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2課 抗日戰爭的勝利一、全民族堅持抗戰(一)進入相持階段后,日軍新政策:①對國民黨: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②對共產黨:加緊進攻敵后抗日根據地;③對占領區:加強軍事統治,加緊經濟掠奪。(二)國民政府的反應:①汪精衛公開叛國投敵,1940年在南京建立了偽國民政府;②國民黨頑固派1941年制造皖南事變(周恩來“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三)共產黨的反應:堅持抗戰,在各抗日根據地掀起大生產運動,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開展反掃蕩作戰。(四)全民族抗戰的表現1.正面:在棗宜會戰中,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上將犧牲;2.敵后:在反“掃蕩”中,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將軍犧牲;3.少數民族:馬本齋回民支隊4.社會各界:青少年、海外華僑、港澳同胞、婦女、工人、文藝界等。二、中共七大(1945年4月-6月)1.地點:延安2.內容:①總結經驗;②制定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帝國主義,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③毛澤東當選中共中央主席④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3.意義:①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②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戰后奮斗方向三、抗日戰爭的勝利(1945年9月2日)1.時間:①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標志著。②1945年 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十四年抗戰取得勝利(9月3日是中國抗戰勝利紀念日)(標志世界反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2.原因:①根本原因: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全民族抗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決定性因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②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③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的支持3.意義:①中國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②它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③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④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1.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勝利召開,回顧光輝歷程,銘記偉大時刻。制定“……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國,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這一政治路線的會議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一大2.到1945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了第一次歷史性飛躍。這次“飛躍”( )A.創造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 B.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C.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勝利 D.指明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方向3.歷史學家劉大年指出,正是抗日戰爭,把百年來落后挨打、四分五裂的中國,一步步引上了民族獨立、統一和復興的新的歷史起點。這種認識的核心是抗日戰爭( )A.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B.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C.促使中國走向現代民族國家 D.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4.中共七大“總結了我們民主革命二十多年曲折發展的歷史經驗,制定了正確的綱領和戰略,克服了黨內的錯誤思想,使全黨的認識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統一起來,達到了全黨的空前團結”。這次大會( )A.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的序幕B.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C.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D.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5.“地道戰、莊稼漢,埋伏下神兵千百萬,村與村,戶與戶,地道連成片,侵略者他敢來,打他個人仰馬也翻……”。這首歌詞反映出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是( )A.實現了全民族抗戰 B.中國共產黨的領導C.國際友人的幫助 D.兩大戰場密切配合6.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的是( )A.中國同盟會 B.根據地軍民 C.中國共產黨 D.國民黨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南湖紅船”所代表的歷史事件具有怎樣的意義?(2)“八一槍聲”在哪里打響?井網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標志著中國革命開啟了一條怎樣的革命道路?(3)與“轉危為安”相關的歷史事件是什么?遵義會議在黨的歷史上具有怎樣的地位?(4)敵后戰場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是什么?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5)你從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歷程中得到了怎樣的啟示?8.1945年6月11日,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式上毛澤東說:“我們開了一個很好的大會”,“我們開了一個勝利的大會,一個團結的大會。”這次會議( )A.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戰后的奮斗方向B.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C.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根據地的序幕D.決定同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9.下圖是日本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兵力投入統計,這可以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中國戰場日本陸軍投入中國戰場的占比情況( )A.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B.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配合C.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相互配合 D.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重要前提10.劉少奇在會上作《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指出:“我們黨要以毛澤東思想作為一切工作指針,毛澤東思想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思想”。會議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這次會議是( )A.中共一大 B.八七會議 C.遵義會議 D.中共七大11.史實就是歷史事實,史論是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評論。學習歷史要注意區分史實與史論,以下屬于史實的是( )A.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B.百團大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C.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D.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簽署投降書12.恩格斯說:“沒有哪一次極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抗日戰爭對中國歷史進程最重要的“補償”是( )A.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立 B.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C.壯大了社會主義的力量 D.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的進程13.抗戰勝利前夕,毛澤東特別強調:“對于中國共產黨人,為本黨的最低綱領而奮斗和為孫先生的革命的三民主義即新三民主義而奮斗,在基本上是一件事情,并不是兩件事情……而且在將來還要證明中國共產黨人是革命三民主義的最忠誠、最徹底的實踐者。”材料反映了( )A.中國共產黨是孫中山事業的繼承者 B.中國共產黨以三民主義為革命綱領C.不同時期的革命目標始終是一致的 D.三民主義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14.1945年,中共新黨章指出:“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這是哪次會議的決議(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15.國民政府在1941年取得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巨大勝利后,英美兩國政府主動向中國提出,愿意廢除其與中國各時期政府簽訂的一些不平等條約,廢除領事裁判權,歸還上海、廈門等地的公共租界(九龍除外),這表明抗日戰爭( )A.維護了地區與世界和平 B.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C.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 D.有利于資本主義國家在中國的侵略16.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結合簡圖及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百年征程由①地啟航。寫出標志著中國共產黨誕生的事件。(2)道路轉變,由②地開創。中國共產黨在此地開創了一條怎樣的革命道路?(3)走向成熟,由③地開始。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什么?(4)奮斗方向,于④地指明。在此地召開的哪次會議,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5)回首近代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談談你的體會。17.反抗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解放是中國近代史的主線。材料一:時間 鴉片戰爭期間 19世紀70年代 甲午中日戰爭期間 八國聯軍侵華期間反侵略的愛國將領 關天培 左宗棠 A B材料二:這場愛國運動推動先進知識分子認識到地主階級聯合帝國主義列強壓迫中國人民的本質,從而促使馬克思主義思想啟蒙的發生發展。受五四運動的影響,一批相信馬克思主義的先進知識分子陸續成立共產黨早期組織,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他們還在工農群眾中宣傳馬克思主義,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工人運動的進一步結合。——摘編自南大偉等《論五四運動與“紅船精神”的內在邏輯關系》材料三:序號 史實①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人在東北組織開展抗日游擊戰爭② 1935年8月,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主張③ 1936年12月,共產黨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④ 1937年9月,國民黨公開發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⑤ 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持續3個月,總計斃傷日軍4萬多人⑥ 1937年9月,平型關大捷,全殲日軍1000多人⑦ 1940年下半年,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總計斃傷日、偽軍2.5萬多人⑧ 1945年8月,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對日本關東軍發起進攻⑨ 據不完全統計,從盧溝橋事變到抗戰勝利期間,全世界華僑捐款(不包括華僑直接匯寄國內的資金和各種捐贈物資)達13.2億元,回國參戰的華僑超過萬人⑩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1)將以下人物填入材料一相應位置。(寫序號)從以上四個愛國將領中任選一個,寫出他的愛國事跡。①聶士成②鄧世昌(2)依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說明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誕生之間的關系。(3)選擇材料三中相互關聯的史實,結合所學自定一個觀點,并加以闡述或說明。(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闡釋清楚。)(示例:觀點:抗戰勝利同世界上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的支持是分不開的。1945年8月,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對日本關東軍發起進攻;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全世界華僑捐款不包括華僑直接匯寄國內的資金和各種捐贈物資達13.2億元,回國參戰的華僑超過萬人說明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除了自身因素外,還同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的支持是分不開的。)參考答案:1.A【詳解】根據所學知識,1945年4月,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了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民主革命曲折發展的歷史經驗,特別是總結了抗日戰爭的豐富經驗,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A項正確;中共二大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指明了中國人民革命斗爭的方向,排除B項;中共三大確定了與國民黨進行合作,排除C項;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排除D項。故選A項。2.D【詳解】根據題干信息“到1945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了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共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這對統一全黨的思想,指導全黨的行動,實現全黨的政治路線,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了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毛澤東思想的創立,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指明了正確方向,D項正確;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權,開展游擊戰爭,創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與題干內容“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了第一次歷史性飛躍”不符,排除A項;1927年10月,毛澤東在井岡山地區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與題干內容“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了第一次歷史性飛躍”不符,排除B項;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與題干內容“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了第一次歷史性飛躍”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3.C【詳解】根據材料“正是抗日戰爭,把百年來落后挨打、四分五裂的中國,一步步引上了民族獨立、統一和復興的新的歷史起點”可知,劉大年認為抗日戰爭凝聚了中華民族,一步步引上了民族獨立、統一和復興的新的歷史起點,這種觀點的核心是抗日戰爭促使中國走向現代民族國家,C項正確;新中國成立之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逐步開始,排除A項;抗戰并未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排除B項;“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4.D【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并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奮斗方向的會議是中共七大,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陜西延安召開,大會主要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后中國將走什么道路的問題,這是在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實現中國光明的前途準備了條件,D項正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根據地的序幕,排除A項;遵義會議在最危急的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排除B項;八七會議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排除C項。故選D項。5.A【詳解】據題干“地道戰”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抗戰開始后中國共產黨堅持全面抗戰路線。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后發動群眾,軍民團結,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所以這首歌反映出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是采取了恰當的戰略戰術,實現了全民族抗戰,A項正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國際友人的幫助和正面與敵后兩大戰場密切配合是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之一,但在題干信息中是無法得出的,排除BCD項。故選A項。6.C【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人民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戰,是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決定因素,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同愛好和平和正義國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開的。C項正確;1912年在宋教仁的組織下,中國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排除A項;根據地軍民起到了重要作用,不是中流砥柱,排除B項;國民黨是抗戰勝利的重要原因,不是中流砥柱,排除D項。故選C項。7.(1)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2)南昌;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井岡山道路;井岡山革命道路)。(3)長征;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遵義會議的意義都答了也可)(4)平型關大捷、中流砥柱作用。(5)啟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才能發展中國;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等。【詳解】(1)根據圖片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期間,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擾,遂轉移到浙江省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以游客泛舟為掩護,繼續進行,最終完成會議議程,大會勝利閉幕,莊嚴宣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這條游船因而獲得了一個永載中國革命史冊的名字--紅船;可知“南湖紅船”所代表的歷史事件是中共一大召開;中共一大召開,標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2)根據圖片②③,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領導革命軍在南昌發動武裝起義。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可知“八一槍聲”在南昌打響;1927年,秋收起義失利后,毛澤東在井岡山地區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保存了革命力量,形成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這是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的革命道路。可知井網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標志著中國革命開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長征的勝利,粉碎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可知與“轉危為安”相關的歷史事件是長征;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平型關大捷是全國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個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可知敵后戰場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是平型關大捷;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這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中國共產黨以卓越的政治領導力和正確的戰略策略,指引了中國抗戰的前進方。(5)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歷程中得到的啟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才能發展中國;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等。8.A【詳解】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1945年4月,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了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民主革命曲折發展的歷史經驗,特別是總結了抗日戰爭的豐富經驗,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大會選舉產生了中央領導機關,毛澤東在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主席。大會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覺章。中共七大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并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戰后的奮斗方向,A項正確;中共二大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排除B項;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根據地的序幕,排除C項;中共三大決定同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排除D項。故選A項。9.A【詳解】根據所學和材料可知,這體現出,日本陸軍絕大多數被牽制在中國戰場,這說明,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A項正確;日本陸軍絕大多數被牽制在中國戰場,這體現出中國戰場的重要性,不能體現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配、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重要前提,排除BCD項。故選A項。10.D【詳解】根據材料“會議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5年4至6月,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了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確立毛澤東思想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D項正確;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排除A項;八七會議確定實行土地改革和武裝起義的方針,排除B項;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排除C項。故選D項。11.D【詳解】根據題干“史實就是歷史事實,史論是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評論”和所學知識可知,史實就是不加任何解釋,定義的闡述一個歷史事實。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簽署投降書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沒有任何主觀評價,屬于史實,D項正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是對西安事變的的評論,是對歷史事件的評價,屬于史論,排除A項;“威望”是對百團大戰的評論,是對歷史事件的主觀評價,屬于史論,排除B項;“中流砥柱的作用”是對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的評論,是對歷史事件的評價,屬于史論,排除C項。故選D項。12.D【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不斷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從而加速了中國民主革命的進程,D項正確;新中國的成立,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立,排除A項;中國不是世界第一強國,排除B項;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排除C項。故選D項。13.A【詳解】根據材料“對于中國共產黨人,為本黨的最低綱領而奮斗和為孫先生的革命的三民主義即新三民主義而奮斗,……而且在將來還要證明中國共產黨人是革命三民主義的最忠誠、最徹底的實踐者”可知,反映了新民主主義是對舊三民主義的繼承和發展,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是孫中山事業的繼承者,A項正確;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綱領是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排除B項;“不同時期的革命目標始終是一致的”表述有誤,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奠定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思想基礎,排除D項。故選A項。14.D【詳解】結合所學可知,七大通過的新黨章指出: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就是中國的共產主義、中國的馬克思主義,D項正確;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排除A項;中共二大正確地分析了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爭指明了方向,對中國革命具有重大的深遠的意義,排除B項;中共三大是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創建時期進入大革命時期的里程碑式的重要會議,排除C項。故選D項。15.B【詳解】根據所學和材料“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巨大勝利后,英美兩國政府主動向中國提出,愿意廢除其與中國各時期政府簽訂的一些不平等條約,廢除領事裁判權,歸還上海、廈門等地的公共租界(九龍除外)”可知,中國抗戰讓部分列強廢除一些不平等條約,這樣,中國的國際地位在抗戰中就提高了,因此,抗日戰爭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B項正確;材料是說中國抗戰和國際地位之間的關系,不是說維護了地區與世界和平,排除A項;抗日戰爭沒有改變中國社會性質,排除C項;抗日戰爭有利于打擊資本主義國家在中國的侵略,排除D項。故選B項。16.(1)中共一大召開(2)井岡山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3)遵義會議(4)中共七大(5)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等符合題意即可。【詳解】(1)事件:根據題干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2)道路:根據題干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在起義受挫的情況下,轉而向井岡山進軍,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并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3)轉折:根據題干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5年初,中國共產黨于長征途中在貴州遵義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這是黨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也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4)會議:根據題干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抗日戰爭勝利前夕,中共七大于1945年在延安召開,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5)體會:回首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征程,我們可以體會到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實現了國家獨立,成立了新中國。而中國共產黨也領導中國人民逐步走向富強。我們應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17.(1)A:②;B:①;關天培在虎門炮臺戰役中戰死;左宗棠收復新疆;鄧世昌在甲午戰爭的黃海大戰中與致遠艦200余名官兵壯烈殉國;聶士成在天津保衛戰中壯烈殉國。(2)原因: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關系: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誕生奠定了思想和干部基礎、組織基礎、階級基礎。(3)示例一:觀點:抗戰勝利同世界上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的支持是分不開的。論述:1945年8月,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對日本關東軍發起進攻;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全世界華僑捐款(不包括華僑直接匯寄國內的資金和各種捐贈物資)達13.2億元,回國參戰的華僑超過萬人說明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除了自身因素外,還同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的支持是分不開的。示例二:觀點: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論述:在十四年抗戰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戰立場。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人在東北組織開展抗日游擊戰爭;華北事變后,主張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西安事變爆發后,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全面抗戰爆發后,國民黨公開發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先后取得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等戰役的勝利。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面對國民黨制造的反共摩擦,中國共產黨進行爭鋒相對的斗爭,堅持抗戰。【詳解】(1)根據所學和材料一表格可知,甲午中日戰爭期間,鄧世昌英勇犧牲;八國聯軍侵華期間,聶士成英勇犧牲。根據所學可知,關天培在虎門炮臺戰役中戰死,左宗棠收復新疆,鄧世昌在甲午戰爭的黃海大戰中與致遠艦200余名官兵壯烈殉國,聶士成在天津保衛戰中壯烈殉國。(2)根據所學可知,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引發了中國的五四運動;根據所學和材料二“從而促使馬克思主義思想啟蒙的發生發展。受五四運動的影響,一批相信馬克思主義的先進知識分子陸續成立共產黨早期組織,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他們還在工農群眾中宣傳馬克思主義,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工人運動的進一步結合”可知,這體現的關系是,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誕生奠定了思想和干部基礎、組織基礎、階級基礎。(3)此問相對開放,回答符合下列要點即可,觀點必須正確,論述時,史實要典型,并揭示其意義,如,示例一:根據所學和材料可知,觀點:抗戰勝利同世界上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的支持是分不開的。論述:1945年8月,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對日本關東軍發起進攻;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全世界華僑捐款(不包括華僑直接匯寄國內的資金和各種捐贈物資)達13.2億元,回國參戰的華僑超過萬人。由此得出結論:這說明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除了自身因素外,還同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的支持是分不開的。示例二:根據所學和材料可知,觀點: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論述:在十四年抗戰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戰立場。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人在東北組織開展抗日游擊戰爭;華北事變后,主張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西安事變爆發后,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全面抗戰爆發后,國民黨公開發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先后取得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等戰役的勝利。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面對國民黨制造的反共摩擦,中國共產黨進行爭鋒相對的斗爭,堅持抗戰。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