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版新教材高考歷史全程一輪總復習第三編 世界史 第八單元 課題23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課件+課題訓練+學生用書)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版新教材高考歷史全程一輪總復習第三編 世界史 第八單元 課題23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課件+課題訓練+學生用書)

資源簡介

課題訓練23 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18分)
1.[2023·天津市河東區高三二模]人類最初的各農業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國出現于北緯30度上下的區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間,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間,在這個緯度區間出現了人類歷史上的“軸心時代”,雖然有千山萬水的阻隔,各個文明卻都出現了偉大的精神導師,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這些現象說明(  )
A.人類文明的發展有一定的內在規律
B.地理氣候是文明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C.農業文明的發展是文化引導的結果
D.早期人類各文明體有著密切的聯系
2.[2023·天津市和平區高三二模]美國學者布雷伍德指出:“因為人類學會了生產食物——而不是采集、狩獵或收集食物——把食物儲藏在糧倉里和牲圈里,他們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來。”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A.原始農業和畜牧業開始分離
B.人類在采集和狩獵過程中學會了種植農業
C.人類很早就學會了收藏食物
D.能夠生產食物是人類定居生活的重要前提
3.[2023·濰坊市高三三模]下圖為古代兩河流域蘇美爾人《吉爾伽美什》史詩中記錄的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它反映出當時蘇美爾人(  )
吉爾伽美什最好的朋友恩基杜被殺身亡,在悲痛中,他不愿放棄他的朋友。當國王接受沮喪現實的時候,吉爾伽美什出發去尋找永恒的秘密。在海洋底部,他找到了一種將會提供永恒生命的植物,不料神奇的藥草在他要帶回給恩基杜之前竟被一條蛇偷走。
A.神靈崇拜盛行的社會生活
B.渴望人類永生的觀念
C.命運受到環境制約的現實
D.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4.[2023·濱州市高三二模]《漢謨拉比法典》第23條規定:“如果沒有抓住攔路的強盜,遭搶劫者須以發誓的方式說明自己的損失,然后由發生搶劫案的地方或地方長官償還損失”。這一規定(  )
A.強調政府責任B.蘊涵人人平等原則
C.體現貴族意志D.形式主義色彩濃厚
5.[2023·濟南市高三模擬]在古埃及,主神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神威莫測;在古希臘諸神的地位并沒有明顯的等級劃分。這反映了(  )
A.現實世界與精神世界的同構性
B.地理環境決定文明發展的特點
C.理性精神與宗教神學有機結合
D.各地的神話傳說滲透人文精神
6.[2023·聊城市二模]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曾提議:富有階層如為底層公民參加政治活動提供津貼,公民大會則需要豁免富人所承擔的一些不必要的公益捐助義務;忠誠于城邦精神的德摩斯梯尼也有類似的主張,在強調富人的責任與義務的同時,又要求平民為城邦作出應有的犧牲。上述主張突出說明,當時的雅典(  )
A.貧富階層間矛盾突出B.城邦認同意識較強
C.公民的法律意識淡漠D.對外擴張戰爭頻繁
二、非選擇題(14分)
7.[2023·云南師大附中高三月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人類社會從來不是完全孤立的,不同地區的農耕文明從青銅時代到鐵器時代,都表現出向外擴展的趨勢,使不同文明區相互連接起來,促進了大帝國的興起。公元前6世紀,波斯帝國從居魯士立國開始,通過對外擴張,成為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它不僅有自身發達的物質和精神文明,而且有統治龐大帝國的制度文明。在帝國東部,征服印度的犍陀羅,獲得了東方民族的信息。在帝國西部,征服呂底亞,與希臘人有了接觸,他們的工匠吸收了呂底亞的藝術特色,商人學會了鑄造錢幣。公元前4世紀晚期,伴隨著亞歷山大的征服、帝國的建立與希臘化世界的形成,推進了從中亞、印度到東地中海、歐洲之間古老諸文明地區的文化交流和經濟往來。
——楊俊明《古代帝國與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與傳播》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古代波斯和亞歷山大帝國建立的共同因素。(6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古代世界帝國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的作用。(8分)
課題訓練23 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
1.解析:題干中“(北緯30度上下的區域)出現了人類歷史上的‘軸心時代’,雖然有千山萬水的阻隔,各個文明卻都出現了偉大的精神導師,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可知,人類文明受到了地理氣候、經濟發展水平、技術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在發展過程中具有一定的階段性特點,故選A項。
答案:A
2.解析:“人類學會了生產食物……把食物儲藏在糧倉里和牲圈里,他們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來”說明定居的原因是需要對生產的食物固定儲藏,所以生產足夠的食物是定居的前提,故選D項。
答案:D
3.解析:根據題干故事內容可知,吉爾伽美什試圖挽救他最好的朋友,他在海洋底部找到了“一種將會提供永恒生命的植物”,但是這種神奇的藥草“在他要帶回給恩基杜之前竟被一條蛇偷走”,最后吉爾伽美什并沒有挽回其朋友的生命,這個故事反映出有些事情并不是都如人所愿,有些事情如人的生老病死等是自然界的規律,人們無法改變這些規律,即命運會受到外部環境的制約,故選C項。
答案:C
4.解析:按照《漢謨拉比法典》的相關規定,如果遭搶劫之后,沒有抓住強盜,則“由發生搶劫案的地方或地方長官償還損失”,據此可知,政府要對本區域內的搶劫案件負責,即強調政府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故選A項;題干內容主要述及政府要對本地區的治安負責任,與“人人平等”無關,排除B項;題干內容主要述及遭搶劫者與政府之間的關系,并沒有述及“貴族”這一階層,排除C項;根據題干內容中“由發生搶劫案的地方或地方長官償還損失”,體現出這一規定的實用性,而不是“形式主義”,排除D項。
答案:A
5.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古代埃及建立起以法老為核心的等級制度,而古希臘則推行民主制度,因此現實世界中的社會關系反映到神學領域即“在古埃及,主神高高在上;在古希臘諸神的地位并沒有明顯的等級劃分”,反映出現實世界與精神世界的同構性,故選A項。
答案:A
6.解析:據材料可知,亞里士多德和德摩斯梯尼都主張富有階層要對平民提供參加政治活動的津貼,強調富人的責任,側面反映出當時雅典的貧富階層矛盾突出,故選A項;城邦認同意識體現在公民對城邦安全的捍衛,而材料更多強調富人對底層公民的義務,其目的是緩和貧富矛盾,排除B項;材料中強調的是亞里士多德和德摩斯梯尼的提議和主張,不具備法律效力,且二者強調的是富人的責任與義務,故C項說法錯誤,排除;據材料“亞里士多德曾提議:富有階層如為底層公民參加政治活動提供津貼”可知,亞里士多德強調的是富人在政治活動中承擔的責任,無法體現對外戰爭,排除D項。
答案:A
7.解析:第(1)問,由材料“不同地區的農耕文明從青銅時代到鐵器時代,都表現出向外擴展的趨勢,使不同文明區相互連接起來,促進了大帝國的興起”得出農耕文明的物質保障;由材料“都表現出向外擴展的趨勢”得出古代文明的擴展;由材料“有統治龐大帝國的制度文明”得出復雜的社會組織和管理系統;由材料“有自身發達的物質和精神文明”得出繁榮的文化;由材料“通過對外擴張”“征服印度的犍陀羅”得出武力擴張。第(2)問,由材料“使不同文明區相互連接起來”得出鞏固和擴大了古代文明區;由材料“通過對外擴張,成為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得出促進了文明的傳播與發展;由材料“推進了從中亞、印度到東地中海、歐洲之間古老諸文明地區的文化交流和經濟往來”得出推動了古代東西方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由材料“征服印度的犍陀羅,獲得了東方民族的信息”得出加強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融合和互補;由材料“推進了從中亞、印度到東地中海、歐洲之間古老諸文明地區的文化交流和經濟往來”得出成為人類歷史由分散走向整體的一個重要環節。
答案:(1)共同因素:農耕文明的物質保障;古代文明的擴展;復雜的社會組織和管理系統;繁榮的文化;武力擴張。(6分,任答三點即可)
(2)作用:鞏固和擴大了古代文明區;促進了文明的傳播與發展;推動了古代東西方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加強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融合和互補;成為人類歷史由分散走向整體的一個重要環節。(8分,任答4點即可)(共57張PPT)
課題23 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
【課標要求】 
1.知道早期人類文明的產生。
2.了解各文明古國發展的不同特點,并分析、認識這些特點形成的不同時空條件。
3.認識古代各大帝國的區域性影響和不同文明之間的早期聯系。
必備知識·自主排查
關鍵能力·素養提升
命題溯源·聚焦高考
必備知識·自主排查
知識點一 人類文明的產生
1.條件:農業和畜牧業的產生:最早在西亞、南亞、中國和中南美洲出現了原始農業和畜牧業;人類從食物的________變成食物的生產者。
2.標志
(1)貧富差距的擴大:部落首領利用職權把一部分公共產品據為己有,私有制逐漸產生。
(2)奴隸制的出現:為爭奪土地和資源,一些部落之間爆發戰爭,被征服者淪為奴隸,奴隸制成為人類第一種剝削制度。
(3)國家的出現:在________和部落戰爭的雙重作用下,逐漸出現了政府、軍隊和監獄等強制機關,國家開始形成。
(4)文字的產生:出于記事和________的需要,文字產生了。
采集者
階級矛盾
管理
知識點二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
古代文明 主要時段 政治文明 文化成就
兩河文 明(典型:古巴比倫 文明) 公元前 3500年至 公元前18 世紀 (1)約公元前2900年,蘇美爾地區出現了一系列城市國家 (2)約公元前18世紀,漢謨拉比基本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________制度,頒布《漢謨拉比法典》 (1)創立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________
(2)創作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詩《吉爾伽美什》
(3)發明________,用于測量土地、計算糧食產量和人工
君主專制
楔形文字
60進制
古埃及 文明 公元前 3500~公 元前3100 年左右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實現統一,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官僚系統 (1)創立象形文字
(2)制定世界上第一部________
建造金字塔(體現________至上權威,證明了埃及人在建筑和數學方面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古印度 文明 公元前3 千紀至公 元前6 世紀 公元前6世紀,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國家,在國家形成過程中,印度出現________ (1)釋迦牟尼創立佛教 (2)創作世界上著名的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 (3)創造了從1到9的數字,發明了“0” 太陽歷
法老
種姓制度
古希臘 文明 公元前8~ 前6世紀 (1)公元前8~前6世紀,發展起數量眾多、具有小國寡民、公民直接參與國家管理特征的城邦 (2)斯巴達是少數人掌握政權的________的代表,雅典是多數公民掌權的民主政治的典型 (1)文學:神話、悲劇和喜劇等
(2)歷史:希羅多德首創“歷史”一詞,被認為是“________”,修昔底德成為政治史傳統的奠基人
(3)哲學: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學的基礎
寡頭政治
史學之父
知識點三 古代文明的擴展
1.農耕文明
(1)擴展地域:西亞、北非的大河流域及附近農耕區域。
(2)擴展方式:武力擴張。
(3)影響因素:農耕文明區比較發達的________、相對較高的勞動生產率、復雜的社會組織和管理系統,使其具備了穩步擴大范圍和影響的潛能。
2.希臘(海洋)文明
(1)擴展地域:地中海和黑海周邊地區。
(2)擴展方式:移民(或殖民)。
社會分工
3.古代世界的帝國
(1)波斯帝國:建立起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
①建立君主專制制度,________是整個政權的核心和最高主宰。
②地方實行行省制,行省總督和軍事長官相互監督和制約。
③帝國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比較完善的________和稅收系統。
(2)亞歷山大帝國: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
①亞歷山大繼承波斯帝國的基本制度,宣布________,將政治、軍事等大權集于一身。
②地方實行行省制,任用馬其頓人和希臘人擔任主要職務,推廣希臘文化。
(3)羅馬帝國
①地位:建立了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
②統治:奴隸制迅速發展起來,帝國內不同地區經濟聯系的加強。
國王
官僚體系
君權神授
知識點四 文明的交流
1.特點: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不同地區之間始終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聯系和影響。文明之間交往的總趨勢是不斷加強,相互影響也不斷擴大。
2.概況
(1)技術與藝術
①農耕技術:西亞的農耕技術,逐步傳到中亞、歐洲和北非一些地區。
②冶鐵技術:從西亞擴散到________和希臘等地。
③神話:西亞的神話傳入希臘,成為希臘神話的重要內容。
④雕刻:希臘最初的雕刻藝術,特別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2)文字:“腓尼基字母”在東方演化為阿拉馬字母,由阿拉馬字母發展出古代西亞、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種字母;它向西傳入希臘,形成________,再演化出拉丁字母。
(3)中外交往:公元前后,漢朝和________通過絲綢之路,有間接的經貿和文化交流。
埃及
希臘字母
羅馬帝國
1.思維拓展——地理環境影響人類文明
人類早期文明,都是在特定的時空條件下所孕育的。越是文明初期,受到自然條件的約束就越大。此外,歷史條件、社會環境、經濟狀況、文化傳統、民族特性、宗教信仰也會對人類文明產生影響。
2.學術情境——古代埃及文明的特點
古代埃及固有的特點,反映在宗教信仰方面,就是對死后生活的關心。古代埃及人相信死亡只是來世的一種準備,最為重要的在于把死者在來世所用的東西準備好,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厚葬。——令狐若明《古代埃及文明的傳統特點》
思考:古代埃及文明的特點。
提示:古代埃及王權神授,權威至上,宗教是古代埃及文明的核心。
3.社會情境——種姓制度
思考:古代印度種姓制度的實質是什么?
提示: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
4.體系構建——文明的產生與早期發展
5.概念闡釋——農耕文明
農耕文明是人類史上的第一種文明形態。原始農業和原始畜牧業、古人類的定居生活等的發展,使人類從食物的采集者變為食物的生產者,是第一次生產力的飛躍,人類進入農耕文明。農耕文明地帶主要集中在北緯20度到40度之間。這里也是人類早期文明的發源地域。四大文明古國就是農耕文明的典型代表。
6.思維拓展——希臘人殖民擴張的特點
(1)以移民的方式擴張。
(2)利用希臘高超的航海技術進行擴張。
(3)主要在地中海沿岸和黑海沿岸。
(4)其擴張沒有建立統一的帝國,而是形成了眾多的城邦。
7.學習情境——波斯帝國統治特點
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宣稱:“凡忠信之士,我賜予恩典;凡不義之人,我嚴懲不貸……凡我給他們的一切命令,他們都遵行。”
思考:材料的核心主旨是什么?
提示:突出了波斯國王作為專制君主的地位。
8.體系構建——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
關鍵能力·素養提升
探究點一 多元共生——古代文明的產生與早期發展
史料實證——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
史料一 巴格達城的碼頭,有好幾英里長,那里停泊著幾百艘各式各樣的船只,有戰艦和游艇,有中國大船……市場上有從中國運來的瓷器、絲綢和麝香;從印度和馬來群島運來的香料、礦物和染料;從中亞細亞突厥人的地區運來的紅寶石、青金石、織造品和奴隸;從斯堪的納維亞和俄羅斯運來的蜂蜜、黃蠟和毛皮;從非洲東部運來的金粉和奴隸。
——摘編自[美]希提《阿拉伯通史》
史料二 印度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是很突出的,它的影響很大……中國的佛教就是從印度傳來的,然后又通過朝鮮傳到了日本,影響了日本文化。印度文化的影響向南,包括了越南、柬埔寨、老撾等東南亞國家。我說的影響,不僅是指宗教的影響,還包括印度文學、藝術和哲學。
——摘編自張光璘、李錚《季羨林論印度文化》
【探究】 
(1)根據史料一和所學知識,說說阿拉伯帝國在溝通世界貿易方面的作用。
                                   
                                    
                                    
(2)根據史料二和所學知識,歸納印度文化的世界影響。
[提示] 作用:巴格達是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城市之一,阿拉伯商人在東到中國、西到西歐、南至非洲的廣大地區從事著陸上和海上貿易,阿拉伯帝國在溝通世界貿易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提示] 印度的語言、文字、藝術、思想、宗教以及風俗習慣等在東南亞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佛教文化滲入東南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印度的巴利文對東南亞國家的文字發展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通法悟道】
歷史解釋——世界古代文明多樣性的原因
生產 方式 生產方式是造成世界古代文明多樣性的根本原因。亞非文明古國以農業立國,形成了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臘以工商業見長,形成了開拓進取的海洋文明
地理 環境 地理環境對人類文明的影響巨大,人類早期文明一般分布在大河旁邊,利用沖積平原進行農業生產。希臘港灣眾多,對希臘工商業的發展及海外貿易有很大的影響
周邊 環境 西亞文明是兩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希臘文明的交匯處,促進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中國文明、印度文明周邊壓力較小,外部壓力較輕,文明相對穩定
宗教 思想 宗教思想深化了文明的多樣性。希臘的人文主義思想、印度的婆羅門教、中國的儒家思想、羅馬帝國的基督教都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唯物史觀——古代印度文化的特點
以宗教 為中心 古代印度文化具有濃郁的宗教性。國家政治法律的制定,道德觀念的形成以及各民族傳統的風俗習慣,都是在宗教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宗教也融入古代印度的文化之中,其民族語言、文學、音樂、舞蹈、雕刻等更是以宗教為中心
具有 多樣性 古代印度文化是在不斷吸收異族文化的過程中豐富和發展起來的,呈現出舉世罕見的多樣性
包容性 古代印度對所有的外來文化均采取兼收并蓄的方式,所以,古代印度所有的地域文化、語言文化和宗教文化里,既或多或少地保留著各種不同的外來文化成分,又與外來文化融為一體
佛教文 化突出 由于佛教的興盛和發展,受佛教影響的文化也很繁榮
以詩 代史 古代印度最為著名的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就是以詩代史的代表作,這兩部文學巨著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
家國情懷——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歷史地位
(1)世界上第一個以農業為基礎的文明,制定了自己的歷法。
(2)以其豐功偉績和文獻撰寫人類“歷史的第一章”。不止文字發明一項,還在神學、法學、天文學和敘事文學方面有種種創新。
(3)對東西方世界都產生了深遠影響,不僅影響了東方的埃及和印度文化,而且對西方的古希臘的科學、城邦制度、法律、文學都產生了較多影響。
探究點二 碰撞交融——古代帝國的擴展與文明交流
時空觀念——羅馬帝國的興衰
核心結論:古希臘羅馬文明是歐洲文明的淵源
項目 影響
政治 創造了一系列民主政治的運作方式,為近現代民主政治制度所借鑒;法律制度也成為西方法律制度的藍本
經濟 工商業、航海業和對外貿易發達,政府鼓勵工商業的發展,這種面向海洋的經濟形態成為歐洲工業文明的先聲
思想 重視人的價值和作用,尊重知識及開明開放的文化氛圍,使其成為人文主義的淵源
科技 重視對自然和社會規律的探究,其科技成就影響著近代科技的發展
開放探究——世界古代文明交流的主要途徑
史料一 亞歷山大的征服戰爭,羅馬帝國的擴張,阿拉伯帝國的征服……無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絕的重大事件,但橫貫亞歐大陸絲綢古道上的商隊來往,聯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對傳播生產技術、文化知識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許是更為重要的。
——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古代史編(上卷)》
史料二
【史料導讀】 
(1)史料一出自史學著作,史料二由兩幅圖片組成,據此可知其史料類型。
(2)史料一關鍵信息“商隊來往……傳播……”;史料二注意“東征”等。 
【探究】 
(1)根據史料一、二分別指出兩則材料的史料類型。
                                   
                                    
(2)根據史料一、二概括古代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方式有哪兩種?“以史為鑒,面向未來”,通過對古代文明交流方式的了解,請你談談現代文明交流中我們應持的態度。
[提示] 史料一:文獻史料;史料二:圖片史料。
[提示] 和平交往和暴力沖突。態度: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戰爭和恐怖主義都遭到了人類的普遍唾棄,文明交往所追求的目標是民族之間、國家之間的平等互利和相互促進學習,所以我們今天要珍愛和平,反對非正義的戰爭。
唯物史觀——世界古代文明之間交流的主要途徑
家國情懷——古代世界主要帝國對東西方文明的傳播
(1)波斯帝國:波斯帝國是兩河流域文明、尼羅河文明的繼承者和發揚者。同時,希波戰爭使希臘人對波斯人有進一步的了解,從而揭開了希臘文明與東方文明實質性交流的新篇章。
(2)亞歷山大帝國:帝國雖然存在時間很短,但是,亞歷山大有計劃地、堅持不懈地在被征服地區推廣希臘文明,大大促進了希臘化進程。帝國崩潰后形成的國家也基本延續了這一政策,形成一個龐大的希臘化世界。
(3)羅馬帝國:一方面,繼承希臘文化,羅馬帝國將其在帝國范圍內發揚光大。另一方面,帝國疆域內的亞非歐各文明在和平的環境中不斷交流、融合,與東方的中國共同構成推動世界文明發展的兩大重要力量。
(4)漢朝:在整合了中國各地文化的基礎上,漢向統一方向進一步發展。并通過佛教開啟了與南亞文明的交往,通過絲綢之路開啟了與中亞、西亞和羅馬帝國的交往。同時,中國文明傳入朝鮮、日本、越南等地,東亞文化圈開始形成。
命題溯源·聚焦高考
真題引領?——在體驗中品悟真諦
[示例] [2021·新高考廣東卷,11]公元前5世紀中期,敘拉古城邦推行橄欖葉放逐法,投票時使用橄欖葉,投票數沒有最低限制且可以頻繁使用。許多公民因擔心被流放而拒絕參與國家管理,由此引發政局混亂。這主要反映了(  )
A.公正性缺失導致城邦瓦解
B.內部矛盾擴大了社會階層的對立
C.權力的濫用影響國家穩定
D.輪番而治削弱了平民的政治地位
答案:C
[解題流程] 
[演練1] 命題點:古代雅典的城邦及其村莊
[2022·湖北高考,11]在雅典城邦,獲得村社支持是通向政治舞臺的必由之路。公元前5世紀中期,著名將軍客蒙用大量家財捐助公共服務、資助同村公民,以獲取政治上的支持。這表明(  )
A.貴族對村民有庇護義務
B.公民責任意識衰落
C.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缺陷
D.理性精神逐漸消解
答案:C
解析:據材料“用大量家財……政治上的支持”可知,用錢可以獲得政治支持,這對沒錢的公民來說是不公平的,即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缺陷,故選C項;貴族資助村民是為獲得政治上的支持,不是其義務,排除A項;公民參與政治就是責任意識的體現,“衰落”說法錯誤,排除B項;理性精神指具有理性精神的公民在利益平衡和價值選擇以及重大事件面前,能夠從實際出發,從人民利益出發,不被個人情緒和偏見所左右,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
[演練2] 命題點:古代希臘的文明成果
[2022·新高考北京卷,11]英國學者馬丁·貝爾納在其著作《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亞非之根》中,批判了關于希臘文明起源的傳統觀點,提出希臘文明的源頭在西亞和北非。下列希臘文明成果,能印證這一觀點的是(  )
①字母文字 ②雕刻藝術 ③民主政治 ④冶鐵技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西亞地區的腓尼基字母,向西傳入希臘,形成希臘字母,故①正確;希臘最初的雕刻藝術,特別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故②正確;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臘雅典首先開創的,故③錯誤;冶鐵技術起源于西亞,從那里擴散到埃及和希臘等地,故④正確;B項符合題意。
[演練3] 命題點: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2022·全國甲卷,32]梭倫為了鼓動雅典人重開爭奪薩拉米斯島之戰,在廣場上當眾朗誦自己的詩歌,促使雅典人廢除了禁止公民提議爭奪薩拉米斯島的法律。某主戰派統帥在戰前說服雅典人把金錢用于建造海軍,在戰時又說服雅典人留在薩拉米斯。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領袖人物具有絕對權威
B.平民與貴族的關系融洽
C.智者學派雄辯術的普及
D.公民直接參與城邦事務
答案:D
解析:梭倫等人需要獲得民眾的支持,說明領袖人物的沒有絕對的權威,A項錯誤;材料不涉及平民與貴族的關系,B項錯誤;梭倫時代尚未出現智者學派,該學派出現于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C項錯誤;梭倫鼓動雅典民眾重開爭奪薩拉米斯島之戰,某主戰派統帥說服雅典人把金錢用于建造海軍等反映出雅典公民直接參與城邦的事務,D項正確。
[演練4] 命題點:雅典城邦的公民大會選拔女祭司的情況
[2021·山東卷等級考試,10]約公元前450至前445年間的一件銘文記載了雅典公民大會選拔女祭司的情況:“[……]阿科斯提案:勝利女神雅典娜的女祭司[……]應從所有雅典婦女中[任命],……女祭司的薪資應為(每年)50德拉克瑪以及公共祭祀(犧牲品)的腿和皮。”多年后,公民大會再次明確規定每年向女祭司支付50德拉克瑪。由此可見,在雅典城邦(  )
A.公民大會負責處理城邦重要事務
B.祭司是享有特權的公民群體
C.婦女在特定領域擁有政治權利
D.津貼制是民主政治的基礎
答案:A
解析:題干有兩個關鍵信息,分別是“雅典公民大會選拔女祭司的情況”和“多年后,公民大會再次明確規定每年向女祭司支付50德拉克瑪”,所以其主旨是說公民大會在處理城邦重要事務中的主導作用,故選A項;題干強調的是公民大會的職責而不是祭司的地位,而且題干中沒有關于祭司是否享有特權的規定,排除B項;雅典城邦規定公民才能享有政治權利,婦女不屬于公民群體,沒有政治權利,排除C項;題干中沒有提及關于津貼制的規定,且津貼制是伯利克里執政時期的規定,而伯利克里執政開始于公元前443年,時間上不符,排除D項。
[演練5] 命題點:商業糾紛中的羅馬法
[2021·湖南卷,12]早期的羅馬法規定債的關系不可轉移,后來羅馬法采用替代制度,即指定或準許他人替代原債權人或原債務人,以實現債權或債務在不同主體間轉移。這一轉變(  )
A.動搖了保護私產的觀念
B.旨在保護奴隸主特權地位
C.適應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D.表明羅馬法形成完整體系
答案:C
解析:根據“后來羅馬法采用替代制度,即指定或準許他人替代原債權人或原債務人,以實現債權或債務在不同主體間轉移”可得出羅馬法的調整是為了適應當時羅馬商品經濟不斷發展的需要,在商品經濟發展過程中會有很多的商業糾紛,因此法律也要適當的調整,C項正確;材料只說債務關系轉移,但私產的觀念沒有動搖,排除A項;材料不能反映出是保護誰,排除B項;D項是《民法大全》的頒布,排除。
?創新應用?——在訓練中提升能力
1.命題點:上古文明的產生
[2023·泰安市高三三模]約公元前2900年左右,定居在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建立了一系列的城市國家。蘇美爾人對宗教的依賴性很深,他們相信每一種自然力的背后都有其主宰,認為人與神的界限是永恒不變的。這種現象的產生源于(  )
A.早期文明的教化  B.農業生產的需要
C.自然環境的影響 D.楔形文字的傳播
答案:C
解析:據材料信息可知,蘇美爾人對宗教的依賴性強,其根源在于當時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人們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較大,故選C項;早期文明的教化也是自然環境影響的結果,排除A項;神靈崇拜與農業生產無關,排除B項;文字與神靈崇拜沒有關系,排除D項。
2.命題點:人類文明的歷史進程
[2023·遼寧沈陽月考]世界上有56種可以食用的野生草本植物,其中至少有32種生長于兩河流域。戴蒙德指出,相比之下,智利最肥沃的土地只有兩種,加利福尼亞和非洲南部都只有一種,而澳大利亞西南部連一種也沒有。這一事實有助于我們解釋人類的歷史進程。由此可以推知 (  )
A.早期不同文明生產水平差異較大
B.兩河流域文明水平優于其他地區
C.農業革命助推文明的產生與發展
D.自然環境決定了文明的發展速度
答案:C
解析:材料所述的區域內,有可以食用的植物。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可以食用的植物,吸引了很多的人來這里定居和生活,從而使得人類從原來的游牧民族變成定居的民族,人口也得以迅速增加,而人口的增加又需要有更多的食物,這就刺激了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農業革命助推文明的產生與發展,故選C項;材料不存在早期不同文明生產水平的比較,排除A;材料不存在兩河流域文明與其他文明的比較,排除B;自然環境決定論的說法是錯誤的,排除D。
3.命題點:古代印度文明的特色
[2023·海口市高三二模]古代印度的《摩奴法典》規定,不同種姓的人不能待在同一個房間里,不能同桌吃飯,不能同飲一口井里的水,不同種姓的人嚴格禁止通婚。由此可以推知,在種姓制度下,古代印度(  )
A.不同群體的職業存在世襲
B.刻意宣揚君權神授觀念
C.社會階層的流動嚴重受阻
D.婦女社會地位極其低下
答案:C
解析:據材料“不同種姓的人……嚴格禁止通婚”可知,印度種姓制度貴賤分明、法律地位不平等,不利于社會階層的流動,故選C項;材料主要強調種姓制度的貴賤分明、法律地位不平等,不涉及職業世襲問題,排除A項;“君權神授”是古代以宗教來主導政治時期,君主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而提倡的一種做法,與材料不符,排除B項;印度種姓制度是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而不是以性別為劃分標準,排除D項。
4.命題點:雅典民主政治的特點
[2023·榆林市二模]下表所示為古希臘著名思想家有關雅典民主制的部分言論。這些言論所體現出的雅典民主制的特點是(  )
A.暴民政治、社會等級森嚴
B.主權在民、男女地位平等
C.直接民主、少數服從多數
D.公權至上、限制個人自由
思想家 言論
蘇格 拉底 公民大會是一個由搟氈工人、補鞋匠、銅匠、農民、批發商和在市場上斤斤計較賤買貴賣的二道販子組成的
亞里士多德 民主政體可能助推平民大眾脅迫富人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公民大會是一個由搟氈工人、補鞋匠、銅匠、農民、批發商和在市場上斤斤計較賤買貴賣的二道販子組成的”“民主政體可能助推平民大眾脅迫富人”可知蘇格拉底認為雅典公民大會由不同職業且沒有知識的人構成,亞里士多德認為民主政治會導致集體暴政,說明他們都在批判雅典過于泛濫的直接民主,故選C項;由材料“搟氈工人、補鞋匠、銅匠、農民、批發商和在市場上斤斤計較賤買貴賣的二道販子組成”可知雅典沒有社會等級,公民享有平等權利,排除A項;雅典女性不具有公民權,排除B項;材料無法體現出雅典對公民個人自由的限制,排除D項。課題23 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
【課標要求】 
1.知道早期人類文明的產生。
2.了解各文明古國發展的不同特點,并分析、認識這些特點形成的不同時空條件。
3.認識古代各大帝國的區域性影響和不同文明之間的早期聯系。
必備知識·自主排查
知識點一人類文明的產生
1.條件:農業和畜牧業的產生:最早在西亞、南亞、中國和中南美洲出現了原始農業和畜牧業;人類從食物的________變成食物的生產者。
2.標志
(1)貧富差距的擴大:部落首領利用職權把一部分公共產品據為己有,私有制逐漸產生。
(2)奴隸制的出現:為爭奪土地和資源,一些部落之間爆發戰爭,被征服者淪為奴隸,奴隸制成為人類第一種剝削制度。
(3)國家的出現:在________和部落戰爭的雙重作用下,逐漸出現了政府、軍隊和監獄等強制機關,國家開始形成。
(4)文字的產生:出于記事和________的需要,文字產生了。
知識點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
古代文明 主要時段 政治文明 文化成就
兩河文 明(典 型:古 巴比倫 文明) 公元前 3500年至 公元前18 世紀 (1)約公元前2900年,蘇美爾地區出現了一系列城市國家 (2)約公元前18世紀,漢謨拉比基本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________制度,頒布《漢謨拉比法典》 (1)創立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________ (2)創作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詩《吉爾伽美什》 (3)發明________,用于測量土地、計算糧食產量和人工
古埃及 文明 公元前 3500~公 元前3100 年左右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實現統一,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官僚系統 (1)創立象形文字 (2)制定世界上第一部________
建造金字塔(體現________至上權威,證明了埃及人在建筑和數學方面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古印度 文明 公元前3 千紀至公 元前6 世紀 公元前6世紀,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國家,在國家形成過程中,印度出現________ (1)釋迦牟尼創立佛教 (2)創作世界上著名的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 (3)創造了從1到9的數字,發明了“0”
古希臘 文明 公元前8~ 前6世紀 (1)公元前8~前6世紀,發展起數量眾多、具有小國寡民、公民直接參與國家管理特征的城邦 (2)斯巴達是少數人掌握政權的________的代表,雅典是多數公民掌權的民主政治的典型 (1)文學:神話、悲劇和喜劇等 (2)歷史:希羅多德首創“歷史”一詞,被認為是“________”,修昔底德成為政治史傳統的奠基人 (3)哲學: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學的基礎
知識點三古代文明的擴展
1.農耕文明
(1)擴展地域:西亞、北非的大河流域及附近農耕區域。
(2)擴展方式:武力擴張。
(3)影響因素:農耕文明區比較發達的________、相對較高的勞動生產率、復雜的社會組織和管理系統,使其具備了穩步擴大范圍和影響的潛能。
2.希臘(海洋)文明
(1)擴展地域:地中海和黑海周邊地區。
(2)擴展方式:移民(或殖民)。
3.古代世界的帝國
(1)波斯帝國:建立起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
①建立君主專制制度,________是整個政權的核心和最高主宰。
②地方實行行省制,行省總督和軍事長官相互監督和制約。
③帝國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比較完善的________和稅收系統。
(2)亞歷山大帝國: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
①亞歷山大繼承波斯帝國的基本制度,宣布________,將政治、軍事等大權集于一身。
②地方實行行省制,任用馬其頓人和希臘人擔任主要職務,推廣希臘文化。
(3)羅馬帝國
①地位:建立了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
②統治:奴隸制迅速發展起來,帝國內不同地區經濟聯系的加強。
知識點四文明的交流
1.特點: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不同地區之間始終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聯系和影響。文明之間交往的總趨勢是不斷加強,相互影響也不斷擴大。
2.概況
(1)技術與藝術
①農耕技術:西亞的農耕技術,逐步傳到中亞、歐洲和北非一些地區。
②冶鐵技術:從西亞擴散到________和希臘等地。
③神話:西亞的神話傳入希臘,成為希臘神話的重要內容。
④雕刻:希臘最初的雕刻藝術,特別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2)文字:“腓尼基字母”在東方演化為阿拉馬字母,由阿拉馬字母發展出古代西亞、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種字母;它向西傳入希臘,形成________,再演化出拉丁字母。
(3)中外交往:公元前后,漢朝和________通過絲綢之路,有間接的經貿和文化交流。
1.思維拓展——地理環境影響人類文明
人類早期文明,都是在特定的時空條件下所孕育的。越是文明初期,受到自然條件的約束就越大。此外,歷史條件、社會環境、經濟狀況、文化傳統、民族特性、宗教信仰也會對人類文明產生影響。
2.學術情境——古代埃及文明的特點
古代埃及固有的特點,反映在宗教信仰方面,就是對死后生活的關心。古代埃及人相信死亡只是來世的一種準備,最為重要的在于把死者在來世所用的東西準備好,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厚葬。——令狐若明《古代埃及文明的傳統特點》
思考:古代埃及文明的特點。
試答:                                    
3.社會情境——種姓制度
思考:古代印度種姓制度的實質是什么?
試答:                                    
4.體系構建——文明的產生與早期發展
5.概念闡釋——農耕文明
農耕文明是人類史上的第一種文明形態。原始農業和原始畜牧業、古人類的定居生活等的發展,使人類從食物的采集者變為食物的生產者,是第一次生產力的飛躍,人類進入農耕文明。農耕文明地帶主要集中在北緯20度到40度之間。這里也是人類早期文明的發源地域。四大文明古國就是農耕文明的典型代表。
6.思維拓展——希臘人殖民擴張的特點
(1)以移民的方式擴張。
(2)利用希臘高超的航海技術進行擴張。
(3)主要在地中海沿岸和黑海沿岸。
(4)其擴張沒有建立統一的帝國,而是形成了眾多的城邦。
7.學習情境——波斯帝國統治特點
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宣稱:“凡忠信之士,我賜予恩典;凡不義之人,我嚴懲不貸……凡我給他們的一切命令,他們都遵行。”
思考:材料的核心主旨是什么?
試答:                                    
                                    
8.體系構建——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
關鍵能力·素養提升
探究點一 多元共生——古代文明的產生與早期發展
史料實證——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
史料一 巴格達城的碼頭,有好幾英里長,那里停泊著幾百艘各式各樣的船只,有戰艦和游艇,有中國大船……市場上有從中國運來的瓷器、絲綢和麝香;從印度和馬來群島運來的香料、礦物和染料;從中亞細亞突厥人的地區運來的紅寶石、青金石、織造品和奴隸;從斯堪的納維亞和俄羅斯運來的蜂蜜、黃蠟和毛皮;從非洲東部運來的金粉和奴隸。
——摘編自[美]希提《阿拉伯通史》
史料二 印度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是很突出的,它的影響很大……中國的佛教就是從印度傳來的,然后又通過朝鮮傳到了日本,影響了日本文化。印度文化的影響向南,包括了越南、柬埔寨、老撾等東南亞國家。我說的影響,不僅是指宗教的影響,還包括印度文學、藝術和哲學。
——摘編自張光璘、李錚《季羨林論印度文化》
【探究】 
(1)根據史料一和所學知識,說說阿拉伯帝國在溝通世界貿易方面的作用。
試答:                                    
                                    
                                    
(2)根據史料二和所學知識,歸納印度文化的世界影響。
試答:                                    
                                    
                                    
【通法悟道】
歷史解釋——世界古代文明多樣性的原因
生產 方式 生產方式是造成世界古代文明多樣性的根本原因。亞非文明古國以農業立國,形成了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臘以工商業見長,形成了開拓進取的海洋文明
地理 環境 地理環境對人類文明的影響巨大,人類早期文明一般分布在大河旁邊,利用沖積平原進行農業生產。希臘港灣眾多,對希臘工商業的發展及海外貿易有很大的影響
周邊 環境 西亞文明是兩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希臘文明的交匯處,促進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中國文明、印度文明周邊壓力較小,外部壓力較輕,文明相對穩定
宗教 思想 宗教思想深化了文明的多樣性。希臘的人文主義思想、印度的婆羅門教、中國的儒家思想、羅馬帝國的基督教都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唯物史觀——古代印度文化的特點
以宗教 為中心 古代印度文化具有濃郁的宗教性。國家政治法律的制定,道德觀念的形成以及各民族傳統的風俗習慣,都是在宗教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宗教也融入古代印度的文化之中,其民族語言、文學、音樂、舞蹈、雕刻等更是以宗教為中心
具有 多樣性 古代印度文化是在不斷吸收異族文化的過程中豐富和發展起來的,呈現出舉世罕見的多樣性
包容性 古代印度對所有的外來文化均采取兼收并蓄的方式,所以,古代印度所有的地域文化、語言文化和宗教文化里,既或多或少地保留著各種不同的外來文化成分,又與外來文化融為一體
佛教文 化突出 由于佛教的興盛和發展,受佛教影響的文化也很繁榮
以詩 代史 古代印度最為著名的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就是以詩代史的代表作,這兩部文學巨著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
家國情懷——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歷史地位
(1)世界上第一個以農業為基礎的文明,制定了自己的歷法。
(2)以其豐功偉績和文獻撰寫人類“歷史的第一章”。不止文字發明一項,還在神學、法學、天文學和敘事文學方面有種種創新。
(3)對東西方世界都產生了深遠影響,不僅影響了東方的埃及和印度文化,而且對西方的古希臘的科學、城邦制度、法律、文學都產生了較多影響。
探究點二 碰撞交融——古代帝國的擴展與文明交流
時空觀念——羅馬帝國的興衰
 
核心結論:古希臘羅馬文明是歐洲文明的淵源
項目 影響
政治 創造了一系列民主政治的運作方式,為近現代民主政治制度所借鑒;法律制度也成為西方法律制度的藍本
經濟 工商業、航海業和對外貿易發達,政府鼓勵工商業的發展,這種面向海洋的經濟形態成為歐洲工業文明的先聲
思想 重視人的價值和作用,尊重知識及開明開放的文化氛圍,使其成為人文主義的淵源
科技 重視對自然和社會規律的探究,其科技成就影響著近代科技的發展
開放探究——世界古代文明交流的主要途徑
史料一 亞歷山大的征服戰爭,羅馬帝國的擴張,阿拉伯帝國的征服……無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絕的重大事件,但橫貫亞歐大陸絲綢古道上的商隊來往,聯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對傳播生產技術、文化知識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許是更為重要的。
——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古代史編(上卷)》
史料二 
【史料導讀】 
(1)史料一出自史學著作,史料二由兩幅圖片組成,據此可知其史料類型。
(2)史料一關鍵信息“商隊來往……傳播……”;史料二注意“東征”等。
【探究】 
(1)根據史料一、二分別指出兩則材料的史料類型。
試答:                                    
                                    
(2)根據史料一、二概括古代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方式有哪兩種?“以史為鑒,面向未來”,通過對古代文明交流方式的了解,請你談談現代文明交流中我們應持的態度。
試答:                                    
                                    
唯物史觀——世界古代文明之間交流的主要途徑
 
家國情懷——古代世界主要帝國對東西方文明的傳播
(1)波斯帝國:波斯帝國是兩河流域文明、尼羅河文明的繼承者和發揚者。同時,希波戰爭使希臘人對波斯人有進一步的了解,從而揭開了希臘文明與東方文明實質性交流的新篇章。
(2)亞歷山大帝國:帝國雖然存在時間很短,但是,亞歷山大有計劃地、堅持不懈地在被征服地區推廣希臘文明,大大促進了希臘化進程。帝國崩潰后形成的國家也基本延續了這一政策,形成一個龐大的希臘化世界。
(3)羅馬帝國:一方面,繼承希臘文化,羅馬帝國將其在帝國范圍內發揚光大。另一方面,帝國疆域內的亞非歐各文明在和平的環境中不斷交流、融合,與東方的中國共同構成推動世界文明發展的兩大重要力量。
(4)漢朝:在整合了中國各地文化的基礎上,漢向統一方向進一步發展。并通過佛教開啟了與南亞文明的交往,通過絲綢之路開啟了與中亞、西亞和羅馬帝國的交往。同時,中國文明傳入朝鮮、日本、越南等地,東亞文化圈開始形成。
命題溯源·聚焦高考
?真題引領?——在體驗中品悟真諦
[示例] [2021·新高考廣東卷,11]公元前5世紀中期,敘拉古城邦推行橄欖葉放逐法,投票時使用橄欖葉,投票數沒有最低限制且可以頻繁使用。許多公民因擔心被流放而拒絕參與國家管理,由此引發政局混亂。這主要反映了(  )
A.公正性缺失導致城邦瓦解
B.內部矛盾擴大了社會階層的對立
C.權力的濫用影響國家穩定
D.輪番而治削弱了平民的政治地位
[解題流程] 
[答案]     
[演練1] 命題點:古代雅典的城邦及其村莊
[2022·湖北高考,11]在雅典城邦,獲得村社支持是通向政治舞臺的必由之路。公元前5世紀中期,著名將軍客蒙用大量家財捐助公共服務、資助同村公民,以獲取政治上的支持。這表明(  )
A.貴族對村民有庇護義務
B.公民責任意識衰落
C.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缺陷
D.理性精神逐漸消解
 
[演練2] 命題點:古代希臘的文明成果
[2022·新高考北京卷,11]英國學者馬丁·貝爾納在其著作《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亞非之根》中,批判了關于希臘文明起源的傳統觀點,提出希臘文明的源頭在西亞和北非。下列希臘文明成果,能印證這一觀點的是(  )
①字母文字 ②雕刻藝術
③民主政治 ④冶鐵技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演練3] 命題點: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2022·全國甲卷,32]梭倫為了鼓動雅典人重開爭奪薩拉米斯島之戰,在廣場上當眾朗誦自己的詩歌,促使雅典人廢除了禁止公民提議爭奪薩拉米斯島的法律。某主戰派統帥在戰前說服雅典人把金錢用于建造海軍,在戰時又說服雅典人留在薩拉米斯。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領袖人物具有絕對權威
B.平民與貴族的關系融洽
C.智者學派雄辯術的普及
D.公民直接參與城邦事務
[演練4] 命題點:雅典城邦的公民大會選拔女祭司的情況
[2021·山東卷等級考試,10]約公元前450至前445年間的一件銘文記載了雅典公民大會選拔女祭司的情況:“[……]阿科斯提案:勝利女神雅典娜的女祭司[……]應從所有雅典婦女中[任命],……女祭司的薪資應為(每年)50德拉克瑪以及公共祭祀(犧牲品)的腿和皮。”多年后,公民大會再次明確規定每年向女祭司支付50德拉克瑪。由此可見,在雅典城邦(  )
A.公民大會負責處理城邦重要事務
B.祭司是享有特權的公民群體
C.婦女在特定領域擁有政治權利
D.津貼制是民主政治的基礎
[演練5] 命題點:商業糾紛中的羅馬法
[2021·湖南卷,12]早期的羅馬法規定債的關系不可轉移,后來羅馬法采用替代制度,即指定或準許他人替代原債權人或原債務人,以實現債權或債務在不同主體間轉移。這一轉變(  )
A.動搖了保護私產的觀念
B.旨在保護奴隸主特權地位
C.適應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D.表明羅馬法形成完整體系
?創新應用?——在訓練中提升能力
1.命題點:上古文明的產生
[2023·泰安市高三三模]約公元前2900年左右,定居在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建立了一系列的城市國家。蘇美爾人對宗教的依賴性很深,他們相信每一種自然力的背后都有其主宰,認為人與神的界限是永恒不變的。這種現象的產生源于(  )
A.早期文明的教化  B.農業生產的需要
C.自然環境的影響 D.楔形文字的傳播
2.命題點:人類文明的歷史進程
[2023·遼寧沈陽月考]世界上有56種可以食用的野生草本植物,其中至少有32種生長于兩河流域。戴蒙德指出,相比之下,智利最肥沃的土地只有兩種,加利福尼亞和非洲南部都只有一種,而澳大利亞西南部連一種也沒有。這一事實有助于我們解釋人類的歷史進程。由此可以推知 (  )
A.早期不同文明生產水平差異較大
B.兩河流域文明水平優于其他地區
C.農業革命助推文明的產生與發展
D.自然環境決定了文明的發展速度
3.命題點:古代印度文明的特色
[2023·海口市高三二模]古代印度的《摩奴法典》規定,不同種姓的人不能待在同一個房間里,不能同桌吃飯,不能同飲一口井里的水,不同種姓的人嚴格禁止通婚。由此可以推知,在種姓制度下,古代印度(  )
A.不同群體的職業存在世襲
B.刻意宣揚君權神授觀念
C.社會階層的流動嚴重受阻
D.婦女社會地位極其低下
4.命題點:雅典民主政治的特點
[2023·榆林市二模]下表所示為古希臘著名思想家有關雅典民主制的部分言論。這些言論所體現出的雅典民主制的特點是(  )
思想家 言論
蘇格拉底 公民大會是一個由搟氈工人、補鞋匠、銅匠、農民、批發商和在市場上斤斤計較賤買貴賣的二道販子組成的
亞里士多德 民主政體可能助推平民大眾脅迫富人
A.暴民政治、社會等級森嚴
B.主權在民、男女地位平等
C.直接民主、少數服從多數
D.公權至上、限制個人自由
課題23 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
必備知識·自主排查
2.提示:古代埃及王權神授,權威至上,宗教是古代埃及文明的核心。
3.提示: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
7.提示:突出了波斯國王作為專制君主的地位。
知識點一
1.采集者
2.(3)階級矛盾 (4)管理
知識點二
 君主專制 楔形文字 60進制 太陽歷 法老 種姓制度 寡頭政治 史學之父
知識點三
1.(3)社會分工
3.(1)國王 官僚體系 (2)君權神授 
知識點四
2.(1)埃及 (2)希臘字母 (3)羅馬帝國
關鍵能力·素養提升
探究點一
1.[提示] (1)作用:巴格達是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城市之一,阿拉伯商人在東到中國、西到西歐、南至非洲的廣大地區從事著陸上和海上貿易,阿拉伯帝國在溝通世界貿易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2)印度的語言、文字、藝術、思想、宗教以及風俗習慣等在東南亞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佛教文化滲入東南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印度的巴利文對東南亞國家的文字發展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探究點二
2.[提示] (1)史料一:文獻史料;史料二:圖片史料。
(2)和平交往和暴力沖突。態度: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戰爭和恐怖主義都遭到了人類的普遍唾棄,文明交往所追求的目標是民族之間、國家之間的平等互利和相互促進學習,所以我們今天要珍愛和平,反對非正義的戰爭。
命題溯源·聚焦高考
?真題引領?——在體驗中品悟真諦
[示例] 答案:C
[演練1] 解析:據材料“用大量家財……政治上的支持”可知,用錢可以獲得政治支持,這對沒錢的公民來說是不公平的,即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缺陷,故選C項;貴族資助村民是為獲得政治上的支持,不是其義務,排除A項;公民參與政治就是責任意識的體現,“衰落”說法錯誤,排除B項;理性精神指具有理性精神的公民在利益平衡和價值選擇以及重大事件面前,能夠從實際出發,從人民利益出發,不被個人情緒和偏見所左右,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
答案:C
[演練2] 解析:西亞地區的腓尼基字母,向西傳入希臘,形成希臘字母,故①正確;希臘最初的雕刻藝術,特別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故②正確;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臘雅典首先開創的,故③錯誤;冶鐵技術起源于西亞,從那里擴散到埃及和希臘等地,故④正確;B項符合題意。
答案:B
[演練3] 解析:梭倫等人需要獲得民眾的支持,說明領袖人物的沒有絕對的權威,A項錯誤;材料不涉及平民與貴族的關系,B項錯誤;梭倫時代尚未出現智者學派,該學派出現于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C項錯誤;梭倫鼓動雅典民眾重開爭奪薩拉米斯島之戰,某主戰派統帥說服雅典人把金錢用于建造海軍等反映出雅典公民直接參與城邦的事務,D項正確。
答案:D
[演練4] 解析:題干有兩個關鍵信息,分別是“雅典公民大會選拔女祭司的情況”和“多年后,公民大會再次明確規定每年向女祭司支付50德拉克瑪”,所以其主旨是說公民大會在處理城邦重要事務中的主導作用,故選A項;題干強調的是公民大會的職責而不是祭司的地位,而且題干中沒有關于祭司是否享有特權的規定,排除B項;雅典城邦規定公民才能享有政治權利,婦女不屬于公民群體,沒有政治權利,排除C項;題干中沒有提及關于津貼制的規定,且津貼制是伯利克里執政時期的規定,而伯利克里執政開始于公元前443年,時間上不符,排除D項。
答案:A
[演練5] 解析:根據“后來羅馬法采用替代制度,即指定或準許他人替代原債權人或原債務人,以實現債權或債務在不同主體間轉移”可得出羅馬法的調整是為了適應當時羅馬商品經濟不斷發展的需要,在商品經濟發展過程中會有很多的商業糾紛,因此法律也要適當的調整,C項正確;材料只說債務關系轉移,但私產的觀念沒有動搖,排除A項;材料不能反映出是保護誰,排除B項;D項是《民法大全》的頒布,排除。
答案:C
?創新應用?——在訓練中提升能力
1.解析:據材料信息可知,蘇美爾人對宗教的依賴性強,其根源在于當時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人們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較大,故選C項;早期文明的教化也是自然環境影響的結果,排除A項;神靈崇拜與農業生產無關,排除B項;文字與神靈崇拜沒有關系,排除D項。
答案:C
2.解析:材料所述的區域內,有可以食用的植物。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可以食用的植物,吸引了很多的人來這里定居和生活,從而使得人類從原來的游牧民族變成定居的民族,人口也得以迅速增加,而人口的增加又需要有更多的食物,這就刺激了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農業革命助推文明的產生與發展,故選C項;材料不存在早期不同文明生產水平的比較,排除A;材料不存在兩河流域文明與其他文明的比較,排除B;自然環境決定論的說法是錯誤的,排除D。
答案:C
3.解析:據材料“不同種姓的人……嚴格禁止通婚”可知,印度種姓制度貴賤分明、法律地位不平等,不利于社會階層的流動,故選C項;材料主要強調種姓制度的貴賤分明、法律地位不平等,不涉及職業世襲問題,排除A項;“君權神授”是古代以宗教來主導政治時期,君主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而提倡的一種做法,與材料不符,排除B項;印度種姓制度是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而不是以性別為劃分標準,排除D項。
答案:C
4.解析:由材料“公民大會是一個由搟氈工人、補鞋匠、銅匠、農民、批發商和在市場上斤斤計較賤買貴賣的二道販子組成的”“民主政體可能助推平民大眾脅迫富人”可知蘇格拉底認為雅典公民大會由不同職業且沒有知識的人構成,亞里士多德認為民主政治會導致集體暴政,說明他們都在批判雅典過于泛濫的直接民主,故選C項;由材料“搟氈工人、補鞋匠、銅匠、農民、批發商和在市場上斤斤計較賤買貴賣的二道販子組成”可知雅典沒有社會等級,公民享有平等權利,排除A項;雅典女性不具有公民權,排除B項;材料無法體現出雅典對公民個人自由的限制,排除D項。
答案: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阳县| 武冈市| 怀安县| 北京市| 罗山县| 梧州市| 樟树市| 金门县| 万载县| 兴和县| 东源县| 泗阳县| 清苑县| 深州市| 咸宁市| 阿克苏市| 宜都市| 西乡县| 东乌| 扶风县| 宁陕县| 简阳市| 通海县| 林周县| 恩施市| 滁州市| 隆尧县| 辽阳县| 平罗县| 永善县| 定远县| 马公市| 明光市| 阆中市| 寿阳县| 玉环县| 上蔡县| 双峰县| 亚东县| 佛学| 阿合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