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版新教材高考歷史全程一輪總復習第三編 世界史 第九單元 課題26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課件+課題訓練+學生用書)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版新教材高考歷史全程一輪總復習第三編 世界史 第九單元 課題26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課件+課題訓練+學生用書)

資源簡介

課題訓練26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15分)
1.[2023·濰坊市高三模擬]15世紀,一名意大利人從希臘帶回了238本珍貴書稿,受到了像凱旋的將軍一樣的歡迎,王子和教士們爭相出價分享這些“戰利品”;君士坦丁堡陷落后,數以千計被搶救出來的珍貴書冊大部分被意大利人收藏。這反映出,當時意大利的文化階層(  )
A.擔當起國際文化交流重任
B.熱衷于保護原始宗教典籍
C.為弘揚古典文化做出貢獻
D.成為本國文藝復興的主力
2.[2023·秦皇島市高三三模]拉斐爾創作了油畫《西斯廷圣母》,畫中的圣母顯現出人間母親的溫柔、慈愛。就此畫,一位評論家如此評價:“拉斐爾的理想是成為世界上最美好的人,是面對人,而不是宗教給予他的神。”該評論家意在說明拉斐爾(  )
A.要求擺脫宗教束縛B.詮釋世俗的人性美
C.推崇浪漫主義手法D.過于追求感官享受
3.[2023·莆田市高三三模]17世紀,英國人理查德在回答他所在的教會對他進行質詢時說:“如果上帝給你指了一條路讓你可以合法賺到比通過其他方式賺得更多的錢,而你拒絕走這條路,卻選擇走賺得更少的路,那么你就是在違背上帝的召喚,拒絕做上帝的奴仆。”理查德這一言論(  )
A.適應了資本主義的要求
B.促進了民主意識的覺醒
C.沖擊了羅馬教廷的權威
D.開啟了西歐的對外擴張
4.[2023·山東青島期中]下圖是關于宗教改革的漫畫《另一扇門》。漫畫內容反映了(  )
A.宗教改革者主張靈魂自救
B.教會倡導煩瑣的宗教儀式
C.新教徒主張建立民族教會
D.羅馬教會否認《圣經》權威
5.[2023·河南洛陽統考]啟蒙運動時期的思想家相信,存在著像牛頓所證實的那樣控制物質世界、也控制人類社會的自然法則,他們開始將理性應用于所有領域,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傳統——都受到理性的檢驗。據此可知,啟蒙思想家所倡導的理性(  )
A.根源于牛頓創建的經典力學體系
B.促進了人與自然的雙重覺醒
C.有助于構建近代社會的政治藍圖
D.帶來了自然科學的重大突破
二、非選擇題(16分)
6.[2023·南通市高三大聯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意大利人文主義者們熱心于新的教育思想的實踐,并得到一些王公貴族和開明君主的支持。在這些新的學校,他們一般以古典著作為教學內容,以此引導學生欣賞先賢們的智慧和道德風范,培養高尚的情感和堅強的毅力。他們崇拜古希臘人的健康生活,強調身心協調發展,長期被中世紀學校忽視的體育、音樂、繪畫和詩歌等重新受到關注。他們按照學生各自的特點、能力和興趣來教授不同的知識,注重啟發引導,減少懲戒、杜絕體罰,給學生自由的思維空間和天性發展。他們把學校營造成和諧友愛的集體,人們常稱之為“快樂之家”。這樣的氛圍為貴族們所仰慕,他們紛紛把子弟送到這里來。
——摘編自劉明翰《歐洲文藝復興史》
材料二 啟蒙運動的哲學思潮發展深深影響了法國的高等教育,讓法國高等教育重生。教育的管理權掌控在政府和國家手中,教師成為國家的公職人員,而不再是僧侶。教育從服務社會的需求出發,為了培養和提高大眾素質服務,而不再僅僅是培養能適應上流社會的人或者朝臣和紳士。在教學中摒棄了以宗教神學為主的內容,逐漸以世俗的藝術和科學為主。各級高等教育機構成為資產階級宣傳和灌輸其政治、經濟和文化思想的主要陣地,新興大學成為人們接受新知識、新思想、新倫理觀念、新價值觀念以及新的人生準則的主要渠道。
——摘編自易然《從思想的沃土中汲取營養》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文藝復興時期教育思想的基本內涵。(6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文藝復興時期教育和啟蒙運動時期教育的不同點。(10分)
課題訓練26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
1.解析:根據題干內容可知,在15世紀,一名意大利人“從希臘”帶回了238本珍貴書稿,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后,“數以千計被搶救出來的珍貴書冊大部分被意大利人收藏”,這些行為就使得古希臘文化得以保存,從而為后來文藝復興的興起提供了文化條件,即題干內容中意大利文化階層的行為為弘揚古典文化做出貢獻,故選C項。
答案:C
2.解析:據材料“拉斐爾的理想是成為世界上最美好的人,是面對人,而不是宗教給予他的神”可知,該評論家意在說明拉斐爾對人性美的刻畫,故選B項;據材料“拉斐爾創作了油畫《西斯廷圣母》”可知,繪畫的題材依舊是宗教內容,并沒有要求擺脫宗教束縛,排除A項;據所學,浪漫主義手法是在18世紀出現,而拉斐爾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排除C項;據材料“拉斐爾的理想是成為世界上最美好的人,是面對人,而不是宗教給予他的神”可知,該評論家是對拉斐爾的贊美而非批評,排除D項。
答案:B
3.解析:“如果上帝給你指了一條路讓你可以合法賺到比通過其他方式賺得更多的錢,而你拒絕走這條路,卻選擇走賺得更少的路,那么你就是在違背上帝的召喚”說明合法賺錢是上帝的意志,客觀上鼓勵了資產階級去獲取更多的財富,代表新興資產階級的心聲,故選A項;“那么你就是在違背上帝的召喚,拒絕做上帝的奴仆”中“奴仆”不是民主的表現,排除B項;“而你拒絕走這條路,卻選擇走賺得更少的路,那么你就是在違背上帝的召喚”從語氣上來說,他客觀上強調了對上帝的服從,有利于建立信仰的權威,由于只是“回答他所在的教會對他進行質詢”,無法判斷對羅馬教會態度,排除C項;“上帝給你指了一條路讓你可以合法賺到比通過其他方式賺得更多的錢”這里強調合法的獲得財富,無法判斷是否一定得通過擴張獲得,排除D項。
答案:A
4.解析:題干漫畫內容顯示,在通往天堂的道路上有兩扇門,其一是向教會繳納金銀,其二是自己拿著《圣經》。據此可知,該漫畫反映出宗教改革主張通過閱讀《圣經》到達天堂,即主張個人靈魂獲救靠自己的信仰,故選A項;宗教改革倡導“因信稱義”,即摒除煩瑣的宗教儀式,排除B;該漫畫主要反映教民如何才能到達天堂,與“建立民族教會”無關,排除C;在中世紀的歐洲,人們把《圣經》奉為經典,不可能否認《圣經》的權威性,排除D。
答案:A
5.解析:由材料“將理性應用于所有領域,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傳統——都受到理性的檢驗”可知,以理性主義為核心的啟蒙運動將理性思想拓展到各個領域,在反對封建專制的同時提出了近代社會的政治藍圖,故選C項;啟蒙運動的根源是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排除A項;啟蒙運動把人們從封建專制和等級特權的思想藩籬中解放出來,促使人與社會的雙重覺醒,材料并未提及,排除B項;自然科學的重大突破推動啟蒙運動的發展,排除D項。
答案:C
6.解析:第(1)問據材料一“他們一般以古典著作為教學內容,以此引導學生欣賞先賢們的智慧和道德風范”可得重視古典文化道德教育;據材料一“他們崇拜古希臘人的健康生活,強調身心協調發展”可得注重人的個性解放和全面發展;據材料一“他們按照學生各自的特點、能力和興趣來教授不同的知識”可得提倡因材施教;據材料一“注重啟發引導,減少懲戒、杜絕體罰,給學生自由的思維空間和天性發展。他們把學校營造成和諧友愛的集體”可得強調和諧、友愛、寬松等內容。第(2)問據材料一“意大利人文主義者們熱心于新的教育思想的實踐,并得到一些王公貴族和開明君主的支持”和材料二“教育的管理權掌控在政府和國家手中”可得從辦學主體上看,前者是私人辦學,得到貴族支持,后者管理權在政府和國家;據材料一“以此引導學生欣賞先賢們的智慧和道德風范,培養高尚的情感和堅強的毅力”和材料二“教育從服務社會的需求出發,為了培養和提高大眾素質服務”可得從辦學目的上看,前者以培養社會精英為主,后者為提升大眾素質服務;據材料一“崇拜古希臘人的健康生活”和材料二“逐漸以世俗的藝術和科學為主”可得從內容上看,前者以學習古典著作為主,后者以學習世俗化藝術和科學為主;據材料一“這樣的氛圍為貴族們所仰慕,他們紛紛把子弟送到這里來”和材料二“成為資產階級宣傳和灌輸其政治、經濟和文化思想的主要陣地,新興大學成為人們接受新知識、新思想、新倫理觀念、新價值觀念以及新的人生準則的主要渠道”可得從影響上看,前者推動了貴族教育的發展,促進人文主義思想的傳播;后者為資產階級反封建提供思想武器、推動了啟蒙思想的發展等方面的不同。
答案:(1)基本內涵:重視古典文化道德教育;(2分)注重人的個性解放和全面發展;(2分)提倡因材施教;(1分)強調和諧、友愛、寬松。(1分)
(2)不同點:辦學主體:前者是私人辦學,得到貴族支持;后者管理權在政府和國家。(2分)
辦學目的:前者以培養社會精英為主;后者為提升大眾素質服務。(2分)
教育內容:前者以學習古典著作為主,后者以學習世俗化藝術和科學為主。(2分)
社會影響:前者推動了貴族教育的發展,促進人文主義思想的傳播;后者為資產階級反封建提供思想武器、推動了啟蒙思想的發展。(4分)(共56張PPT)
課題26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
【課標要求】 
了解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淵源。
必備知識·自主排查
關鍵能力·素養提升
命題溯源·聚焦高考
必備知識·自主排查
知識點一 文藝復興
1.背景
(1)根本原因:西歐中世紀晚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
(2)文化基礎:西歐文化自身的傳承與發展,豐厚的____________文化積淀,又從東方汲取了大量文化養料。
(3)人才優勢: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學者文人。
2.實質:創立符合新興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文化。
3.精神內核:人文主義
(1)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
(2)反對________,抨擊教會腐敗和守舊思想,崇尚理性。
(3)重視發揮人的才智和創造力,追求________的幸福生活。
(4)提倡探索人與自然的奧秘。
古希臘羅馬
禁欲主義
現世社會
4.成就
(1)意大利
(2)英國:莎士比亞的《________》《李爾王》等,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觀念。
領域 人物 特點
文學 三杰 薄伽丘 諷刺教會的封建腐朽,宣揚人性的自由
________. 彼特拉克 美術 三杰 ________. 運用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突破了中世紀呆板僵硬的風格,描繪現世生活,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拉斐爾 米開朗琪羅 但丁
達·芬奇
哈姆雷特
5.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長期被宗教戒律壓抑和禁錮的人性,使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人本身與現世世界。
知識點二 宗教改革
1.背景
(1)文藝復興使天主教會的權威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
(2)人們對羅馬教廷的長期盤剝日益不滿。
2.過程
序幕 1517年,馬丁·路德撰寫了《____________》 馬丁·路德 宗教改革 主張 改革教義:人的靈魂獲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煩瑣的宗教儀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改革教會:建立獨立的民族教會和廉儉教會,力主用民族語言進行宗教活動
結果 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
宗教改革 的擴展 西歐其他國家也進行宗教改革,建立了獨立于羅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________和英國的國教影響最大 九十五條論綱
加爾文派
3.影響
(1)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傳播和發展了人文主義。
(2)有利于歐洲資本主義的成長。
(3)推動了歐洲________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
民族國家
知識點三 近代科學的興起
1.背景: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深入發展,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也產生了革命性變化。
2.時間:16~17世紀。
3.成就
(1)哥白尼提出“________”,否定天主教會宣揚的“地心說”,建立起一種新的宇宙觀。
(2)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為___________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3)光學、熱學、電磁學、解剖學等領域取得了巨大進步。
4.意義
(1)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化思維方式,確立了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和綜合等基本途徑發現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
(2)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
日心說
近代物理學
知識點四 啟蒙運動
1.背景
(1)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學的發展。
(2)新興資產階級要求擺脫專制王權和教會的思想束縛。
2.實質:以理性和科學的光芒,驅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熱和專制統治帶來的黑暗。
3.精神內核:“理性”,強調獨立思考與________,認為人的理性是判斷是非的標準。
自主精神
4.主張
思想家 觀點 共性
伏爾泰 寄希望于“開明”君主進行改革,建立____________. 相信進步,相信在科學和教育的作用下,社會將趨于完美;對未來社會提出______平等、自由、法治和權力制衡等政治思想;都反對君主專制
________. 強調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相互監督、制衡 盧梭 主張________和直接民主制 亞當·斯密 ________是財富的源泉和衡量價值的尺度,主張自由競爭 康德 人應該獨立思考,理性判斷,主張民主、自由、平等 君主立憲制
孟德斯鳩
主權在民
勞動
天賦人權
5.影響
(1)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和輿論宣傳。
(2)直接推動了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有助于在這些國家建立資產階級統治。
(3)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精神武器。
1.學術情境——文藝復興時期的人神觀
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一方面批判基督教的墮落和腐朽,鼓吹人性解放;另一方面又是虔誠的基督徒。這導致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既注重人性的因素又不忽視神性的內容,既講究世俗的文化又不背棄基督教精神。他們創造性地闡發基督教神學文化傳統的某些思想資源,用以解釋其新型的人本觀念。
思考:文藝復興時期對宗教的態度如何?
提示:信仰宗教;但反對宗教神權的世界觀。
2.學習情境——但丁的歷史地位
恩格斯說:“但丁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思考:你如何理解?
提示:這是恩格斯對但丁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的精辟概括。但丁作為承前啟后的標志性人物,給后世留下了精神和文學財富。
3.構圖解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與宗教神學的內涵比較
4.思維拓展——馬丁·路德的主張所體現的人文主義精神
馬丁·路德認為只要有虔誠的信仰,靈魂便可以得救;每個基督徒都可以直接閱讀和解釋《圣經》,而不是盲目聽從教皇和教會的說教。這一思想使人獲得精神上的自由和靈魂得救的自主權,帶有鮮明的人文主義色彩。
5.社會情境——教權和王權
中世紀教會倡導“日月說”:教權是太陽,皇權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陽。
但丁提出“兩個太陽說”:教權是一個太陽,皇權也是一個太陽。
思考:但丁提出“兩個太陽說”本意是什么?
提示:弱化教權,強化王權。
6.思維拓展——牛頓力學體系的特征
(1)注重實驗。實驗可以進一步揭示客觀現象和過程之間的邏輯關系,并由此得出重要的結論。
(2)力學體系的數學化。主要運用他創立的微積分做計算工具,這種數學化源于自然界內在的數學關系。
7.概念闡釋——理性主義
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斷。理性主義要求用人的思考去判斷問題,而不是依賴天意或神的旨意。思考和判斷的標準:敬畏真實,尊重科學。目的是保障人的自然權利,即自由、平等、民主等最基本的權利。實質是資產階級要求反對專制主義、教權主義和封建特權,追求政治平等和經濟自由,構建一個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會。
8.學習情境——歐洲的啟蒙思想
在法國大革命中淪為階下囚的國王路易十六讀完伏爾泰和盧梭的著作后,不禁喟然長嘆:“這兩個人毀了法國。”
思考:路易十六的感嘆說明了什么?
提示:啟蒙思想推動了法國大革命,推翻了法國的封建統治,推動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
9.體系構建——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
關鍵能力·素養提升
探究點 從人文精神到理性之光——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
史料實證——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史料一 我們人類的骨肉都是用同樣的物質造成的,我們的靈魂都是天主賜給的,具備著同等的機能和一樣的效用。我們人類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區分人類的標準,那發揮大才大德的才當得起一個“貴”;否則就只能算是“賤”。
——摘編自[意]薄伽丘《十日談》
史料二 文藝復興并非是對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趨”的簡單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的一種創新,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斗爭在意識形態上的反映。……新興資產階級為了求得自身的發展,必須首先在思想上從中古時期的宗教神學桎梏下解放出來。為此,他們不得不借用作為基督教神學的對立物的、富有生活氣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來表達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
史料三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為,而是單用信才能領受的愛慕的。因此,既然靈魂為它的生命與義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靈魂稱義顯然單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為。
——摘編自[德]馬丁·路德《論基督徒的自由》
【探究】 
(1)史料一反映出薄伽丘提出的進步思想是什么?
                                    
                                   
(2)根據史料二,指出文藝復興運動的特點和實質。
                                   
                                    
(3)根據史料三,有人認為馬丁·路德的主張樹立了“上帝”的權威,因此馬丁·路德的學說與人文主義沒有聯系。對此你有何理解?
[提示] 人生而平等。
[提示] 
特點:資產階級用古典文化為現實政治服務。實質:資產階級新文化運動。
[提示] 馬丁·路德的學說強調人們在內心世界中發現宗教,每一個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虔誠信仰使自己擺脫“罪惡”,不需要教會作為中介,實際上否定了教皇的權威,使人們獲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靈魂得救的自主權,從而帶有鮮明的人文主義色彩。
【通法悟道】
歷史解釋——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發展歷程及不同階段的內涵
階段 人文主義內涵
文藝復興 批判神權統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肯定人的現世生活;崇尚理性和科學,追求知識
發展 宗教改革 主張信仰得救,實際上否定了教皇的權威,使人民獲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靈魂得救的自主權
成熟 啟蒙運動 啟蒙運動豐富和發展了人文精神的內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學的斗爭推進到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理性王國”、按照資產階級利益構建政治制度的高度
唯物史觀——近代思想解放與近代自然科學產生和發展的關系
(1)近代思想解放促進了近代科學技術的產生和發展。
①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從思想上解放了人和人性,把人從宗教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激發了人對宇宙、自然和人自身的探究熱情。文藝復興運動直接為打破“地心說”提供了思想動力和精神基礎。
②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對人們思想的解放為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思想條件。
(2)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新的思想解放。
①近代天文學革命打破了中世紀神學世界觀的支柱之一——“地心說”,給神學以極大沖擊。
②牛頓用數學的研究方法描述宇宙運行的自然法則,為啟蒙思想提供了科學理論依據。
③促進了哲學的變革與發展,如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
④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資本主義社會觀念產生巨大的影響,從此人類的思維更加科學化,文明發展呈現加速化。
⑤印刷術等科技的進步與傳播為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出現準備了條件。
開放探究——從“社會轉型”角度分析啟蒙運動
史料一 在某種意義上,西方啟蒙運動是對傳統中的希臘道路的復歸,它所反對的是神性的宰制性壟斷。歐洲啟蒙運動張揚科學精神,把啟蒙推進到人的主體性層面,使人擺脫一切愚昧與迷信而獲得自由,用人的智慧重新認識與創造歷史。在西方的啟蒙進程中,啟蒙與傳統表現為一種回歸關系,它的反傳統并沒有打破整個西方文化體系的構架。
——摘編自駱徽等《中西啟蒙運動的比較與啟示》
史料二 啟蒙運動成為后世很多學者的研究對象。列舉如下書目:
【史料導讀】 
(1)啟蒙運動對傳統文化既有繼承,又有創新。
(2)啟蒙運動以“理性”為其精神內核。
(3)啟蒙運動對中西方產生了重要影響,推動了中西方的社會轉型。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 熊月之 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藝復興時期的人》 加林 三聯書店
《法國革命論》 柏克 商務印書館
【探究】 
(1)根據史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西方啟蒙運動的特點。
                                    
                                    
                                    
(2)作為研究啟蒙運動的史料,在上表書目中你傾向于選擇哪部?請說出你的理由。
[提示] 特點:借助傳統文化,激烈地批判封建文化;崇尚理性精神;構建資產階級政治藍圖。
[提示] 
選擇:《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理由:啟蒙運動等西方文明的沖擊,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社會的進步。
選擇:《文藝復興時期的人》。理由:啟蒙運動是對文藝復興的繼承和發展。
選擇:《法國革命論》。理由:啟蒙運動為法國大革命作了思想準備。
家國情懷——啟蒙運動對社會轉型的推動作用
(1)對近代世界的影響
①有力地批判了封建專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會,動搖了封建統治。
②為資本主義社會提供了一套政治構想,為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建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做了思想和理論上的架構。
(2)對各國政體的影響
①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后,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和《王位繼承法》,確立了責任內閣制和君主立憲制,限制了王權,擴大了議會的權力,確立了議會權力高于王權、司法權獨立于王權的原則,實踐了啟蒙思想家的分權思想和人民主權思想。
②對美國:獨立戰爭勝利后,制定了1787年憲法,確立了共和政體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體現了啟蒙運動中的人民主權思想和三權分立思想。
③對法國:在19世紀70年代制定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從法律上確立了共和政體,體現了主權在民的思想。
命題溯源·聚焦高考
?真題引領?——在體驗中品悟真諦
[示例] [2022·湖北高考卷,12]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期間,英國許多劇院不斷上演富有意大利特色的戲劇。據統計,到1650年共有563部意大利戲劇在英國演出。莎士比亞的戲劇《無事生非》就是在意大利故事文本的基礎上改編而成。由此可以看出(  )
A.意大利的戲劇藝術水平高超
B.英國戲劇善于借鑒和創新
C.英國政治變革影響戲劇創作
D.人文主義逐步傳播到英國
答案:D
[解題流程] 
[演練1] 命題點:殖民擴張與荷蘭繪畫
[2022·廣東卷,12]17世紀的荷蘭畫家作品中經常呈現如下場景:整齊的城市、房舍、家具,妻子和兒女們的漂亮服飾,宴會上盛大的排場,海員的英勇,商業的輝煌以及穿梭于各大洋上的荷蘭商船。這反映了當時荷蘭(  )
A.海外貿易豐富了藝術題材
B.浪漫主義藝術風靡一時
C.商業公司壟斷新航路貿易
D.啟蒙運動塑造社會風貌
答案:A
解析:17世紀荷蘭壟斷海上貿易,號稱“海上馬車夫”,殖民活動范圍遍及世界各地,海外貿易的發達,豐富了荷蘭民眾社會生活,進而影響了藝術題材,故A項正確;18世紀末至19世紀30年代,歐洲戰爭、革命不斷,社會政治動蕩,人們對“理性王國”感到失望,浪漫主義文學產生,故排除B項;材料并未說明荷蘭的海洋貿易由商業公司所壟斷,故排除C項;17至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反對教權、王權和等級制度,主張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與材料不符,故排除D項。
[演練2] 命題點:近代科學成就
[2022·廣東高考,11]從充滿智慧的浮力小天平到比薩斜塔自由落體實驗的傳說,從擺的發現到用望遠鏡驗證哥白尼的日心說。這些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描述的科學家是(  )
A.達爾文  B.牛頓
C.愛迪生 D.伽利略
答案:D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伽利略運用比薩斜塔實驗證明了自由落體定律,還通過自制天文望遠鏡觀察天體論證了哥白尼“日心說”的正確性,故D項正確;達爾文,1859年發表《物種起源》,標志著生物進化論的確立,故排除A項;1687年,牛頓發表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創立了經典力學,標志著近代自然科學的形成,故排除B項;愛迪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發明大王,發明了留聲機、電燈、電影攝影機等,故排除C項。
[演練3] 命題點:啟蒙思想家盧梭的思想主張
[2022·湖南高考,12]恩格斯說:“這一觀念特別是通過盧梭起了一種理論的作用,在大革命中和大革命之后起了一種實際的政治的作用,而今天在差不多所有國家的社會主義運動中仍然起著巨大的鼓動作用。”“這一觀念”指的是(  )
A.對人類不平等的批判
B.對社會契約論的肯定
C.對分權與制衡的強調
D.對財產私有制的否定
答案:A
解析:恩格斯提到的“這一觀念”既在法國大革命和大革命之后“起了實際的政治的作用”,同時也在“差不多所有國家的社會主義運動中仍然起著巨大的鼓動作用”,結合所學可知指的是平等,而這個觀念又是“通過盧梭起了一種理論的作用”,也就是盧梭的一個主張,結合所學可知,與這相關的主張應該是盧梭對人類不平等的批判,故選A項;社會契約論是對大革命后建立的資本主義國家有作用,但是對大革命和社會主義運動則沒有“實際的政治的作用”,排除B項;分權與制衡不是盧梭的主張,而是孟德斯鳩的主張,排除C項;對財產私有制的否定不符合題干中的“在大革命中和大革命之后起了一種實際的政治的作用”,且盧梭并沒有否定財產私有制,他只是提到了私有制是人類不平等的根源,排除D項。
[演練4] 命題點:歐洲思想解放運動的影響
[2022·全國乙卷,33]16世紀中葉,法國人帕斯基耶寫作《法國研究》時說:“我用俗語(而非拉丁語)寫作。”布代的《論錢幣》處處流露出捍衛法國文化并與意大利人競爭的意識。有學者因此認為,16世紀是“法國意識”萌發的世紀。據此可知,“法國意識”的萌發緣于(  )
A.人文主義思想的廣泛傳播
B.新興階層擺脫宗教神權束縛
C.資本主義經濟的迅猛發展
D.“人民主權”學說深入人心
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16世紀中葉”“捍衛法國文化”“與意大利人競爭”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伴隨著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的擴展,人文主義思想廣泛傳播,基督教神學思想的影響日益下降,各國家的民族文化意識得到強化,“法國意識”由此萌發,故A項正確;當時新興階層未完全擺脫宗教神權束縛,故B項錯誤;當時還處于前工業化階段,資本主義經濟“迅猛發展”的表述與史實不符,故C項錯誤;“人民主權”學說最初由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提出,故D項錯誤。
[演練5] 命題點:文藝復興時期,阿爾貝蒂的《論繪畫》
[2021·河北高考,12]意大利人阿爾貝蒂(1404~1472年)在《論繪畫》中寫道:“我不知道完美的繪畫作品在鏡子里看起來是如何優秀;但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中的每一個缺點在鏡子里看起來格外明顯。因此,取自自然中的作品應該根據鏡子的建議加以修正。”這表明,當時(  )
A.藝術創作注重展現內心世界
B.現實主義畫派漸趨成熟
C.繪畫技法追求光和色的結合
D.理性意識影響藝術發展
答案:D
解析:據材料“取自自然中的作品應該根據鏡子的建議加以修正”可知,文藝復興時期,阿爾貝蒂認為使用鏡子可以更清楚地感知作品的缺點,體現的是自然科學理性意識對藝術創作的影響,故選D項;浪漫主義藝術創作注重展現內心世界,出現于18世紀后半葉,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現實主義畫派興起于19世紀的歐洲,通過真實地表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形象,剖析社會問題的本質,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印象派繪畫興起于19世紀60年代,追求光和色的結合,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
?創新應用?——在訓練中提升能力
1.命題點:文藝復興的特點
[2023·鄂東南高三聯考]有學者指出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力圖吸收基督教的原始平等觀念,來批判教、俗貴族的荒淫與墮落;闡發傳統的王權神授理論,來否定教權高于王權的主張;通過對基督教原典《圣經》的翻譯、考證,來動搖羅馬教廷的中世紀拉丁語《圣經》的神圣地位。這表明文藝復興(  )
A.摧毀了天主教會的精神獨裁
B.借助上帝權威來闡述人文主義
C.為宗教改革提供了一定助力
D.呈現出復雜性和矛盾性的特點
答案:D
解析:根據材料“力圖吸收基督教的原始平等觀念,來批判教、俗貴族的荒淫與墮落”“通過對基督教原典《圣經》的翻譯、考證,來動搖羅馬教廷的中世紀拉丁語《圣經》的神圣地位”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一方面利用基督教教義批判世俗貴族的荒淫墮落,另一方面又借用世俗權力打壓教權,同時利用基督教原典《圣經》動搖拉丁語《圣經》的神圣地位,這一系列舉措體現了文藝復興呈現出復雜性和矛盾性的特點,故選D項。
2.命題點:宗教改革的影響
[2023·重慶市高三三模]宗教改革作為民族獨立運動的重要表現形式,體現了民族國家形成時期世俗政權對僧侶統治的反抗,是世俗君主國反對天主教會一統天下,爭取民族獨立和建立民族國家的重要途徑。這說明宗教改革的重要影響是(  )
A.推動了西方宗教改革運動的發展
B.極大降低了宗教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
C.有利于增強民族國家的政治權威
D.形成了歐洲中央集權的民族國家
答案:C
解析:據材料“是世俗君主國反對天主教會一統天下,爭取民族獨立和建立民族國家的重要途徑”,可知宗教改革促進了民族國家的形成和世俗權力的擴大,故選C項;推動宗教改革運動的發展屬于宗教方面的影響,而材料強調世俗權力和民族國家的影響,排除A項;宗教改革雖然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宗教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但遠達不到“極大”的程度,排除B項;宗教改革促進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但不是“形成了”,排除D項。
3.命題點: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
[2023·臺州市高三教學質量評估]如圖是1738年版伏爾泰的《牛頓哲學原理》一書的扉畫。其意為“光明”從牛頓頭上照下,通過繆斯女神手中的鏡子反射到正在寫作的伏爾泰身上,下列選項中,對扉畫解讀最合理的是(  )
A.牛頓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
B.牛頓經典力學體系的建立推動了啟蒙運動的開展
C.折射出18世紀的歐洲依然籠罩在神學統治之下
D.自然科學的發展決定了理性主義的發展
答案:B
解析:據材料可知,“光明”指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反射到伏爾泰身上”表明牛頓力學沉重打擊了基督教神學,為啟蒙運動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故選B項;牛頓是物理學家,而不是哲學家,排除A項;材料強調牛頓力學與啟蒙運動的關系,與“18世紀的歐洲依然籠罩在神學統治之下”無關,排除C項;“決定”說法錯誤,自然科學的發展促進了理性主義的發展,排除D項。
4.命題點:盧梭的思想主張
[2023·武漢市高三模擬]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寫到:“這一由全體個人的結合所形成的公共人格,以前稱為城邦,現在則稱為共和國或政治體;當它是被動時,它的成員就稱它為國家;當它是主動時,就稱它為主權者;而以之和它的同類相比較時,則稱它為政權。至于結合者,他們集體地就稱為人民;個別地,作為主權權威的參與者,就叫做公民。”這里,盧梭倡導(  )
A.人民主權 B.自由平等
C.三權分立 D.天賦人權
答案:A
解析:據材料“至于結合者,他們集體地就稱為人民;個別地,作為主權權威的參與者,就叫做公民”可知,盧梭倡導社會契約簽訂的結果就是使分散的個人結合為一個集體,共和政體是由具有主權的人民構成的,強調主權在民,故選A項;自由平等強調人的權利,但盧梭強調的是人民參政的權力,排除B項;三權分立是孟德斯鳩的主張,排除C項;天賦人權強調人的自然權利,但盧梭強調人的社會權力,排除D項。課題26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
【課標要求】 了解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淵源。
必備知識·自主排查
知識點一文藝復興
1.背景
(1)根本原因:西歐中世紀晚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
(2)文化基礎:西歐文化自身的傳承與發展,豐厚的____________文化積淀,又從東方汲取了大量文化養料。
(3)人才優勢: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學者文人。
2.實質:創立符合新興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文化。
3.精神內核:人文主義
(1)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
(2)反對________,抨擊教會腐敗和守舊思想,崇尚理性。
(3)重視發揮人的才智和創造力,追求________的幸福生活。
(4)提倡探索人與自然的奧秘。
4.成就
(1)意大利
領域 人物 特點
文學 三杰 薄伽丘 諷刺教會的封建腐朽,宣揚人性的自由
________.
彼特拉克
美術 三杰 ________. 運用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突破了中世紀呆板僵硬的風格,描繪現世生活,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拉斐爾
米開朗琪羅
(2)英國:莎士比亞的《________》《李爾王》等,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觀念。
5.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長期被宗教戒律壓抑和禁錮的人性,使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人本身與現世世界。
知識點二宗教改革
1.背景
(1)文藝復興使天主教會的權威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
(2)人們對羅馬教廷的長期盤剝日益不滿。
2.過程
序幕 1517年,馬丁·路德撰寫了《____________》
馬丁·路德 宗教改革 主張 改革教義:人的靈魂獲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煩瑣的宗教儀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改革教會:建立獨立的民族教會和廉儉教會,力主用民族語言進行宗教活動
結果 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
宗教改革 的擴展 西歐其他國家也進行宗教改革,建立了獨立于羅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________和英國的國教影響最大
3.影響
(1)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傳播和發展了人文主義。
(2)有利于歐洲資本主義的成長。
(3)推動了歐洲________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
知識點三近代科學的興起
1.背景: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深入發展,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也產生了革命性變化。
2.時間:16~17世紀。
3.成就
(1)哥白尼提出“________”,否定天主教會宣揚的“地心說”,建立起一種新的宇宙觀。
(2)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為________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3)光學、熱學、電磁學、解剖學等領域取得了巨大進步。
4.意義
(1)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化思維方式,確立了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和綜合等基本途徑發現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
(2)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
知識點四啟蒙運動
1.背景
(1)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學的發展。
(2)新興資產階級要求擺脫專制王權和教會的思想束縛。
2.實質:以理性和科學的光芒,驅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熱和專制統治帶來的黑暗。
3.精神內核:“理性”,強調獨立思考與________,認為人的理性是判斷是非的標準。
4.主張
思想家 觀點 共性
伏爾泰 寄希望于“開明”君主進行改革,建立____________. 相信進步,相信在科學和教育的作用下,社會將趨于完美;對未來社會提出______平等、自由、法治和權力制衡等政治思想;都反對君主專制
________. 強調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相互監督、制衡
盧梭 主張________和直接民主制
亞當·斯密 ________是財富的源泉和衡量價值的尺度,主張自由競爭
康德 人應該獨立思考,理性判斷,主張民主、自由、平等
5.影響
(1)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和輿論宣傳。
(2)直接推動了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有助于在這些國家建立資產階級統治。
(3)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精神武器。
1.學術情境——文藝復興時期的人神觀
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一方面批判基督教的墮落和腐朽,鼓吹人性解放;另一方面又是虔誠的基督徒。這導致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既注重人性的因素又不忽視神性的內容,既講究世俗的文化又不背棄基督教精神。他們創造性地闡發基督教神學文化傳統的某些思想資源,用以解釋其新型的人本觀念。
思考:文藝復興時期對宗教的態度如何?
試答:                                    
                                    
2.學習情境——但丁的歷史地位
恩格斯說:“但丁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思考:你如何理解?
試答:                                    
                                    
3.構圖解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與宗教神學的內涵比較
4.思維拓展——馬丁·路德的主張所體現的人文主義精神
馬丁·路德認為只要有虔誠的信仰,靈魂便可以得救;每個基督徒都可以直接閱讀和解釋《圣經》,而不是盲目聽從教皇和教會的說教。這一思想使人獲得精神上的自由和靈魂得救的自主權,帶有鮮明的人文主義色彩。
5.社會情境——教權和王權
中世紀教會倡導“日月說”:教權是太陽,皇權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陽。
但丁提出“兩個太陽說”:教權是一個太陽,皇權也是一個太陽。
思考:但丁提出“兩個太陽說”本意是什么?
試答:                                    
                                    
6.思維拓展——牛頓力學體系的特征
(1)注重實驗。實驗可以進一步揭示客觀現象和過程之間的邏輯關系,并由此得出重要的結論。
(2)力學體系的數學化。主要運用他創立的微積分做計算工具,這種數學化源于自然界內在的數學關系。
7.概念闡釋——理性主義
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斷。理性主義要求用人的思考去判斷問題,而不是依賴天意或神的旨意。思考和判斷的標準:敬畏真實,尊重科學。目的是保障人的自然權利,即自由、平等、民主等最基本的權利。實質是資產階級要求反對專制主義、教權主義和封建特權,追求政治平等和經濟自由,構建一個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會。
8.學習情境——歐洲的啟蒙思想
在法國大革命中淪為階下囚的國王路易十六讀完伏爾泰和盧梭的著作后,不禁喟然長嘆:“這兩個人毀了法國。”
思考:路易十六的感嘆說明了什么?
試答:                                    
                                    
9.體系構建——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
關鍵能力·素養提升
探究點 從人文精神到理性之光——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
史料實證——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史料一 我們人類的骨肉都是用同樣的物質造成的,我們的靈魂都是天主賜給的,具備著同等的機能和一樣的效用。我們人類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區分人類的標準,那發揮大才大德的才當得起一個“貴”;否則就只能算是“賤”。
——摘編自[意]薄伽丘《十日談》
史料二 文藝復興并非是對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趨”的簡單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的一種創新,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斗爭在意識形態上的反映。……新興資產階級為了求得自身的發展,必須首先在思想上從中古時期的宗教神學桎梏下解放出來。為此,他們不得不借用作為基督教神學的對立物的、富有生活氣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來表達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
史料三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為,而是單用信才能領受的愛慕的。因此,既然靈魂為它的生命與義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靈魂稱義顯然單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為。
——摘編自[德]馬丁·路德《論基督徒的自由》
【探究】 
(1)史料一反映出薄伽丘提出的進步思想是什么?
試答:                                    
                                    
                                    
(2)根據史料二,指出文藝復興運動的特點和實質。
試答:                                    
                                    
                                    
(3)根據史料三,有人認為馬丁·路德的主張樹立了“上帝”的權威,因此馬丁·路德的學說與人文主義沒有聯系。對此你有何理解?
試答:                                    
                                    
                                    
【通法悟道】
歷史解釋——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發展歷程及不同階段的內涵
階段 人文主義內涵
文藝復興 批判神權統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肯定人的現世生活;崇尚理性和科學,追求知識
發展 宗教改革 主張信仰得救,實際上否定了教皇的權威,使人民獲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靈魂得救的自主權
成熟 啟蒙運動 啟蒙運動豐富和發展了人文精神的內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學的斗爭推進到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理性王國”、按照資產階級利益構建政治制度的高度
唯物史觀——近代思想解放與近代自然科學產生和發展的關系
(1)近代思想解放促進了近代科學技術的產生和發展。
①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從思想上解放了人和人性,把人從宗教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激發了人對宇宙、自然和人自身的探究熱情。文藝復興運動直接為打破“地心說”提供了思想動力和精神基礎。
②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對人們思想的解放為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思想條件。
(2)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新的思想解放。
①近代天文學革命打破了中世紀神學世界觀的支柱之一——“地心說”,給神學以極大沖擊。
②牛頓用數學的研究方法描述宇宙運行的自然法則,為啟蒙思想提供了科學理論依據。
③促進了哲學的變革與發展,如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
④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資本主義社會觀念產生巨大的影響,從此人類的思維更加科學化,文明發展呈現加速化。
⑤印刷術等科技的進步與傳播為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出現準備了條件。
開放探究——從“社會轉型”角度分析啟蒙運動
史料一 在某種意義上,西方啟蒙運動是對傳統中的希臘道路的復歸,它所反對的是神性的宰制性壟斷。歐洲啟蒙運動張揚科學精神,把啟蒙推進到人的主體性層面,使人擺脫一切愚昧與迷信而獲得自由,用人的智慧重新認識與創造歷史。在西方的啟蒙進程中,啟蒙與傳統表現為一種回歸關系,它的反傳統并沒有打破整個西方文化體系的構架。
——摘編自駱徽等《中西啟蒙運動的比較與啟示》
史料二 啟蒙運動成為后世很多學者的研究對象。列舉如下書目: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 熊月之 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藝復興時期的人》 加林 三聯書店
《法國革命論》 柏克 商務印書館
【史料導讀】 
(1)啟蒙運動對傳統文化既有繼承,又有創新。
(2)啟蒙運動以“理性”為其精神內核。
(3)啟蒙運動對中西方產生了重要影響,推動了中西方的社會轉型。
【探究】 
(1)根據史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西方啟蒙運動的特點。
試答:                                    
                                    
                                    
(2)作為研究啟蒙運動的史料,在上表書目中你傾向于選擇哪部?請說出你的理由。
試答:                                    
                                    
                                    
家國情懷——啟蒙運動對社會轉型的推動作用
(1)對近代世界的影響
①有力地批判了封建專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會,動搖了封建統治。
②為資本主義社會提供了一套政治構想,為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建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做了思想和理論上的架構。
(2)對各國政體的影響
①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后,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和《王位繼承法》,確立了責任內閣制和君主立憲制,限制了王權,擴大了議會的權力,確立了議會權力高于王權、司法權獨立于王權的原則,實踐了啟蒙思想家的分權思想和人民主權思想。
②對美國:獨立戰爭勝利后,制定了1787年憲法,確立了共和政體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體現了啟蒙運動中的人民主權思想和三權分立思想。
③對法國:在19世紀70年代制定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從法律上確立了共和政體,體現了主權在民的思想。
命題溯源·聚焦高考
?真題引領?——在體驗中品悟真諦
[示例] [2022·湖北高考卷,12]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期間,英國許多劇院不斷上演富有意大利特色的戲劇。據統計,到1650年共有563部意大利戲劇在英國演出。莎士比亞的戲劇《無事生非》就是在意大利故事文本的基礎上改編而成。由此可以看出(  )
A.意大利的戲劇藝術水平高超
B.英國戲劇善于借鑒和創新
C.英國政治變革影響戲劇創作
D.人文主義逐步傳播到英國
[解題流程] 
[答案]     
[演練1] 命題點:殖民擴張與荷蘭繪畫
[2022·廣東卷,12]17世紀的荷蘭畫家作品中經常呈現如下場景:整齊的城市、房舍、家具,妻子和兒女們的漂亮服飾,宴會上盛大的排場,海員的英勇,商業的輝煌以及穿梭于各大洋上的荷蘭商船。這反映了當時荷蘭(  )
A.海外貿易豐富了藝術題材
B.浪漫主義藝術風靡一時
C.商業公司壟斷新航路貿易
D.啟蒙運動塑造社會風貌
[演練2] 命題點:近代科學成就
[2022·廣東高考,11]從充滿智慧的浮力小天平到比薩斜塔自由落體實驗的傳說,從擺的發現到用望遠鏡驗證哥白尼的日心說。這些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描述的科學家是(  )
A.達爾文  B.牛頓
C.愛迪生 D.伽利略
[演練3] 命題點:啟蒙思想家盧梭的思想主張
[2022·湖南高考,12]恩格斯說:“這一觀念特別是通過盧梭起了一種理論的作用,在大革命中和大革命之后起了一種實際的政治的作用,而今天在差不多所有國家的社會主義運動中仍然起著巨大的鼓動作用。”“這一觀念”指的是(  )
A.對人類不平等的批判
B.對社會契約論的肯定
C.對分權與制衡的強調
D.對財產私有制的否定
[演練4] 命題點:歐洲思想解放運動的影響
[2022·全國乙卷,33]16世紀中葉,法國人帕斯基耶寫作《法國研究》時說:“我用俗語(而非拉丁語)寫作。”布代的《論錢幣》處處流露出捍衛法國文化并與意大利人競爭的意識。有學者因此認為,16世紀是“法國意識”萌發的世紀。據此可知,“法國意識”的萌發緣于(  )
A.人文主義思想的廣泛傳播
B.新興階層擺脫宗教神權束縛
C.資本主義經濟的迅猛發展
D.“人民主權”學說深入人心
[演練5] 命題點:文藝復興時期,阿爾貝蒂的《論繪畫》
[2021·河北高考,12]意大利人阿爾貝蒂(1404~1472年)在《論繪畫》中寫道:“我不知道完美的繪畫作品在鏡子里看起來是如何優秀;但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中的每一個缺點在鏡子里看起來格外明顯。因此,取自自然中的作品應該根據鏡子的建議加以修正。”這表明,當時(  )
A.藝術創作注重展現內心世界
B.現實主義畫派漸趨成熟
C.繪畫技法追求光和色的結合
D.理性意識影響藝術發展
?創新應用?——在訓練中提升能力
1.命題點:文藝復興的特點
[2023·鄂東南高三聯考]有學者指出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力圖吸收基督教的原始平等觀念,來批判教、俗貴族的荒淫與墮落;闡發傳統的王權神授理論,來否定教權高于王權的主張;通過對基督教原典《圣經》的翻譯、考證,來動搖羅馬教廷的中世紀拉丁語《圣經》的神圣地位。這表明文藝復興(  )
A.摧毀了天主教會的精神獨裁
B.借助上帝權威來闡述人文主義
C.為宗教改革提供了一定助力
D.呈現出復雜性和矛盾性的特點
2.命題點:宗教改革的影響
[2023·重慶市高三三模]宗教改革作為民族獨立運動的重要表現形式,體現了民族國家形成時期世俗政權對僧侶統治的反抗,是世俗君主國反對天主教會一統天下,爭取民族獨立和建立民族國家的重要途徑。這說明宗教改革的重要影響是(  )
A.推動了西方宗教改革運動的發展
B.極大降低了宗教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
C.有利于增強民族國家的政治權威
D.形成了歐洲中央集權的民族國家
3.命題點: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
[2023·臺州市高三教學質量評估]如圖是1738年版伏爾泰的《牛頓哲學原理》一書的扉畫。其意為“光明”從牛頓頭上照下,通過繆斯女神手中的鏡子反射到正在寫作的伏爾泰身上,下列選項中,對扉畫解讀最合理的是(  )
A.牛頓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
B.牛頓經典力學體系的建立推動了啟蒙運動的開展
C.折射出18世紀的歐洲依然籠罩在神學統治之下
D.自然科學的發展決定了理性主義的發展
4.命題點:盧梭的思想主張
[2023·武漢市高三模擬]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寫到:“這一由全體個人的結合所形成的公共人格,以前稱為城邦,現在則稱為共和國或政治體;當它是被動時,它的成員就稱它為國家;當它是主動時,就稱它為主權者;而以之和它的同類相比較時,則稱它為政權。至于結合者,他們集體地就稱為人民;個別地,作為主權權威的參與者,就叫做公民。”這里,盧梭倡導(  )
A.人民主權 B.自由平等
C.三權分立 D.天賦人權
課題26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
必備知識·自主排查
1.提示:信仰宗教;但反對宗教神權的世界觀。
2.提示:這是恩格斯對但丁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的精辟概括。但丁作為承前啟后的標志性人物,給后世留下了精神和文學財富。
5.提示:弱化教權,強化王權。
8.提示:啟蒙思想推動了法國大革命,推翻了法國的封建統治,推動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
知識點一
1.(2)古希臘羅馬
3.(2)禁欲主義 (3)現世社會 
4.(1)但丁 達·芬奇 (2)哈姆雷特
知識點二
2.九十五條論綱 加爾文派 
3.(3)民族國家 
知識點三
3.(1)日心說 (2)近代物理學 
知識點四
3.自主精神
4.君主立憲制 孟德斯鳩 主權在民 勞動 天賦人權 
關鍵能力·素養提升
探究點
1.[提示] (1)人生而平等。
(2)特點:資產階級用古典文化為現實政治服務。實質:資產階級新文化運動。
(3)馬丁·路德的學說強調人們在內心世界中發現宗教,每一個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虔誠信仰使自己擺脫“罪惡”,不需要教會作為中介,實際上否定了教皇的權威,使人們獲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靈魂得救的自主權,從而帶有鮮明的人文主義色彩。
4.[提示] (1)特點:借助傳統文化,激烈地批判封建文化;崇尚理性精神;構建資產階級政治藍圖。
(2)選擇:《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理由:啟蒙運動等西方文明的沖擊,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社會的進步。選擇:《文藝復興時期的人》。理由:啟蒙運動是對文藝復興的繼承和發展。選擇:《法國革命論》。理由:啟蒙運動為法國大革命作了思想準備。
命題溯源·聚焦高考
?真題引領?——在體驗中品悟真諦
[示例] 答案:D
[演練1] 解析:17世紀荷蘭壟斷海上貿易,號稱“海上馬車夫”,殖民活動范圍遍及世界各地,海外貿易的發達,豐富了荷蘭民眾社會生活,進而影響了藝術題材,故A項正確;18世紀末至19世紀30年代,歐洲戰爭、革命不斷,社會政治動蕩,人們對“理性王國”感到失望,浪漫主義文學產生,故排除B項;材料并未說明荷蘭的海洋貿易由商業公司所壟斷,故排除C項;17至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反對教權、王權和等級制度,主張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與材料不符,故排除D項。
答案:A
[演練2]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伽利略運用比薩斜塔實驗證明了自由落體定律,還通過自制天文望遠鏡觀察天體論證了哥白尼“日心說”的正確性,故D項正確;達爾文,1859年發表《物種起源》,標志著生物進化論的確立,故排除A項;1687年,牛頓發表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創立了經典力學,標志著近代自然科學的形成,故排除B項;愛迪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發明大王,發明了留聲機、電燈、電影攝影機等,故排除C項。
答案:D
[演練3] 解析:恩格斯提到的“這一觀念”既在法國大革命和大革命之后“起了實際的政治的作用”,同時也在“差不多所有國家的社會主義運動中仍然起著巨大的鼓動作用”,結合所學可知指的是平等,而這個觀念又是“通過盧梭起了一種理論的作用”,也就是盧梭的一個主張,結合所學可知,與這相關的主張應該是盧梭對人類不平等的批判,故選A項;社會契約論是對大革命后建立的資本主義國家有作用,但是對大革命和社會主義運動則沒有“實際的政治的作用”,排除B項;分權與制衡不是盧梭的主張,而是孟德斯鳩的主張,排除C項;對財產私有制的否定不符合題干中的“在大革命中和大革命之后起了一種實際的政治的作用”,且盧梭并沒有否定財產私有制,他只是提到了私有制是人類不平等的根源,排除D項。
答案:A
[演練4] 解析:根據材料“16世紀中葉”“捍衛法國文化”“與意大利人競爭”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伴隨著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的擴展,人文主義思想廣泛傳播,基督教神學思想的影響日益下降,各國家的民族文化意識得到強化,“法國意識”由此萌發,故A項正確;當時新興階層未完全擺脫宗教神權束縛,故B項錯誤;當時還處于前工業化階段,資本主義經濟“迅猛發展”的表述與史實不符,故C項錯誤;“人民主權”學說最初由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提出,故D項錯誤。
答案:A
[演練5] 解析:據材料“取自自然中的作品應該根據鏡子的建議加以修正”可知,文藝復興時期,阿爾貝蒂認為使用鏡子可以更清楚地感知作品的缺點,體現的是自然科學理性意識對藝術創作的影響,故選D項;浪漫主義藝術創作注重展現內心世界,出現于18世紀后半葉,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現實主義畫派興起于19世紀的歐洲,通過真實地表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形象,剖析社會問題的本質,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印象派繪畫興起于19世紀60年代,追求光和色的結合,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
答案:D
?創新應用?——在訓練中提升能力
1.解析:根據材料“力圖吸收基督教的原始平等觀念,來批判教、俗貴族的荒淫與墮落”“通過對基督教原典《圣經》的翻譯、考證,來動搖羅馬教廷的中世紀拉丁語《圣經》的神圣地位”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一方面利用基督教教義批判世俗貴族的荒淫墮落,另一方面又借用世俗權力打壓教權,同時利用基督教原典《圣經》動搖拉丁語《圣經》的神圣地位,這一系列舉措體現了文藝復興呈現出復雜性和矛盾性的特點,故選D項。
答案:D
2.解析:據材料“是世俗君主國反對天主教會一統天下,爭取民族獨立和建立民族國家的重要途徑”,可知宗教改革促進了民族國家的形成和世俗權力的擴大,故選C項;推動宗教改革運動的發展屬于宗教方面的影響,而材料強調世俗權力和民族國家的影響,排除A項;宗教改革雖然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宗教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但遠達不到“極大”的程度,排除B項;宗教改革促進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但不是“形成了”,排除D項。
答案:C
3.解析:據材料可知,“光明”指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反射到伏爾泰身上”表明牛頓力學沉重打擊了基督教神學,為啟蒙運動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故選B項;牛頓是物理學家,而不是哲學家,排除A項;材料強調牛頓力學與啟蒙運動的關系,與“18世紀的歐洲依然籠罩在神學統治之下”無關,排除C項;“決定”說法錯誤,自然科學的發展促進了理性主義的發展,排除D項。
答案:B
4.解析:據材料“至于結合者,他們集體地就稱為人民;個別地,作為主權權威的參與者,就叫做公民”可知,盧梭倡導社會契約簽訂的結果就是使分散的個人結合為一個集體,共和政體是由具有主權的人民構成的,強調主權在民,故選A項;自由平等強調人的權利,但盧梭強調的是人民參政的權力,排除B項;三權分立是孟德斯鳩的主張,排除C項;天賦人權強調人的自然權利,但盧梭強調人的社會權力,排除D項。
答案: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澳县| 工布江达县| 平阴县| 冷水江市| 尖扎县| 泸定县| 定结县| 南漳县| 紫阳县| 汝城县| 龙海市| 永登县| 武汉市| 高邮市| 武城县| 大名县| 尤溪县| 绥江县| 台湾省| 乐亭县| 乌拉特中旗| 胶州市| 颍上县| 天峨县| 神农架林区| 凤翔县| 汝城县| 夏津县| 蓝山县| 上思县| 洛阳市| 勃利县| 天津市| 大新县| 吐鲁番市| 永春县| 黄骅市| 金湖县| 舒城县| 小金县| 西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