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九年級歷史上冊導學案課題:第1課 古代埃及 課型:新授課【學習目標】1.了解古埃及的興衰歷程,知道尼羅河對古埃及文明的產生和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知道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了解金字塔與埃及法老之間的關系,了解古埃及法老的社會地位及權力。(史料實證、唯物史觀)。2.利用世界古代文明中心地理范圍示范圖了解古埃及文明的文化遺存的分布及其特點。(時空觀念、歷史解釋)3.理解世界古代文明多元特征,通過思考與探索金字塔的建筑歷史,認識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和創造能力。(家國情懷)【學習重難點】學習重點:古埃及地理位置,尼羅河流域的自然環境對古埃及文明的影響;古埃及文明的發展歷程;古埃及的主要文明成就。學習難點:分析自然環境對文明產生的影響;對金字塔的評價;理解古埃及法老與金字塔的關系。【學習過程】【課前預習】課前閱讀課文正文,參考學習目標,獨立標識提綱并勾畫重點后填空、熟記所填內容:【易混警示】1.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不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而是最早的文字之一。同屬于上古文明時期創造的文字還有楔形文字、甲骨文等。2.金字塔是古埃及國王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結晶,反映了古埃及國王的無限權力。【課中探究】1.觀察教材“古代埃及示意圖” 并結合地理知識,說出古代埃及文明形成的條件。2.閱讀教材,梳理古埃及文明的發展歷程。3.說出古埃及的主要文明成就及具體表現。4.說出修建金字塔的目的是什么?金字塔為什么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5.說說法老有什么樣的地位?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文明古國的遺跡?它有怎樣的用途?材料二:希羅多德根據傳聞,記述了修建胡夫金字塔的情況:“(胡夫)強迫所有的埃及人為他做工……他們分為10萬人的大群來工作,每一個大群要工作3個月……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金字塔是用磨光的石塊,極其精確地砌筑而成的。”根據材料二說明當時人民的生活狀況。(3)金字塔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其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三:胡夫金字塔上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銘文:“不論是誰騷擾了法老的安寧,死神之翼將在他的頭上降臨。”2003年9月17日埃及當地時間凌晨2時,由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組織的考古學家借助最先進的機器人突破“死神之翼”進入胡夫金字塔——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地上陵墓,這是人類第一次深入窺探金字塔內部。如果結合材料寫一篇簡評,你會擬定什么標題?【活學巧記】【總結反思】談談本節課的收獲和不足……【課后測評】1.清朝徐繼畬編纂的《瀛寰志略》中記載某古國時寫道:“都城外有古王冢數處,皆基闊頂銳(尖),棺內貯香油,尸數千年不腐。存一冢基闊五里,高五十丈,頂似峰尖,中有洞,深三丈四尺,闊二丈七尺,內藏石棺一,不知何代何工(工匠)所造,西土以為異觀。”該古國是A.古埃及 B.古巴比倫 C.古印度 D.古羅馬2.古埃及窮人死后埋入地下簡陋墓穴,官僚貴族則埋入高出于地面的平頂陵墓,法老死后葬入宛如宮殿的金字塔。這種差別反映了古埃及( )A.地理環境各異 B.風俗習慣迥異C.社會等級森嚴 D.建筑形式多樣3.下圖所標注的區域與古代文明成果搭配正確的是( )A.①——金字塔 B.②——甲骨文 C.③——萬神廟 D.④——楔形文字4.古埃及人發現,每年7月,當太陰和天狼星在地平線上同時升起時,尼羅河就會開始漲水。他們據此制定了每年365天的太陽歷。材料反映了古埃及的文明成就是( )A.天文歷法 B.建筑雕塑 C.解剖醫學 D.文學藝術5.胡夫金字塔使用了230多萬塊石灰石,每塊平均重2300公斤。據估計,大約84000勞力每年工作80天,耗時20年才能完成這項工程。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 )A.環境的優越 B.城市的興盛 C.王權的強大 D.戰爭的頻繁6.材料展示:材料一:(胡夫)強迫所有的埃及人為他做工……他們分為10萬人的大群來工作,每一個大群要工作3個月……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金字塔是用磨光的石塊極其精確地砌筑而成的。——古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材料二:胡夫金字塔原塔高約146.5米,由于幾千年的風雨侵蝕,現高138米。原四周底邊各長230多米,現長220米。錐形建筑的四個斜面正對東、南、西、北四方,傾角為51度52分。塔的四周原鋪設著一條長約1公里的石灰石道路,目前在塔的東、西兩側尚有遺跡可尋。整個金字塔建在一塊巨大的凸形巖石上,占地約5.29萬平方米,體積約260萬立方米,是由200多萬塊石塊砌成的。外層石塊約11.5萬塊,平均每塊重2.5噸左右,最大的一塊重約16噸,全部石塊總重量為684.8萬噸。提問:請同學們結合以上兩則材料,對金字塔進行簡要評價。參考答案【課前預習】一、非洲、尼羅河二、3500年、3100年;古王國、中王國、新王國; 圖特摩斯三世;波斯帝國三、天文學、數學、醫學、 太陽歷 象形文字;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四、法老【課中探究】1.古埃及文明仰仗于尼羅河,每年尼羅河定期泛濫,當洪水退去后,兩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農業生產。因此古埃及被認為是“尼羅河的饋贈”。2.前3500出現奴隸制小國;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初步實現統一;圖特摩斯三世時古埃及成為強大的軍事帝國;前525年被波斯帝國吞并。3、古埃及文明的主要成就:天文學、數學和醫學成就最為突出。太陽歷是古埃及天文學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4、修金字塔的目的是做法老的陵墓。金字塔反映了古埃及社會經濟發展的較高水平,是古代埃及人智慧的結晶。5、法老是全國最高的統治者,集軍、政、財、神等大權于一身。法老被認為是“ 神之子”,具有無上的權威。6.(1)古代埃及。古埃及國王(法老)的陵墓。(2)勞動人民生活非常痛苦,處境悲慘,很多人為此失去了生命。(意思相近即可) (3)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會經濟發展的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結晶。(4)“迷信與科學:考古中的較量”;“科學精神戰勝死亡恐懼”等。(言之有理,符合題意即可)【課后測評】1.【答案】A2.【答案】C3.【答案】A4.【答案】A5.【答案】C6.提示:(1)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會經濟發展的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結晶;(2)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國王的無限權力;(3)金字塔是奴隸主壓迫奴隸的歷史見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