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0課 拜占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一、《查士丁尼法典》目的:為了穩定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過程:委員會把自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3、《羅馬民法大全》組成:《查士丁尼法典》 把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新法典》 查士丁尼執政時期的法令《法學匯纂》 歷屆羅馬法學家有關法律問題的論文和著作《法理概要》 指導學習法律文獻①內容:A. 仍然承認奴隸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隸的地位;B. 對財產、買賣、債務、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定②影響:《羅馬民法大全》是歐洲歷史上第一部系統完備的法典,不僅是對羅馬法的總結,而且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二、拜占庭帝國的滅亡:1. 原因:7世紀開始,由于受到阿拉伯人的入侵西歐封建主組建的十字軍的攻打,國勢日漸衰落。2. 滅亡: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所滅。3. 影響:它對基督教、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以及西亞、北非等地的東方文化因素采取兼容并蓄,創造出獨特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產生過重大影響;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 【歸納提升】★怎樣認識拜占庭帝國的滅亡?(1)滅亡原因:拜占庭帝國窮兵黷武;陶醉于已有的輝煌,不善于學習和吸納其他文明的優點;奧斯曼帝國的進攻。(2)啟示:一個國家或民族,必須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善于學習,不斷創新,與時俱進,才能立于不敗之地。1.拜占庭帝國的軍事戰略與其前身羅馬帝國截然不同,總體來說呈現守勢狀態,其目標以收復失土為主,并非開拓新疆土。由此可知,拜占庭帝國( )A.其前身是波斯帝國 B.版圖一直在擴大C.長期進行防御戰爭 D.被阿拉伯人滅亡2.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的是( )A.西歐基督教文化 B.拜占庭文化C.阿拉伯文化 D.天主教文化3.“所有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編撰的法典都有一個共同特點:現代的法典很大程度上可視作查士丁尼之不朽羅馬法典的再次出版--------它們只足與新的時代相適應了,并且穿上了新的語言學的外衣。”材料論述了羅馬法的( )A.內容 B.性質 C.影響 D.問題4.下列各項,對財產、買賣、債務、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定,奠定了歐洲民法基礎的是( )A.《漢謨拉比法典》 B.《十二銅表法》C.《羅馬民法大全》 D.《權利法案》5.“這部法律文獻規定了公民之間的各種法律關系,包括契約、債務、婚姻、所有權與繼承權等”,體現了對證據、公正、思想自由和契約精神的肯定,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這部法律文獻是( )A.《漢謨拉比法典》 B.《十二銅表法》C.《羅馬民法大全》 D.《拿破侖法典》6.“它是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它保留了大量的古希臘、古羅馬古跡,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這個帝國”是( )A.亞歷山大帝國 B.阿拉伯帝國C.拜占庭帝國 D.奧斯曼帝國7.依法治國是衡量一個國家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標準之一。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人類歷史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叫什么?它是由哪一文明古國制定的?(2)羅馬共和國成立之初,平民與貴族斗爭激烈,哪一法律的制定成為平民取得勝利的標志之一?這一時期,羅馬共和國最重要的機構是什么?《查士丁尼法典》是對古羅馬文明法律成果的系統總結,下令編撰這部法典的皇帝是哪個國家的君主?中世紀的西歐人是如何形容這個國家的首都的?8.以《羅馬民法大全》為代表的羅馬法對商品生產的各種法律關系,例如所有權、債權和契約等,都做了極為詳盡的規定。因此15-16世紀,西歐各國普遍出現了“采用羅馬法”的熱潮。這說明羅馬法( )A.蘊含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B.符合促進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要求C.提出三權分立的政治原則 D.是世界上第一部較完整的成文法典9.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在歐洲中世紀末期,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和發展,“法”便在一切國家里開始真正地發展起來了,這種發展到處都是以羅馬法典為基礎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強調的是羅馬法的( )A.背景 B.內容 C.弊端 D.影響10.如圖示意圖的主題應是( )A.古代亞非文明 B.古代歐洲文明C.封建時代的歐洲 D.走向近代11.歷史學家馬世力指出:“從3世紀起,由于羅馬奴隸制社會陷入危機,統治階級迫切要求將反映本階級意志的現行法律固定下來,借以維護和鞏固其統治地位,因而著手進行法律匯編工作。”據此可知,編纂《查士丁尼法典》主要目的是( )A.反映統治階級的意志 B.穩定和鞏固社會秩序C.教化民眾要安分守法 D.符合崇尚法治的精神12.以下對《查士丁尼法典》解釋正確的是( )①世界歷史上第一部較完備的成文法典②查士丁尼執政之前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③查士丁尼執政時期頒布的法令④是《羅馬民法大全》的重要組成部分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3. 法治發展見證文明進程。下列有關世界古代法治的敘述,正確的是( )A.《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B.中世紀歐洲大學擁有獨立的司法特權,教會無權干涉C.《查士丁尼法典》收錄了查士丁尼執政時期的所有法令D.《羅馬民法大全》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14.下圖是查士丁尼統治時期的帝國形勢圖。這一帝國是( )A.西羅馬帝國 B.拜占庭帝國 C.阿拉伯帝國 D.奧斯曼帝國15.下列關于歐洲文明演進的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16.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前言(節選):要讓正義之光照耀大地,消滅一切罪與惡,使強者不能壓迫弱者。正文(部分內容):奴隸屬于奴隸主;逃亡奴隸必須交還原主,藏匿者死罪;貴族打了貴族,罰銀處置。奴隸打了自由民,割去耳朵;如果自由民弄瞎了奴隸的眼睛,與弄瞎牛的眼睛處理原則一致。結語(節選):(如果后人篡改法律)他的城市將毀滅,人民將離散,王國將更換,他的名字將永遠被人遺忘。材料二:《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此前的習慣法是口耳相傳、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習慣法時任意屈伸,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銅表法》的出現,使刑事訴訟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訴訟中的裁決有了確定和公開的法律條文作為準繩,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貴族的司法專斷。《十二銅表法》是當時羅馬社會政治斗爭,特別是平民與氏族貴族斗爭的產物,它集中了過去的習慣法,并結合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編纂而成,它是……羅馬法發展的基礎。——郭守蘭等《西方法文化史綱》材料三:《查士丁尼法典》明確宣布皇權無限,維護教會利益,鞏固奴隸主的統治地位;法典要求“人人都應安分守法”,否則,要依法給予嚴厲制裁;法典還特別強調奴隸必須聽命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許有任何反抗。據此可見,查士丁尼編纂法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完全一致的,他試圖通過法律規范的系統化,達到鞏固皇權的目的,并運用這個法典來為其挽救奴隸制的統治服務。(1)根據材料一,指出在這部法典中極力宣揚的思想是什么?該法典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有什么地位?(2)根據材料二,概括《十二銅表法》產生的歷史背景。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它的制定帶來什么影響?(3)根據材料三,指出《查士丁尼法典》編纂的目的。查士丁尼在位期間將編纂的4部法律文獻統稱什么?它在世界法制史具有怎樣的地位?(4)十八大召開以來,習近平和李克強多次強調,要把權力裝進制度的籠子里,有權不能任性。結合以上內容,談談你對民主法制建設的認識。17.材料:拜占庭的作用是絕對保守的,命運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創新。它誕生在一個古老的國度,生活在過去的勢力和榮譽的陰影之中,這種勢力和榮譽正是它試圖維持和恢復的。他們很少有人具有創造力。(1)材料一中的“拜占庭”是指哪一帝國?“古老的國度”是指哪一國家?(2)根據材料內容寫出該帝國滅亡的其中一個原因。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拜占庭帝國的歷史命運給我們的啟示。(3)該帝國查士丁尼為穩定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編纂了哪些法律文獻?統稱為什么?涉及的內容有哪些?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拜占庭帝國的興亡【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拜占庭帝國的軍事戰略與其前身羅馬帝國截然不同,總體來說呈現守勢狀態,其目標以收復失土為主,并非開拓新疆土”可知,拜占庭帝國也就是東羅馬帝國,其軍事戰略以收復失土為主,版圖一直在擴大。A項其前身是波斯帝國表述錯誤,羅馬帝國分裂為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和西羅馬帝國,不符合題意;B項版圖一直在擴大正確,符合題意;C項長期進行防御戰爭錯誤,拜占庭帝國的軍事戰略呈現守勢狀態,其目標以收復失土為主,但不是長期進行防御戰爭,不符合題意;D項被阿拉伯人滅亡錯誤,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攻占了拜占庭帝國的都城君士坦丁堡,帝國滅亡。故拜占庭帝國是被奧斯受土耳其帝國所滅亡的,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拜占庭帝國的興衰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拜占庭帝國的興衰,注意題干材料的正確識讀。2.【答案】B【知識點】拜占庭帝國的興亡【解析】【分析】由題意結合材料可以明確判斷這個帝國是拜占庭帝國。拜占庭帝國是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它對基督教、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和西亞、北非等地的東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創造出了獨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產生過重大影響。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B符合題意,ACD與材料不符,排除AC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兩個帝國。東羅馬定都君士坦丁堡(舊名拜占庭),故稱“拜占庭帝國”。重點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拜占庭帝國疆域范圍及拜占庭文化的影響。3.【答案】C【知識點】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羅馬法,一般泛指羅馬奴隸制國家法律的總稱,存在于羅馬奴隸制國家的整個歷史時期。它包括自羅馬國家產生至西羅馬帝國滅亡時期的法律,以及皇帝的命令,元老院的告示,成文法和一些習慣法在內。羅馬法在世界史特別是世界法律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羅馬法是近代西方各國法律體系基礎,羅馬法對近代歐美的立法和司法產生重要影響,是推翻封建統治,推進資本主義發展的武器。題干關鍵信息“所有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編撰的法典都有一個共同特點:現代的法典很大程度上可視作查士丁尼之不朽羅馬法典的再次出版—它們只是與新的時代相適應了,并且穿上了新的語言學的外衣。”這段話講述的主要是羅馬法對近代西方各國法律制定影響很大。C項正確;題干中信息沒有涉及羅馬法的內容、性質、缺陷,AB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解答本題需要學生理解并識記羅馬法典的相關史實。4.【答案】C【知識點】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羅馬民法大全》雖然承認奴隸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隸的地位,還對財產、買賣、債務、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定,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C項正確;《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反映了古巴比倫王國時期的歷史信息,排除A項;《十二銅表法》涉及訴訟程序、所有權和債務權、宗教法等內容,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排除B項;1689年英國議會頒布了《權利法案》,確立了“議會權力至上,國王統而不治”的原則,奠定了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法律基礎,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識記理解《羅馬民法大全》的影響,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5.【答案】C【知識點】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繼任為東羅馬帝國皇帝。528年,為了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他組建了一個法典編纂委員會。529年,委員會把自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編成《查士丁尼法典》。后來,委員會把歷代羅馬法學家有關法律問題的論文和著作匯編為《法學匯纂》,又編成指導學習法律文獻的《法理概要》。查士丁尼還命人將自己執政時期的法令編輯為《新法典》。以上這4部法律文獻統稱為《羅馬民法大全》。《羅馬民法大全》對財產、買賣、債務、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定,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C項正確;《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王國制定的,與歐洲無關,排除A項;《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排除B項;《拿破侖法典》是1804年拿破侖主持制定的,與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無關,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羅馬民法大全》的相關知識點,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羅馬民法大全》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6.【答案】C【知識點】拜占庭帝國的興亡【解析】【分析】題目材料描述的這個帝國是拜占庭帝國。羅馬帝國分成東西兩部分之后,東羅馬帝國或拜占庭帝國是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拜占庭帝國對基督教、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和西亞、北非等地的東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創造出了獨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產生過重大影響,C是正確的選項;ABD不是材料描述的這個帝國,排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拜占庭帝國的相關史實。7.【答案】(1)《漢謨拉比法典》;古巴比倫王國。(2)《十二銅表法》);元老院。(3)拜占庭帝國(或東羅馬帝國);“人間天堂”。【知識點】《漢謨拉比法典》;古代歐洲的古典文化;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解析】【分析】⑴第一小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在位時制定了一部較為系統和完整的法典——《漢謨拉比法典》,《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第二小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王國制定的。⑵第一小問,根據題干“羅馬共和國”、“平民取得勝利”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了成文法,因這部法刻在十二塊青銅版上,所以被稱為《十二銅表法》。《十二銅表法》是羅馬共和國的第一部成文法,它限制了貴族的特權,打破了貴族對法律的壟斷,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平民的利益,因此《十二銅表法》的制定成為平民取得勝利的標志之一。第二小問,羅馬共和國的決策權掌握在由300名貴族組成的元老院手里,因此這一時期,羅馬共和國最重要的機構是元老院。⑶第一小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繼任為東羅馬帝國皇帝。528年,為了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組建了一個法典編纂委員會。529年,委員會把自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編成《查士丁尼法典》,因此下令編撰《查士丁尼法典》的是東羅馬帝國或拜占庭帝國的皇帝。第二小問,東羅馬帝國的首都是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是聯系歐亞的水陸交通樞紐,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商貿中心,因繁華富麗被西歐人視為“人間天堂”。【點評】⑴本題主要考查古巴比倫王國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識記知識的能力。答題時應注意,解題的關鍵是掌握 《漢謨拉比法典》的相關內容,以此確定答案。⑵本題主要考查羅馬共和國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識記知識的能力。答題時應注意,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十二銅表法》的相關內容,以此確定答案。⑶本題主要考查拜占庭帝國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識記知識的能力。答題時應注意,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拜占庭帝國的相關內容,以此確定答案。8.【答案】B【知識點】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解析】【分析】根據材料“15-16世紀,西歐各國普遍出現了“采用羅馬法”的熱潮。”可知,羅馬法為資本主義立法提供了范本,符合促進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要求,B符合題意;AC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AC;《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較完整的成文法典,排除D。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考查了羅馬法的相關知識。9.【答案】D【知識點】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可知,歐洲中世紀末期的“法”是以羅馬法典為基礎的,反映了羅馬法對歐洲法治建設的影響巨大。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羅馬法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羅馬民法大全》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10.【答案】C【知識點】法蘭克王國的建立;西歐莊園的概況及性質;西歐城市的興起;西歐大學的興起;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解析】【分析】根據圖示的關鍵文字“法蘭克王國、西歐莊園、城市和大學的興起、拜占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可知,這些關鍵詞都與封建時代的歐洲有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法蘭克王國是西歐第一個封建國家,之后西歐洲出現了封建莊園、城市和大學興起。527年,查士丁尼繼任為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皇帝。為了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他組建了一個法典編纂委員會。從529年起,委員會歷時6年,把自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編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典鞏固了拜占庭帝國的統治,故C符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古代亞非文明、古代歐洲文明,故AB不符合題意;走向近代與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和早期殖民掠奪有關相關,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封建時代的歐洲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11.【答案】B【知識點】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編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穩定和鞏固社會秩序。527年,查士丁尼繼任為東羅馬帝國皇帝。為了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他組建了一個法典編纂委員會。從529年起,委員會歷時6年,把自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編成《查士丁尼法典》,選項B符合題意;材料沒有反映法律反映了統治階級的意志,排除A;材料沒有反映法律教化民眾要安分守法,排除C;材料沒有反映符合崇尚法治的精神,排除D。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查士丁尼法典》,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理解題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靈活運用知識,進行作答。12.【答案】D【知識點】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公元527年,查丁尼皇帝勵精圖治,希望重振羅馬帝國的國威。他設立專門委員會編纂羅馬法,系統地搜集和整理了自羅馬共和時期至查士丁尼為止所有的法律,形成了包括《查士丁尼法律匯編》《法學總論》 《法律匯編》《新敕令》四種法律文獻在內的法律匯編,統稱為《民法大全》,這是羅馬法體系最終完成的標志,故②④正確;D符合題意;《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歷史上第一部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故①錯誤;《查士丁尼法典》 是查士丁尼執政時期編寫的法律,不是頒布的法令,故③錯誤。排除ABC;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查士丁尼法典》的知識。難度適中,掌握《查士丁尼法典》編寫的背景、人物、意義等即可作答。13.【答案】D【知識點】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上臺后,組織法典編纂委員會,經過6年努力,編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時把歷代羅馬法學家有關法律問題的論文和著作匯編為《法學匯纂》,又編成指導學習法律文獻的《法理概要》。后來,查士丁尼又命人將自己執政時期的法令編輯為《新法典》。以上這4部法律文獻統稱為《羅馬民法大全》;《民法大全》規定了奴隸制帝國的統治秩序,從法律上肯定了皇帝的專制權力,把皇權視為至高無上,《羅馬民法大全》被譽為歐洲民法的基礎。D項正確;《漢謨拉比法典》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排除A項;中世紀歐洲大學擁有獨立的司法特權的說法正確,但教會有權干涉,排除B項;《查士丁尼法典》收錄了查士丁尼執政時期的所有法令的說法絕對,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解答本題需要學生掌握世界古代法治的相關知識。14.【答案】B【知識點】拜占庭帝國的興亡【解析】【分析】答題關鍵詞“查士丁尼統治時期的帝國形勢圖”,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查士丁尼是東羅馬帝國的皇帝,據此分析:A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查士丁尼統治是公元6世紀,西羅馬帝國早已滅亡,排除A;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475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東羅馬帝國繼續存在,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在希臘古城拜占庭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所以東羅馬帝國也稱拜占庭帝國,查士丁尼是拜占庭帝國的皇帝,B項正確;C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阿拉伯帝國于公元7世紀建立,主要統治中心在阿拉伯半島,不合題干信息,排除C;D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奧斯曼帝國于十三十四世紀興起,不合題干信息,排除D項;所以,B項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是歷史基礎知識測試,主要知識考點是拜占庭帝國的統治,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拜占庭帝國的相關歷史知識。15.【答案】C【知識點】羅馬帝國的興亡;法蘭克王國的建立;拜占庭帝國的興亡【解析】【分析】據所學可知,法蘭克王國建立于481年;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843年查理曼帝國分裂;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故按順序排列為②④①③。C項②④①③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重要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對歷史事件發生時間的記憶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要求,平時多記憶相關基礎知識。16.【答案】(1)思想:王權神授。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2)背景:平民和貴族的矛盾斗爭;羅馬習慣法的傳統。影響:限制了貴族對法律的任意解釋,有利于維護平民利益;形成了成文法,為羅馬法的發展奠定基礎。(3)目的: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統稱:《羅馬民法大全》。地位:被譽為歐洲民法的基礎。(4)認識:民主與法治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必須堅持人民民主、依法治國的基本方針;民主與法治相輔相成。(言之有理即可)【知識點】《漢謨拉比法典》;羅馬城邦;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貴族打了貴族,罰銀處置”“奴隸打了自由民,割去耳朵”“自由民弄瞎了奴隸的眼睛,與弄瞎牛的眼睛處理原則一致”等內容可知,法典在維護奴隸主利益的同時,秉持同態復仇原則, 當一人遭受他人傷害時,則對后者施以同樣的傷害,即“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犯了錯誤就要遭受懲罰。根據所學可知,材料一出自《漢謨拉比法典》,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2)根據材料二中的“《十二銅表法》是當時羅馬社會政治斗爭,特別是平民與氏族貴族斗爭的產物,它集中了過去的習慣法,并結合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編纂而成”可知,《十二銅表法》的頒布,是羅馬平民與貴族矛盾斗爭調和的產物,是羅馬習慣法的傳統孕育出來的產物。根據材料二中的“使刑事訴訟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訴訟中的裁決有了確定和公開的法律條文作為準繩,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貴族的司法專斷”“羅馬法發展的基礎”可知,《十二銅表法》的制定,限制了貴族對法律的任意解釋,有利于維護平民利益;形成了成文法,為羅馬法的發展奠定基礎。(3)根據材料三中的“試圖通過法律規范的系統化,達到鞏固皇權的目的,并運用這個法典來為其挽救奴隸制的統治服務”可知,《查士丁尼法典》編纂的目的是為了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根據所學可知,查士丁尼在位期間將編纂的4部法律文獻統稱《羅馬民法大全》,它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4)本小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根據材料一、二、三可知,民主與法治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必須堅持人民民主、依法治國的基本方針;民主與法治相輔相成等。故答案為:(1)思想:王權神授。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2)背景:平民和貴族的矛盾斗爭;羅馬習慣法的傳統。影響:限制了貴族對法律的任意解釋,有利于維護平民利益;形成了成文法,為羅馬法的發展奠定基礎。(3)目的: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統稱:《羅馬民法大全》。地位: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4)認識:民主與法治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必須堅持人民民主、依法治國的基本方針;民主與法治相輔相成。(言之有理即可)【點評】本題考查法制建設的歷史,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對材料的理解能力,難度適中,要求學生在學習時掌握相關基礎知識,在作答時認真閱讀理解材料內容。(1)本小題考查《漢謨拉比法典》,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識記能力,難度適中。第一小問的中的宣揚思想,需要抓住材料中正文部分的處罰原則歸納,第二小問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只需要在學習中掌握《漢謨拉比法典》的地位,根據所學回答即可。(2)本小題考查羅馬的《十二銅表法》,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難度適中,背景與影響都可以在材料二中找到,認真閱讀材料即可。(3)本小題考查《查士丁尼法典》,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識記能力,難度適中,目的可以在材料三中找到,統稱和地位結合所學回答即可。(4)本小題為開放性試題,考察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難度較易,總結材料,言之有理即可。17.【答案】(1)拜占庭帝國或東羅馬帝國。羅馬帝國。(2)封閉保守,故步自封,缺乏創新。啟示:開放寬容導致文明繁榮,保守狹隘致使文明衰落(或不能陶醉于已有的輝煌,要學習和吸取其他文明的優點和長處,要不斷創新,與時俱進,開拓進取,實行對外開放等)。(3)《查士丁尼法典》、《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羅馬民法大全》【知識點】羅馬帝國的興亡;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拜占庭帝國的興亡【解析】【分析】(1)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的“拜占庭”是指拜占庭帝國(或東羅馬帝國)。“古老的國度”是指羅馬帝國。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兩個帝國。東羅馬定都君士坦丁堡(舊名拜占庭),故稱“拜占庭帝國”。(2)根據材料“拜占庭的作用是絕對保守的,命運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創新。它誕生在一個古老的國度,生活在過去的勢力和榮譽的陰影之中,這種勢力和榮譽正是它試圖維持和恢復的。他們很少有人具有創造力。”內容可知,該帝國滅亡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封閉保守,故步自封,缺乏創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拜占庭帝國的歷史命運給我們的啟示是開放寬容導致文明繁榮,保守狹隘致使文明衰落(或不能陶醉于已有的輝煌,要學習和吸取其他文明的優點和長處,要不斷創新,與時俱進,開拓進取,實行對外開放等)。(3)該帝國查士丁尼為穩定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編纂的法律文獻有《查士丁尼法典》、《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統稱為《羅馬民法大全》;涉及的內容有對奴隸地位、財產、買賣、債務、契約等關系作出明確規定。《羅馬民法大全》仍然承認奴隸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隸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樣把奴隸看作“會說話的工具”。《羅馬民法大全》還對財產、買賣、債務、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定。故答案為:(1)拜占庭帝國或東羅馬帝國。羅馬帝國。(2)封閉保守,故步自封,缺乏創新。啟示:開放寬容導致文明繁榮,保守狹隘致使文明衰落(或不能陶醉于已有的輝煌,要學習和吸取其他文明的優點和長處,要不斷創新,與時俱進,開拓進取,實行對外開放等)。(3)《查士丁尼法典》《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羅馬民法大全》。對奴隸地位、財產、買賣、債務、契約等關系作出明確規定。【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需要準確掌握拜占庭帝國興衰和《羅馬民法大全》的相關知識。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