其義味矣”可知,明朝中后期,佛教和儒學的思想有趨同,說明儒學的禪學化趨勢加強,D項正確;明朝滅亡是因為社會矛盾激化導致,排除A項;儒學的地位并未受到沖擊,排除B項;當時程朱理學是主流,排除C項。故選D項。
[演練4] 命題點:明中葉以后,繪畫、坊刻行業的變化
[2021·山東卷]明中葉以后,添加插畫的書籍大量刊行,出現了眾多以繪畫為主體的畫本,甚至一些知名畫家也受雇于坊刻。這說明當時(  )
A.畫本成為知識傳播主要載體 B.市民文化是社會主流文化
C.社會審美旨趣出現階層分化 D.書籍出版商業化程度加深
答案:D
解析:明中葉以后,由于商品經濟發展和市民階層的壯大,畫本和添加插畫的書籍大量刊行,是服務于市民階層的需要,所以這是書籍出版商品化的程度加深的體現,故選D項;題干只提到了畫本這一知識傳播的載體,并沒有與其他載體的比較,沒法得出畫本是主要載體的結論,排除A項;明中葉之后,以理學和心學為核心的儒家文化是社會主流文化,而不是市民文化,排除B項;題干僅提到了畫本的流行,這是市民階層的需要,沒有提到階層的分化,排除C項。
[演練5] 命題點:明代儒家思想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2021·新高考廣東卷,5]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員袖大衣長,“去地一寸”,體現斯文之氣,且其服飾顏色和制式內含“比德于玉”“規言矩行”等意。這反映了當時(  )
A.儒家思想規范社會生活 B.科舉制度限制社會流動
C.社會等級結構日益固化 D.市民文化突破禮制限定
答案:A
解析:材料中“比德于玉”是指君子(即品德高尚的人)應該具有玉一樣的品德,材料中“規言矩行”是指說話趕路不離規矩,比喻言行謹遵法度。這反映了明代生員的穿衣風格深受儒家道德倫理的影響,故選A項;材料中并沒有涉及明代八股取士的影響,并且科舉制度有利于促進社會階層的流動,排除B項;題干比較的是庶民和生員的服飾,和社會等級有關,但只從這兩類人,無法得出明代整個社會結構日益固化,排除C項;中國古代市民階層審美文化的主體是市民,其構成主要是小商販、雇員、藝人等中下層城市居民,與材料中的“生員”身份不一致,排除D項。
[演練6] 命題點:清代乾嘉學派對程朱理學的態度
[2021·湖南省適應性考試]清代乾嘉學者反對“存天理,滅人欲”,如戴震提出“理者,存乎欲者也”,焦循也強調“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以上材料反映程朱理學(  )
A.被乾嘉學者修正 B.在清代已經衰落
C.遭清代學者反對 D.不承認人的欲望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程朱理學遭到清代各大學派中乾嘉學派的反對,C項正確;乾嘉學派不屬于程朱理學的繼承者,談不上修正,排除A;理學在清代并未衰落,也受到乾嘉學派之外部分學派的尊重,排除B;程朱理學是承認人的欲望,排除D。
?創新應用?——在訓練中提升能力
1.命題點:明清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
[2023·武漢市高三高考壓軸調研]從明代天順四年(1460)開始,朝廷不斷下令額外增造絲織品,遠遠超出官營絲織作坊的生產能力,各地織染局不得不通過中間包攬人,利用民間機戶“加工定貨”。這一舉措(  )
A.推動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出現
B.反映了重農抑商政策變化
C.刺激了區域長途販運貿易繁榮
D.促進了民營手工業的發展
答案:D
解析:明代中后期,各地織染局在官營絲織作坊不能完成朝廷增造絲織品任務時,通過中間人,向民間機戶“加工定貨”,擴大了市場,促進了民營手工業的發展,故選D項;各地織染局向機戶“加工定貨”的現象,說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已經出現,排除A項;重農抑商是中國歷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經濟指導思想,材料強調官營作坊不能完成任務時才向民間機戶“加工定貨”,沒體現重農抑商政策的變化,排除B項;各地織染局向本地的民間機戶“加工定貨”,并不能刺激區域長途販運貿易繁榮,排除C項。
2.命題點:明清時期的方志和文集中,有關商人的記載反映的社會現象
[2023·深圳市二模]
在明清時期的方志和文集中,有以下關于商人的記載:
這些記載反映了當時(  )
A.理學倫理融入商業經營 B.商人社會地位明顯提高
C.重義互利促進商幫發展 D.抑商政策惡化經商環境
人物 籍貫 相關記載
張通 陜西杜陵 公性憚厚利,而僅取足。
張遐齡 山西蒲州 雖切事貿遷,而視財利甚輕,不屑較錙銖。
周家禾 江蘇梅里 以賣米為業,過午輒閉肆,登小樓讀書。
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公性憚厚利,而僅取足”“而視財利甚輕”“登小樓讀書”,可知明清時期的商業經營依然重視儒家思想的學習,依然會將儒家思想所強調的重義輕利和民生觀念體現在商業經營中,體現了儒家義理與商業經營的融合,故選A項;明清時期依然厲行重農抑商政策,商人的社會地位很難得到明顯提高,排除B碩;商幫是以地域為單位的商人群體,而材料中所呈現的是單獨的商人個體,排除C項;材料中的商人將儒家義理與商業經營相融合,有利于規范商業經營秩序,凈化商業經營環境,排除D項。
3.命題點:承古萌新的儒家思想
[2023·廣州市高三測試]孔廟從祀是指以孔門弟子及后世儒者附祭孔廟??讖R從祀延續千年,其間以“傳道”“明道”儒者居多,如朱熹等。清代,范仲淹成為以事功著稱從祀孔廟的第一人,開創了以“行道之儒”從祀之風氣。這一變化,反映了(  )
A.清政府對改革的推崇 B.經世致用思想的影響
C.理學正統地位的確立 D.范仲淹學術影響擴大
答案:B
解析:由材料“清代,范仲淹成為以事功著稱從祀孔廟的第一人,開創了以行道之儒從祀之風氣”可知清代在眾多儒士中大力推崇范仲淹,主要是由于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一經世致用的思想符合清朝統治者治理國家的需要,故選B項;范仲淹改革以失敗而告終,且清政府反對改革,排除A項;南宋以后,理學成為官方哲學,排除C項;范仲淹學術影響的擴大只是材料中所述現象的具體表現,并非本質,排除D項。
4.命題點:明清小說反映的時代特征
[2023·重慶育才一診]明代小說“三言”“二拍”塑造了一批具有鮮明性格的女性形象,諸如“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杜十娘、威武不屈的船家女劉宜春、勇于反抗的白娘子等。清代小說中的女性角色也越來越多并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紅樓夢》更是對大觀園中的女性進行了絕無僅有的贊美。這反映出明清時期(  )
A.市民階層對封建禮教的反叛
B.男女平等的觀念深入人心
C.女性的社會地位得到提高
D.小說的政治批判色彩漸濃
答案:A
解析:明清時期的文學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突破了以往文學作品中女性的傳統形象,有了極為大膽的刻畫,反映出市民階層對傳統封建禮教的反叛,故選A項;材料主要強調的是明清小說中的女性角色和傳統女性形象的巨大反差,并未強調男女的社會地位有何變化,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并未形成男女平等的觀念,排除B;女性社會地位提高要證明女性和男性擁有一樣的權利或者社會對女性的態度發生變化,但是材料沒有相關內容的說明,排除C;材料主要強調對女性角色的塑造,與政治批判無關,排除D。課題12 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
【課標要求】 了解明清時期社會經濟、思想文化的重要變化。
必備知識·自主排查
知識點一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局限
1.社會經濟的發展
農業 (1)________、甘薯等高產糧食作物引進,提高了糧食總產量 (2)江南等地區多種經營日益興盛,經濟作物品種繁多、種植廣泛 (3)很多農民兼營產品初級加工或相關副業
手工業 開設工場,使用____________進行較大規模生產
商業 (1)________大量流入,促進長途和大額貿易的發展,有利于商業資本的集聚 (2)出現實力雄厚的商人群體。如徽商和晉商 (3)以經濟功能為主的________興起,商業活躍,人口密集,成為地區貿易網絡的核心
2.社會經濟發展的局限
(1)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傳統小農經濟還占據壓倒優勢。
(2)日益僵化的專制統治,壓制和阻礙著社會的進步和轉型。
知識點二明至清中葉的文化
1.思想領域的變化
(1)陸王心學
興起 程朱理學逐漸失去活力。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陸九淵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一套以“________”為核心的理論
內容 “良知”就是隱藏在每個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發現、擴充和踐行,這樣就可以達到圣賢境界
評價 強調主觀能動性,激勵人們奮發立志,而以自己的內心為準則,又隱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帶有主觀唯心主義傾向
(2)明末清初思想界的活躍
李贄 提倡________,蔑視權威和教條,甚至否定傳統倫理道德標準
黃宗羲 嚴厲抨擊君主專制制度,稱專制帝王為“天下之大害”,他反對重農抑商觀念,提出“________”
2.小說與戲曲
(1)背景:城市________繁榮、社會娛樂活動豐富、文化知識進一步普及。
(2)成就
小說 ①施耐庵和羅貫中各自創作________和《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最早的兩部長篇白話小說,開創了________的寫作體裁。 ②吳承恩的《西游記》和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分別是神話小說和諷刺小說的杰作。 ③曹雪芹的長篇小說________是我國古典________文學的高峰。
戲曲 ①創作特點:趨向長篇化,情節更加曲折復雜,稱為傳奇。 ②代表:明朝________和清朝________等。 ③發展:清朝道光年間,形成________,逐漸成為全國最流行的劇種。
3.傳統科技
(1)李時珍的________、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和宋應星的________分別記載了中國古代醫藥學、農學、工藝學的知識,在各自領域進行了總結。
(2)徐弘祖的________________是一部地理和地質學名著。
4.西學東漸
(1)明朝后期起,意大利人________等來中國傳教的同時,在一定范圍內也傳播了西方科技知識。
(2)清朝前期,傳教士運用歐洲測繪技術,幫助清廷繪制了較為精確的全國地圖。
1.圖解歷史——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形成的條件和因素
2.學術情境——明清經濟新現象
《康熙嘉興府志》中記載:(石門)鎮油坊可二十家……鎮民少,輒募旁邑民為傭……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傭值二銖而贏。
思考:材料現象能不能說明中國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為什么?
試答:                                    
                                    
3.概念闡釋——商幫
“商幫”的形成是明清時期商業繁榮的結果,并不是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的產物,其中最突出的“商幫”——晉商和徽商分別代表了我國北方和南方的商人群體。
4.體系構建——明至清中葉的經濟
5.概念闡釋——致良知
王守仁提出人生而有“圣人之心”,社會倫理道德觀念其實就存在于本心之中,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良知往往被私欲侵蝕,所以要努力加強道德修養,去掉人欲,恢復良知的本性,從而讓理學從高高在上的臺階走到人間,沒讀書不識字的愚夫愚婦也能通過“發明本心”和“致良知”得到天理,使理學具有了普適性,標志著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論任務正式完成。
6.生活情境——市民階層和市民文化的崛起
唐宋以來,工商業經濟的空前繁榮和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以商人、百工、城市平民為主體的市民階層逐步壯大,社會影響日益擴大。市民階層所要求的商業社會的原則和封建傳統體系產生沖突,既有經濟基礎的矛盾,又表現在上層建筑方面,從而影響到社會的整體風貌。
思考:從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婦女經常成為小說的主人公。這一現象與當時社會發展有怎樣的關系?
試答:                                    
                                    
7.思維拓展——明清小說的發展趨勢和新內容
(1)發展趨勢:平民化、大眾化、通俗化。
(2)新內容:注重對商人的描繪(第一次歌頌商人);反封建、反禮教,追求個性自由解放。
8.學術情境——“李約瑟難題”
英國近代生物化學家、科學技術史專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一卷的序言中提出“李約瑟難題”:為什么近代科學和科學革命只產生在歐洲呢?為什么直到中世紀中國還比歐洲先進,后來卻會讓歐洲人著了先鞭呢?怎么會產生這樣的轉變呢?
思考: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如何回答李約瑟的疑問?
試答:                                    
                                    
9.體系構建——明至清中葉的文化
關鍵能力·素養提升
探究點 輝煌與凝滯——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
史料實證——明清商品經濟的發展
史料 下面是明后期到清前期農村集市發展情況表。
省區 明代(嘉靖 至萬歷) 清初(順治 至雍正) 清中期(乾隆 至道光)
集市數 集市數 集市數
四川(盆地) — 135 2 484
湖北 — 548 1 430
江西 459 545 976
福建(不含臺灣) 131 205 511
廣東 — 1 270 1 969
江蘇 698 1 112 —
安徽 294 708 —
浙江 368 605 —
(筆者注:蘇、皖、浙地方志大多只列市鎮,不記集市,因而為集鎮數。)
——據趙德馨主編《中國經濟通史》
【探究】 
(1)史料反映了明清時期哪些歷史信息?
試答:                                    
                                    
(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史料反映的現象產生的原因。
試答:                                    
                                    
【通法悟道】
歷史解釋——明清時期經濟領域出現的新現象及其影響
(1)明清時期經濟領域出現的新現象
①農業:高產農作物的引進和經濟作物的廣泛種植。
②手工業:東南沿海地區產生以“雇傭關系”為特征的資本主義萌芽。
③商業:東南沿海地區商業發達,并涌現出地域性的商人群體;大宗白銀交易普遍盛行;對外貿易中出超明顯。
④政府干預: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對人身依附關系的控制逐漸減弱。
(2)明清商品經濟發展的影響
①經濟:由于商品經濟的發展,農業、手工業等空前繁榮。生產力不斷提高,經濟形態已經朝著開放型轉變。在蘇州等地出現了一些早期資本主義的萌芽。
②階級:伴隨商品經濟的發展,商人的經濟和社會地位提高,導致傳統觀念變化,很多人棄農從商。
③思想:傳統儒家思想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受到了沖擊,開始轉型;人們的傳統價值理念也悄然變化;文藝作品出現世俗化傾向。
唯物史觀——明清時期制約新型經濟經營手段發展的主要因素
 
開放探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
史料
孔子身處離亂之世,滿懷治世雄心,為行道救世,奔走列國。他主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范仲淹胸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使命,主動擔起社會重任。
顧炎武針對當時治學風氣,認為“君子之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
【史料導讀】 史料涉及孔子的周游列國、范仲淹的慶歷新政和顧炎武的“明道救世”思想,核心是儒家的“入世”思想。
【探究】 
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儒家“入世”思想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邏輯清晰,史實準確。)
試答:                                    
                                    
                                    
                                    
家國情懷——領悟明清時期進步思想產生的影響
思想 經世致用思想開清代考證學術之風氣,對后世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提供思想源泉。明清之際進步思想家對理學的反思、批判,為儒學的發展變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政治 明清進步思想是一股帶有早期啟蒙性質的進步思潮,對君主專制統治造成了強烈的沖擊,在其后數百年間具有啟蒙作用,給后世民眾以深刻的啟迪
經濟 工商皆本的思想是商品經濟發展、市民工商階層興起在思想層面的反映,沖擊了重農抑商的傳統思想
實質 明清進步思想是對儒家思想的繼承批判,仍屬于儒家思想的范疇
命題溯源·聚焦高考
真題引領?——在體驗中品悟真諦
[示例] [2022·廣東卷,5]清代從廣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浙江的名窯產品外,還有廣東、福建專門燒制的貿易瓷。廣州等地有的瓷窯還聘請來自歐洲的畫師,負責在瓷坯上繪制歐風圖像。這種現象反映當時(  )
A.廣州處于中外交流的前沿
B.出口瓷器產自官營手工作坊
C.西方藝術在中國頗受歡迎
D.重農抑商政策受到明顯削弱
[解題流程] 
[答案]     
[演練1] 命題點:時代的刻本書籍
[2022·新高考北京卷,4]下圖的封面形式常見于明代刻本書籍,圖中讀書的人物為該書編刻者。該圖可以佐證明代(  )
A.開始出現雕版印刷技術
B.戲曲表演藝術日趨成熟
C.文化產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D.士人思想擺脫了專制束縛
[演練2] 命題點:明代工商業的繁榮
[2022·全國乙卷,27]明后期有士人稱,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風,家中但凡有千金之產,必定會營建一園,“近聚土壤,遠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時耳”,但“俗氣撲人”。這可用于說明(  )
A.士大夫傳統觀念的顛覆
B.世俗化審美趣味的初現
C.士農工商社會結構解體
D.江南市鎮工商業的繁榮
[演練3] 命題點:明清時期思想界的承古萌新
[2021·遼寧選擇性考試,4]黃宗羲曾言:“明初以來,宗風(指佛教禪宗各派)寥落。萬歷間,儒者講席遍天下,釋氏亦遂有紫柏、憨山(禪宗高僧),因緣而起……而儒、釋幾如肉受串,處處同其義味矣?!边@反映了明朝(  )
A.滅亡原因在于學風空疏
B.儒學地位受到佛教沖擊
C.經世致用成為主流思想
D.儒學的禪學化趨勢加強
[演練4] 命題點:明中葉以后,繪畫、坊刻行業的變化
[2021·山東卷]明中葉以后,添加插畫的書籍大量刊行,出現了眾多以繪畫為主體的畫本,甚至一些知名畫家也受雇于坊刻。這說明當時(  )
A.畫本成為知識傳播主要載體
B.市民文化是社會主流文化
C.社會審美旨趣出現階層分化
D.書籍出版商業化程度加深
[演練5] 命題點:明代儒家思想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2021·新高考廣東卷,5]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員袖大衣長,“去地一寸”,體現斯文之氣,且其服飾顏色和制式內含“比德于玉”“規言矩行”等意。這反映了當時(  )
A.儒家思想規范社會生活
B.科舉制度限制社會流動
C.社會等級結構日益固化
D.市民文化突破禮制限定
[演練6] 命題點:清代乾嘉學派對程朱理學的態度
[2021·湖南省適應性考試]清代乾嘉學者反對“存天理,滅人欲”,如戴震提出“理者,存乎欲者也”,焦循也強調“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以上材料反映程朱理學(  )
A.被乾嘉學者修正 B.在清代已經衰落
C.遭清代學者反對 D.不承認人的欲望
?創新應用?——在訓練中提升能力
1.命題點:明清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
[2023·武漢市高三高考壓軸調研]從明代天順四年(1460)開始,朝廷不斷下令額外增造絲織品,遠遠超出官營絲織作坊的生產能力,各地織染局不得不通過中間包攬人,利用民間機戶“加工定貨”。這一舉措(  )
A.推動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出現
B.反映了重農抑商政策變化
C.刺激了區域長途販運貿易繁榮
D.促進了民營手工業的發展
2.命題點:明清時期的方志和文集中,有關商人的記載反映的社會現象
[2023·深圳市二模]在明清時期的方志和文集中,有以下關于商人的記載:
人物 籍貫 相關記載
張通 陜西杜陵 公性憚厚利,而僅取足。
張遐齡 山西蒲州 雖切事貿遷,而視財利甚輕,不屑較錙銖。
周家禾 江蘇梅里 以賣米為業,過午輒閉肆,登小樓讀書。
這些記載反映了當時(  )
A.理學倫理融入商業經營
B.商人社會地位明顯提高
C.重義互利促進商幫發展
D.抑商政策惡化經商環境
3.命題點:承古萌新的儒家思想
[2023·廣州市高三測試]孔廟從祀是指以孔門弟子及后世儒者附祭孔廟。孔廟從祀延續千年,其間以“傳道”“明道”儒者居多,如朱熹等。清代,范仲淹成為以事功著稱從祀孔廟的第一人,開創了以“行道之儒”從祀之風氣。這一變化,反映了(  )
A.清政府對改革的推崇 B.經世致用思想的影響
C.理學正統地位的確立 D.范仲淹學術影響擴大
4.命題點:明清小說反映的時代特征
[2023·重慶育才一診]明代小說“三言”“二拍”塑造了一批具有鮮明性格的女性形象,諸如“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杜十娘、威武不屈的船家女劉宜春、勇于反抗的白娘子等。清代小說中的女性角色也越來越多并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紅樓夢》更是對大觀園中的女性進行了絕無僅有的贊美。這反映出明清時期(  )
A.市民階層對封建禮教的反叛
B.男女平等的觀念深入人心
C.女性的社會地位得到提高
D.小說的政治批判色彩漸濃
課題12 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
必備知識·自主排查
2.提示:不能說明。因為在全國范圍內,自然經濟仍然占統治地位。
6.提示:反映出明代文學的世俗化趨勢。這一特征正是明朝后期商品經濟繁榮在文化藝術領域的突出反映。
8.提示:中國古代以自然經濟為主,專注農耕技術;政治上君主專制不斷加強,束縛人的思想;科舉制盛行但不能培養實用型人才,加上明末清初的海禁政策阻隔了中西方文化交流。
知識點一
1.玉米 自由雇傭勞動 白銀 工商業市鎮 
知識點二
1.(1)致良知 (2)個性自由 工商皆本 
2.(1)商品經濟 (2)《水滸傳》 章回體 《紅樓夢》 現實主義 湯顯祖 孔尚任 京劇 
3.(1)《本草綱目》 《天工開物》 (2)《徐霞客游記》 
4.(1)利瑪竇 
關鍵能力·素養提升
探究點
1.[提示] (1)南方商品經濟持續發展,農村集市不斷發展。
(2)南方人口增加;種植結構調整(或棉花、茶葉等經濟作物大量種植);賦稅制度改革(或“一條鞭法”和“攤丁入畝”的推行);江南地區對外貿易發展。
4.[提示] 儒家思想關注社會與人生,引導人們積極地解決所面臨的社會與人生的問題,因而被認為是一種“入世”思想。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動蕩。孔子身處亂世,奔走列國,宣傳“仁”“禮”“為政以德”,體現社會責任感,在教育方面創辦私學,為后世留下豐厚的精神遺產。北宋中期積貧積弱、內憂外患。范仲淹主持“慶歷新政”,整頓吏治,雖然失敗,但他胸懷天下的政治情懷,反映了對國家和社會的高度責任感。明清時期君主專制強化,理學僵化。顧炎武主張經世致用,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成為激勵中華民族奮進的精神力量。儒家的入世精神,將個人、社會和國家利益高度統一,體現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直到今天仍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應該弘揚儒家關注現實、關注民生、愛國憂民的情懷,為實現民族復興而不懈努力。
命題溯源·聚焦高考
?真題引領?——在體驗中品悟真諦
[示例] 答案:A
[演練1] 解析:據材料“圖中讀書的人物為該書編刻者”及圖可知,編刻者畫像印在版畫上,上下左三處配以刻書堂名、書名,以及本書主要內容,構成了一幅很好的圖書形象廣告,塑造了品牌,即文化產品商品化程度加深,故選C項;唐代就已經出現雕版印刷技術,排除A項;材料是明代刻本書籍的廣告,與戲曲表演藝術日趨成熟無關,排除B項;“擺脫”說法過于絕對,且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
答案:C
[演練2]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明朝后期江南地區流行修建園林,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商品經濟發展,江南的市鎮工商業呈現出繁榮的景象,一批“有千金之產”之家從中產生,從而促使修建園林之風盛行,故D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江南地區修建園林的風氣,而不是士大夫傳統觀念的變化,且“顛覆”一詞表述過于絕對,故A項錯誤;根據所學可知,世俗化的審美趣味早在宋代勾欄瓦肆及風俗畫中就已出現,故B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市鎮工商業發展的影響,看不出士農工商社會結構的解體,故C項錯誤。
答案:D
[演練3] 解析:根據材料“儒、釋幾如肉受串,處處同其義味矣”可知,明朝中后期,佛教和儒學的思想有趨同,說明儒學的禪學化趨勢加強,D項正確;明朝滅亡是因為社會矛盾激化導致,排除A項;儒學的地位并未受到沖擊,排除B項;當時程朱理學是主流,排除C項。故選D項。
答案:D
[演練4] 解析:明中葉以后,由于商品經濟發展和市民階層的壯大,畫本和添加插畫的書籍大量刊行,是服務于市民階層的需要,所以這是書籍出版商品化的程度加深的體現,故選D項;題干只提到了畫本這一知識傳播的載體,并沒有與其他載體的比較,沒法得出畫本是主要載體的結論,排除A項;明中葉之后,以理學和心學為核心的儒家文化是社會主流文化,而不是市民文化,排除B項;題干僅提到了畫本的流行,這是市民階層的需要,沒有提到階層的分化,排除C項。
答案:D
[演練5] 解析:材料中“比德于玉”是指君子(即品德高尚的人)應該具有玉一樣的品德,材料中“規言矩行”是指說話趕路不離規矩,比喻言行謹遵法度。這反映了明代生員的穿衣風格深受儒家道德倫理的影響,故選A項;材料中并沒有涉及明代八股取士的影響,并且科舉制度有利于促進社會階層的流動,排除B項;題干比較的是庶民和生員的服飾,和社會等級有關,但只從這兩類人,無法得出明代整個社會結構日益固化,排除C項;中國古代市民階層審美文化的主體是市民,其構成主要是小商販、雇員、藝人等中下層城市居民,與材料中的“生員”身份不一致,排除D項。
答案:A
[演練6] 解析:材料反映了程朱理學遭到清代各大學派中乾嘉學派的反對,C項正確;乾嘉學派不屬于程朱理學的繼承者,談不上修正,排除A;理學在清代并未衰落,也受到乾嘉學派之外部分學派的尊重,排除B;程朱理學是承認人的欲望,排除D。
答案:C
?創新應用?——在訓練中提升能力
1.解析:明代中后期,各地織染局在官營絲織作坊不能完成朝廷增造絲織品任務時,通過中間人,向民間機戶“加工定貨”,擴大了市場,促進了民營手工業的發展,故選D項;各地織染局向機戶“加工定貨”的現象,說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已經出現,排除A項;重農抑商是中國歷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經濟指導思想,材料強調官營作坊不能完成任務時才向民間機戶“加工定貨”,沒體現重農抑商政策的變化,排除B項;各地織染局向本地的民間機戶“加工定貨”,并不能刺激區域長途販運貿易繁榮,排除C項。
答案:D
2.解析:根據材料“公性憚厚利,而僅取足”“而視財利甚輕”“登小樓讀書”,可知明清時期的商業經營依然重視儒家思想的學習,依然會將儒家思想所強調的重義輕利和民生觀念體現在商業經營中,體現了儒家義理與商業經營的融合,故選A項;明清時期依然厲行重農抑商政策,商人的社會地位很難得到明顯提高,排除B碩;商幫是以地域為單位的商人群體,而材料中所呈現的是單獨的商人個體,排除C項;材料中的商人將儒家義理與商業經營相融合,有利于規范商業經營秩序,凈化商業經營環境,排除D項。
答案:A
3.解析:由材料“清代,范仲淹成為以事功著稱從祀孔廟的第一人,開創了以行道之儒從祀之風氣”可知清代在眾多儒士中大力推崇范仲淹,主要是由于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一經世致用的思想符合清朝統治者治理國家的需要,故選B項;范仲淹改革以失敗而告終,且清政府反對改革,排除A項;南宋以后,理學成為官方哲學,排除C項;范仲淹學術影響的擴大只是材料中所述現象的具體表現,并非本質,排除D項。
答案:B
4.解析:明清時期的文學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突破了以往文學作品中女性的傳統形象,有了極為大膽的刻畫,反映出市民階層對傳統封建禮教的反叛,故選A項;材料主要強調的是明清小說中的女性角色和傳統女性形象的巨大反差,并未強調男女的社會地位有何變化,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并未形成男女平等的觀念,排除B;女性社會地位提高要證明女性和男性擁有一樣的權利或者社會對女性的態度發生變化,但是材料沒有相關內容的說明,排除C;材料主要強調對女性角色的塑造,與政治批判無關,排除D。
答案: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交城县| 桂东县| 恭城| 广西| 呼玛县| 基隆市| 德庆县| 报价| 六盘水市| 中山市| 嘉荫县| 兴城市| 聂荣县| 扎兰屯市| 体育| 新河县| 铅山县| 南充市| 新平| 慈溪市| 左权县| 静海县| 奎屯市| 寿阳县| 裕民县| 广元市| 泰州市| 洛川县| 通许县| 曲周县| 通城县| 苗栗市| 资中县| 昭通市| 娄烦县| 神池县| 珲春市| 工布江达县| 安阳市| 郯城县| 大石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