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8課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同步分層作業(yè)(含答案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8課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同步分層作業(yè)(含答案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8課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1.興中會:1894年,在美國檀香山創(chuàng)建第一個資產(chǎn)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
2.中國同盟會
(1)成立條件:
①資產(chǎn)階級革命思想得到迅速傳播
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鄒容《革命軍》 陳天華《猛回頭》、《警世鐘》
②各種革命團體紛紛成立:影響較大的有華興會和光復會。
③孫中山的主張逐漸得到其他革命黨人的認同,成為革命黨公認的領袖。
(2)成立時間與地點:1905年,日本東京
(3)政治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16字綱領)
(4)總理:孫中山
(5)機關刊物:《民報》
(6)地位(或性質):中國同盟會是我國第一個全國規(guī)模的、統(tǒng)一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政黨。
(7)作用:使全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有了一個統(tǒng)一的領導和明確的奮斗目標,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fā)展。
3.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成為孫中山領導革命的指導思想。
革命綱領 三民主義 含義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民族主義(前提) 推翻清朝統(tǒng)治,反對民族壓迫
創(chuàng)立民國 民權主義(核心) 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資產(chǎn)階級專政的議會制共和國,國民一律平等,總統(tǒng)和議員由國民選舉產(chǎn)生
平均地權 民生主義 核定全國地價,根據(jù)核定地價征收地租稅,逐步地主收買土地,實現(xiàn)土地國有,解決貧富不均等問題
革命綱領、三民主義的局限性:沒有提出明確反帝主張。
1.《中華民國史》寫道:“孫中山提議將分散的革命組織合成一個大團體,協(xié)力從事反清革命。這個提議獲得一致贊成。”“大團體”是指( )
A.同盟會 B.強學會 C.光復會 D.華興會
2.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報是( )
A.《中外紀聞》 B.《萬國公報》 C.《民報》 D.《新青年》
3.陸?zhàn)〇|就義前慷慨陳辭:“今事雖不成,我心甚慰。但一我可殺,而繼我而起者不可盡殺!”陸?zhàn)〇|所說的“不成”之事是( )
A.廣州起義 B.天津保衛(wèi)戰(zhàn) C.廊坊狙擊戰(zhàn) D.黃海大戰(zhàn)
4.有的史學家認為:“從實力來講,孫中山比起洪秀全來,相差不知幾千萬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國不亡于洪、楊,卻被孫文(即孫中山)的幾個口號叫垮了,何哉 主題使然也。孫中山把主題摸對了,幾顆炸彈一丟,清帝國就土崩瓦解了。”孫中山摸到的“主題”是( )
A.師夷長技以制夷 B.師夷長技以自強
C.維護變法,救亡圖存 D.推翻帝制,建立民國
5.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興中會上第一次發(fā)出“振興中華”的號召;不久后,康有為、梁啟超等發(fā)動變法維新運動,也提出振興中國的問題;后來,義和團運動中農民愛國英雄們也提出“振興中國”的口號。這表明( )
A.民權意識開始不斷覺醒 B.革命綱領內容具有一致性
C.救亡圖存成為時代潮流 D.推翻清政府成為大勢所趨
6.“他是中國自由神,三民五權,推翻歷史數(shù)千年專制之局……”這是蔡元培對中國近代一位歷史人物的高度評價。他評價的是( )
A.林則徐 B.孫中山 C.康有為 D.葉挺
7.孫中山是中華民國的締造者、經(jīng)濟近代化的強力推進者。據(jù)此回答
(1)為諦造中華民國,孫中山先生在1905年建立的統(tǒng)一的革命組織是什么?1911年他領導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有什么歷史意義?
(2)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什么?其中反映資產(chǎn)階級在經(jīng)濟上的主張是什么?
(3)我們從孫中山身上應學習哪些精神?
8.李鴻章、康有為、孫中山都是中國近代化進程中有重要影響力的人物。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
A.李鴻章創(chuàng)辦北洋海軍,推動了國防發(fā)展
B.康有為的維新變法有利思想啟蒙
C.孫中山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D.三位人物都代表并維護資產(chǎn)階級的利益
9.以下三人在歷史上的共同身份是( )

A.地主階級洋務派 B.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
C.農民階級斗爭派 D.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
10.“大丈夫生于世間,寧可粗布以御寒,也要保持民族氣節(jié),不可為錦衣玉食傲無恥的幫兇和奴才。”在中國近代為中華民族而犧牲的仁人志士有( )
①文天祥 ②岳飛 ③左寶貴 ④關天培 ⑤秋瑾 ⑥雷鋒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③④⑤
11.下列板書內容簡潔高度凝練。以“天下為公,功成不居”彰顯“責任擔當”的家國情懷的歷史人物是( )
A.孫中山 B.劉少奇 C.鄧小平 D.習近平
12.毛澤東說:“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正規(guī)地說起來,是從孫中山先生開始的。”可以印證這一觀點的史實是( )
A.發(fā)動金田起義 B.建立新式海陸軍
C.創(chuàng)辦《時務報》 D.成立中國同盟會
13.中國同盟會成立后根據(jù)實際情況主要開展了以下活動:同守舊派進行論戰(zhàn),傳播了民主革命思想;堅持武裝反清斗爭,發(fā)動了如黃花崗起義等著名革命,為辛亥革命打下了必要的基礎和條件。以上描述的是中國同盟會的( )
A.重要作用 B.組織原則 C.成立背景 D.全部功能
14.歷史解釋是在史事的敘述和理解的基礎上,對歷史事物進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下列對中國同盟會的表述中,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
A.1905年8月在東京成立同盟會
B.在成立大會上選舉孫中山為同盟會總理
C.在成立大會上確定了政治綱領
D.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統(tǒng)一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政黨
15.1905年《民報》創(chuàng)刊后,陸續(xù)發(fā)表了《民族的國民》《駁新民叢報最近之非革命論》《駁革命可以召瓜分說》《駁革命可以生內亂說》等文章。這反映出《民報》作者群體( )
A.傾向改良 B.主張革命 C.擁護君主立憲 D.贊成君主專制
16.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中華民族的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國人民的抗爭史和探索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事件 條約 影響
鴉片戰(zhàn)爭 A 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 《馬關條約》
八國聯(lián)軍侵華 c
材料二 它是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zhàn)爭,沉重地打擊了清朝的統(tǒng)治和外國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
——摘自《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
材料三 有說歐美共和的政治,我們中國此時尚不能合用的……我們中國的改革最宜于君主立憲,萬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說大謬(錯誤)……且世界立憲,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稱為真立憲。同一流血,何不為直截了當共和……
——摘自孫中山在東京留學生歡迎大會上的演講詞
(1)請寫出材料一表中A、B、C的內容。
(2)材料二中的“農民戰(zhàn)爭”叫什么?該“戰(zhàn)爭”的發(fā)動者是誰?
(3)根據(jù)材料三,指出孫中山提出的與以往不同的理想目標。促使孫中山提出這一理想目標的外部因素是什么?
1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他以崇高的人格深受中國人的敬仰,他是中國禁毒第一人,他是中華民族抵御外辱的偉大的民族英雄。
材料二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他建設西北,抬棺西征,維護了中國的領土主權,打擊了侵略者的囂張氣焰,他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英雄。
材料三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他在黃海海戰(zhàn)中以身殉國,是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民族英雄。
材料四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他認為“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他矢志為變法獻身,被稱為“中國為國流血第一士”。
材料五:“首創(chuàng)中華喚萬民,推翻帝制歷艱辛。鞠躬盡猝興華夏,天下為公勵后人。”他是偉大的民主20世紀中國站在時代前列的第一位偉人。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誰?他的哪一壯舉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誰?他在維護中國領主權方面做出了哪些貢獻?
(3)材料三、四中的“他”分別指的是誰?
(4)材料五中的“他”指的是誰?他領導民主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什么?
(5)這些“中國脊梁”有哪些優(yōu)秀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請答出一點。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參考答案:
1.A
【詳解】根據(jù)題干“孫中山提議將分散的革命組織合成一個大團體,協(xié)力從事反清革命。這個提議獲得一致贊成”結合所學知識,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將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合并成一個統(tǒng)一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推動了反清民主革命的歷史進程,A項正確,強學會是康有為等維新派人士成立的政治團體,并非革命團體,排除B項;光復會由蔡元培、徐錫麟、陶成章等在上海組織建立,是江蘇、浙江、安徽一帶勢力最大的革命團體,排除C項;華興會由黃興、陳天華、宋教仁等留日學生在湖南長沙組織成立。是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一個重要的革命團體,排除D項。故選A項。
2.C
【詳解】根據(jù)“同盟會”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05年,孫中山聯(lián)合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在成立大會上,決定創(chuàng)辦《民報》作為同盟會的機關報,C項正確;康有為在“公車上書”之后不久,創(chuàng)辦了《萬國公報》,1895年創(chuàng)辦于北京,是維新派創(chuàng)辦的第一家報紙,北京強學會成立以后,把《萬國公報》改名為《中外紀聞》,是戊戌變法時期的,排除AB項;《新青年》新文化運動時期的,排除D項。故選C項。
3.A
【詳解】據(jù)材料“今事難不成,此心甚慰。但我可殺,而繼我而起者不可盡殺。”及所學可知,陸?zhàn)〇|與孫中山組建興中會,并決定武裝起義襲取廣州為革命根據(jù)地。他親手繪制青天白日旗,作為起義旗幟,為掩護革命黨人不幸被捕,1895年11月7日英勇就義,A項正確;天津保衛(wèi)戰(zhàn)發(fā)生在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時期,與“陸?zhàn)〇|”無關,排除B項;廊坊狙擊戰(zhàn)發(fā)生在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期間,材料沒有涉及,排除C項;黃海大戰(zhàn)中鄧世昌英勇犧牲,排除D項。故選A項。
4.D
【詳解】據(jù)題干“從實力來講,孫中山比起洪秀全來,相差不知幾千萬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國不亡于洪、楊,卻被孫文(即孫中山)的幾個口號叫垮了,何哉 主題使然也。孫中山把主題摸對了,幾顆炸彈一丟,清帝國就土崩瓦解了。”結合所學可知,半殖半封中國,民族獨立和國家近代化是兩大課題,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符合順應發(fā)展趨勢,表達資階政治經(jīng)濟要求,反映中國人民民族獨立和建立民主共和國的愿望,成為辛亥指導思想,推動革命發(fā)展,推翻了清政府統(tǒng)治,D項正確;師夷長技以制夷,是魏源在其著作《海國圖志》中提出的著名主張,排除A項;師夷長技以自強反映的是洋務運動,排除B項;維護變法,救亡圖存反映的是戊戌變法,排除C項。故選D項。
5.C
【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由題干信息,關鍵詞“振興中華”可知,“康有為、梁啟超等發(fā)動變法維新運動,也提出振興中國的問題”,因此“振興中國”表明救亡圖存成為時代潮流,C項符合題意,C項正確;民權意識開始不斷覺醒,與題干內容不符,A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各階級的革命綱領內容完全一致,不符合事實,B項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已成大勢所趨,與題干內容不符,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C項。
6.B
【詳解】根據(jù)材料“是中國自由神,三民五權,推翻歷史數(shù)千年專制之局”,結合所學可知,材料評價的是孫中山。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宣傳了民主共和思想。孫中山還創(chuàng)立了三民主義思想,倡導五權憲法,B項正確;林則徐、康有為、葉挺,均與題干中“三民五權,推翻歷史數(shù)千年專制之局”不符,排除ACD項。故選B項。
7.(1)中國同盟會;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tǒng)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2)三民主義;民生主義或平均地權。
(3)我們應學習他一往無前、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樹立刻苦學習、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遠大志向和與時俱進、追求真理、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
【詳解】(1)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1905年,孫中山創(chuàng)立了統(tǒng)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歷史意義: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tǒng)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2)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在《民報》發(fā)刊詞中,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fā)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反映資產(chǎn)階級在經(jīng)濟上要求的主張是民生主義。
(3)我們應學習他一往無前、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樹立刻苦學習、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遠大志向和與時俱進、追求真理、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
8.D
【詳解】本題為逆向選擇題,李鴻章是清政府中的洋務派高官,他鎮(zhèn)壓太平天國、創(chuàng)辦軍事工業(yè)、興建海軍,都是為了維護清政府的統(tǒng)治,而不是代表資產(chǎn)階級的利益,D項符合題意,選擇D項;李鴻章是洋務派的代表人物,他創(chuàng)辦北洋海軍和興辦軍事工業(yè),推動了國防發(fā)展,A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康有為的維新變法,促進了晚清的思想啟蒙,B項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孫中山從19世紀末開始了反清革命的生涯,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選D項。
9.D
【詳解】根據(jù)題干圖片和所學知識可知,從左到右,他們三人分別為章炳麟、鄒容和陳天華,資產(chǎn)階級革命思想得到迅速傳播,出現(xiàn)了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的《革命軍》、陳天華的《猛回頭》和《警世鐘》等宣傳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所以,他們三人的共同身份為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D項正確;地主階級洋務派有曾國藩、左宗棠和李鴻章等人,他們維護封建統(tǒng)治,排除A項;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有康有為、梁啟超等人,他們提出君主立憲制,排除B項;農民階級斗爭派有洪秀全、楊秀清和韋昌輝等人,排除C項。故選D項。
10.D
【詳解】根據(jù)材料“中國近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左寶貴在1894年的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犧牲。1841年2月26日,民族英雄關天培率部在虎門與英國侵略者激戰(zhàn)時壯烈犧牲。 秋瑾在1907年的安慶起義中犧牲。因此③④⑤正確,D項正確;①文天祥是南宋抗元英雄;②岳飛是南宋抗金英雄;⑥雷鋒是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英雄,因此①②⑥項不是“中國近代為中華民族而犧牲的仁人志士”,排除含有①②⑥的選項,排除ABC項。D項正確。
11.A
【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1892年孫中山以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于香港西醫(yī)書院,開始在澳門、廣州一帶行醫(yī)。在工作中,接觸到一些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學說,認識到“醫(yī)術救人,所濟有限”,“醫(yī)國”比“醫(yī)人”更重要,從此走上革命政治、反清革命的道路。1894年,孫中山創(chuàng)立了中國最早的革命團體興中會,又聯(lián)合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組織組建了中國第一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在《民報》上,他提出的“三民主義”成為了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此后,他領導了多次反對清政府封建統(tǒng)治的武裝起義。武昌起義爆發(fā)后,他回國領導了辛亥革命,并組建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制定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A項正確;劉少奇、鄧小平、習近平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導人,排除BCD項。故選A項。
12.D
【詳解】結合所學可知,毛澤東認為中國的反帝反封建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是從孫中山開始的,是因為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他推動了中國同盟會的成立,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tǒng)治,建立了資產(chǎn)階級民主共和國一一中華民國,D項正確; 發(fā)動金田起義的是洪秀全,排除A項;建立新式海陸軍的是洋務運動,排除B項;創(chuàng)辦《時務報》的是維新變法,并非革命,排除C項。故選D項。
13.A
【詳解】根據(jù)所學和材料“同守舊派進行論戰(zhàn),傳播了民主革命思想;堅持武裝反清斗爭”可知,同盟會建立后,同守舊派論戰(zhàn),舉行起義,這體現(xiàn)出它的重大影響,A項正確;同盟會的組織原則是總理負責制,排除B項;成立背景是 反清運動風起云涌下成立,排除C項;材料說明了同盟會的一部分功能,排除D項。故選A項。
14.D
【詳解】根據(jù)題干中“對歷史事物進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分析選項可知,D項中“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統(tǒng)一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政黨”是對中國同盟會性質的客觀評判,屬于歷史解釋,D項正確;A項中“1905年8月在東京成立同盟會”、B項中“在成立大會上選舉孫中山為同盟會總理”和C項中“在成立大會上確定了政治綱領”都是對歷史事件的敘述,沒有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不屬于歷史解釋,排除ABC三項。故選D項。
15.B
【詳解】根據(jù)題干材料“1905年《民報》創(chuàng)刊后,陸續(xù)發(fā)表了《民族的國民》《駁新民叢報最近之非革命論》《駁革命可以召瓜分說》《駁革命可以生內亂說》等文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以《民報》為陣地,宣傳自己的主張,倡導革命,利用報刊宣傳民主革命思想,為辛亥革命的爆發(fā)做了輿論上的準備,反映出《民報》作者群體主張革命,B項正確;清末維新變法運動時期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chǎn)階級改良派,倡導改良,《民報》作為同盟會的機關報,大力宣傳三民主義,與改良派的保皇言論進行辯論,其宣傳突破了改良思想,排除A項;資產(chǎn)階級改良派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民報》是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的刊物,排除C項;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主張實行民主共和制,不贊成君主專制,排除D項。故選B項。
16.(1)A:《南京條約》(或中英《南京條約》);B:甲午中日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中日甲午戰(zhàn)爭);C:《辛丑條約》。
(2)“農民戰(zhàn)爭”:太平天國運動。
發(fā)動者:洪秀全。
(3)目標:建立(資產(chǎn)階級)民主共和國或民主共和制。
外部因素:歐美共和制(或西方啟蒙思想)的影響。
【詳解】(1)A:根據(jù)材料“鴉片戰(zhàn)爭”結合所學可知,鴉片戰(zhàn)爭失敗后,清政府被迫同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或中英《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根據(jù)材料“《馬關條約》”結合所學可知,甲午中日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中日甲午戰(zhàn)爭)失敗后,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C:根據(jù)材料“八國聯(lián)軍侵華”結合所學可知,八國聯(lián)軍侵華后,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了《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農民戰(zhàn)爭”和發(fā)動者:根據(jù)材料“是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zhàn)爭,沉重地打擊了清朝的統(tǒng)治和外國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結合所學可知,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起義是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zhàn)爭。由于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太平天國無法提出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無法制止和克服領導集團的腐敗,也無法長期保持領導集團的團結。但它堅持斗爭14年,轉戰(zhàn)大半個中國,沉重地打擊了清朝的統(tǒng)治和外國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
(3)目標:根據(jù)材料“同一流血,何不為直截了當共和……”結合所學得出建立(資產(chǎn)階級)民主共和國或民主共和制。
外部因素:根據(jù)材料“有說歐美共和的政治,我們中國此時尚不能合用的”得出歐美共和制(或西方啟蒙思想)的影響。
17.(1)“他”:林則徐;
壯舉:虎門銷煙。
(2)“他”:左宗棠;
貢獻:收復新疆。
(3)“他”:鄧世昌;譚嗣同。
(4)“他”:孫中山;
指導思想:三民主義。
(5)品質:熱愛祖國;憂國憂民;心系民眾;寧死不屈;不怕犧牲。
【詳解】(1)“他”:根據(jù)材料“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結合所學可知,這是林則徐的詩句。
壯舉:根據(jù)材料“他是中國禁毒第一人,他是中華民族抵御外辱的偉大的民族英雄。”結合所學可知,林則徐領導的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出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2)“他”和貢獻:根據(jù)材料“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結合所學可知,這首詩頌揚的是清代名將率軍收復新疆、治理邊疆的業(yè)績。因此人物是左宗棠。
(3)“他”:根據(jù)材料“黃海海戰(zhàn)”結合所學可知,1894年9月,中國北洋艦隊擔任護航任務,在黃海大東溝遭日本艦隊襲擊,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為保護旗艦,為國捐軀。根據(jù)材料“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結合所學可知,1898年,慈禧發(fā)動戊戌政變,囚禁了光緒帝,并下令逮捕維新人士。康有為、梁啟超逃往國外,譚嗣同不肯逃走,甘愿為變法犧牲。不久,譚嗣同被捕,在獄中墻上,他寫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詩句。幾天后,譚嗣同等六人被押赴刑場,慷慨就義。
(4)“他”:根據(jù)材料“推翻帝制”結合所學可知,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指導思想:根據(jù)所學知識,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三民主義,包括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
(5)品質:根據(jù)上述材料,結合所學,這些精神可從愛國、犧牲、奉獻等精神品質分析,如熱愛祖國;憂國憂民;心系民眾;寧死不屈;不怕犧牲。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海省| 邹城市| 临澧县| 冀州市| 通渭县| 库尔勒市| 中牟县| 民县| 泰顺县| 彩票| 女性| 天柱县| 凤阳县| 永仁县| 上栗县| 申扎县| 龙江县| 襄樊市| 内丘县| 乐清市| 保靖县| 台江县| 清水县| 丰台区| 于都县| 繁昌县| 凤凰县| 商丘市| 大冶市| 株洲县| 霍邱县| 彭水| 平原县| 垣曲县| 山东| 徐水县| 宜城市| 石屏县| 玛多县| 鄂伦春自治旗| 唐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