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例1、海水淡化一直是我省重要研究課題,膜技術的引入使研究有了突破性進展。如圖對醋酸纖維膜右側的海水加壓,水分子可透過膜進入左側淡水池,而海水中各種離子不能通過膜,從而得到淡水。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加壓后a口排出液中離子的種類不變B.a口排出液通過蒸發結晶得到精制食鹽C.持續增大壓強更有利于得到更多的淡水D.在未加壓的情況下,也可使淡水量增加例2、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制取蒸餾水,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在蒸餾瓶中放入碎瓷片,可以加速水的汽化B.水從冷凝管的甲端中通入,可以加速水蒸氣的液化C.蒸餾法比沉淀法、過濾法的凈水效果更好D.蒸餾瓶中的液體是純凈物,錐形瓶中的液體是混合物例3、如圖是粗鹽提純的相關實驗操作,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正確實驗操作步驟為①②③④B.步驟②溶解應該在燒杯中進行C.步驟②③④中玻璃棒的作用不完全相同D.步驟④當水分全部蒸發之后再熄滅酒精燈例4、下圖為自來水生產過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清水池中的清水是純凈物 B.供水系統流出的水可直接飲用C.消毒過程中發生的主要是化學變化 D.水經過過濾池后可溶性雜質可以明顯減少例5、馬嶼紅糖是著名的溫州特產,根據其制作工序圖回答下列問題:(1)制作工序中,乙杯液體屬于 溶液(選填“飽和”、“不飽和”)。(2)由甘蔗汁獲得紅糖晶體的方法是 。例6、A物質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某同學利用A物質進行了圖甲實驗。溫度(℃) 20 50溶解度/g 30 110(1)①~④杯溶液中,是該溫度下A物質的飽和溶液的是: 。(填序號)(2)④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 。(3)像A這種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的固體物質,一般用 的方法獲得晶體。1.某小組開展自制凈水器的項目化學習,利用圖凈水器凈化河水,得到的水是( )A.溶液 B.蒸餾水 C.懸濁液 D.乳濁液2.提純含有少量泥沙的粗鹽,一般需要經過溶解、過濾等操作。其中過濾操作中需要將圓形濾紙折疊處理,其中不應該出現的情形是( )A. B.C. D.3.實驗室進行NaCl溶液蒸發時,一般有以下操作過程,其正確的操作順序為( )①固定鐵圈位置 ②放置酒精燈 ③放上蒸發皿 ④加熱攪拌 ⑤停止加熱、余熱蒸干A.②③④⑤①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①④⑤ D.②①③④⑤4.下列過濾操作不正確的是( )A.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層濾紙處B.濾紙邊緣應低于漏斗邊緣,并用水潤濕貼緊,不留氣泡C.過濾時將液體沿玻璃棒注入過濾漏斗,并使液面高于濾紙邊緣D.漏斗下端緊靠燒杯內壁5.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如圖所示是對硝酸鉀溶液的實驗操作及變化情況,以及同一小球在三種溶液中的浮沉情況。請回答下列問題:(1)操作I可能是 (選填字母)。A.降低溫度B.加入硝酸鉀C.蒸發水分(2)小球所受的浮力F①、F②、F③的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A.F①<F②=F③B.F①<F②<F③C.F①>F②=F③D.F①=F②=F③(3)從②到③,燒杯底析出硝酸鉀晶體5克,整個裝置總質量減少了20克,可知②中的溶質質量分數是 。6.飲用水的凈化過程一般要經過三個階段:貯存、凈化、輸水。水庫將雨水、江河和溪流里的水匯集貯存起來,凈化時首先在水中加入沉淀劑,如明礬等,這些物質可以使懸浮在水中的不溶性顆粒逐漸沉降下來。如圖是水的凈化過程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河水呈渾濁狀,是因為水中含有 的雜質。(2)若B中是粒狀活性炭,其作用是 。(3)若要使進入氣管網水為純水,可采用的凈化方法是 。7.如圖是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做粗鹽(含有難溶性雜質)提純實驗的操作示意圖。請回答:(1)寫出操作⑤中儀器A的名稱 。(2)粗鹽提純實驗的步驟為溶解、 、蒸發結晶。(3)操作④中存在的錯誤是 。(4)操作⑤當觀察到A中出現大量固體時,接下來的操作是 。1.如圖為過濾實驗裝置圖,過濾時,對各項操作過程有明確的要求,若沒有按要求操作,可能會導致得到的濾液比較渾濁。下列操作肯定不會導致濾液變渾濁的是( )A.漏斗下端沒有緊靠燒杯內壁 B.玻璃棒緊靠一層濾紙處C.燒杯沒有緊靠玻璃棒 D.漏斗中液面高于濾紙邊緣2.通過下列實驗操作不能達到相應目的是( )A.獲取硫酸銅晶體 B.配制10%的食鹽水 C.獲取純凈水 D.獲取氯化鈉晶體3.如圖是茶水分離保溫杯示意圖,按壓茶杯按鈕,泡好的茶水便會從隔離層縫隙間流出,茶葉留在茶倉從而實現茶水分離,得到一杯清茶。這種功能類似于物質分離方法中的( ) A.沉淀法 B.過濾法 C.蒸發法 D.結晶法4.如圖是我們學過的蒸餾裝置,關于蒸餾實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圖中冷凝水的流動方向是A→BB.燒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體暴沸C.蒸餾可以從酒精溶液中分離出酒精D.溫度計應該放在蒸餾燒瓶的支管口,測氣體溫度5.某興趣小組進行粗鹽(雜質只含有泥沙)提純實驗,并利用所得精鹽配制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15%的氯化鈉溶液。請完成下列問題:實驗一:如圖是甲同學進行粗鹽提純實驗的操作示意圖。(1)粗鹽提純實驗的正確操作順序為 (填操作示意圖的序號)。實驗二:乙同學用提純得到的精鹽配制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15%的氯化鈉溶液(假設稱量氯化鈉時1g以下用游碼)。(2)稱量氯化鈉時如果發現指針偏向右側,正確的操作是 ,如果稱量時氯化鈉和砝碼位置顛倒了,其它操作步驟均正確,則所配制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5%。(3)量水時應選擇量筒的規格是 mL(填“10”“50”或“100”)。答案及解析例1、A【解答】解:A、因為對醋酸纖維膜右側的海水加壓,水分子可透過膜進入左側淡水池,而海水中各種離子不能通過膜,所以加壓后a口排出液中離子的種類不變,故A正確;B、a口排出液通過蒸發結晶得到粗鹽,而不是精制食鹽,故B錯誤;C、持續增大壓強達到一定濃度后,水分子就很少可以透過膜進入左側淡水池,不會持續得到更多的淡水,故C錯誤;D、在未加壓的情況下,水分子很少透過膜進入左側淡水池,不能使淡水量增加,故D錯誤。故選:A。例2、C【解答】解:A、在蒸餾瓶中放入碎瓷片,是防止暴沸,而不是可以加速水的汽化,故A錯誤;B、水從冷凝管的乙端中通入,可以加速水蒸氣的液化,故B錯誤;C、蒸餾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雜質,因此蒸餾法比沉淀法、過濾法的凈水效果更好,故C正確;D、蒸餾瓶中的液體是混合物,錐形瓶中的液體只含水這一種物質,屬于純凈物,故D錯誤。故選:C。例3、D【解析】A、粗鹽提純的步驟是稱量、溶解、過濾、蒸發等,故正確實驗操作步驟為①②③④,故A正確。B、步驟②溶解應該在燒杯中進行,故B正確。C、步驟②是溶解,溶解時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加速溶液;步驟③是過濾,過濾時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步驟④是蒸發,玻璃棒的主要作用是攪拌,以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故C正確。D、步驟④蒸發時,有大量晶體析出時就停止加熱,用余熱將剩余液體蒸干,故D錯誤。例4、C【解析】A.清水池中的清水中,仍然存在大量的可溶性的雜質和微生物,屬于混合物,故A錯誤。B.供水系統流出的水,沒有進行消毒殺菌,因此不能直接飲用,故B錯誤。C.在消毒過程中,加入的氯氣使水中的微生物中的蛋白質變性,發生了化學變化,故C正確。D.過濾只能出去不溶性的大顆粒固體,不能去除可溶性的雜質,故D錯誤。例5、解:(1)制作工序中,乙杯液體下面有固體,屬于飽和溶液。(2)由甘蔗汁獲得紅糖晶體的方法是蒸發結晶(過程中溶解減少)。故答案為:(1)飽和。(2)蒸發結晶。例6、解:(1)20℃時A的溶解度為30g,所以100g水最多溶解30gA,②中有40g溶質,所以此時②為飽和溶液,③和④都是50℃,此時溶解度為110g,而溶質質量分別為40g或60g,達不到飽和溶液;故答案為:②。(2)溶質質量分數;故答案為:37.5%。(3)A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所以可以利用降溫結晶方法獲得晶體;故答案為:降溫結晶。1.A【解答】解:該凈水器可以通過小卵石除去水中較多難溶性雜質,石英砂除去較小的難溶性雜質,最后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異味;主要的原理是去除不溶性雜質和異味,過濾后河水中還有很多可溶性雜質,所以不是蒸餾水;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濁液。不溶性固體小顆粒懸浮在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懸濁液,且二者一般不透明,乳濁液較不穩定,容易發生分層,所以過濾后的河水也不是懸濁液、乳濁液。故選:A。2.D【解答】解:A、B、C 是濾紙的正確的折疊方法,D中的濾紙,接口處出現縫隙,液體會直接的進入下面的燒杯,故不應該出現。故選:D。3.D【解析】實驗室進行NaCl溶液蒸發時,先放置酒精燈,根據酒精燈的高度確定固定鐵圈的位置,然后再放上蒸發皿,倒入NaCl溶液就可以加熱攪拌,當出現較多固體時,停止加熱、余熱蒸干。所以順序是:②①③④⑤。4.C【解析】A、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層濾紙處,防止玻璃棒戳破濾紙,說法正確。B、濾紙邊緣應低于漏斗邊緣,并用水濕潤緊貼,不留氣泡,提高過濾速率,說法正確。C、過濾時將液體沿玻璃棒注入過濾器,并使液面低于濾紙邊緣,防止液體不經過濾紙直接流入燒杯,說法錯誤。D、漏斗下端緊靠燒杯內壁,防止濾液濺出,并提高過濾速率,說法正確。5.解:(1)操作I是把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可以采取降溫、增加溶質、蒸發溶劑的方法達到目的,故選ABC;(2)根據圖示可知,小球在溶液中均漂浮,根據F浮=G可知,小球所受的浮力均相同,故選D;(3)②為飽和溶液,③為飽和溶液,從②到③,燒杯底析出硝酸鉀晶體5克,整個裝置總質量減少了20克,即25g溶液中含5g硝酸鉀,②中的溶質質量分數是100%=20%;故答案為:(1)ABC;(2)D;(3)20%。6.解:(1)河水中含有許多不溶性的固體小顆粒,河水呈渾濁狀,故答案為:不溶性;(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色素和異味的物質;故答案為:吸附水中色素和異味的物質;(3)蒸餾能除去水中所有雜質,得到純水,若要使進入氣管網水為純水,可采用的凈化方法是蒸餾,故答案為:蒸餾。7.解:(1)操作⑤中儀器A用于液體的蒸發,儀器A是蒸發皿;(2)粗鹽提純的實驗步驟為:溶解、過濾、蒸發結晶;(3)過濾液體時,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的原則,圖中缺少玻璃棒引流;(4)蒸發時,待蒸發皿中出現較多量的固體時,應停止加熱,利用余熱將剩余液體蒸干。故答案為:(1)蒸發皿;(2)過濾;(3)缺少玻璃棒引流;(4)停止加熱。1.A【解析】A、漏斗下端尖嘴沒有緊靠燒杯內壁,可能會造成濾液濺出,不會造成濾液仍然渾濁,故正確;B、玻璃棒放在了一層濾紙上,會造成濾紙破損,從而是液體渾濁,故錯誤;C、燒杯沒有緊靠玻璃棒,傾倒速度過快,可能造成濾液渾濁,故錯誤;D、液面高于濾紙邊緣,會使部分液體未經過濾紙的過濾直接流下,會造成濾液渾濁,故錯誤。故選A。2.C【解析】A、冷卻硫酸銅的熱飽和溶液后會析出硫酸銅晶體,故實驗方案能實現目的;B、依據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且水的密度為1g/mL,所以50mL水的質量是50g,則50mL水倒入50g 20%的食鹽水中所得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100%=10%,所以這樣操作可得10%的氯化鈉溶液,故實驗方案能實現目的;C、過濾操作能除掉的是不溶于水的物質,泥漿水過濾后能除掉不溶于水的泥漿,但溶于水的大量雜質不能被除掉,所以不能獲取純凈水,故實驗方案不能實現目的;D、經過蒸發操作后食鹽水中的水會被蒸發掉,剩余的溶質氯化鈉會存在于蒸發皿中,所以可獲取氯化鈉晶體,故實驗方案能實現目的。故選C。3.B【解析】按壓茶杯按鈕,泡好的茶水便會從隔離層縫隙間流出,茶葉留在茶倉從而實現茶水分離,得到一杯清茶。這種功能能將固體與液體分離,類似于物質分離方法中的過濾法。故選B。4.A解:A、圖中冷凝水的流動方向是B→A,這樣可以適當延長冷凝水的停留時間,從而提高冷卻效果,故選項說法錯誤。B、燒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體暴沸,故選項說法正確。C、酒精的沸點低于水的沸點,則蒸餾可以從酒精溶液中分離出酒精,故選項說法正確。D、制取蒸餾水時,不能將溫度計水銀球插入水中,溫度計水銀球在蒸餾燒瓶支管口處,目的是測氣體溫度,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A。5.解:(1)粗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粗鹽提純是通過溶解(把不溶物與食鹽初步分離)、過濾(把不溶物徹底除去)、蒸發(氯化鈉從溶液中分離出來得到食鹽)得到精鹽的過程,正確的操作順序是②⑥①④⑤③。(2)稱量過程中發現指針偏右,說明藥品的質量小于砝碼的質量,故應進行的操作是繼續向左盤添加氯化鈉,直至天平平衡。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配制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15%的氯化鈉溶液,需氯化鈉的質量=100g×15%=15g。用托盤天平稱量食鹽時,1g以下用游碼,則沒有使用游碼,不影響稱量氯化鈉的質量,則所配制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變。(3)配制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15%的氯化鈉溶液,需氯化鈉的質量=100g×15%=15g,水的質量為100g﹣15g=85g(即85mL),量筒量程的選擇,應遵循“大而近”的原則,故量水時應選擇量筒的規格是100mL。故答案為:(1)②⑥①④⑤③;(2)繼續向左盤添加氯化鈉,直至天平平衡;不變;(3)100。2023-2024學年上學期浙教版科學八年級“沖刺重高”講義(七)物質的分離思維導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