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6課 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1.南昌起義(1)時間:1927年8月1日(八一建軍節)(2)地點:南昌(軍旗升起的地方)(3)領導人: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4)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2.秋收起義與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1)八七會議:①時間:1927年8月7日②內容:通過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決定在秋收時節發動武裝起義。③著名論斷:毛澤東“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2)秋收起義:①時間:1927年9月 ②地點:湘贛邊界 ③旗幟:工農革命軍④三灣改編: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⑤結果:毛澤東率領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地區,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⑥意義:秋收起義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序幕。(3)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①建立時間:1927年 ②建立者:毛澤東③地點:湘贛邊界的井岡山(湖南、江西邊界)④意義:建立的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成功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⑤井岡山會師:1928年,井岡山會師后,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軍長:朱德;黨代表:毛澤東)使井岡山根據不斷鞏固擴大。3.工農武裝割據(1)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權,開展土地革命和游擊戰爭,創造“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2)古田會議:1929年12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古田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創作)(3)中華蘇維埃政權:1931年冬,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宣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定都瑞金,毛澤東當選為臨時中央政府主席。(中國共產黨領導與管理國家的初步嘗試)1.1927年,為了吸取國民大革命失敗的教訓,獨立掌握革命武裝,中國共產黨( )A.促成國共合作 B.領導學生運動C.發動南昌起義 D.召開遵義會議2.1930年中共中央軍委主辦的《軍事通訊》指出:在瑞金獨立政權中,可以見到許多獨一無二的經驗。這里的“經驗”主要指( )A.中心城市暴動 B.進行戰略轉移 C.工農武裝割據 D.地主減租減息3.毛澤東點燃“星星之火”,創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是( )A.中央革命根據地 B.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C.陜甘革命根據地 D.川陜革命根據地4.會議重申了黨對紅軍實行絕對領導,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賦予這支新型人民軍隊強大的軍魂,是人民軍隊建設史上一次極其重要的會議。這次會議是( )A.中共三大 B.八七會議 C.古田會議 D.遵義會議5.國共合作破裂后,中國共產黨開始認識到獨立掌握革命武裝力量的重要性。為此,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打響第一槍的歷史事件是( )A.南昌起義 B.古田會議 C.廣州起義 D.秋收起義6.“八一大天亮,百姓早起床,昨夜晚,機關槍……原來是紅帶兵解決國民黨……我快活笑哈哈!”以上民謠傳頌的史實是( )A.井岡山會師 B.遵義會議 C.南昌起義 D.賀勝橋戰役7.自中國共產黨誕生起,就肩負著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結合所學知識,探究下列問題:(1)哪一理論的傳入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2)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時間和標志是什么?簡述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意義。(3)毛澤東開辟了一條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權政權的道路,我們稱之為什么道路?上述內容給我們哪些啟示?(至少寫出兩點)8.“毛澤東從歐洲借來的不是機器、宗教,而是共產主義。他借助于技術和靈活性,對癥下藥,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國起死回生。”下列最能體現毛澤東“靈活性”的是( )A.開辟左右江革命根據地 B.開辟鄂豫皖革命根據地C.創立中央革命根據地 D.創造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9.在“迎接建黨92周年”活動中,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根據收集到的國共十年內戰時期中共黨員人數的變化資料,繪制了下邊的折線圖。他們發現1928年至1934年黨員人數呈大幅度上升態勢。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井岡山及全國各地根據地的建立 B.北伐戰爭的勝利C.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D.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10.1927年7月,周恩來說“我們這次起義是敵人逼出來的”“成功的關鍵在于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在于有周密的準備,出敵不意攻其不備,一舉殲滅南昌的敵人”。據此可知,中國共產黨( )A.成功組織了第五次反“圍剿 B.積極準備獨立領導武裝斗爭C.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 D.達成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共識11.下側示意圖標題應是( )A.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B.國共兩黨的第一次合作C.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 D.反“圍剿”斗爭取得勝利12.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蘇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國行不通,應將重心轉向農村,積聚革命力量,發展壯大自己,經過艱難抉擇,中國共產黨終于找到一條使中國走向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確道路。這條道路指的是( )A.中心城市暴動,武裝奪取政權 B.實行土地改革,取得人民支持C.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D.戰略轉移,北上抗日13.毛澤東在《戰爭和戰略問題》中明確提出:“在這里,共產黨的任務……不是經過長期合法斗爭以進入起義和戰爭,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鄉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相反的道路”指的是( )A.城市中心道路 B.國共合作道路 C.紅軍長征道路 D.農村包圍城市道路14.如果讓你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探究的主題是:“工農武裝割據”思想。你會選用下列哪一詩句加以印證( )A.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 B.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C.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D.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15.對下面統計表數據分析正確的是( )南京國民政府支出統計表軍務 債務 建設 總額(億元)1928年 49.7% 33.3% 0.6% 4.97001929年 42.9% 33.4% 0.4% 6.18751930年 43.8% 39.0% 0.2% 7.1200A.連年內戰,烽火不斷 B.關稅自主,債務減少C.經濟發展,投資增加 D.國家統一,軍費減少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材料二 由于這一轉變,我軍才擺脫了被動挨打的局面,取得了史無前例的長征的偉大勝利,在長征極其艱險的條件下,保存和鍛煉了黨和紅軍的基干。——鄭廣瑾、方十可《中國紅軍長征記》材料三 經過毛澤東用中國的語言,用中國的歷史文化,注入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內容,進行加工、提煉,或者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成功經驗進行創造成再創造,產生了具有中國的民族形式和新內容的馬克思主義的原理和新原理,從而使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大地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李偉《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1)根據材料一,指出農村革命根據地分布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共產黨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意義。(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形成“這一轉變”的會議名稱及其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3)綜合以上材料,談談你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道路的認識。1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周恩來曾說:“革命靠軍閥的部隊是靠不住的,我們必須建立自己的武裝來打倒反革命。現在,我們起義成功了。這里的軍隊歸共產黨領導。”材料二:講起八一歷史長,南昌打響第一槍:工人士兵齊暴動,紅軍戰士最光榮;朱德率領隊伍走,進軍湘南改紅軍;秋收暴動毛澤東,鬧得湘東遍地紅;井岡山上朱毛合,創建四軍建奇功。材料三:為了突破軍閥的經濟封鎖,發展壯大井岡山根據地,堅持革命道路,共產黨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針對大量青年男子參加紅軍或外出謀生等現狀,蘇維埃政府領導和組織農民建立了勞動互助社、耕田隊等。——摘編自《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史讀本》請回答:(1)材料一中的“起義”指的是哪次起義?這次起義的爆發有何意義?(2)材料二的歌謠涉及哪些歷史事件?反映了中國革命的重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3)根據材料三,為了發展壯大井岡山根據地,中共采取了哪些措施?(4)綜合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簡要指出從“南昌打響第一槍”到“井岡山上朱毛合”,中國共產黨探索出怎樣的革命道路?探索過程說明了什么?參考答案:1.C【詳解】從大革命失敗的教訓中,中國共產黨開始認識到獨立掌握革命武裝的重要性。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領導革命軍在南昌發動武裝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根據題意,C項正確;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排除A項;領導學生運動,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1935年,中共中央召開遵義會議,時間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2.C【詳解】根據材料“在瑞金獨立政權中,可以見到許多獨一無二的經驗”可知這里的“經驗”是指在這之前不存在的,結合所學可知毛澤東在井岡山建立根據地后創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C項正確;中心城市暴動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就提出來,排除A項;進行戰略轉移是紅軍長征的背景,排除B項;地主減租減息是抗日戰爭時期實行的,排除D項。故選C項。3.B【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927年,毛澤東創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火焰,B項正確;中央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時期最大的革命根據地,劉志丹等人創立了陜甘革命根據地,紅四方面軍創建了川陜革命根據地,排除ACD項。故選B項。4.C【詳解】根據題干“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結合所學知識,1929年12月,紅軍第四軍的第九次代表大會,在福建上杭縣古田召開,古田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C項正確;中共三大召開于1923年,當時的紅軍還沒有建立,排除A項;八七會議確定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決定在秋收世界發動武裝起義,在會上,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排除B項;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咋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機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有關的轉折點,排除D項。故選C項。5.A【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領導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A項正確;古田會議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于1929年12月召開的第九次黨代會,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排除B項;廣州起義是1895年孫中山領導的反清起義,排除C項;秋收起義第一次在武裝斗爭中公開打出中國共產黨的旗幟,進一步在全國人民面前表明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的決心,排除D項。故選A項。6.C【詳解】依據材料“八一”“解決國民黨”可知是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周恩來和賀龍等領導南昌起義爆發。南昌起義打響了中國共產黨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C項正確;井岡山會師主要是工農紅軍的會師,排除A項;遵義會議是長征途中召開的重要會議,排除B項;賀勝橋戰役發生在北伐戰爭時期,材料沒有涉及,排除D項。故選C項。7.(1)馬克思主義(2)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3)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4)應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事;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等。【詳解】(1)新文化運動后期,李大釗等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2)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3)1927年,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失敗后,當機立斷,率部隊向井岡山進軍,開始創建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的革命道路。(4)開放題,言之有理即可,如:應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事;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等。8.D【詳解】根據所學知識,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工農革命軍發動秋收起義,部隊在進攻長沙受挫后,毛澤東當機立斷,率部隊向井岡山進軍,創建了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是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革命道路的開始,使中國革命以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勢。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實際相結合,開創了一條中國民主革命的新道路。建立井岡山根據地最能體現毛澤東“靈活性”,D項正確;左右江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較早創建的根據地之一,也是中國共產黨在少數民族地區建立的面積規模較大、人口數量較多的一塊根據地,在西南邊疆樹起了一面“工農武裝割據”的光輝旗幟,對廣西和中國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與題干無關,排除A項; 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是全國六大革命根據地中規模較大、堅持時間最長的,與題干無關,排除B項;中央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國最大的革命根據地,是全國蘇維埃運動的中心區域,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黨、政、軍首腦機關所在地,與題干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9.A【詳解】根據題干折線圖和所學知識可知,1928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后,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表現在農村革命根據地的相繼建立、擴大和黨員數量的不斷增加,直到1934年,“左”傾錯誤惡性發展,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長征,長征途中損失慘重,黨員數量才出現嚴重下降,A項正確;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北伐戰爭的勝利與“1928年至1934年”時間上不符合,排除B項;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時間上不符合,排除C項;1927年,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應該是黨員人數的下降,排除D項。故選A項。10.B【詳解】由材料周恩來的話可知,這反映的是南昌起義。1927年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B項正確;第五次反“圍剿時間是1933年,排除A項;1935年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排除C項;1928年毛澤東在湘贛邊界第二次代表大會上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重要思想,并從理論上系統地論述了這一思想,排除D項。故選B項。11.C【詳解】根據材料“1924年,孫中山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創辦‘黃埔軍校’”結合所學可知,黃埔軍校是國共合作的成果,根據材料“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人領導武裝起義”結合所學可知,南昌起義是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因此材料反映了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C項正確;五四運動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排除A項;“武裝起義”不屬于合作,排除B項;反“圍剿”斗爭取得勝利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D項。故選C項。12.C【詳解】根據題干“蘇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國行不通,應將重心轉向農村”和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秋收起義,工農革命軍進攻長沙失利后,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的部隊進軍井岡山,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從此中國共產黨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革命道路,即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C項正確;中心城市道路是剛開始學習蘇聯的道路,失敗以后,才開始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排除A項;實行土地改革,取得人民支持,跟材料無關,排除B項;戰略轉移,北上抗日,跟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13.D【詳解】依據題干“……不是經過長期合法斗爭以進入起義和戰爭,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鄉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和所學知識,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發動多次奪取中心城市的武裝起義以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但是事實證明,城市為中心的俄國式革命道路并不符合中國國情,毛澤東從中國國情出發,創造性地提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D項正確;根據題干“不是先占城市后取鄉村”可見并不是指城市中心道路,排除A項;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出中國革命的道路是在國共十年對峙或是內戰時期,排除B項;紅軍長征是進行戰略轉移,并不是探索革命道路問題,排除C項。故選D項。14.C【詳解】據所學可知,“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之后到長征之前形成的,主要內容包括:武裝斗爭、土地革命、根據地建設三點,“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能夠體現,“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C項正確;“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印證的是秋收起義,此時還沒有形成“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排除A項;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與長征有關,“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在此之前已經形成,排除B項;“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與渡江戰役有關,“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在此之前已經形成,排除D項。故選C項。15.A【詳解】根據表中所給時間為1928年--1930年,即國共十年對峙時期,該時期階級矛盾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國民政府軍費開支比重較大,正在進行國共內戰,A項正確;關稅自主,債務減少,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經濟發展,投資增加,題干內容沒有涉及,題干內容體現軍務減少,債務增加,建設減少,排除B項;國家統一,軍費減少,題干內容沒有涉及,題干內容體現軍務減少,債務增加,建設減少,排除D項。故選A項。16.(1) 特點:多分布在南方幾省;多處在兩省或幾省的結合部;大多遠離中心城市;多被鐵路線分割,未能聯成一片。意義:是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革命道路的開始。(2)遵義會議;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3)中國共產黨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中.國革命必須從本國國情出發,實事求是;我們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詳解】(1) 特點:根據材料“1929-1932年農村革命根據地分布示意圖”得出農村革命根據地分布的特點是:多分布在南方幾省;多處在兩省或幾省的結合部;大多遠離中心城市;多被鐵路線分割,未能聯成一片。意義:結合所學革命根據地建立的作用得出是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革命道路的開始。(2)根據材料“由于這一轉變,我軍才擺脫了被動挨打的局面”、“《中國紅軍長征記》”得出形成“這一轉變”的會議是遵義會議;根據材料“在長征極其艱險的條件下,保存和鍛煉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并結合所學得出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3)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結合所學中國代表的階級得出中國共產黨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結合所學中國革命道路的選擇過程得出中國革命必須從本國國情出發,實事求是;結合所學得出我們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17.(1)起義:南昌起義;影響: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2)事件: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會師、創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變化:由城市轉移到農村。(3)措施: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領導和組織農民建立了勞動互助社。(4)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工農武裝割據道路。說明:中國共產黨依據國情,與時俱進,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詳解】(1)起義:根據材料“革命靠軍閥的部隊是靠不住的,我們必須建立自己的武裝來打倒反革命。現在,我們起義成功了。這里的軍隊歸共產黨領導。”可知,材料一中的“起義”指的是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領導革命軍在南昌發動武裝起義。意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2)事件:根據材料“講起‘八一’歷史長,南昌打響第一槍;工人士兵齊暴動,紅軍戰士最光榮;朱德率領隊伍走,進軍湘南改紅軍;秋收暴動毛澤東,鬧得湘東遍地紅;井岡山上朱毛合,創建四軍建奇功。”可知,材料二的歌謠涉及的歷史事件是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會師、創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變化:根據上述分析可知,這些歷史史實反映了中國革命由城市轉移到農村。(3)措施:根據材料三“為了突破軍閥的經濟封鎖,發展壯大井岡山根據地,堅持革命道路,共產黨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針對大量青年男子參加紅軍或外出謀生等現狀,蘇維埃政府領導和組織農民建立了勞動互助社、耕田隊等。”可知,為了發展壯大井岡山根據地,中共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領導和組織農民建立了勞動互助社。(4)道路:綜合上述材料可知,從“南昌打響第一槍”到“井岡山上朱毛合”,中國共產黨探索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工農武裝割據道路。說明:這一探索過程說明中國共產黨依據國情,與時俱進,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