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科學2023-2024學年上學期九年級“沖刺重高”講義(十三):變質問題(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科學2023-2024學年上學期九年級“沖刺重高”講義(十三):變質問題(含解析)

資源簡介

知識點一、變質原因
氫氧化鈉暴露在空氣中會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而變質,2NaOH + CO2=Na2CO3+ H2O,所以,氫氧化鈉暴露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后,剩余物的可能組成有:
(1)全部是NaOH(一點都沒變質);
(2)全部是Na2CO3(全部變質);
(3)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部分變質)。
知識點二、檢驗剩余物成分的方法
第一種可能性的檢驗方法:檢驗剩余物中沒有Na2CO3。具體做法是:取少量固體,往其中滴加稀鹽酸,如果沒有氣泡產生,說明沒有碳酸鈉,(因為有碳酸鈉會發生如下反應:2HCl + Na2CO3=2NaCl+ H2O+CO2↑會產生氣泡)
第二種可能性的檢驗方法:檢驗剩余物中有Na2CO3而沒有NaOH。具體做法是:取少量固體,往其中滴加稀鹽酸,有氣泡冒出,說明含有Na2CO3;另取少量固體,加水充分溶解,在所得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氯化鈣(除去碳酸鈉,因為碳酸鈉呈堿性。反應的化學方程是:Na2CO3 +CaCl2= CaCO3↓+2NaCl),充分反應后過濾,在濾液中滴加酚酞溶液,不變色說明沒有氫氧化鈉。
第三種可能性的檢驗方法:上一種檢驗方法中酚酞變紅,說明是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的混合物。
知識點三、檢驗是否有碳酸鈉有三種不同的方法
(1)加入鹽酸有氣泡冒出:2HCl + Na2CO3=2NaCl+ H2O+CO2↑
(2)加入石灰水有沉淀產生:Ca(OH)2 + Na2CO3 = CaCO3↓+2NaOH
(3)加入氯化鈣有沉淀產生:Na2CO3 +CaCl2= CaCO3↓+2NaCl
知識點四、氫氧化鈣的變質
證明Ca(OH)2變質的方法:CaCO3+2HCl=CaCl2+H2O+CO2↑
證明Ca(OH)2部分變質的方法(取兩份相同的樣品,分別按以下方法做)
證明Ca(OH)2變質:CaCO3+2HCl=CaCl2+H2O+CO2↑
證明還有Ca(OH)2存在:Ca(OH)2+2NH4Cl=CaCl2+2H2O+2NH3↑
證明CaO部分變質的方法(取三份相同的樣品,分別按以下方法做):
證明CaO仍然存在:CaO+H2O=Ca(OH)2
證明CaCO3的存在:CaCO3+2HCl=CaCl2+H2O+CO2↑
證明Ca(OH)2的存在:Ca(OH)2+2NH4Cl=CaCl2+2H2O+2NH3↑
例1、下列實驗操作、現象與結論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
選項 實驗操作 現象與結論
A 向久置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少量稀鹽酸 無明顯現象,說明該氫氧化鈉溶液未變質
B 用小木棍蘸少量濃硫酸 木棍變黑,說明濃硫酸有吸水性
C 向某溶液中滴入無色酚酞試液 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說明無色溶液顯堿性
D 向某固體中滴入稀鹽酸 有氣泡產生,說明該物質中一定含CO32﹣
例2、小科在做“堿和鹽的性質”實驗時,將NaOH溶液加入到C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產生。白色沉淀是怎么產生的呢?
(1)小陳認為是NaOH 溶液變質導致的,氫氧化鈉溶液容易變質的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小科認為是氫氧化鈣溶解度小導致的。為了驗證猜想:取該白色沉淀少許,加水后靜置,取上層清液,向其中通入 氣體,觀察到產生白色沉淀,從而證明其猜想是正確的。
例3、為探究一瓶久置的氫氧化鈉固體樣品是“部分變質還是完全變質”,小科取少量樣品配制成溶液,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注:BaCl2溶液呈中性)。
(1)實驗一:定性分析
①乙試管中的白色沉淀是 。
②甲試管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目的是 。
(2)實驗二:定量測量
如圖戊,準確稱取11.95g變質的NaOH樣品放入錐形瓶中,用電子秤稱得錐形瓶及樣品的總質量為46.95g,再把150.00g7.3%稀鹽酸平均分成5等份,每份30.00g依次加入錐形瓶中,充分反應后用電子秤稱得錐形瓶及所盛物質的總質量,實驗數據記錄如下:
加入鹽酸的次數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錐形瓶及所盛物質總質量/g 76.95 106.95 136.73 164.09 193.65
根據上述實驗數據,計算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
1.有一瓶NaOH溶液,因瓶口敞開并久置于空氣中,已經發生變質,某同學欲檢驗這瓶NaOH溶液是否完全變質,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br/>A.取樣后滴加稀鹽酸,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
B.取樣后滴加氯化銨溶液,在容器口上放干燥的紅色石蕊試紙
C.取樣后滴加過量BaCl2溶液,過濾后取濾液滴加酚酞試液
D.取樣后滴加過量Ca(OH)2溶液,過濾后取濾液滴加酚酞試液
2.為探究一瓶久置的氫氧化鈉固體樣品是否全部變質,小龍取少量樣品進行如下實驗。
(1)操作1的名稱是: 。
(2)本實驗中加入過量氯化鋇的目的是: 。
(3)小龍根據實驗現象得出樣品未全部變質,他依據的實驗現象及理由是: 。
3.興趣小組的同學為探究在空氣中久置的某氫氧化鈉樣品是否變質,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A、B、C、D四組探究實驗。
【查閱資料】氯化鈣、氯化鋇溶液都呈中性。
【實驗探究】取適量氫氧化鈉樣品,加足量的水溶解,將得到的溶液分別加入到四支試管中,再向四支試管中分別加入稀鹽酸(足量)、酚酞試液、氫氧化鈣溶液、氯化鈣溶液,如圖1所示:
【分析與結論】(1)上述四組實驗中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填序號)。
(2)實驗A中觀察到    現象,說明該氫氧化鈉樣品已經變質了。
【繼續探究】(3)為了探究氫氧化鈉樣品的變質程度,興趣小組又進行了如下的探究實驗,請完成下列表格: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取一定量變質的氫氧化鈉樣品溶液于試管中,先滴加足量的氯化鋇溶液振蕩,然后再滴加酚酞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變成紅色  氫氧化鈉樣品部分變質
【實驗反思】(4)下列試劑可以分別代替(3)實驗中足量氯化鋇溶液和酚酞的是  AC (填序號)。
A.足量氯化鈣溶液;氯化銅溶液
B.足量氫氧化鋇溶液;氯化鎂溶液
C.酚酞溶液;足量氯化鈣溶液
D.足量稀鹽酸;酚酞溶液
4.某興趣小組在實驗室發現一瓶敞口久置且不干燥的氫氧化鈉和一瓶濃度為14.6%的稀鹽酸。為測定氫氧化鈉的變質情況,他們取9.5g變質的氫氧化鈉樣品于錐形瓶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再向錐形瓶中滴加稀鹽酸。實驗測得加入稀鹽酸的質量與錐形瓶中物質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計算結果均保留一位小數)
求:(1)反應中共產生二氧化碳的質量是 。
(2)9.5g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
(3)9.5g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
(4)反應剛結束時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1.實驗室有一瓶變質的氫氧化鈉溶液,小嘉想探究試劑瓶中的氫氧化鈉是否已完全變質,設計了兩種方案:①取部分試液,滴入過量CaCl2溶液,取上層清液滴入酚酞,觀察溶液顏色變化;②取部分試液,滴入過量CuCl2溶液,取上層清液滴入酚酞,觀察溶液顏色變化。對于上述兩種方案,你認為( ?。?br/>A.兩種方案都行 B.方案①行,方案②不行
C.兩種方案都不行 D.方案①不行,方案②行
2.下列實驗操作中(括號內為待檢驗物質或雜質),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br/>選項 實驗目的 主要實驗操作
A 鑒別硫酸銨和硫酸鉀固體 分別與少量熟石灰混合后,研磨,聞氣味
B 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稀鹽酸 加入過量的Ca(OH)2溶液
C 檢驗氫氧化鈉溶液已經變質 取少量溶液,滴加酚酞試液,觀察顏色
D 分離硫酸銅和鐵粉的固體混合物 溶解、過濾、洗滌干燥
3.用化學方程式對下列事實作出的解釋,錯誤的是( ?。?br/>A.鋁制品有良好的耐腐蝕性4Al+3O2═2Al2O3
B.鐵制品在潮濕環境中銹蝕3Fe+2O2Fe3O4
C.氫氧化鈉溶液因敞口放置發生變質2NaOH+CO2═Na2CO3+H2O
D.碳酸氫銨因儲存不當肥效降低NH4HCO3═CO2↑+NH3↑+H2O
4.某學校化學興趣小組同學在實驗室發現一瓶忘了蓋瓶蓋的NaOH固體,對其成分是否變質以及變質程度產生了興趣.同學們作出了以下猜想,并進行如下實驗探究.
【提出問題】這瓶NaOH固體樣品的成分是什么呢?
【作出猜想】猜想1:只含NaOH 猜想2:只含Na2CO3 猜想3:含有NaOH和Na2CO3
【討論交流】NaOH可能變質的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實驗探究】(1)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稀鹽酸,有氣泡產生,說明猜想 不成立.
(2)進一步他探究過程如下:
根據上述探究過程回答:
①加入過量BaCl2溶液的作用是 ;
②不能用適量Ba(OH)2溶液代替過量的BaCl2溶液的原因是 ;
③下列溶液可用來代替酚酞試液檢驗猜想3成立的是 .
A.CuCl2溶液 B.KNO3溶液 C.CaCl2溶液 D.NH4Cl溶液
【實驗反思】實驗室里,NaOH固體的保存方法是 .
5.硫氧粉(Na2SO3)可用作染漂脫氧劑,常因氧化變質生成Na2SO4。向20g可能被氧化的樣品中,加入質量分數為10%的稀硫酸至恰好不再產生氣泡(假設氣體全部逸出),消耗稀硫酸98g。已知:Na2SO3+H2SO4═Na2SO4+SO2↑+H2O。
(1)Na2SO3中S的化合價為 。
(2)若用10g質量分數為98%的濃硫酸配制10%的稀硫酸,則所需水的質量為 g。
(3)求恰好反應時溶液中溶質的質量。
答案及解析
例1、C
解:A、如果氫氧化鈉部分變質,加入的稀鹽酸不足以和氫氧化鈉反應,即使溶液中含有碳酸鈉,也無明顯現象,該選項不正確。
B、木棍變黑,說明濃硫酸有脫水性,該選項不正確。
C、顯堿性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該選項正確。
D、有氣泡產生,不能說明該物質中一定含CO32﹣,是因為比較活潑的金屬也能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氣體,產生氣泡,該選項不正確。
故選:C。
例2、解:(1)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
(2)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為了驗證猜想:取該白色沉淀少許,加水后靜置,取上層清液,向其中通入CO2氣體,觀察到產生白色沉淀,從而證明其猜想是正確的。
故答案為:(1)2NaOH+CO2═Na2CO3+H2O;(2)CO2。
例3、解:(1)①乙試管中的白色沉淀是氯化鋇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的碳酸鋇;故答案為:碳酸鋇;
②甲試管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目的是檢驗并且除去碳酸鈉;故答案為:檢驗并且除去碳酸鈉;
(2)反應生成二氧化碳質量=46.95g+150.00g﹣193.65g=3.3g;
設樣品中碳酸鈉質量是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3.3g
x=7.95g
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為11.95g﹣7.95g=4g
答: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為4g。
1.C
解:A、如果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加入足量稀鹽酸,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不能確定是否含有氫氧化鈉,該選項不正確。
B、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的溶液都是顯堿性溶液,都能和氯化銨反應生成氨氣,該選項不正確。
C、取樣后滴加過量BaCl2溶液,過濾后取濾液滴加酚酞試液,如果溶液變紅色,說明含有氫氧化鈉,如果溶液不變色,說明不含有氫氧化鈉,該選項正確。
D、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影響對氫氧化鈉的檢驗,該選項不正確。
故選:C。
2.解:(1)操作1的名稱是:過濾。
(2)本實驗中加入過量氯化鋇的目的是:完全除去樣品中的碳酸鈉,防止對檢驗氫氧根離子的影響。
(3)根據實驗現象得出樣品未全部變質,實驗現象及理由是:B中出現白色沉淀,說明樣品中存在碳酸根離子,D中出現紅褐色沉淀,說明樣品中存在氫氧根離子。
故答案為:( 1)過濾;
(2)完全除去樣品中的碳酸鈉,防止對檢驗氫氧根離子的影響;
(3)B中出現白色沉淀,說明樣品中存在碳酸根離子,D中出現紅褐色沉淀,說明樣品中存在氫氧根離子。
3.解:(1)上述四組實驗中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B,是因為氫氧化鈉溶液和碳酸鈉溶液都是顯堿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變紅色。
(2)實驗A中觀察到有氣泡產生,是因為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說明該氫氧化鈉樣品已經變質了。
(3)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取一定量變質的氫氧化鈉樣品溶液于試管中,先滴加足量的氯化鋇溶液振蕩,然后再滴加酚酞 有白色沉淀生成(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鋇和氯化鈉),溶液變成紅色(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鈉) 氫氧化鈉樣品部分變質
(4)A.加入足量氯化鈣溶液,產生白色沉淀,是因為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鈣和氯化鈉,說明含有碳酸鈉;加入氯化銅溶液,產生藍色沉淀,是因為氫氧化鈉和氯化銅反應生成藍色沉淀氫氧化銅和氯化鈉,說明含有氫氧化鈉,該選項正確。
B.加入足量氫氧化鋇溶液,產生白色沉淀,是因為碳酸鈉和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氫氧化鈉;加入氯化鎂溶液,產生白色沉淀,不能說明含有氫氧化鈉,是因為氫氧化鋇和碳酸鈉反應生成了氫氧化鈉,該選項不正確。
C.加入酚酞溶液,溶液變紅色,說明含有氫氧化鈉或碳酸鈉或碳酸鈉和氫氧化鈉;加入足量氯化鈣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說明含有碳酸鈉,溶液不褪色,說明含有氫氧化鈉,該選項正確。
D.加入足量稀鹽酸,產生氣泡,說明含有碳酸鈉;加入酚酞溶液,溶液不變色,不能說明不含有氫氧化鈉,是因為如果稀鹽酸過量,氫氧化鈉完全反應后溶液顯酸性,不能使酚酞變色,該選項不正確。
4.解:(1)由圖中數據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9.5g+50g+50g)﹣107.3g=2.2g;
(2)設9.3g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為x,與碳酸鈉反應的氯化氫的質量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x y 2.2g
x=5.3g
y=3.65g
答:9.3g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為5.3g。
(3)與碳酸鈉反應的鹽酸質量為25g,則與氫氧化鈉反應的鹽酸為50g﹣25g=25g,設氫氧化鈉的質量為m;
NaOH+HCl═NaCl+H2O
40 36.5
m 25g×14.6%
m=4g
則9.5g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100%≈42.1%;
(4)由反應可知,稀鹽酸中的氯離子全部轉化成氯化鈉中的氯離子,則反應的鹽酸的物質的量和生成的氯化鈉的物質的量相等,
設生成氯化鈉的質量為w。
HCl~~~NaCl
36.5 58.5
50g×14.6% w
w=11.7g
反應剛結束時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0%≈10.9%。
答:加入50g稀鹽酸時,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9%。
故答案為:(1)2.2g;(2)5.3g;(3)42.1%;(4)10.9%。
1.B
解:①取部分試液,滴入過量CaCl2溶液,可除去碳酸鈉,再取上層清液滴入酚酞,觀察溶液顏色變化以證明氫氧化鈉是否存在,可驗證氫氧化鈉溶液是否完全變質,方案可行;
②取部分試液,滴入過量CuCl2溶液,因氯化銅與碳酸鈉和氫氧化鈉都會發生反應,所以取上層清液滴入酚酞,觀察溶液顏色變化 不能證明氫氧化鈉變質程度,方案不可行。
故選:B。
2.A
解:A、硫酸銨中的銨根離子能與熟石灰中的氫氧根離子結合為氨氣和水,放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硫酸鉀不能與熟石灰反應,無明顯現象,該選項正確。
B、鹽酸能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但由于加入的是過量氫氧化鈣,會剩余形成新雜質,不符合除雜要求,該選項不正確。
C、氫氧化鈉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都顯堿性,能使酚酞變紅,故加入酚酞無法檢驗氫氧化鈉是否變質,該選項不正確。
D、硫酸銅和鐵粉加入水后,鐵會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原物質發生反應無法分離,該選項不正確。
故選:A。
3.B
解:A、該化學方程式書寫完全正確,故選項錯誤。
B、鐵制品在潮濕環境中銹蝕,是因為鐵跟空氣中的氧氣、水蒸氣共同作用生成鐵銹,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其化學式為Fe2O3,故選項正確。
C、該化學方程式書寫完全正確,故選項錯誤。
D、該化學方程式書寫完全正確,故選項錯誤。
故選:B。
4.解:【討論交流】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
【實驗探究】(1)碳酸鹽和鹽酸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稀鹽酸,有氣泡產生,說明猜想1不成立;
(2)①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會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進,所以加入過量BaCl2溶液的作用是:為了碳酸鈉充分反應掉;
②氫氧化鋇和碳酸鈉反應會銀氫氧根離子,對氫氧化鈉的檢驗造成干擾,所以不能用適量Ba(OH)2溶液代替過量的BaCl2溶液的原因是:Ba(OH)2溶液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鈉;
③氫氧化鈉和氯化銨反應會生成氨氣,氯化銅也也可以的,有藍色沉淀生成,故選:AD;
【實驗反思】氫氧化鈉在空氣中溶液變質,所以應該密封保存.
故答案為:【討論交流】2NaOH+CO2=Na2CO3+H2O;
【實驗探究】(1)1;
(2)①為了碳酸鈉充分反應掉;
②Ba(OH)2溶液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鈉;
③AD;
【實驗反思】密封保存.
5.解:(1)Na2SO3中鈉元素化合價是+1,氧元素化合價是﹣2,根據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知,S的化合價為+4。
故答案為:+4。
(2)若用10g質量分數為98%的濃硫酸配制10%的稀硫酸,所需水的質量為10g×98%÷10%﹣10g=88g。
故答案為:88。
(3)設恰好反應時反應生成的硫酸鈉質量是x,亞硫酸鈉質量是y。
Na2SO3+H2SO4═Na2SO4+SO2↑+H2O
126 98 142
y 98g×10% x
x=14.2g y=12.6g
恰好反應時溶液中溶質硫酸鈉的質量是20g﹣12.6g+14.2g=21.6g
答:恰好反應時溶液中溶質硫酸鈉的質量是21.6g。
2023-2024學年上學期浙教版科學九年級“沖刺重高”講義(十三)
變質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阳县| 凤山市| 科技| 汪清县| 北宁市| 怀安县| 龙海市| 布尔津县| 沙雅县| 满洲里市| 吉首市| 仲巴县| 莆田市| 安阳市| 纳雍县| 海淀区| 清水河县| 米泉市| 曲沃县| 获嘉县| 保德县| 当雄县| 托克托县| 丹巴县| 汉中市| 皋兰县| 万盛区| 丰原市| 南投县| 黄平县| 共和县| 土默特左旗| 蒲江县| 大田县| 江川县| 苏尼特右旗| 宾川县| 榆社县| 桦南县| 平舆县| 洛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