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3單元 封建時代的歐洲(知識清單--含單元解讀)單元概述1世紀,在羅馬帝國統(tǒng)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qū),基督教誕生。4世紀末,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基督教會依靠羅馬帝國統(tǒng)治者的支持,不斷發(fā)展和向外傳播。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西羅馬帝國滅亡后,西歐逐漸進入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封建莊園經濟盛行一時,教會神學對文化絕對控制。10世紀開始,西歐城市重新興起,許多新興城市建立起來,成為工商業(yè)和文化中心。這些城市在斗爭中發(fā)展壯大,用贖買等方式爭取城市自治。中世紀的鼎盛時期,經濟的繁榮為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保障,大學紛紛興起。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廷帝國延續(xù)一千多年,拜占廷文化對東歐各國的文化產生過重大影響,并為西方文化的復興提供了許多素材。政治方面 法蘭克王國對土地的分封形式進行了改革,形成封君與封臣的封建等級制度,推動了西歐封建制進一步發(fā)展。西歐新興城市在斗爭中發(fā)展壯大,用贖買等方式爭取城市自治。經濟方面 西歐封建社會時期,自給自足的封建莊園經濟盛行一時。西歐許多新興城市成為工商業(yè)中心。思想文 化方面 基督教產生于羅馬帝國統(tǒng)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qū)12世紀,大學興起。二、核心素養(yǎng)唯物史觀:通過西歐莊園發(fā)展,理解生產力的發(fā)展決定生產關系變革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知道大學的興起與城市自治和經濟發(fā)展之間的關系,了解經濟基礎推動上層建筑的發(fā)展;通過查士丁尼及其法典、拜占庭帝國的發(fā)展歷程和歷史地位等基本史實,從歷史發(fā)展角度思考歷史事件的影響和價值。時空觀念:知道法蘭克王國的擴張,查理曼帝國的建立及分裂情況。知道基督教的興起,了解基督教的傳播對中世紀西歐社會發(fā)展的影響。知道拜占庭帝國的興衰。史料實證:知道法蘭克王國的建立及克洛維的統(tǒng)治;通過了解莊園的領主與佃戶、莊園法庭等重要史實,了解西歐莊園生活,初步理解莊園是西歐中世紀社會的基礎,提高對歷史問題的闡釋能力;通過史料探究城市與大學興起的關系。歷史解釋:理解并掌握法蘭克王國土地分封形式改革的內容和影響。知道莊園領主與佃戶的生產生活狀況,正確理解莊園法庭的運行特點和作用;正確認識西歐城市重新興起的歷史意義;家國情懷:認識拜占庭帝國的滅亡原因,吸取經驗教訓,厚植家國情懷,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三、時空線索四、必考知識點(一)知識建構(二)規(guī)律總結階段特征:封君封臣制、莊園經濟、大學興起(1)政治:西歐封建制度普遍確立(法蘭克王國封君封臣制),早期資產階級誕生(西歐中世紀城市的興起和自治城市的出現(xiàn)),法治建設取得豐碩成果。(2)經濟:自給自足的莊園經濟盛行一時;10世紀開始,西歐城市重新興起。(3)思想文化:中世紀大學的興起促進了學術發(fā)展和新思想的萌發(fā);拜占庭帝國創(chuàng)造出獨居特色的拜占庭文化,為后來的文藝復興運動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yǎng)。2.中外聯(lián)系: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沿陸上絲綢之路來華;中國的印刷術、指南針、火藥等科技發(fā)明傳播到歐洲,促進了歐洲社會轉型。3、關鍵詞:(單元大概念)一大宗教 基督教。一種制度 西歐封建等級制度。兩部法律 《查士丁尼法典》《羅馬民法大全》。兩大帝國 查理曼帝國、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三大興起 莊園經濟興起、城市興起、大學興起。(三)知識點梳理知識點一、基督教的興起和法蘭克王國【2022】版課標· 通過封君封臣制、基督教的傳播,了解中世紀西歐封建社會的發(fā)展變化。1.基督教的興起時間 1 世紀地點 巴勒斯坦地區(qū)發(fā)展 4世紀末,羅馬皇帝將基督教確定為國教,促進了基督教的傳播2.法蘭克王國建立 日耳曼人在西歐建立了許多王國,其中最為強大的是481年克洛維建立的法蘭克王國舉措 克洛維皈依基督教,承認羅馬教會在歐洲的重要地位保留了原來羅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屬羅馬國有的土地和無主土地賜給教會和部下 3.封君與封臣(1)改革:8世紀前期,法蘭克王國對土地的 分封 形式進行了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須提供兵役服務。賜地的人成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則為封臣,封臣必須效忠于封君、封君則須保護封臣的觀念日益流行開來。(2)發(fā)展:11世紀,這種以土地的封賜為紐帶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歐已經普遍存在。(3)特點:封君與封臣的關系有著嚴格的等級性,而且權利、義務交織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約意義。4.查理曼帝國(1)出現(xiàn):800年前后,法蘭克王國成為當時西歐最大的王國。國王查理繼續(xù)實行鼓勵基督教發(fā)展的政策,實行“什一稅”。 800年,教皇在羅馬為查理舉行了加冕禮,稱查理為“羅馬人的皇帝”。 查理被稱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統(tǒng)治時期的法蘭克王國,史稱“查理曼帝國”。(2)分裂: 843 年,查理曼的三個孫子締結條約,將帝國一分為三,形成以后 德意志、法蘭西和意大利 三個國家的雛形。【易混易錯】在西歐封建社會,羅馬教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是西歐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因此西歐最大的封建主是教皇和教會,而不是國王。【歷史解釋】西歐封建社會與中國封建社會的不同(1)西歐封建社會長期處于分裂狀態(tài);而中國封建社會長期處于統(tǒng)一狀態(tài),分裂是暫時的;(2)在西歐封建社會,神權大于王權,而在中國封建社會、皇權大于一切;(3)西歐進入封建社會比中國進入封建社會晚約1000年。知識點二、西歐莊園【2022】版課標· 通過莊園生活,了解中世紀西歐封建社會的發(fā)展變化。1.莊園流行:從9世紀開始,一種新的農業(yè)經濟組織形式逐漸流行開來,這就是莊園 。 大約到11世紀,莊園遍布歐洲各地。2.莊園概況(1)性質:在領主統(tǒng)治下,莊園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2)居民:莊園的居民均為領主的佃戶,包括自由的農民和缺少自由的農奴。(3)莊園土地自營地 由領主自己保留,直接經營,收入全部歸領主所有份地 自營地以外的耕地是佃農的份地,是佃農的生活來源共用地 莊園周圍的林地、荒地等,全體佃戶都可以放牧,共同使用 3.莊園法庭(1)主持人:領主或他的管家。(2)概況:沒有專門的工作人員,法庭開庭的地點也不固定。懲罰的手段通常是處以罰金,罰金全部歸領主所有。莊園法庭審判依據(jù)習慣法或村法 。(3)作用:起著維護莊園公共秩序的作用。莊園法庭既維護了領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易錯易混】1.莊園法庭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法庭”,而是領主為維護公共秩序和利益而設置的臨時審判機構。2.莊園里自由的農民與缺少自由的農奴的主要區(qū)別是:自由的農民有份地保有權,領主不能隨意沒收他們的土地,其土地的權利受到法庭的保護。3.莊園里的佃戶取得“份地”的條件是義務耕種領主的“直領地”,這屬于勞役地租,是封建地租的形式之一。4.莊園里的佃戶取得“份地”的條件是義務耕種領主的“自營地”,這屬于勞役地租,是封建地租的形式之一。中國古代農民主要以實物地租的形式向地主交租。5.莊園里自由的農民與缺少自由的農奴的主要區(qū)別:自由的農民有份地保有權,領主不能隨意沒收他們的土地。知識點三、中世紀城市和大學的興起【2022】版課標· 通過歐洲城市和大學的興起,了解中世紀西歐封建社會的發(fā)展變化。1.自由和自治的城市(1)興起:從10世紀起,西歐開始恢復,舊的城市開始復蘇,新的城市不斷產生。(2)斗爭:由于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領主的領地上,領主對城市居民任意征稅。城市居民爭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錢贖買和武力斗爭。(3)自由和自治:13世紀,許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與特權,成為 自由城市 ,部分城市成為自治城市,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權的形式,是從國王或領主手里取得“ 特許狀 ”。 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擺脫國王和領主的控制。2.城市居民的身份(1)基本居民:手工工匠和商人.(2)農奴身份變化:農奴一旦進入城市,住滿一年零一天,就獲得了市民的身份,從此享有自由,領主無權強迫他們重新變成農奴。(3)發(fā)展: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和工商業(yè)的繁榮,市民階層逐漸形成。 城市手工業(yè)者和商人不斷分化,出現(xiàn)了富裕的大手工業(yè)作坊主、商人和銀行家等,他們成為早期的資產階級。3.大學的興起興起 12世紀,大學 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辦學形式 12世紀,巴黎出現(xiàn)了許多 教會學校 和教師私人辦的學校自治地位 主要體現(xiàn)在 免賦稅特權、司法特權、教育自主權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會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經濟和社會發(fā)展 的要求【易混易錯】1.歐洲的自治城市和自由城市是有區(qū)別的,自治城市是在自由城市的基礎上建立的,與自由城市相比,擁有選舉權、自治權和獨立的司法權等。2.中世紀歐洲取得自治的城市僅僅是相對的自治,取得自治權后仍然受到國王和領主的控制。【拓展延伸】西歐城市重新興起的歷史意義。(1)經濟上:城市商品經濟對西歐的封建經濟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市民階級的形成,并進一步分化出手工業(yè)者和商人、銀行家等,出現(xiàn)早期資產階級,為資本主義興起準備了條件。(2)政治上:城市特別是那些擁有自治權的城市,成為自由的樂土。城市還與國王結盟,共同對付封建大貴族,加速了國家的統(tǒng)一。(3)文化上:城市成為世俗文化的搖籃,為文藝復興的出現(xiàn)打下了基礎,孕育了近代西方文明。知識點四、拜占庭帝國和 查士丁尼法典 【2022】版課標· 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國的歷史地位。1.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1)背景:東羅馬帝國的經濟比較活躍,社會比較穩(wěn)定,進入“黃金時代”。(2)《羅馬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法典》4 部法律文獻。 《羅馬民法大全》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2.拜占庭帝國的滅亡(1)滅亡: 1453 年,奧斯曼帝國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拜占庭帝國最終滅亡。(2)貢獻:它對基督教、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tǒng),以及西亞、北非等地的東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創(chuàng)造出獨具特色的 拜占庭 文化,在世界上產生過重大影響。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 文藝復興 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yǎng)。【易錯易混】1.羅馬帝國分裂后,東羅馬帝國建都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又稱拜占庭帝國。2.拜占庭文化影響了文藝復興。3.西羅馬帝國(公元前27—476年)滅亡后,標志著西歐結束奴隸社會,逐漸進入封建社會,歐洲人稱之為“中世紀”;東羅馬帝國(395—1453年)的滅亡標志著歐洲中世紀的結束。五、重難點總結1、比較分封制與封君封臣制相同點:①都通過分封土地得以實現(xiàn);②都促進了等級制度的形成;③都形成了較為穩(wěn)固的統(tǒng)治秩序;④都規(guī)定了彼此的權利與義務;2.西歐莊園經濟與中國小農經濟的比較項目 西歐莊園經濟 中國小農經濟不 同 點 主要階級 領主與佃戶 地主與農民生產方式 農牧結合的粗放式經營 精耕細作特點 集體的莊園經營 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相同點 都是封建社會的基層經濟單位;都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都是封建地主階級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3.中國古代的城市與中世紀西歐城市的比較項目 中國古代的城市 中世紀西歐城市不 同 點 產生條件 因政治或軍事需要而產生 是經濟發(fā)展的自然結果經濟形式 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 工商業(yè)繁榮,資本主義萌芽獨立性 處于中央集權管理下 取得了一定自治權相同點 都具有防御功能;都處在交通要道上或人口聚集的地方;商業(yè)和手工業(yè)都發(fā)達;都反映了封建社會的城市發(fā)展風貌。4.《漢謨拉比法典》《十二銅表法》與《羅馬民法大全》的比較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