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3課 太平天國運動1.背景:列強侵略激化階級矛盾,清政府的統治危機加深;2.領導人物:洪秀全,1843年創立“拜上帝會”(準備)3.經過時間 事件 歷史意義、評價1851 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 標志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 永安建制 太平天國初步建立起政權組織1853 定都天京 正式建立與清朝對峙的革命政權頒布《天朝田畝制度》 反映農民對土地的渴望,提高運動積極性1853-1856 北伐(敗)、西征(勝) 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進入全盛時期1856 天京事變 太平天國由盛轉衰/ 頒布《資政新篇》 不符合實際,未實施1864 天京陷落 標志著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農民運動的失敗4.歷史意義太平天國起義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沉重打擊了清朝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5.失敗原因(1)主觀:由于農民階級的局限性,無法提出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2)客觀: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曾國藩:湘軍;李鴻章:淮軍;華爾:洋槍隊)6.教訓: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由于階級的局限性,農民階級不能領導中國民主革命取得勝利。1.“借來上帝結聯盟,豎起軍旗反滿清;金殿難堪遙圣殿,北京苦惱對南京。”詩中描述的運動由盛轉衰的標志是( )A.金田起義 B.永安封王 C.天京事變 D.天京陷落2.清朝廣西巡撫周天爵的一封信中描述:“二月初一日出省,帶兵一百名,如駐馬嵬坡,皆不愿走也……而教匪偷越紫荊山而來,如虎兕出柙……答曰‘只有一繩’,則大哭,我何等福氣。”有關的基本史實是( )A.虎門銷煙 B.太平天國運動 C.鴉片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3.孫中山評價太平天國運動說:“太平之師不滅,則猶漢家天下,政由己出,張弛自易。”符合材料中“太平之師”“政由己出”的史證是( )A.虎門銷煙 B.定都天京 C.公車上書 D.成立同盟會4.太平天國運動將農民起義推到了歷史的最高峰。太平天國運動的領導人是( )A.黃興 B.秋瑾 C.洪秀全 D.孫中山5.中國人民一直有著敢于反抗外來侵略的民族傳統。在太平天國后期,率領太平軍抗擊洋槍隊的將領是( )A.李秀成 B.楊秀清 C.石達開 D.洪秀全6.19世紀60年代在浙江慈溪一帶流傳著一首民歌,其中說: “鶴鷹兇惡怕弓打,洋人怕的紅頭軍。”“紅頭軍”指的是( )A.禁煙運動時的中國軍民 B.義和團運動中的群眾C.英勇斗爭的太平軍 D.甲午中日戰爭時的清軍7.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太平天國運動的領導人是誰?他于1851年1月在哪里發動起義?領導的軍隊稱為什么?(2)使太平天國運動由盛轉衰的歷史事件是什么?太平天國運動的結果如何?有怎樣的歷史意義?8.史學家范文瀾曾說:“農民階級消極方面的狹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這些特性的反映,也就決定了太平天國的必然崩潰。”下列能印證范文瀾的觀點是( )A.建立政權 B.頒布《天朝田畝制度》C.天京事變 D.抗擊洋槍隊9.下圖展示的是太平天國運動發展過程中的大事件,其中①②處分別指的是( )A.金田起義、定都天京 B.金田起義、天京事變C.永安建制、天京陷落 D.永安建制、天京事變10.洪秀全懷著濃厚的復古情愫,將小農生活理想化、絕對化,試圖根據自己的設想重塑中國社會。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具體反映洪秀全這一思想的文件是( )A.《天朝田畝制度》 B.《資政新篇》C.《變法通議》 D.《勸世良言》11.史學家唐德剛指出:在19世紀中期來替天行道的洪楊諸賢,都只是具有“改朝”之才,而缺乏“換制”之識。……換制的問題如果解決不了,那他的朝廷也就不可能太長久。“洪楊諸賢”領導的運動( )A.徹底推翻了清朝反動統治 B.提出了“扶清滅洋”口號C.帶有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D.成為了中國近代史的開端12.英國人吟俐在其著作中記載:“1862年9月21日,這個美國兵痞,頭一個為清軍服務的美國人華爾,在率軍攻打慈溪的時候,中彈身亡”。材料最能說明太平天國運動( )A.阻止了列強的侵略 B.戰勝了中外反動勢力C.轉戰了大半個中國 D.推動中國軍事近代化13.下列圖片所示內容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 林則徐虎門銷煙場景圖 三元里平英團舊址三元古 太平軍大破洋槍隊繪畫A.中國人民的抗爭 B.近代化早期探索C.民族危機的加劇 D.自然經濟的解體14.太平天國運動中,列強成立了 “洋槍隊”,與清政府共同鎮壓太平軍。這說明( )A.太平軍已攻陷北京城 B.清軍已失去抵抗能力C.外國勢力已滲透全國內部 D.中外反動勢力已勾結15.太平軍抗擊洋槍隊是近代史上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的光輝一頁。下列屬于太平軍抗擊洋槍隊的戰役是( )A.青浦大捷 B.廊坊、楊村阻擊戰 C.黃海戰役 D.威海衛戰役1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840年爆發的第一次鴉片戰爭,當時中國投入陸軍兵力約10萬人,水師約1萬人,船只多系木質鐵皮,鐵炮質差,殺傷力小;英軍約2萬人,直接參戰的陸海軍約6000—7000人,出動戰艦20艘,船堅炮利,其結果以中國戰敗和英國勝利而結束。(1)根據材料一,指出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的重要原因。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中國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二 中國的禁煙運動給了我們一個戰爭機會……可以使我們乘戰勝之余威,提出我們自己的條件,強迫中國接受,這種機會不會再來,是不能輕易放過的。(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中國被迫接受英國的“條件”寫在什么文件里?這些“條件”對中國社會的最主要影響是什么?材料三 史料可以分為文獻史料、實物史料和口述史料。(3)請你判斷下列史料分別屬于哪一類,并填在相應的橫線上。(填序號)①《鴉片貿易史》 ②虎門銷煙舊址 ③圓明園遺址④《資政新篇》 ⑤《北華捷報》對洋槍隊首領華爾的訪談實物史料文獻史料口述史料材料四 太平天國占據了中國大片江山,這是中國最繁華、最富庶的地區。雖然西方侵略者攫取了許多權益,但太平天國概不承認,這也使得侵略者攫取的權益在中國最繁華富庶的地區無法兌現,大大推遲了西方列強把中國迅速殖民地化的陰謀。——摘編自劉建生主編《晉商五百年·保晉風云》(4)同中國古代的農民運動相比,太平天國運動主要表現為“三新”,即治國方案新、擔負任務新和失敗原因新,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請寫出相對應的內容。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試卷第1頁,共3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參考答案:1.C【詳解】根據題干“借來上帝結聯盟”、“北京苦惱對南京”等并結合所學可知,洪秀全于 1843 年創立“拜上帝會”,并和同學馮云山前往廣西傳教。他們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在山區貧苦農民中發展會眾兩千多人,其中包括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等骨干。1851 年 1 月 11 日,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發動武裝起義,建號太平天國。1853 年 3 月,攻占南京,將南京改名為天京,作為都城,因此詩中描述的是太平天國運動。天京事變使太平天國由盛轉衰,C項正確;金田起義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排除A項;永安封王標志著太平天國初步建立起政權組織,排除B項;天京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失敗,排除D項。故選C項。2.B【詳解】根據“二月初一日出省,帶兵一百名,如駐馬嵬坡,皆不愿走也……而教匪偷越紫荊山而來,如虎兕出柙……答曰‘只有一繩’,則大哭,我何等福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國運動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清軍士氣低落,B項正確;1939年林則徐領導虎門銷煙,材料沒有涉及,排除A項;1840年英國對清政府發動鴉片戰爭,材料沒有涉及,排除C項;1900年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清政府戰敗,簽訂《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材料沒有反映,排除D項。故選B項。3.B【詳解】根據所學知識,1852年,太平軍從永安北上,圍困桂林、長沙,攻克武昌,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將南京改名為天京,作為都城,正式建立與清政府對峙的政權,符合材料中“太平之師”政由己出”的史證,B項正確;虎門銷煙是清政府委派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的歷史事件,最終成功銷毀鴉片兩百多萬斤,該事件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與太平天國運動無關,排除A項;公車上書是指康有為率同梁啟超等一千兩百名舉人于北京聯名上書清光緒皇帝,反對在甲午戰爭中敗于日本的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與太平天國運動無關,排除C項;同盟會是革命派建立的革命政黨,與太平天國運動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4.C【詳解】依據所學知識,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組織發動金田起義,標志太平天國農民運動的爆發,洪秀全稱天王,是太平天國運動的最高領導人,C項正確;黃興、秋瑾、孫中山都是近代資產階級革命黨人,不是太平天國農民運動的代表人物,排除ABD項。故選C項。5.A【詳解】根據所學可知,太平天國后期指的是天京事變后,太平天國由盛轉衰,1860年8月,太平軍將領李秀成在青浦大敗洋槍隊;1862年9月,太平軍圍攻浙江寧波,在慈溪的戰斗中,擊斃了洋槍隊的頭目華爾。A項正確;在1856年的天京事變中,楊秀清被殺,石達開出走,排除BC項;洪秀全是太平天國的領導,洪秀全在定都天京之后,自己貪婪的本性便徹底暴露出來。他為了更好地享受權勢,直接在南京大興土木,修建了不少宮殿花園,排除D項。故選A項。6.C【詳解】根據材料“19世紀60年代”“鶴鷹兇惡怕弓打,洋人怕的紅頭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紅頭軍應是1851年爆發的太平天國運動的太平軍。1851 年 1 月,洪秀全率眾兩萬,在廣西桂平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19世紀60年代,太平軍攻打至浙江一帶。民歌中反映的是太平天國運動抗擊洋槍隊,C項正確;禁煙運動發生在1840年鴉片戰爭前,排除A項;義和團發生在19世紀末,排除B項;甲午中日戰爭的時間是1894-1895年,排除D項。故選C項。7.C【詳解】根據題干“農民階級消極方面的狹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這些特性的反映,也就決定了太平天國的必然崩潰。”結合所學知識,這是分析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原因。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國領導者享樂腐化、領導集團內部矛盾尖銳,爭權奪利,由于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內部爭權奪利,矛盾日漸尖銳化,1856年,楊秀清逼封萬歲,結果韋昌輝殺了楊秀清,韋昌輝被處死,由于洪秀全的猜忌,石達開出走,太平軍人心士氣受到嚴重影響,這就是天京事變。天京事變是領導集團的一場血腥內訌,使太平天國元氣大傷,致使太平天國由盛轉衰。故天京事變能印證范文瀾的觀點,C項正確;建立政權與太平天國失敗無關,排除A項;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對于發動和鼓舞廣大農民起來參加反封建斗爭起了積極作用,與太平天國失敗無關,排除B項;抗擊洋槍隊反映了中國人民抗擊外來侵略,與太平天國失敗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8.B【詳解】根據①“1851年、興起”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51年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開始。根據②“轉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56年秋,楊秀清逼洪秀全封他為“萬歲”,意圖篡位,結果被殺,韋昌輝被處死,石達開率部出走,使太平軍元氣大傷。天京事變使太平天國由盛轉衰。B項正確;定都天京是在太平天國運動達到全盛之前,排除A項;永安建制是太平天國運動的發展階段,排除CD項。故選B項。9.A【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天朝田畝制度》試圖在小農經濟基礎上建立起大同社會,這顯然超越了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是違背歷史發展潮流的,A項正確;《資政新篇》的核心是發展資本主義,排除B項;變法通議》是維新派領袖梁啟超在戊戌變法前夕撰寫的一組政論文章,排除C項;《勸世良言》是基督教,在中國進行傳教的時候,印刷的傳教手冊,排除D項。故選A項。10.C【詳解】依據題干“只是具有‘改朝’之才,而缺乏‘換制’之識。……換制的問題如果解決不了,那他的朝廷也就不可能太長久”,結合所學知識,可見作者認為“洪楊諸賢”即太平天國運動最終失敗的主要原因是農民階級的局限性,農民階級不是近代中國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不可能提出科學的革命綱領或方案改造傳統的封建社會,因此太平天國運動這場農民戰爭即使勝利也只是改朝換代而已,C項正確;辛亥革命徹底推翻了清朝反動統治,排除A項;義和團運動提出了“扶清滅洋”口號,排除B項;鴉片戰爭成為了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排除D項。故選C項。11.A【詳解】結合所學可知,在浙江慈溪戰斗中,太平軍打死洋槍隊頭目華爾,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列強的侵略,A項正確;太平天國運動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了,排除B項;題干材料不能反映太平天國運動轉戰了大半個中國,排除C項;題干材料顯示太平軍打死洋槍隊頭目華爾,不能說明推動中國軍事近代化,排除D項。故選A項。12.A【詳解】根據所學解讀圖片可知,林則徐虎門銷煙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軍大破洋槍隊等都是中國人民面對外國侵略進行的不屈抗爭,由此可知,這些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是中國人民面對外來侵略的抗爭,A項正確;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主要有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中華民族危機的加劇,主要是因為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外國的侵略,中國自然經濟的解體主要是因為資本主義經濟的侵略,均與圖片內容不符,排除BCD三項。故選A項。13.D【詳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太平天國運動中,列強成立了 “洋槍隊”,與清政府共同鎮壓太平軍,說明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革命運動,D項正確;太平軍從來沒有攻陷北京,清軍也沒有失去抵抗能力,排除AB項;“滲透全國內部”的說法過于夸張,排除C項。故選D項。14.A【詳解】根據所學可知,太平軍抗擊洋槍隊是近代史上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的光輝一頁,其中,青浦大捷給侵略者是沉重打擊,A項正確;義和團進行了廊坊、楊村阻擊戰, 黃海戰役、 威海衛戰役是甲午中日戰爭中的戰役,排除BCD三項。故選A項。15.(1)洪秀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太平軍。(2)天京事變;失敗;太平天國運動堅持斗爭14年,轉戰大半個中國,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詳解】(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太平天國運動的領導人是洪秀全,他于1851年1月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發動起義,領導的軍隊稱為太平軍。(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使太平天國運動由盛轉衰的歷史事件是天京事變,天京事變使太平軍元氣大傷,并喪失了乘勝殲滅敵人的有利時機,是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太平天國運動的結果是失敗,關于意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太平天國運動堅持斗爭14年,轉戰大半個中國,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點睛】16.(1)材料一①重要原因:中國武器落后;英國船堅炮利。②根本原因:清朝封建專制制度腐敗,統治者昏庸,綜合國力弱。(2)材料二①文件:《南京條約》及其附件。②影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3)材料三實物史料:②③。文獻史料:①④。口述史料:⑤。(4)材料四①治國方案新:提出向西方學習,發展資本主義。②擔負任務新:在反封建的同時反侵略。③失敗原因新: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下失敗。【詳解】(1)重要原因:根據所學和材料一“中國投入陸軍兵力約10萬人,水師約1萬人,船只多系木質鐵皮,鐵炮質差,殺傷力小;英軍約2萬人,直接參戰的陸海軍約6000—7000人,出動戰艦20艘,船堅炮利”可知,這體現的重要原因是,中國武器落后,英國船堅炮利。根本原因:根據所學可知,失敗是因為,清朝封建專制制度腐敗,統治者昏庸,綜合國力弱。(2)文件:根據所學和材料二“可以使我們乘戰勝之余威,提出我們自己的條件,強迫中國接受,這種機會不會再來,是不能輕易放過的”可知,打敗中國后,強迫中國簽訂《南京條約》及其附件。影響:根據所學可知,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3)史實類別:根據所學和材料三可知,虎門銷煙舊址、圓明園遺址,這是歷史遺址,是實物史實;《鴉片貿易史》、《資政新篇》,這是歷史著作,是文獻史料;北華捷報》對洋槍隊首領華爾的訪談,這是訪談,以對話方式來再現,是口述史實。故實物史料:②③。文獻史料:①④。口述史料:⑤。(4)內容:根據所學和材料四可知,治國方案新,這表現在,提出向西方學習,發展資本主義;擔負任務新,這表現在,在反封建的同時反侵略;失敗原因新,這表現在,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下失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