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1課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導學案【思維導圖】【新課標要求】知道西漢的建立基本史實;了解“文景之治”的情況【學習目標】了解西漢建立的基本情況;知道修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分析漢初劉邦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的原因和分析“文景之治”出現的原因【學習重難點】重點:西漢建立的基本史實、“文景之治”出現的原因難點:如何理解漢初劉邦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素養導學】時空觀念:了解西漢建立的基本史實歷史解釋:理解修養生息政策實施的背景、歷史概念、具體表現及影響等家國情懷:掌握“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實,并得出治世局面的出現對當今社會發展的啟示【學生自主研習】一.西漢的建立1.時間:2.朝代:3.都城:4.建立者:【思維導引】公元前204年屬于公元前3世紀末5.漢初的社會景象:6.出現的原因:7.漢初統治者面臨的首要問題:二.漢高祖劉邦實行修養生息政策1.原因:2.目的:3.措施:4.影響:【思維導引】秦朝推崇法家思想,實行嚴刑峻法;漢初推行道家的“無為而治”三.“文景之治”1.名稱:2.帝王:3.措施:4.表現:【板書設計】【課堂總結】西漢初建,社會經濟凋敝,政權不穩。高祖吸取教訓,采取休養生息政策穩定政權。文帝、景帝繼續推行此政策,為國家積累了大量的錢糧,為武帝大一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教學反思】在本課的教學中,通過閱讀材料,理解材料大意,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然后得出結論,了解“論從史出”的歷史研究方法。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采用了問題探究的形式,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小組討論得到問題的答案,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點評補充,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讓學生認識“成由儉,敗由奢”的道理;認識“文景之治”的重要性【課堂達標測試】一、選擇題:1.美國學者羅茲·墨菲在《亞洲史》中指出:“中國人至今仍然稱自己為‘漢人’,他們因為是漢代首次確立的典型中國文化和帝國偉大傳統的繼承者而甚感驕傲。”西漢建立于( )A.公元前209年 B.公元前207年C.公元前202年 D.公元202年2.西漢初年,統治者面臨的首要問題是( )A.消滅項羽的殘余勢力 B.加強中央集權制度C.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 D.解除朝中大將兵權3.下面不屬于漢初統治者采取休養生息政策的原因是( )A.秦末戰亂使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B.漢初分封了一些諸侯王C.吸取秦朝暴政導致速亡的教訓D.鞏固政權和穩定社會局勢的需要4.以下三個皇帝的在位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漢高祖 ②漢景帝 ③漢文帝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5.西漢初年,由于統治者實行輕徭薄賦、發展生產、“以德化民”的政策,封建社會的第一個治世局面應運而生,史稱(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 C.貞觀之治 D.開元之治6.《漢書·食貨志》中記載漢高祖時期曾經大量減輕民眾的田稅,漢文帝甚至一度取消了田稅。漢初統治者這樣做的原因是( )A.勵精圖治,主張改革 B.重視“以德化民”C.吸取秦亡的教訓 D.皇帝勤儉節約7.以下是四位同學排演的歷史課本劇《文景之治》片段,其中不符合史實的是( )A.農民張三把收成的1/30交給國家 B.縣官王平因關心農桑受到漢景帝提拔C.漢文帝的夫人因鋪張浪費受到訓斥 D.漢文帝命人修建豪華的宮室以供享樂8.“文景之治”這一盛世景象出現的原因有( )①吸取秦亡的教訓,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 ②注重發展農業生產,獎勵耕作的農民,勸誡百官關心農桑 ③文帝、景帝提倡節儉,并以身作則 ④重視“以德化民”,社會比較穩定 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用儒家思想進行統治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9.“文景之治”給我們的最大啟示是( )A.大亂之后必有大治B.科技進步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C.興衰紛亂,循環往復D.調整政策,推動生產力發展10. 漢初的幾位皇帝都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 吸取秦亡的教訓B. 減輕農民的賦稅負擔C. 發展農業生產D. 鞏固漢朝的統治非選擇題11.漢初蕭條原因?采取的措施?12.休養生息政策實行的原因?漢高祖的措施?影響?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漢興……天下既定,民亡蓋臧,自天子不能具(選出)醇駟(顏色相同的四匹馬),而將相或乘牛車。——《漢書·食貨志》(1)材料一反映了西漢初年怎樣的社會狀況?史料中的哪句話典型地反映了這種社會狀況?材料二 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班固(2)材料二中的“與民休息”指的是西漢時期推行的什么政策?列舉三位推行這種政策的統治者。材料三 (漢景帝)曰:“農,天下之本也,黃金玉珠,饑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國務勸農桑。”——《史記·平準書》(3)材料三反映了文景時期的哪一措施?材料四 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余貨財。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史記·平準書》(4)材料四反映了“文景之治”什么樣的局面?(5)綜合對上述問題的探究,談一談你的感想。參考答案:【學生自主研習】一.西漢的建立1.公元前202年2.西漢3.長安4.劉邦(漢高祖)5.人民流離失所,人口銳減,大片田地荒蕪,到處是殘破荒涼的景象6.秦朝的殘暴統治,和秦末的戰亂,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7.如何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鞏固新的王朝二. .漢高祖劉邦實行修養生息政策1.漢初經濟蕭條,社會動蕩不安,吸取秦朝因暴政導致速亡的教訓2.鞏固政權和穩定社會局勢3.措施:(1)讓士兵還鄉務農(兵皆拔歸家),釋放部分奴婢為平民,以增加農業勞動力(2)采取輕徭薄賦的政策,以穩定民心,鼓勵農業生產4.漢初逐漸恢復和發展,社會局勢穩定下來三.“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漢文帝和漢景帝3.措施:(1)注重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輕徭薄賦(三十稅一)(2)重視“以德化民”,廢除一些嚴刑峻法(3)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4.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國力增強一、選擇題:1.C 2.C 3.B 4.C 5.A 6.C 7.D 8.A 9.D 10. D二、非選擇題11.原因:秦朝的殘暴統治和秦末的戰亂。采取措施:修生養息、輕徭薄賦、發展農業。12.原因:鞏固政權、穩定社會局勢措施:“兵皆罷歸家”——士兵返鄉務農;釋放奴婢為平民 【增加農業勞動力】輕徭薄賦政策 【穩定民心,鼓勵農產影響:經濟逐漸恢復和發展,社會局勢穩定下來;繼任的統治者繼續實行。13.(1)經濟蕭條,國家貧弱。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2)政策:休養生息。統治者: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3)以農為本。(4)人民富裕;國家糧倉豐滿,新谷子壓著陳谷子,一直堆到倉外;府庫里的大量銅錢,多年不用,穿錢的繩子爛了,散錢多得無法計算。(5)身為統治者要重視民生,關心農民的疾苦,要提倡節儉,并以身作則,這樣才會得到人民的擁護,社會才會出現繁榮的局面。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