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例1、下列影響固體物質溶解性大小的因素是( )①溶質的多少 ②溶質的性質 ③溶劑的多少 ④溶劑的性質⑤溶液是否飽和 ⑥是否攪拌 ⑦溫度A.全部 B.②④⑦ C.②④⑤⑦ D.②③④⑤⑥例2、如圖為小溫探究a物質溶解性的實驗過程,下圖各燒杯中的液體一定屬于飽和溶液的是( )A.乙 B.丙 C.乙、丙 D.丙、丁例3、20℃時,將硝酸鉀飽和溶液100克和200克,分別加熱蒸發掉20克水后,冷卻到原來的溫度,各析出了晶體a克和b克,則a和b的關系是( )A.a<b B.2a=b C.2b=a D.a=b例4、表是在不同溫度時硝酸鉀的溶解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溫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克 13.3 31.6 63.9 110 169 246A.KNO3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明顯,其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B.20℃時,200克水中,KNO3的溶解度是63.2克C.40℃時,100克KNO3飽和溶液中含有溶質63.9克D.100℃時水中溶解的硝酸鉀一定比80℃時水中溶解的硝酸鉀多例5、小科發現很多物質都能在水中溶解,但溶解的速度有快有慢,她想:影響同種物質溶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呢?小科根據生活經驗以冰糖為例,提出了她的一些猜想:A與水的溫度有關,B與冰糖顆粒的大小有關,C與是否攪拌有關。為了驗證猜想是否正確,她設計了實驗方案(實驗中的燒杯完全相同),并進行了探究。下表是她在探究過程中記錄的實驗數據。顆粒大小 水及溫度 是否攪拌 溶解快慢① 5克塊狀冰糖 100毫升、10℃的水 是 緩慢② 5克塊狀冰糖 100毫升、80℃的水 是 較快③ 5克粉末狀冰糖 100毫升、80℃的水 是 快速④ 5克粉末狀冰糖 100毫升、80℃的水 否 較慢(1)通過對比實驗①和實驗②的實驗現象,可驗證猜想 (填字母)。(2)通過對比實驗②和實驗③的實驗現象,得到的結論是:當水溫等其他條件一定時, 。(3)為了驗證猜想C,應選擇 進行比較。(4)通過該實驗得出物質的溶解快慢與 有關。1.如圖,這是市面上常見的感冒藥,食用前需要將藥粉倒入水中充分溶解。下面幾個選項中能作為判斷溶解后的感冒藥溶液是飽和溶液的依據是( )A.該溶液顏色很深 B.該溶液味道很苦C.感冒藥溶解的很快 D.感冒藥固體有剩余2.一木塊漂浮于50℃的硝酸鉀飽和溶液中,某一條件改變時,木塊排開液體的體積隨時間發生了如圖所示的變化,下列條件可以達到目的是( )①增加溶質②蒸發溶劑③增加溶劑④升高溫度⑤降低溫度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⑤3.小明設計了一個比較物質溶解能力大小的實驗方案,實驗結果如下:溫度 溶質 溶劑 實驗結果20℃ 碘2g 酒精10g 全部溶解20℃ 碘2g 水10g 部分溶解從表格分析可知,影響物質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是( )A.溫度 B.溶質的性質 C.溶劑的性質 D.溶液的質量4.溶液的濃稀與飽和,不飽和之間的關系.(1)不同溶質的溶液飽和,不飽和與濃稀之間沒有必然聯系,稀溶液 是不飽和溶液,濃溶液 是飽和溶液.(2)同一溶質的溶液在同一溫度下,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要 .5.某興趣小組利用家中的調味品研究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實驗步驟設計如下:①準備足量的白糖、食鹽和冰糖,并將它們研磨成粉末待用。②按下表進行實驗并記錄實驗數據。(實驗器材略)試管編號 1號 2號 3號 4號實驗溫度 20℃ 20℃ 20℃ 40℃溶質種類 白糖 冰糖 食鹽 冰糖水的質量 10克 10克 10克 10克(1)請在表中最后一行的第1個空格中填寫需要記錄的項目。(2)從這個表格看,他們準備研究的影響因素為: 。(3) 兩支試管的數據可以為“白糖和冰糖是不是同一種物質這個問題提供證據”。6.仔細閱讀下面的探究實驗信息,回答相關問題.【實驗目的】探究溶解過程中,溶液溫度的變化情況.【查閱資料】(1)物質溶解于水的過程包括吸收熱量(Q吸)的擴散過程和放出熱量(Q放)的水合過程.(2)實驗條件下,水的凝固點為0℃、沸點為100℃.【提出猜想】物質溶解過程中,溶液的溫度可能升高或降低或不變.【實驗探究】某探究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兩種方案.在圖2所示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質b之前均使用溫度計控制熱水溫度,使之保持在99℃.【實驗結論】(1)圖1所示實驗中,若加入物質a后,發現玻璃片與燒杯底部之間的水結冰,說明溶液的溫度 (填“升高”或“降低”或“不變”,下同).(2)圖2所示實驗中,若加入物質b后,熱水會突然沸騰,說明溶液的溫度 .【拓展實驗】按照圖3所示進行實驗.若物質c為NaOH,則U形管內的左邊液面將 (填“高于”或“低于”或“等于”)右邊液面.【反思交流】(1)該小組的同學進一步就物質溶解過程中溶液溫度變化的原因展開了討論,分析得出:若Q吸 Q放(填“>”或“<”或“=”),則溶液溫度下降;若Q吸與Q放的相對大小與之相反,則溶液溫度上升.(2)在圖2所示方案中,小張同學對實驗現象很感興趣,他繼續向熱水中加入相同質量的物質b,又看到沸騰現象,至燒杯中出現固體物質后,再繼續加入相同質量的物質b,就看不到沸騰現象.請解釋不再產生沸騰現象的原因 .1.把一定量的硝酸銨固體加入裝有蒸餾水的燒杯中,不斷攪拌,用溫度傳感器記錄溶解過程的溫度變化(如圖),實驗中發現:a點燒杯中固體完全消失,b點有固體出現。由此可知( )A.硝酸銨固體溶于水是放熱過程 B.硝酸銨固體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C.a點時,該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D.c點時,燒杯中也一定有固體2.許多科學知識在邏輯上存在如圖所示關系,下列關于溶液說法正確的是( )A.飽和溶液包含濃溶液B.飽和溶液與稀溶液屬于并列關系C.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屬于交叉關系D.不飽和溶液與稀溶液屬于交叉關系3.同學們在學習《物質的溶解》知識時,進行了如下實驗。(1)小組同學配制了一杯如圖所示的食鹽溶液,同學們認為該溶液為食鹽的飽和溶液。他們的證據是 。(2)關于上述食鹽溶液是否能溶解蔗糖展開了討論,根據你所學過的知識,你認為該溶液 (選填“能”或“不能”)繼續溶解蔗糖。4.某興趣小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實驗步驟設計如下:Ⅰ.稱取六份冰糖和一份食鹽,每10克為一份,并將其中五份冰糖研磨成粉末。Ⅱ.按照表進行實驗(實驗所需儀器略)。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實驗溫度 20℃ 20℃ 20℃ 20℃ 20℃ 20℃ 80℃固體種類 冰糖 冰糖 冰糖(粉末) 冰糖(塊狀) 冰糖 食鹽 冰糖(粉末)固體質量 10克 10克 10克 10克 10克 10克 10克溶劑種類 水 植物油 水 水 水 水 水溶劑質量 50克 50克 10克 10克 10克 10克 10克請你對他們的實驗設計進行分析:(1)根據上述設計,你認為他們準備研究的影響因素有 ,其中不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是 。(2)請你預測一下,冰糖溶解速率最快的是第 組。答案及解析例1、B【分析】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溶質種類、溶解種類影響;【解析】由分析可知:①溶質的多少、③溶劑的多少、⑤溶液是否飽和、 ⑥是否攪拌不會影響溶解度;②溶質的性質、④溶劑的性質、⑦溫度會影響物質的溶解度;故選B。例2、D【解答】解:甲中溶液可能是恰好飽和的溶液,也可能是不飽和溶液;加熱后溫度升高,得到溶液乙,乙一定是不飽和溶液;冷卻后,有晶體析出,則丙一定是飽和溶液;過濾后得到溶液丁,溶液丁一定是飽和溶液;則一定屬于飽和溶液的是丙、丁。故選:D。例3、D【解答】解:根據題意“20℃時,分別將200克硝酸鉀飽和溶液與100克硝酸鉀飽和溶液各蒸發掉20克水后,再降溫到20℃,分別析出硝酸鉀晶體a克與b克”,所析出晶體的質量均為20℃時20g水所溶解硝酸鉀的最大質量,因此析出晶體質量相等,即a=b.所以,A、B、C錯誤。D正確。故選:D。例4、A【解答】解:A、由在不同溫度時硝酸鉀的溶解度,KNO3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明顯,其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選項說法正確。B、溶解度是在一定溫度下,某固體溶質在100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所溶解的溶質質量;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g,故選項說法錯誤。C、4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63.9g,含義是40℃時,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鉀63.9g,溶液達到飽和狀態,形成飽和溶液163.9g;則40℃時,100克KNO3飽和溶液中含有溶質的質量小于63.9g,故選項說法錯誤。D、選項說法沒有指明溫度,100℃時水中溶解的硝酸鉀不一定比80℃時水中溶解的硝酸鉀多,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A。例5、解:(1)實驗①和實驗②其他條件相同,只有溫度不同,通過對比實驗①和實驗②的實驗現象,溫度高的溶解快,所以可驗證猜想與水的溫度有關;故答案為:A;(2)通過對比實驗②和實驗③的實驗現象,得到的結論是:當水溫等其他條件一定時,粉末狀冰糖溶解快,所以與冰糖顆粒的大小有關;故答案為:粉末狀冰糖溶解快;(3)為了驗證猜想C與是否攪拌有關,通過觀察表中的數據,應選擇其他條件相同,只有攪拌與否,故可以選擇③和④進行比較;故答案為:③和④;(4)通過以上分析,該實驗得出物質的溶解快慢與溫度、顆粒的大小、以及是否攪拌有關;故答案為:溫度、顆粒的大小、是否攪拌。1.D【解析】飽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中溶解,某種物質,當溶質不能繼續溶解時形成的溶液是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故判斷溶解后的感冒藥溶液是飽和溶液的依據是感冒藥固體有剩余。故選D。2.D【解答】解:觀察圖象可知,木塊排開液體的體積增大,由F=ρgV排,則液體的密度減小。①增加溶質,不能繼續溶解,溶液的密度不變,不符合要求。②蒸發溶劑,有硝酸鉀晶體析出,溶液仍是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溶液的密度不變,不符合要求。③增加溶劑,溶液的密度變小,符合要求。④升高溫度,硝酸鉀的溶解度增大,但溶液的組成沒有發生改變,不符合要求。⑤硝酸鉀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溫度降低,有硝酸鉀晶體析出,溶液的密度變小,可采用降低溫度的方法。故③⑤符合題意。故選:D。3.C【解答】解: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條件都應該是相同的,從表格分析可知,除了溶劑的種類不同外,其它條件均相同,影響物質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是溶劑的種類,即溶劑的性質。故選:C。4.解:(1)不同溶質的溶液飽和,不飽和與濃稀之間沒有必然聯系,稀溶液 不一定是不飽和溶液,濃溶液 不一定是飽和溶液.(2)同一溶質的溶液在同一溫度下,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要 濃.5.(1)研究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表中最后一行的第1個空格中填寫需要記錄的項目溶解時間;根據溶解時間的長短,判斷溶解速率的快慢;(2)根據表格數據,水的質量相同,溫度不同,溶質種類不同,故準備研究的影響因素為溫度、溶質種類;(3)1號和2號兩支試管中實驗溫度、水的質量相同,溶質是白糖和冰糖,故兩支試管的數據可以為“白糖和冰糖是不是同一種物質這個問題提供證據”。故答案為:(1)溶解時間;(2)溫度、溶質種類;(3)1號和2號。6.解:(1)若加入物質a后,發現玻璃片與燒杯底部之間的水結冰,說明溶液的溫度下降,故填:下降.(2)若加入物質b后,熱水會突然沸騰,說明溶液的溫度升高,故填:升高.【拓展實驗】若物質c為NaOH,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裝置內的氣壓升高,則U形管內的左邊液面將低于右邊液面;故填:低于;【反思交流】(1)若Q吸>Q放則溶液溫度降低;(2)繼續向熱水中加入相同質量的物質b,又看到沸騰現象,至燒杯中出現固體物質后,說明溶液達到飽和狀態,再繼續加入相同質量的物質b,不再溶解放熱,因此就看不到沸騰現象,故填:至燒杯中出現固體物質后,說明溶液達到飽和狀態,再繼續加入相同質量的物質b,不再溶解放熱.故答案為:【實驗結論】(1)降低;(2)升高.【拓展實驗】低于.【反思交流】(1)>.(2)至燒杯中出現固體物質后,說明溶液達到飽和狀態,再繼續加入相同質量的物質b,不再溶解放熱1.B【解析】A、根據圖示可知硝酸銨溶于水后溶液中溫度降低,則說明硝酸銨溶解過程吸熱,故選項說法錯誤;B、a點燒杯中固體完全消失,b點有固體析出,且ab段溶液溫度降低,說明硝酸銨固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降低,則硝酸銨固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選項說法正確;C、a點時固體完全溶解,也可能是恰好飽和的溶液,故選項說法錯誤;D、a點時固體完全消失,a、c點的溫度相同,則溶解度相同,c點溶液中一定沒有固體,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B。2.D【解答】解:A、濃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溶液是否飽和與溶液的濃稀沒有必然聯系,飽和溶液不包含濃溶液,故選項說法錯誤。B、濃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溶液是否飽和與溶液的濃稀沒有必然聯系,飽和溶液與稀溶液屬于交叉關系,故選項說法錯誤。C、飽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繼續溶解這種溶質的溶液;還能繼續溶解這種溶質的溶液,叫做不飽和溶液;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屬于并列關系,故選項說法錯誤。D、濃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溶液是否飽和與溶液的濃稀沒有必然聯系,不飽和溶液可能是稀溶液,不飽和溶液與稀溶液屬于交叉關系,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3.解:(1)小組同學配制了一杯如圖所示的食鹽溶液,同學們認為該溶液為食鹽的飽和溶液。他們的證據是燒杯底部還有未溶解的固體,故答案為:燒杯底部還有未溶解的固體。(2)上述食鹽溶液只是食鹽的飽和溶液,無法繼續溶解食鹽,該溶液還能繼續溶解蔗糖,故答案為:能。4.解:(1)通過對實驗設計表格的分析,重點是看幾組實驗的條件發現探究的問題,主要有溫度的改變;物質的改變;狀態的改變;溶劑的改變等,由于物質的溶解性是物質本身的一種屬性不受外界干擾,所以溶質的狀態對物質溶解性無影響。故答案為:溶質的種類、溶劑的種類、溫度、溶質的狀態;溶質的狀態;(2)粉末狀比塊狀的冰糖溶解速度快,溫度越高,冰糖溶解速率更快,故冰糖溶解速率最快的是第四組;故答案為:(1)溶質的種類、溶劑的種類、溫度、溶質的狀態;溶質的狀態;(2)四。2023-2024學年上學期浙教版科學八年級“沖刺重高”講義(五)物質的溶解(1)思維導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