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九年級歷史上冊導學案課題:第5課 羅馬城邦和羅馬帝國 課型:新授課【學習目標】1)掌握羅馬共和國的政權組織,知道羅馬共和政體的特點;了解羅馬相關法律文獻的價值。2)知道羅馬城邦地理位置與羅馬共和國發展歷程,知道羅馬帝國建立、擴張及衰亡的相關史實。3)從全球史觀和文明史觀角度,認識人類文明由分散孤立向聯系、交往的必然趨勢。【學習重難點】學習重點:《十二銅表法》;羅馬的興衰過程學習難點:古代羅馬的政治體制演變及原因【學習過程】【課前預習】課前閱讀課文正文,參考學習目標,獨立標識提綱并勾畫重點后填空、熟記所填內容:一、羅馬城邦和羅馬共和國1.羅馬城邦:公元前1000年左右,從意大利半島中部的 河畔興起。2.羅馬共和國:公元 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1)統治:①國家統治的決策權掌握在由300名貴族組成的 手里, 是形式上的最高權力機關;羅馬平民經過長期的斗爭,羅馬設立了兩名 ,有權否決執政官與元老院提出的對平民不利的決議;②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了成文法,這部法被稱為《 》。(2)擴張:公元前3世紀初,羅馬征服了整個 半島;隨后滅掉迦太基 ,控制了 地區;公元前2世紀,羅馬又征服 ,成為整個地中海地區的霸主(3)危機:公元前73年, 發動奴隸起義,使羅馬共和國進一步衰落。(4)衰落:前49年, 奪權,不久被謀殺;前 年,屋大維建立羅馬帝國。二、羅馬帝國1.建立:公元前27年,,羅馬帝國建立,建立者是 。2.黃金時期: 世紀,羅馬帝國進入黃金時期,帝國的版圖地跨歐、亞、非三洲,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湖”。三、羅馬帝國的衰亡1. 年,被稱為“蠻族”的 人入侵羅馬帝國。2.4世紀末,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 年,西羅馬帝國在日耳曼人的打擊下滅亡。【易混警示】1.古代羅馬時期分為羅馬共和國時期和羅馬帝國統治時期。以屋大維在公元前27年在羅馬建立獨裁統治,成為實際上的皇帝為標志,羅馬共和國演變為羅馬帝國。2.羅馬與地中海的關系:公元前2世紀,羅馬共和國成為整個地中海地區的霸主;2世紀,地中海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湖”。3.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古羅馬的《十二銅表法》也屬于成文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時空觀念】1.羅馬共和國的發展線索:羅馬城邦(公元前1000年左右)→羅馬共和國(公元前509年建立)→稱霸地中海(公元前2世紀)→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成立)→帝國分裂(4世紀末)→西羅馬帝國滅亡(476年)。2.東西古代文明發展進程對比【歷史解釋】1.比較大河文明與海洋文明大河文明(東方文明) 海洋文明(西方文明)自然地理環境 大河流域 沿海地區發源地區 亞洲和非洲 歐洲主要經濟類型 農業 手工業、商業主要代表 古代埃及、古巴比倫 古代印度、古代中國 古希臘、古羅馬政治體制 奴隸制專制統治 奴隸制民主政治認識:大河文明,農業發達;海洋文明,工商業發達。文明不同的原因是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尊重文明的多樣性,以包容的心態對待不同的文明類型,加強交流與合作。2、古代對外友好交往與沖突認識:和平交往是人類發展的主流,有利于人類社會發展,而暴力沖突會給人類帶來災難痛苦,客觀上促進了文明的傳播與交流。【課中探究】1.羅馬共和國是如何實行國家的統治的?元老院、執政官和公民大會三種權力之間關系如何?古希臘文明和古羅馬文明的異同及聯系?【活學巧記】【總結反思】談談本節課的收獲和不足……【素養評價】1.作為一名生活在羅馬共和國時期的一位貴族公民,有機會參加的形式上的最高權力機關是( )A.主席團 B.執政官 C.公民大會 D.莊園法庭2.羅馬共和國晚期至帝國時期,城市快速擴大,人口急劇增加,帶來了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古羅馬建立了專門的衛生官員,建立了完善的水道和眾多的公共浴場,并有相應的立法。這表明( )A.羅馬法在實踐中不斷豐富 B.羅馬的公民權不斷擴大C.地方的權力逐漸超過中央 D.羅馬官員的責任意識強3.公元前5世紀中葉,羅馬元老院決定派遣考察團前往希臘學習,該考察團在希臘逗留一年之久,返回后,根據考察團的報告,羅馬制定了《十二銅表法》。材料反映出( )A.希臘文明是當時最先進的文明 B.古羅馬對希臘文明繼承并發展C.希臘文明是歐洲文明的發祥地 D.古羅馬建立了完善的民主體制4.歐美歷史學者和普通民眾都非常熱衷羅馬歷史,相關小說和影視作品層出不窮,其中近年比較火熱的《斯巴達克斯》較真實地反映了公元前73年,斯巴達克發動奴隸起義,最終遭到血腥鎮壓。斯巴達克起義發生在( )A.羅馬城邦時期 B.羅馬共和國時期 C.羅馬帝國時期 D.西羅馬帝國時期5.到2世紀,羅馬帝國版圖橫跨歐、亞、非三大洲,更重要的是,伴隨著擴張,拉丁文不斷傳播,成為被征服地區的官方語言。這主要表明羅馬的擴張( )A.有利于推行奴隸主民主政治 B.推動了羅馬版圖的擴大C.客觀上促進了人類文明傳播 D.給被征服地區帶來災難6.公元2世紀,如圖中的①、②兩處是同時期的兩個國家。它們分別是( )A.阿拉伯帝國和秦 B.亞歷山大帝國和西漢C.羅馬帝國和東漢 D.法蘭克王國和西晉【知識鏈接】1.屋大維:屋大維表面上維護共和制傳統,沒有稱帝,保留元老院,他成為首席元老。元老院授予他“奧古斯都”的尊號。他慎重對外擴張,舉辦娛樂活動,熱衷于羅馬的城市建設。他曾經說:“我接受的是一座磚造的羅馬城,卻留下了一座大理石的城市。”屋大維的生活相當簡樸,40多年里沒有更換過臥室;他舉辦的最豪華的宴會,也只有五六道菜。2.馬爾克公社制度:4—5世紀,日耳曼人大舉侵入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在日耳曼人的打擊下滅亡。日耳曼人來自歐洲北部多霧的海邊。他們分為不同的部落,后來被統稱為“日耳曼人”。尚沒有民族和國家觀念的日耳曼人,只形成了暫時的集團或戰斗同盟,不同的部落使用極為相近的語言,有著相同的傳統、信仰和社會制度,其中最典型的是通行馬爾克公社制度,包括村民大會制度、土地輪耕制度和荒地林地公用制度等。馬爾克公社制度對中世紀的歐洲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參考答案【課前預習】一、羅馬城邦和羅馬共和國1. 臺伯河畔2. 509(1)① 元老院 公民大會 保民官;②《十二銅表法》。(2)意大利;西地中海;東地中海地區;(3)斯巴達克; (4)凱撒 ;27。二、羅馬帝國1.屋大維。 2.2;地中海三、羅馬帝國的衰亡1.375 ; 日耳曼。 2.476【課中探究】1.提示:元老院是羅馬共和國的核心機構,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核心作用,國家統治的決策權掌握在由300名貴族組成的元老院手里,兩個權力相等的執政官主持日常政務,公民大會是形式上的最高權力機關。平民自己選出兩名保民官,有權否決執政官與元老院提出的不利于平民的決議。元老院、執政官和公民大會三種權力之間,彼此相互牽制,保持平衡。這種政治體系被后人認為是古代經典的政治體系之一,對后世的影響巨大。2.【課后測評】1.【答案】C【詳解】根據所學可知,羅馬共和國時期的公民有機會參加的形式上的最高權力機關是公民大會,但實權仍掌握在元老院手中,C項正確;主席團、 執政官都不是最高權力機關,排除AB項;莊園法庭是封建莊園中的機構,排除D項。故選C項。2.【答案】A【詳解】據題干“帶來了嚴重的城市公共衛生問題”“建立了完善的水道和眾多的公共浴場并有相應的立法”等可知,隨著城市的發展,羅馬法不斷豐富,A項正確;羅馬的公民權不斷擴大,題干未涉及,排除B項;材料沒有說明地方權力的擴大,更談不上超過中央,排除C項;材料雖涉及羅馬官員,但未體現官員的責任意識如何,排除D項。故選A項。3.【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羅馬元老院決定派遣考察團前往希臘學習,該考察團在希臘逗留一年之久,返回后,根據考察團的報告,羅馬制定了《十二銅表法》”可知,材料說明古羅馬對希臘文明繼承并發展,B項正確;“最先進”過于絕對,排除A項;C與題干描述不符,排除C項;材料涉及的是制定法律,不是民主體制,排除C項。故選B項。4.【答案】B【詳解】根據題干材料“《斯巴達克斯》較真實地反映了公元前73年,斯巴達克發動奴隸起義,最終遭到血腥鎮壓。”可知,發生在公元前73年的斯巴達克起義是在斯巴達克領導下,羅馬共和國爆發的一次最大的奴隸起義,這是古羅馬最大的一次起義,動搖了羅馬共和國的統治。公元前73年,斯巴達克發動奴隸起義,起義隊伍發展迅速,聲勢浩大,多次打敗羅馬軍團,但最后被血腥鎮壓下去。這次起義加速了羅馬共和國的衰落,B項正確;公元前8世紀,在意大利半島的臺伯河河畔,羅馬城邦逐步建立起來,排除A項;羅馬帝國時期前27~476年,C項正確;西羅馬帝國時期是公元286年到公元476年,排除D項。故選B項。5.【答案】C【詳解】根據題干材料中“拉丁文也隨之不斷向外傳播,逐漸成為被征服地區的官方語言”可知羅馬帝國的擴張客觀上促進人類文明傳播,C項正確;羅馬帝國實行元首制,排除A項;羅馬版圖的擴大不是題干要表達的意思,排除B項;給被征服地區帶來災難在題干中沒有提及,排除D項。故先C項。6.【答案】C【詳解】根據題干材料和所學可知,公元2世紀,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國家②是我國的東漢,而地跨歐、亞、非三洲的歐洲國家①是羅馬帝國。根據題意,C項正確;至8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而中國的秦朝是在公元前221年建立的,排除A項;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而中國的西漢是在公元前202年建立的,排除B項;法蘭克王國是在481年建立的,而我國的西晉是在266年建立的,排除D項。故選C項。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