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課 日本明治維新班級 學號 姓名 等第【學習目標】1.了解日本明治維新的背景,掌握明治維新的措施、性質和意義。(本課重點)2.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明治維新的措施,培養學生分析、理解和歸納能力。3.通過對明治維新評價,使學生能初步學會運用唯物主義觀點,一分為二地評價歷史事件。(本課難點)【預習案】閱讀書本P14-16的相關內容,圍繞“明治維新”這一核心內心,完成以下信息。一、明治維新的背景(內憂外患)1.內憂——19世紀中期,日本處于德川幕府統治之下, 大權旁落, 掌握實權。推行______________,造成了日本與外界的隔絕,阻礙了日本經濟和社會發展;2.外患——1853—1854年,_______海軍艦隊入侵日本,日本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開放港口。其他西方國這接踵而至,民族危機深重。(黑船事件、佩里叩關)3.倒幕運動:面對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德川幕府束手無策,一部分 聯合西南強藩和朝廷公卿,發動了 。1868年1月,倒幕派發動_____________政變,結束幕府統治,改年號為__________。1869年,天皇及政府遷到 。二、明治維新的內容及影響1.時間:__________ 2.領導人:__________________ 3.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措施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軍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經濟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會生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性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評價:積極性:明治維新成為日本歷史的 ,日本迅速走上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現了__________________,開始躋身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局限性:保留了 , 色彩濃厚,走上了 道路。【探究案】結合書本內容,根據材料,完成以下任務。(材料一:明治政府廢除領主土地所有制,承認土地私有,并于1873年頒布條例:茲為改正地稅,原有之田地貢納辦法,一律作廢;并規定于地契調查完畢后,按土地價格征取其百分之三,作為地稅。)(材料二:大凡國之富強系于人民之貧富,而人民之貧富系于物產之多寡。物產之多寡,雖依賴于人民致力于工業與否,但尋其根源,又無不依賴政府官員誘導獎勵之力。——1874年大久保利通《關于殖產興業建議書》)(圖1)(材料三:國家富強之途……第一開發國民多數之智德良能,使進入文明開化之域。——伊藤博文明治政府確定“國民皆學”的方針,提出“邑無不學之戶,家無不學之人”的目標。在改革初期,國家財力緊張的情況下,短短數年內興辦了26000所小學校。)圖2:鹿鳴館里的舞會 圖3:1869年日本建造的第一艘輪船(材料四:1873年,明治政府頒布《征兵令》,組建一支常備軍。這支軍隊與英、美等國不同之處在于它由軍部指揮,軍部只向天皇負責,稱為“皇軍”。所有軍人都接受武士道教育,“武士道”強調“忠君”“尚武”等精神。明治天皇在《御筆信》中鄭重宣布:“經營天下,安撫汝等億兆,欲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于四方。”)(圖4)結合以上材料,列表歸納:明治維新分別從哪些方面進行改革,具體有哪些措施?產生了什么影響?方面 內容 佐證材料 影響【反饋案】1.“該國近年改變舊制……改習西洋兵法,仿造鐵路火車,添置電報,開煤礦,并多派學生赴西國學習器藝,……其勢日張,其志不小。故敢稱雄東土,藐視中國,有窺犯臺灣之舉。”1874年李鴻章這份奏折主要反映的是( )A.明治維新的背景 B.明治維新的影響 C.明治維新的措施 D.明治維新的原因2.有學者認為,日本成為文明國家是由于學習了朝鮮、中國、印度和歐洲文明。明治維新最能體現學習歐洲文明的是( )A.廢藩置縣 B.忠君尚武 C.殖產興業 D.科舉取士3.明治維新時期,日本通過國家大力興建鐵路,發展國家的郵政和電訊事業,建立官營企業;此外,還通過明治政府力量,把官營企業轉讓給與政府關系密切的大資本家。這樣,日本在較短時間內思想了近代化。這些表明日本( )A.利用國家力量實現近代化 B.利用民間資本實現近代化C.利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實現近代化 D.利用外國資本實現近代化4.霍布斯鮑姆在《資本的年代》一書中提到日本明治維時說:“英國模式自然作為鐵路、電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紡織工業以及許多商業方面的模范;法國模式用來改革法制、軍事;大學歸功于美國。”材料所強調的日本明治維新的特點是( )A.兼收并蓄 B.閉關鎖國 C.漫無目標 D.徹底全面 8.日本是一個善于學習的國家。歷史上曾經有兩次在對外學習基礎上進行的重大改革:大化改新和明治維新。關于這兩次改革,說法正確的是( )A.都發生于民族危亡之際 B.都走上了對外擴張道路 C.都是學習西方文化的結果 D.都改變了社會性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