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章第1節《力》導學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特點。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圖表示力。2、過程與方法通過活動和生活經驗感受力的作用效果。了解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釋有關現象。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觀察體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從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認識科學方法的價值。【教學重點】1、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圖表示力。【教學難點】1、力的概念2、認識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釋有關現象。【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我們在這一節中要學習一個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常用的一個概念。也是物理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這一節我們就來探究有關力的一些知識。進行新課:自主探究學習內容:力的概念及單位:學生共同閱讀課本第2頁的內容,時間3分鐘,共同討論完成:(1)、物體間發生力的作用時,都有兩個物體(共同點);(2)、人、動物、有生命的、無生命的都可以發生力的作用(特點);(3)、互相接觸的、不互相接觸的兩個物體之間也可以發生力的作用(特點);(4)、兩個物體之間發生力的作用形式有:推、拉、提、壓、排斥、吸引等。師:請你將觀察和分析的結果,和同學交流與討論。然后,把你們對力的認識寫在下面:1、定義:力是 。2、當有力存在時至少有兩個物體,其中一個是 ,另一個是 。3、力不能離開物體而獨立存在,單獨一個物體不能產生力的作用,但相互不接觸的物體 (可以/不可以)產生力的作用,如磁鐵對鐵釘的吸引。4、力一般用字母 表示,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 ,簡稱 ,符號 。體驗1N的大小:用手托起一個蘋果,手對蘋果施加的力大約是 N,用手托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 N。(二)力的作用效果課堂上給學生準備:橡皮泥,小鋼珠,磁鐵,彈簧,鋸條,一張紙,讓學生探究,感受力作用的效果。1.用橡皮泥捏成各種形狀,舉行小比賽,看誰做得好。請一位學生演示用力拉和壓彈簧,看看彈簧的形狀(長度)發生了什么變化。(在拉力的作用下,彈簧的長度伸長;在壓力的作用下,彈簧的長度縮短。)(2)學生交流在射箭運動員力的作用下所發生的現象。(弓被拉開了,弓的形狀發生了變化)(3)讓學生再舉些例子,如:踢足球時,足球的形狀發生了變化等。(4)讓學生自己根據上述事件概括力作用的效果。實驗表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2.學生用圖7.1-2所示的器材做實驗。問題:小鋼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運動,當磁鐵靠近小鋼珠時,會發生什么現象?實驗結束后,學生交流所觀察到的現象:(1).靜止的小鋼珠被磁鐵吸引,向磁鐵方向運動。(2).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線運動小鋼珠被正對運動方向位置的放磁鐵吸引 ,速度變快。(3).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線運動小鋼珠被與運動方向垂直的位置放的磁鐵吸引,運動方向改變,偏向磁鐵方向運動。學引導學生分析:在磁鐵吸引下小鋼珠運動狀態改變情況實驗表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三)、力的三要素1、提出問題:力作用的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2、讓學生提出猜想:可能與力作用的大小有關;可能與力作用的方向有關;可能與力作用的位置有關。3、探究:引導學生根據前面觀察力作用效果的實驗結合課文圖示以及學生生活的經驗進行論證。拉彈簧時,所用的力越大,彈簧被拉得越長;也就是力越大,力作用的效果越明顯。我們要把螺母擰緊,一般來說應該向順時針方向用力,如果沿著逆時針方向用力只能將螺母擰松。這些事例說明了力作用的效果與力的方向有關。(3)關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位置是否有關用實驗探究:1.實驗:用的力推門,每次手的位置距離門軸遠近不同。體會手在不同位置時施力的不同效果。2.實驗:把一根米尺放在桌面上,請一位同學用一個力作用在尺子的中點,向上將尺子舉起來;然后力作用在尺的一端,仍然向上舉尺子。可見,力的作用點也影響力的效果。讓學生總結:力所產生的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有關。所以,我們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叫力的三要素。(四)、力的示意圖畫力的示意圖的要領:確定受力物體、力的作用點和力的方向,從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在線段的末端畫一個箭頭表示力的方向,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在同一圖中,力越大,線段應越長。以在力的示意圖旁邊用數值和單位標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來。(五)、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請同學們觀察或進行下列實驗,通過觀察或實驗你們對力的作用有什么新的認識。(1)演示:課本第5頁圖7.1-5甲.乙,觀察現象分析:(2)演示:兩個帶相同電荷的通草球靠近時相互排斥。(一個通草球排開另一個通草球時,自己也被排開了,說明兩個通草球同時都 受到了對方力的作用)(3)學生實驗:伸出手去,讓一個同學打你的手,你感到疼嗎?打你的同學也感到疼嗎?(打的同學感到疼,說明他的手也被打了)(4)學生實驗:向上擰書包,你對書包用力了,你是否感覺到了書包也在拉你?(拎書包手同時受到書包向下的拉力)(5)看課文第5頁圖7.1-6,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船,把另一只船推開時自己坐的船也被推開了。(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小船,把另一只船推開時自己所坐的船也被推開了。說明推船的人同時受到另一只船的推力,推船的人被推開時連同他坐的船也被推開。)概括以上分析,得到結論:一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時,也同時受到后者對它的作用力。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達標檢測】1、人推車時,是 和 之間發生了力的作用,對于人推車的力,施力物體是 ,這時,人也受到推力,施力物體是 。2、物理學中,力的單位是 ,托起一個蘋果的力大約為 。3、力的 、 、 稱為力的三要素,因為 。4、下列哪個物體最接近3N( )A、一頭小牛 B、一塊磚 C、九年級物理課本 D、兩枚1元硬幣5、游泳的人,手腳用力向后劃水,人就能向前進,這表明,人向后給水作用力的同時受到了 的推力,這個現象表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 。6.關于力的概念,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離開物體就沒有力B.一個受力物體,同時也一定是施力物體C.發生力的作用,物體必須相互接觸 D.馬拉車前進,同時車也用力拉馬7、關于力的知識,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小孩推墻時,他也受到墻的推力B、足球運動員用頭頂球,球的運動方向改變了,這表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C、人坐在沙發上,沙發凹下去,這表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D、只有在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才能發生力的作用8、畫出下列力的示意圖:(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書對桌面的壓力;(2)用50N沿水平方向推桌子的力9、小明在探究力的作用效果時,完成了如下實驗,請幫他把實驗結果填在空格中。(1)小明首先將小鋼球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當磁體靠近小鋼球時,看見小鋼球向磁體運動;然后讓小鋼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線運動,當在與運動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一塊磁鐵時,小鋼球運動的方向發生了變化。從上面兩個實驗,你總結出的結論是力能 。(2)小明用雙手拉一根橡皮筋,看見橡皮筋在力的作用下變長了,說明力能 。10、甲、乙兩個同學穿著滑冰鞋面對面靜止站在冰面上,如果甲對乙用力推一下,其結果是A、甲仍然靜止,乙被推開 B、乙受到甲的力,甲不受推力作用C、乙受到的推力大于甲受到的推力 D、甲、乙同時相對離開小結:小組內交流你的收獲,提出你的疑惑。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