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八年級歷史上冊 第18課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同步分層作業(含答案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八年級歷史上冊 第18課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同步分層作業(含答案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18課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1.九一八事變
(1)背景:①日本侵略中國蓄謀已久;②受經濟大危機打擊,日本急于通過對外戰爭擺脫困境;
③蔣介石的國民黨軍正圍剿紅軍,日本有機可乘。
(2)時間:1931年9月18日
(3)經過:日本關東軍借口柳條湖事件進攻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 第二天占領沈陽城,隨后,
日軍又陸續侵占了東北三省。
(4)中方反應:東北各組民眾和未撤走的東北軍愛國官兵——組織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侵略; 共產黨派楊靖宇組織抗日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
1936年初東北各抗日部隊改編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
(5)結果:東北三省淪陷。
(6)影響: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戰。
2.西安事變(雙十二事變)
(1)時間:1936年12月12日
(2)發動者:張學良、楊虎城
(3)目的:逼蔣停止內戰,聯共抗日
(4)經過:張學良、楊虎城扣押了蔣介石,實行“兵諫”,并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聯共抗日。
(5)原因:
①九一八事變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②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感召了張楊。
③蔣介石堅持對日本不抵抗和“剿”共政策。
④張學良、楊虎城的愛國情懷。
(6)中共調停人:周恩來。
(7)中共主張和平解決的原因: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
(8)結果: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蔣介石被釋放,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
(9)意義: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1.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誕生于1935年,歌詞中“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像一支戰斗的號角,鼓舞著中華民族兒女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當時北平學生的行動是( )
A.發起五四運動 B.帶領南京人民反抗日軍的暴行
C.發起一二·九運動 D.組建東北抗日聯軍
2.毛澤東曾說:“中國的青年運動有很好的革命傳統,這個傳統就是‘永久奮斗’。1935年12月9日,北平數千名學生向國民黨當局請愿“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反而遭到軍警鎮壓,這就是著名的( )
A.一二·一運動 B.一二·九運動
C.五四運動 D.西安事變
3.1936年12月,張學良、楊虎城兵諫敦促蔣介石抗日保國,共產黨人極力斡旋。該事件的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扭轉時局”是指( )
A.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B.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C.國民政府統一全國 D.十年內戰基本結束形成
4.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序幕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變 B.七七事變 C.八一三事變 D.德國吞并奧地利
5.“以愛國赤誠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義,聯共抗日,為結束十年內戰、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實行全民族抗戰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堪稱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他”是( )
A.楊靖宇 B.周恩來 C.張學良 D.葉挺
6.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是( )
A.九一八事變 B.西安事變 C.七七事變 D.八一三事變
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東北淪亡,時逾五載,國權凌夷,疆土日蹙……綏東戰起,群情鼎沸,士氣激昂。于此時機,我中樞領袖應如何激勵軍民發動全國之整個抗戰!乃前方之守土將士浴血殺敵,后方之外交當局仍力謀妥協。……蔣委員長介公受群小包圍,棄絕民眾,誤國咎深。學良等涕泣進諫,屢遭重斥。日昨西安學生舉行救國運動,竟嗾使警察槍殺愛國幼童,稍具人心,熟忍出此!學良等多年袍澤,不忍坐視,因對介公為最后之諍諫……大義當前,不容反顧,只求于救亡主張貫徹,有濟于國家,為功為罪,一聽國人之處置。
——《張、楊對時局宣言》(1936年12月12日)
(1)根據材料,分析西安事變發生的原因。
(2)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中共對西安事變的態度如何?
(3)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有何歷史意義?
8.“高梁葉子青又青,九月十八來了日本兵!先占火藥庫,后占北大營……”小調反映的史實揭開( )
A.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序幕 B.全面內戰 C.全民族抗戰序幕 D.皖南事變
9.1935年教聯會發表《告學生書》:“同學因華北問題有輟學請愿之舉,愛國熱忱,良深欽佩……”這場學生請愿之舉( )
A.提出了“還我青島”等口號 B.促進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潮到來
C.促成了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 D.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10.下面表格中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
選項 史實 推論
A 秋收起義 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
B 九一八事變 中國人民從此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戰
C 遵義會議 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
D 西安事變 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A.A B.B C.C D.D
11.1932年,日本企圖把東北從中國分裂出去的做法是( )
A.建立偽滿洲國 B.策動“華北五省自治”
C.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D.召開“分共會議。”
12.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十年內戰的局面基本結束,國內和平初步實現。以下關于西安事變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標志國共兩黨十年內戰的基本結束 B.標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形成
C.由張學良、楊虎城發動的 D.中共高瞻遠矚力主和平解決
13.汪新,王相坤所著的《1936,歷史在這里拐彎》真實地記錄了西安事變的始末。“歷史在這里拐彎”的含義是( )
A.第一次國共合作成功 B.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C.抗日戰爭的勝利 D.華北全境基本解放
14.87年前的12月9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北平數千名學生高呼“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等口號,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運動爆發的主要原因( )
A.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試圖把東北變為其殖民地
B.日本策動所謂“華北自治運動”,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
C.中共召開瓦窯堡會議,確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
D.支援張學良、楊虎城,對蔣介石發動兵誡,逼蔣抗日
15.1936年1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指示中有這樣的分析:“由于這一發動結束了‘剿共'的內戰,使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反而得到早日的實現,使全國的抗日救亡的統一戰線反而更迅速的實際建立起來。”這份“指示”針對的歷史事件是( )
A.“七七事變” B.“西安事變”
C.“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D.“皖南事變”
16.制作年代尺是學習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除了能直觀感知歷史事件,還有助于總結歷史階段特征。對下面年代尺上①處重大歷史事件的影響,表述正確的是( )
A.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
B.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對全黨的領導地位
C.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D.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基礎
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高粱葉子青又青,九月十八來了日本兵!先占火藥庫,后占北大營,殺人放火真是兇!中國軍隊好幾十萬,恭恭敬敬讓出沈陽城!
材料二:“陜變事起,曾……通電主張……一致對外……不圖討伐令忽然而下,值茲強鄰壓境,國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謀解救之不暇,何忍再為箕豆之煎,況漢卿(張學良字漢卿)通電各項主張,多為國人所同情者,屢陳不納,迫以兵諫,絕不宜以叛逆目之……”。
(1)材料一描述的事件發生在哪一年?史稱什么事件?這一事件的影響是什么?
(2)材料二報道的是什么事件?該事件發動者是誰?發動這一事件目的是什么?
(3)中國共產黨派誰為全權代表參加談判,解決材料二反映的事件?這一事件在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下最后得到怎樣的解決?
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總是在不斷探索、總結、創新中發展和壯大自己,并領導革命事業向前進。

(1)請寫出時間軸上A處對應的時間。根據所學知識,指出中國共產黨誕生所具備的國內條件。
(2)依據B處事件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毛澤東開辟了一條什么樣的道路?
(3)請寫出C處對應橫線正確的內容,并分析C處事件的發生對促進“全國抗戰”局面的形成產生了什么積極作用?
(4)回顧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歷程,請寫出一條值得傳承和發揚的“黨的成功經驗”。
參考答案:
1.C
【詳解】根據材料中《義勇軍進行曲》誕生在1935年,結合所學可知當時日本不斷入侵使中國面臨著嚴峻形勢,1935年12月9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北平數千名學生掀起了“一二·九運動”,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C項正確;五四運動是1919年,排除A項;帶領南京人民反抗日軍的暴行是1937年,排除B項;1936年初,東北各抗日部隊開始改編為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排除D項。故選C項。
2.B
【詳解】根據材料“1935年12月9日”“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可知是一二·九運動,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學生數千人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游行,反對華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國主義,要求保全中國領土的完整,掀起全國抗日救國新高潮,B項正確;一二·一運動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由昆明青年學生發起并得到全國各地響應的反內戰、爭民主的愛國民主運動,排除A項;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游行、請愿、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排除C項;西安事變是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的兵諫,排除D項。故選B項。
3.D
【詳解】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華,民族危機嚴重。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國民黨內部的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為維護民族利益,1936年12月12日發動兵變,扣押了蔣介石,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國共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D項正確;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了國共合作宣言,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排除A項;九一八事變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排除B項;1928年,張學良發表“東北易幟”,標志著國民政府形式上統一全國,排除C項。故選D項。
4.A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A項正確;經上述分析,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序幕的事件是九一八事變,而不是七七事變、八一三事變、德國吞并奧地利,排除BCD項。故選A項。
5.C
【詳解】根據題干“以愛國赤誠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義,聯共抗日,為結束十年內戰、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實行全民族抗戰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和所學知識可知,據所學知識,張學良先生最大的歷史性貢獻是為抗日救亡毅然發動西安事變。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黨中央派周恩來等到西安調停,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C項正確;楊靖宇是中國共產黨在東北抗聯的代表人物之一,不符合材料的聯共抗日,排除A項;周恩來本身就是中國共產黨黨員,不符合材料的聯共抗日,排除B項;葉挺,北伐名將,八一南昌起義總指揮,新四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及新四軍重要領導人之一,不符合材料的聯共抗日,排除D項。故選C項。
6.A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的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并以此為借口,突襲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A項正確;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為了逼蔣抗日,在西安扣押蔣介石,實行“兵諫”,發動西安事變,與題干內容“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不符,排除B項;1937年7月7日,駐屯北平南郊的日軍以軍事演習中一名士兵失蹤為借口,要求進入宛平城搜索,遭到中國守軍的嚴詞拒絕,早有準備的日軍悍然炮轟我軍防地,駐盧溝橋和宛平城的中國守軍奮起反擊,這就是“七七事變”,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與題干內容“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不符,排除C項;八一三事變,一般指淞滬會戰,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與題干內容“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
7.(1)原因:華北危機:九一八事變后,東三省淪落,日本把侵略魔抓伸向華北,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蔣介石一直堅持妥協政策,引起包括國民黨愛國將領在內的社會各方面的不滿;西安等地學生愛國運動的推動,西安愛國學生舉行愛國游行請愿,吁請抗日。
(2)態度: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聯蔣抗日,并派周恩來到西安參加談判,與各方面進行協商。
(3)意義: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詳解】(1)依據材料信息“東北淪亡,時逾五載,國權凌夷,疆土日蹙……綏東戰起,群情鼎沸,士氣激昂。于此時機,我中樞領袖應如何激勵軍民發動全國之整個抗戰!乃前方之守土將士浴血殺敵,后方之外交當局仍力謀妥協。……蔣委員長介公受群小包圍,棄絕民眾,誤國咎深。學良等涕泣進諫,屢遭重斥。日昨西安學生舉行救國運動,竟嗾使警察槍殺愛國幼童,稍具人心,熟忍出此”可知,西安事變的原因有:華北危機:九一八事變后,東三省淪落,日本把侵略魔抓伸向華北,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蔣介石一直堅持妥協政策,引起包括國民黨愛國將領在內的社會各方面的不滿;西安等地學生愛國運動的推動,西安愛國學生舉行愛國游行請愿,吁請抗日。
(2)依據所學可知,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聯蔣抗日,并派周恩來到西安參加談判,與各方面進行協商。
(3)依據所學可知,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8.A
【詳解】根據題干關鍵詞“九月十八來了日本兵”“先占火藥庫,后占北大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是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日本突襲中國東北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次日凌晨占領沈陽,這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A項正確;1946年6月26日,蔣介石撕毀停戰協定和政協協議,悍然向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 接著,國民黨軍隊更大舉進攻華東、晉冀魯豫、晉綏、東北以及海南島等解放區。 全面內戰由此爆發,排除B項;1937年日本發動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排除C項;皖南事變是國民黨反動派1941年在皖南有預謀地圍襲新四軍的事件,排除D項。故選A項。
9.B
【詳解】根據題干“1935年教聯會發表《告學生書》:‘同學因華北問題有輟學請愿之舉,愛國熱忱,良深欽佩……’”結合所學可知,題干材料反映的是一二·九運動。1935年12月9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北平學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等口號,并舉行示威游行。這場愛國救亡運動,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圖吞并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黨政府對日妥協的政策,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B項正確;1919年的五四運動,提出了“還我青島”等口號,排除A項;1924年的國民黨一大,國共兩黨合作,促成了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排除C項;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排除D項。故選B項。
10.B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九一八事變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B項正確;八七會議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排除A項;古田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排除C項;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排除D項。故選B項。
11.A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2年日本侵占中國東北后,成立偽滿洲國,大肆摧毀當地的文化機關,廢除原有的教材和教學內容并代之以日偽的教材,強迫中小學生學習日語。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與消解中華文化的做法遭到中國人民的強烈反抗,其通過奴化教育以維護殖民統治的企圖始終未能得逞,A項正確;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動所謂“華北自治運動”,妄圖使華北五省脫離中國版圖,排除B項;第一次國共合作后期,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革命走向失敗,排除C項;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召開“分共會議”,排除D項。故選A項。
12.B
【詳解】本題是逆向選擇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標志著國共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不是正式形成,B項符合題意,選擇B項;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國共十年內戰基本結束,A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西安事變是由張學良、楊虎城發動的,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聯蔣抗日,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B項。
13.B
【詳解】根據題干材料信息“1936”“西安事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黨中央派周恩來等到西安調停,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十年內戰基本結束,國共兩黨的關系開始緩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歷史在這里拐彎”的含義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B項正確;第一次國共合作成功是1924年,排除A項;抗日戰爭的勝利是1945年,排除C項;1949年初,平津戰役的勝利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排除D項。故選B項。
14.B
【詳解】據題干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5年日本策動“華北自治”,妄圖使華北五省脫離中國版圖,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為挽救民族危亡,學生們在中共領導下發動“一二九”運動,B項正確;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是在1931年,排除A項;中共召開瓦窯堡會議是在1935年12月底,排除C項;西安事變的爆發是在1936年12月,排除D項。故選B項。
15.B
【詳解】根據題干“1936年12月”、“由于這一發動結束了‘剿共’的內戰,使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反而得到早日的實現”和所學知識可知,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變,結束了國共十年內戰,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建立,B項正確;七七事變發生在1937年7月7日,當時的中國已經停止內戰,排除A項;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使中國大革命受到嚴重的摧殘,標志著大革命的部分失敗,是大革命從勝利走向失敗的轉折點,國共開始從合作走向敵對,排除C項;1941年1月新四軍在安徽皖南地區遭受國民黨伏擊,損失慘重,國共關系出現裂痕,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排除D項。故選B項。
16.C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為了逼蔣抗日,在西安扣押蔣介石,實行“兵諫”,發動西安事變,并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為了民族的利益,中共決定不計前嫌,提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主張,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C項正確;1919年五四運動,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與題干內容“1936年西安事變”不符,排除A項;1945年,黨的七大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與題干內容“1936年西安事變”不符,排除B項;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基礎,與題干內容“1936年西安事變”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
17.(1)時間:1931年
事件:九一八事變
影響: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從此,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2)事件:西安事變
發動者:張學良和楊虎城
目的: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3)代表:周恩來
結果: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
【詳解】(1)時間、事件和影響:根據材料一“九月十八來了日本兵”“北大營”“沈陽城”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并以此為借口,突然襲擊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于次日清晨占領沈陽,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從此,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2)事件、發動者和目的:根據材料二的“陜變事起”“討伐令忽然而下”“值茲強鄰壓境,國家民族危在旦夕”“漢卿(張學良字漢卿)通電各項主張”“迫以兵諫”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下,在西北“圍剿”紅軍的國民黨將領張學良、楊虎城與紅軍停戰,要求蔣介石聯共抗日,但蔣介石頑固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親赴西安威逼張、楊繼續進攻紅軍,張學良、楊虎城在多次懇請無望的情況下,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扣押蔣介石,實行“兵諫”,并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3)代表和結果: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聯蔣抗日,派周恩來到西安參加談判,與各方面進行協商,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等條件,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從此,十年內戰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18.(1)A:1921年;條件: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階級基礎;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思想基礎;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組織基礎。
(2)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3)C:西安事變;作用: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揭開了國共兩黨聯合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4)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
【詳解】(1)時間:依據所學可知,中國共產黨成立于1921年,A處對應的時間是1921年。
中國共產黨誕生所具備的國內條件:依據所學可知,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階級基礎;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思想基礎;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組織基礎。
(2)道路:依據所學可知,1927年,毛澤東建立了中國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3)C:依據所學可知,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c對應橫線應該是西安事變。
積極作用:依據所學可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揭開了國共兩黨聯合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4)開放題,結合材料和坐標事件的積極意義論述,言之有理即可。如:回顧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歷程,值得傳承和發揚的“黨的成功經驗”有: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突泉县| 方正县| 台北市| 长武县| 湘潭县| 清丰县| 江达县| 绥芬河市| 崇阳县| 博乐市| 布拖县| 华容县| 福清市| 车致| 衡南县| 扎鲁特旗| 天等县| 米脂县| 阳高县| 镶黄旗| 大埔县| 仁布县| 夏河县| 玉树县| 高阳县| 沧州市| 莎车县| 高尔夫| 武安市| 清水县| 水城县| 阳东县| 宝清县| 石屏县| 乌拉特后旗| 黑龙江省| 嘉峪关市| 开化县| 西宁市| 依安县| 宜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