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9課 秦統一中國導學案【思維導圖】【新課標要求】知道秦始皇和秦統一中國,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和統一措施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學習目標】秦朝中央集權統治的建立和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及作用;掌握秦朝的疆域和秦長城、靈渠等古代工程;掌握秦完成統一的原因、秦始皇鞏固統一的主要措施【學習重難點】重點:秦建立人大中央集權制度難點: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及作用【素養導學】唯物史觀:通過分析秦滅六國、統一全國的原因,認識秦的統一符合歷史發展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歷史的進步史料實證、歷史解釋:通過識讀圖片和文字史料,掌握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及影響時空觀念:了解秦朝的疆域四至【學生自主研習】一.秦滅六國1.事件:2.時間、建立者、都城:3.歷史意義:【思維導引】秦國是東周的一個諸侯國;它滅六國,統一全國后稱為秦朝二.確立中央集權制度1.制度:2.地方:實行 ,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 的基本模式【思維導引】秦國商鞅變法確立縣制,秦朝在地方上實行郡縣制三.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文化經濟交通軍事四.秦朝的疆域1.秦朝的疆域:東到 ,西至 ,北至 ,南達 ,是當時世界上的大國之一【板書設計】【課堂總結】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國家處于分裂割據狀態,戰爭頻繁,嚴重阻礙了各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同時給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災難。秦的統一,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聲。秦朝是第一次也是真正意義上在中國歷史上完成了統一,開創了一個新局面。秦始皇在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領域,采取了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對鞏固封建國家的統一和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學反思】秦統一中國是歷來考試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本節課創設歷史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分析歸納“秦始皇能夠滅掉東方六國,實現統一的原因有哪些”“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有哪些”“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有哪些”“這些措施的實施有何意義”等問題,設計了小組討論的環節,培養學生初步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利用地圖等直觀教具,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整節課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理念【課堂達標測試】1.秦統一后,最初通行全國的規范文字是( )A. 小篆 B. 甲骨文 C. 隸書 D. 金文2.“及至始皇……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秦始皇為“制六合”采取的措施是( )A. 確立皇帝制、實行三省六部制B. 建立刺史制、統一文字C. 實行郡縣制、統一度量衡和貨幣D. 推行內閣制、頒布嚴苛律令3.20世紀90年代,陜西章臺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書時加蓋了印章的泥塊)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鄲等郡名和藍田等縣名。這一發現可以印證秦朝( )A. 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實 B. 出現了造紙業的事實C. 用泥制陶的事實 D. 實行了郡縣制度的事實4.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是中國古代的主要政治制度。它確立于( )A. 秦國B. 秦朝C. 唐朝D. 西周5.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的是( )A. 秦始皇B. 漢武帝C. 周武王D. 漢高祖6.秦始皇在中央設置的官職不包括( )A. 丞相 B. 郡守 C. 太尉 D. 御史大夫7.毛澤東講“百代都行秦政制”,這個“制” 指的是( )A. 禪讓制 B. 分封制 C. 郡縣制 D. 世襲制8.秦朝確立了“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的規制。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質是( )A. 皇權專制 B. 任免官吏 C. 思想控制 D. 言即法律9.秦長城的起點是:( )A. 西起臨洮,東到遼東 B. 西起遼東 ,東到臨洮C. 西起長平,東到臨洮 D. 西起臨洮,東到長平10. “古代監察制以專制王權為中樞”“監察官為維護皇權而監察百官”。秦朝在中央設置負責“監察百官”的官職是( )A. 丞相B. 太尉C. 御史大夫D. 錦衣衛11.歷史學家錢穆指出,古代中國能夠推持大一統局面數千年之久而不敗,主要得益于創建了一整套優良的政治制度,“優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 )A. 分封制 B. 郡縣制C. 行省制 D. 中央集權制12.這一職位擁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它創立于秦朝,明朝時被廢除,這一職位應該是( )A. 太尉 B. 刺史 C. 丞相 D. 通判13.秦朝實行“焚書坑儒”,明朝實行“八股取士”的共同目的是( )A. 加強思想控制B. 大力發展傳統文化C. 鼓勵讀書人參政議政D. 選拔聽命于皇帝的官吏14.有學者認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關重要,它摒棄了重立列國的思想,從而為中央統一全國各地的集權管轄提供了手段。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 分封制B. 郡縣制C. 君主專制D. 八股取士15.我國幅員遼闊,是一個統一多民族國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從未間斷,形成了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這得益于( )A. 秦朝疆域遼闊 B. 秦朝統一貨幣 C. 秦朝統一文字 D. 秦朝統一度量衡16.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第125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監察委員會是最高監察機關。監察制度,我國古已有之,秦朝負責監察百官的是(A. 刺史B. 丞相C. 太尉D. 御史大夫17.秦王“初并天下,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乃更號曰‘皇帝’”。其主要目的是( )A. 沿襲歷史傳統 B. 開創一代帝號 C. 加強思想控制 D. 宣揚個人功業18.商鞅變法之后秦國秉持的治國理念是( )A. “仁”B. “禮”C. “法治”D. “無為而治”19.戰國時期有這樣一戶人家:老大因作戰有功獲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搖役,老被國君派往某縣做縣令。據此判斷這戶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 齊國B. 楚國C. 秦國D. 燕國20.呂思勉在《呂著中國通史》中寫道“秦始皇,向來都說他是暴君,把他的好處一筆抹殺了,其實這是冤枉的。”“他的好處”包括( )①統一六國②焚書坑儒③推行郡縣制④統一貨幣、度量衡⑤修建陵墓A. ①②③④⑤B. ①③④⑤C. ②⑤D. ①③④二、綜合題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李白《古風(其三)》材料二 “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從其計。——《史記》材料一中“秦王”指誰?他創立了什么政治制度?材料二中的“陛下”“上”指的是誰?“從其計”中“其”指的是誰?除此之外,“上”在地方上還采取了什么措施?(3)“秦王”和“上”經常被人相提并論,請你用一兩句話分別概括他們對中國歷史發展做出的貢獻。參考答案【學生自主研習】一.秦滅六國1.秦先后攻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統一全國2.公元前221年、嬴政、咸陽3.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時期以來長期爭戰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二.確立中央集權制度1. 中央集權制度2.實行郡縣制,地方行政三. 三.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文化 統一文字,制定小篆作為通用文字經濟 統一貨幣,以圓形方孔半兩錢作為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交通 統一車輛和道路的寬窄,修筑貫通全國的道路;開鑿靈渠軍事 派蒙恬北擊匈奴,修筑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四.秦朝的疆域1.東海、隴西、長城一帶、南海1.A2.C3.D4.B5.A6.B7.C8.A9.A10.C11.D12.C13.A14.B15.C16.D17.D18.C19.C20.D。21.(1)秦始皇嬴政。中央集權制度。(2)漢武帝。主父偃。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國劃分為13個州部,每個州部派刺史一人,監視州部內的地方官吏、豪強及其子弟。(3)秦始皇建立并鞏固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漢武帝從政治、思想、經濟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