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4張PPT)道德與法治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遵守社會規則第四課 社會生活講道德第2課時 以禮待人核心素養舊課標的三維教學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被新課標的五大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代替。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五大主題教育:生命安全與健康、法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傳統、國情等學科目標:正確認識自己、與家庭、他人、社會、國家和人類文明的關系,了解國家發展和世界發展大趨勢,增強社會責任感和責任意識,立志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與祖國共成長。學科要求:上課認真記筆記,積極參與課堂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后認真完成作業并逐漸養成經常看新聞關心社會發展的習慣,并能獨立、客觀、辯證思考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制觀念健全 人格責任意識內在要求思想前提身心健康行為指引立身之本課標解讀政治認同是指具備熱愛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情感,以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志向,能夠自覺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要表現: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家國情懷)道德修養是指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把道德規范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主要表現:個人品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法治觀念是指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利義務相統一的理念,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成為人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為。(主要表現: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利義務相統一。守法用法意識和行為。生命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健全人格是指具備正確的自我認知,積極的思想品質和健康的生活態度。主要表現: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和友愛互助責任意識內涵:具備承擔責任的認知、態度和情感,并能轉化為實際行動。(主要表現:主人翁意識、擔當精神、有序參與、社會責任感培養)核心素養目標1.政治認同:鼓勵學生檢省自己的言行、舉止和儀表,提高自己的文明禮儀素養道德修養。2.道德修養:知道禮是什么,文明有禮的重要性和如何做文明有禮的人。3.法治觀念:懂得文明有禮對個人、對社會、對國家的重要性。4.健全人格:培養學生的文明有禮意識.5.責任意識:培養學生的文明有禮意識,鼓勵學生檢省自己的言行、舉止和儀表,提高自己的文明禮儀素養。教學重點:文明有禮的作用;教學難點:做文明有禮的人。新知導入視頻中,中國游客的做法你贊同嗎?你從中獲得了哪些啟示?新知導入一句“先生再見”讓人瞬間淚目從中你感受到什么?提示:學生以周禮向老師致謝,體現了尊師重道,以禮待人的傳統美德。那么如何做一個文明有禮的人,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堂《以禮待人》自學導航1、什么是禮?禮的主要表現是什么?2、為什么要做到文明有禮(文明有禮有什么重要意義)?3、如何做一個文明有禮的人 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本P37-40內容,思考下列問題,并在課本上做標記。時間:5分鐘第一目一、 待人禮為先運用經驗小巖一家約了朋友一起吃晚餐。小巖和爸爸媽媽到就餐房間后,坐在沙發上讀著書,等候其他人。幾位朋友來了,小巖站起來主動與他們打招呼。大家落座后,爸爸媽媽與朋友聊起天來。小巖雖然有些餓,但還是耐心等待。就餐時,每當朋友用公筷給小巖夾菜,小巖都會站起來表示感謝。小巖的哪些行為體現了文明有禮?①小巖到就餐房間后,坐在沙發上讀著書,等候其他人。②小巖站起來主動和朋友們打招呼。③爸爸媽媽和朋友聊天時,小巖耐心等待。④小巖站起來感謝為他夾菜的朋友。新知講解1.禮的含義及表現?P37(1)(2)(1)含義:禮體現一個人尊重、謙讓、與人為善等良好品質。(對內)(2)表現:(對外)語言文明儀表端莊舉止文明相關鏈接釋義:學禮則品節詳明,而德性堅定,故能立。禮教恭儉莊敬,此乃立身之本。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故不學禮,無以立身。“人而無禮,焉以為德。”——揚雄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釋義:作為人而不講究禮,又怎么能有道德呢?文明有禮體現了民族的尊嚴和國家的形象,生活中我們要把禮儀作為人生的必修課,我們要以禮待人。新知講解為什么要做到文明有禮?(1)①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②文明有禮是一個人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③文明有禮會使人變得優雅可親,更容易贏得他人的尊重與認可。拓展提升活動:請同學們討論并列舉身邊的無禮行為,并分析其危害。要求:可從家庭、學校、社會中的無禮行為進行思考,表述清晰,符合邏輯。爆粗口圖書館霸座高鐵上脫鞋自身:影響人際關系,破壞自身形象①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文明有禮是一個人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文明有禮會使人變得優雅可親,更容易贏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探究分享①小區內的車輛可以有序停放;②小區內的垃圾、落葉等可以及時得到清理;③小區內的生活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④小區內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你對文明小區的期望有哪些?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新知講解為什么要做到文明有禮?(2)①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②文明禮貌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維系社會正常生活的一種道德行為規范,是溝通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橋梁。③誠懇、謙讓、平等、友善、傾聽的態度,能夠給對方親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們友好交往,增進人們的團結友善,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會。拓展提升隨地亂扔垃圾公共場合抽煙高空拋物社會:影響社會秩序,不利于社會和諧②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文明禮貌有助于人們友好交往,增進人們的團結友愛,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會。探究分享上述情境體現了什么?談談自己的感想。①上述情境體現了觀眾在體育賽事中文明有禮的行為,也體現了我國良好的國家形象。②這種文明有禮的行為有助于人們友好交往,增進人們的團結友愛,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會。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在南寧舉辦的第四十五屆世界體操錦標賽中,觀眾的文明觀賽成為一道特別的風景。在高低杠項目比賽中,某位外國選手兩次在同一動作上掉杠。為了鼓勵她,現場觀眾都鼓起掌來,最終,該選手順利完成了所有動作。在場的運動員、教練員都認為,觀眾的掌聲體現了包容和熱情,讓大家感受到了濃濃的暖意。新知講解為什么要做到文明有禮?(3)①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②我國素來有“禮儀之邦”的美譽。③在與外國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的一言一行都體現了中國形象。④我們舉行的各種儀式,體現了民族的尊嚴和國家的形象。拓展提升國外旅游景區用中文標注的警示語國家:損害國家的信譽和形象③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我們的一言一行都體現了國家形象,我們舉行的各種儀式,體現了民族的尊嚴和國家的形象。知識歸納①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文明有禮會使人變得優雅可親,更容易贏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個人)②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文明有禮有助于人們友好交往,增進人們的團結友愛,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會。(社會)③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在與外國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的一言一行都體現了中國形象。我們舉行的各種儀式都體現了民族的尊嚴和國家的形象。(國家)“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為什么要做到文明有禮?第二目二、做文明有禮的人故事明理小故事·大啟發:古代有一位書生進京趕考,因路不熟,眼見天色已晚卻找不到客棧。忽然見前面有位老人,他催馬向前大聲問道:“哎!老頭,多遠才有客棧?”老人轉身看了看,心中很是不悅,斥道:“無禮。”書生以為是“五里”,連聲謝都沒說,便揚鞭策馬徑直走了。走了大約五里路,并不見客棧。又往前走了五里路,仍不見客棧蹤影。此時書生想:莫非是老頭騙我?他自己嘟囔著“五里,十里”,忽然意識到,十里,豈不是失禮?五里,恐怕就是無禮。于是騎馬回轉,找到那位老人,恭敬地道歉:“老人家,請恕小生剛才無禮!請問多遠才有客棧?”老人轉嗔為笑:“附近沒有客棧,你且去寒舍暫住一宿再趕路吧。”材料啟示我們,應該怎樣做文明有禮的人?做文明有禮的人,要態度謙和,用語文明。問題探究你如何評價楊時和游酢的行為?說說你的理由。①楊時和游酢在向老師請教的時候,為了不打擾老師而站在門口等待,這是文明有禮、尊敬師長的行為,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②我們要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做一個文明有禮的人。做文明有禮的人,待人接物要態度好、用語文明;要從小事做起,從現實著手。做文明有禮的人,要態度謙和,用語文明名言釋義釋義:出自《增廣賢文》。①一句同情理解的話,就能給人很大安慰,增添勇氣,即使處于寒冷的冬季也感到溫暖。而一句不合時宜的話,就如一把利劍,刺傷人們脆弱的心靈,即使在夏季六月,也感到陣陣的嚴寒。②一句善意的話能夠給人鼓勵,力量和信心;一句惡意的話,會讓人傷心,失去勇氣和力量,讓人心寒。③此句強調了言語對人的巨大影響,勸勉人們多說善意的話,少用語言傷害別人。相關鏈接給我們什么啟示?中華文化寶庫中有許多表示謙虛、恭敬的禮貌用語。探望別人,要說“拜訪”。起身作別,要說“告辭”。中途先走,要說“失陪”。請人別送,要說“留步”。請人批評,要說“指教”。請人指點,要說“賜教”。請人幫助,要說“勞駕”。托人辦事,要說“拜托”。麻煩別人,要說“打擾”。求人諒解,要說“包涵”。①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經過長期使用、積累和發展,中華文化寶庫中有許多表示謙虛恭敬的禮貌用語。②學習這些有代表性的禮貌用語,我們既可以學做文明有禮的人,又能夠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性,增強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和能力。新知講解如何做一個文明有禮的人 (1)①做文明有禮的人,要態度謙和,用語文明。②以禮相待,要態度謙恭,說話和氣,以理服人,以情感人;③談吐文雅,不說臟話、粗話;④與人交談時,尊重對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說話,不自以為是,不盛氣凌人。方法與技能做文明有禮的人,要儀表整潔、舉止端莊新知講解如何做一個文明有禮的人 (2)①做文明有禮的人,要儀表整潔、舉止端莊。②良好的舉止反映我們高雅的氣質。③在社會交往中,我們要做到著裝得體、舉止穩重、彬彬有禮、落落大方。名言探究釋義:出自荀子《勸學》.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①做事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不畏艱難,不怕曲折,堅忍不拔地干下去,才能最終達到目的。②知識是需要積累的,學習得循序漸進,踏踏實實,堅持不懈,這樣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給我們什么啟示?做文明有禮的人,需要不斷學習、觀察、思考和踐行新知講解如何做一個文明有禮的人 (3)①做文明有禮的人,需要不斷學習、觀察、思考和踐行。②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努力做一個懂禮、明禮、守禮的人;③我們要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共同創建文明有禮的社會風尚。拓展提升視頻給我們什么啟示?①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文明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做人的美德,更是一個現代文明人必備的素養。②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們應該主動學禮儀、知禮儀、行禮儀,養成講文明、懂禮貌、有道德的良好品質和行為習慣。知識歸納(1)做文明有禮的人,要態度謙和,用語文明。(2)做文明有禮的人,要儀表整潔、舉止端莊。(3)做文明有禮的人,需要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學習、觀察、思考和踐行。本課金句1、禮體現一個人的尊重、謙讓、與人為善等良好品質。2、社會生活中,禮主要表現在語言文明、儀表端莊、舉止文明等方面。3、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4、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5、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6、做文明有禮的人,要態度謙和,用語文明。7、做文明有禮的人,要儀表整潔、舉止端莊。8、做文明有禮的人,需要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學習、觀察、思考和踐行。課堂總結1、文明有禮的重要意義是什么?禮體現一個人的尊重、謙讓、與人為善等良好品質。(1)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文明有禮會使人變得優雅可親,更容易贏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2)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文明禮貌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維系社會正常生活的一種道德行為規范,是溝通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橋梁。(3)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2、怎樣做一個文明有禮的人?(1) 做文明有禮的人,要態度謙和,用語文明。(2) 要儀表整潔,舉止端莊。(3) 需要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學習、觀察、思考和踐行。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要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共同創建文明有禮的社會風尚。課堂小結以禮待人禮的含義和主要表現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文明有禮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要態度謙和,用語文明要儀表整潔、舉止端莊要在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學習、觀察、思考和踐行待人禮為先做文明有禮的人課堂練習1、 2023年“五一”期間,兩名女子在某景區等待進入時,發現排錯隊,便直接插到另一隊中,后面一位小伙子給予“提醒”。兩名女子瞬間暴跳如雷,言辭狠辣地一陣“輸出”,并推搡怒懟小伙“我們不好惹”!她們的言行受到眾人譴責。這警示我們在公共場合要( )①轉移注意,隨意發泄情緒 ②尊重他人,考慮他人感受③文明有禮,切勿盛氣凌人 ④遵守秩序,維護社會規則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B課堂練習2、小明非常講禮貌,見了老師、同學總是先微笑、打招呼,平時樂于謙讓、分享,待人寬容大度,同學有事他熱心幫助,大家都非常喜歡和他交朋友。這說明( )①文明有禮能解決人與人之間的所有矛盾 ②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③文明有禮更容易贏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 ④文明有禮是溝通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橋梁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D課堂練習3.2023年1月29日,一名游客在太昊陵岳忠武祠游覽時,突然情緒激動,不顧工作人員勸阻,強行掀起遮蓋香爐的鐵板去砸打秦檜等鑄鐵跪像。工作人員隨即報警,公安部門已經受理該案件。這警示我們,在景區游覽時應( )A.誠實守信,尊重他人 B.文明有禮,遵守秩序C.花錢任性,我行我素 D.見義勇為,樂于助人B課堂練習4.2023年2月9日,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公告,我省西安大唐芙蓉園景區等9家單位被評為陜西省文明旅游示范單位。以下是小秦在景區發現的一些行為,其中符合文明旅游要求的是( )A.在景區文物上涂畫、刻字 B.在景點排隊時隨意插隊C.在公共場所小聲接聽電話 D.將垃圾分類后堆在安全通道口C課堂練習5.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2023年文明旅游工作的通知要求,廣泛開展文明旅游宣傳教育,切實加強出境旅游安全文明提醒和服務,深入開展文明旅游實踐活動,著力強化旅游不文明行為監督管理。下列行為不符合文明旅游要求的是( )A.遵守游覽規則與秩序 B.不隨地吐痰和亂丟垃圾C.在文物上刻畫自己的名字 D.尊重游客及景區工作人員C課堂練習6.(2023年遼寧省錦州市)我國素來有“禮儀之邦”的美譽。下列關于文明有禮重要性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 ②文明有禮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③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 ④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文明有禮重要性的知識。①③④:依據教材知識可知,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①③④正確;②: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②錯誤;故本題選C。課堂練習7.(2023年廣東省)我國素來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禮”體現一個人的尊重、謙讓、與人為善等良好品質。下列行為能體現此良好品質的是( )A.小吳聚餐時踐行光盤行動 B.小周積極參加校園活動C.小鄭隨手撿起地上的垃圾 D.小王見到長輩主動問好【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文明禮儀的表現。D:“禮”主要表現在語言文明、儀表端莊、舉止文明等方面,小王見到長輩主動問好,體現語言文明、對人有禮貌,D正確;A:體現勤儉節約的品質,未體現文明有禮,A不符合題意;B:參加校園活動,未體現文明有禮,B不符合題意;C:體現愛護環境的品質,未體現文明有禮,C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2八上道法以禮待人2023.pptx “程門立雪” 楊時游酢得理學真傳.wmv 爭做文明有禮好少年.wmv 國慶假期出境游入鄉隨俗以禮待人.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