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1課 古代日本一、大化改新1. 開始:從 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稱日本國。2.主要內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經濟上: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國家將土地分給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統一賦稅。3.影響: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溫馨提示:大化改新以學習和模仿中國古代唐朝時期的政治經濟制度為主,使日本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屬于封建性質的改革。二、幕府統治1.武士集團的形成:地方豪強為保護自己的莊園所組織的私人軍事集團,成員稱為“武士”。2.幕府統治確立:12世紀晚期,武士集團源氏首領源賴朝獲得“_征夷大將軍_”稱號,設_幕府_于鐮倉。日本由此進入長達近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國家大權基本掌握在_武士階層_手中。武士集團的長期統治,逐漸形成了_武士道_。武士效忠的對象不是_國家_,而是他的_主公_。1.日本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的標志性事件是( )A.大和興起 B.大化改新C.大和統一日本 D.幕府統治確立2.大化改新對日本產生深遠的影響,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標志著日本社會( ?。?br/>A.內部斗爭越來越激烈 B.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C.武士階層形成 D.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過渡3.“6世紀起,中國文明大規模傳入日本……那些游歷‘天朝’的日本人,作為熱情的皈依者( )A.使日本成為封建國家 B.推動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C.日本確立了幕府統治 D.日本從此擺脫了淪為殖民地的危機4.王毅在《論日本大化改新的成敗》中說:“為數不多的鐵制農具僅僅被當時的氏姓貴族所壟斷。他們憑借這一優越的生產條件,大肆開墾、兼并土地,大大加速了自身的成長……并且很快在政治上崛起,造成了七世紀日本社會的動亂?!辈牧现饕撌龃蠡男碌模ā 。?br/>A.歷史背景 B.改革措施 C.成敗得失 D.歷史影響5.12世紀晚期,日本進入了長達近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以下關于這一時期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幕府與天皇朝廷并存 B.國家大權掌握在天皇手中C.幕府首領名義上由天皇任命 D.武士效忠的對象不是國家6.日本著名學者上山春平說,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濃厚的“歐洲色彩”,剝去這一層,下一層是中國文化色彩很強的“農業社會”文化……這層中國文化色彩從制度上主要來源于一次模仿。這次模仿指的是( ?。?br/>A.幕府統治 B.大化改新 C.倒幕運動 D.明治維新7.觀察下列兩幅圖,回答相關問題回答:(1)圖一中的日本錢幣和圖二中的唐朝錢幣有何相同之處?(2)你還能舉出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的一些例子嗎?8.《全球通史》中寫道:“6世紀起,中國文明大規模傳入日本……那些游歷‘天朝’的日本……回國后所起的作用更為重大?!边@里的“作用重大”指的是( ?。?br/>①使日本建立了奴隸制民主政治 ②使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度③促使日本由封建社會進入資本主義社會 ④促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9.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其“新”主要體現在( )A.嚴重削弱了天皇的權力 B.幕府開始長期統治日本C.提高了世襲貴族的地位 D.加速了日本封建化進程10.“比較”是歷史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與查理曼帝國土地封賜改革相比較,其共同之處在于( ?。?br/>①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 ②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③國家把土地租給農民耕種 ④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11.“6世紀起,中國文明大規模傳入日本 那些游歷‘天朝”的日本人,作為熱情的皈依者,回國后所起的作用更為重大?!边@里的“作用重大”指的是( )A.促使日本建立起武士制度 B.促使日本大和民族的形成C.促使大和政權基本實現了統一 D.促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12.幕府統治,又名“武家政治”,表現為軍人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方式進行統治。下列內容最能說明這一觀點的是( )A.社會局勢動蕩,土地私有與兼并盛行 B.幕府統治時期,幕府與天皇朝廷并存C.天皇大權旁落,幕府將軍把持國家大權 D.幕府頻繁參與皇室、貴族間的權力斗爭13.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下列表格中史實與史論不相符合的是( ?。?br/>選項 史 實 史 論A 斯巴達克起義 沉重打擊了羅馬共和國的統治B 莊園法庭 起著維護莊園公共秩序的作用C 封臣與封君權利、義務交織 封君與封臣的關系有一定的契約意義D 大化改新 日本由奴隸社會進入資本主義社會A.A B.B C.C D.D14. 7世紀前,日本貴族兼并土地,爭戰不休。再加上征伐新羅,人民不堪重負,開始了反抗,于是日本政府開始進行改革。材料表明日本改革是為了( )A.推翻幕府統治 B.防止貴族爭戰C.加強君主專制 D.緩和社會矛盾15.下列關于古代日本的說法錯誤的是( )A.大和政權統一了日本 B.大和國的最高統治者稱為“天皇”C.大和國依靠貴族統治全國 D.大和國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組織生產16.閱讀下面材料,回答相應問題。材料一:根據文獻記載,1-2世紀,日本有100多個小國。5世紀,在本州中部興起的……政權基本實現了統一。材料二:6-9世紀,日本積極吸收中國文化。中國文化直接影響著日本,推動日本進行改革。材料三:12世紀晚期,源氏武士集團擊敗平氏武士集團,其首領獲得“征夷大將軍”稱號,設幕府于鐮倉。日本由此進入了長達近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請回答:(1)依據材料一說出5世紀統一日本本土的是哪個政權?該政權的最高統治者稱為什么?(2)依據材料二,說出這是日本歷史上的哪次改革?當時在位的天皇是誰?(3)這次改革仿效的是中國古代哪個朝代的典章制度?這次改革對日本有什么影響?(4)閱讀材料三,說出獲得”征夷大將軍”稱號的是誰?17.一個國家或民族應該善于學習別人的長處和先進文化,正視自身的不足,積極改革求新,與時俱進,才能興旺發達。閱讀材料,完成習題。材料一:中古時期,日本在亞洲拜認了第一位老師,向老師學習。﹣﹣陳冰《作坊里的日本》材料二:新政府廢除了皇室的屯倉……把全國的土地和人民收歸國有……政府每隔6年,班6歲以上男子口分田2段,女子為男子的三分之二,奴婢為公民的三分之一。材料三唐代百姓受田的數額與隋代相同,18歲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受口分田80畝,永業田20畝……廢疾受口分田40畝;寡妻妾受口分田30畝。(1)根據材料一,7世紀時,日本向“第一位老師”學習之后進行的一次重要的改革是什么?(2)這次改革對日本有何影響?(3)根據材料二、三指出日本田令和中國唐代田令的共同點。這個共同點能說明什么問題?(4)日本效仿中國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改革,取得了成功,對此你得到什么啟示?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六七世紀的日本非?;靵y,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仿效中國的隋唐制度,進行大化改新,通過改革,使日本從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選項B正確;選項ACD與題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以“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大化改新的有關內容。2.【答案】B【知識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化改新廢除了貴族對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國家管理,大化改新標志著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B符合題意;大化改新廢除了世襲制度,實行了中央集權,國家趨于穩定,而不是內部斗爭愈演愈烈,A不符合題意;日本武士階層形成于10世紀中葉以后,而不是形成于大化改新時期,C不符合題意;明治維新后,日本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過渡,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史料的解讀和分析能力,讓學生正確認識大化改新,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落實歷史學科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3.【答案】A【知識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6世紀起,中國文明大規模傳入日本”,結合所學可知,后來日本進行了大化改新,使日本成為封建國家,A正確;1868年開始的明治維新推動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日本由此擺脫了淪為殖民地的危機的,BD錯誤;日本確立幕府統治的時間是12世紀晚起,C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古代日本的大化改新,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對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難度適中。在學習時掌握日本進行大化改新的時間、影響,作答時提取關鍵信息“6世紀起”即可。4.【答案】A【知識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提取題干材料關鍵信息“鐵制農具被氏姓貴族所壟斷”,“大肆開墾、兼并土地”,“在政治上崛起,造成七世紀日本社會的動亂”,結合所學知識,鐵制農具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貴族開墾土地、兼并土地盛行,部民制走向衰落,導致日本爭戰不休,階級矛盾激化,社會動亂,646年日本進行大化改新??梢姡牧纤鰹榇蠡男碌谋尘?,A項符合題意。大化改新的措施主要是在政治、經濟等方面仿照唐朝制度進行改革,B項不符合題意。材料中并未提及大化改新的成與敗,C項不符合題意。大化改新使日本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材料并未提及,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古代日本大化改新背景的了解。難度適中,解題關鍵在于學生抓住題干材料關鍵詞,如時間示意詞:七世紀等,提取材料關鍵信息,結合所學大化改新的知識點即可作答。5.【答案】B【知識點】武士和武士集團【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2世紀晚期,日本進入了長達近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天皇成為虛君,幕府將軍掌握實權,B符合題意;幕府與天皇朝廷并存,說法正確,排除A;幕府首領名義上由天皇任命,說法正確,排除C;武士效忠的對象不是國家,說法正確,排除D;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日本的武士和武士集團。難度適中,掌握日本武士和武士集團的基本史實即可作答。6.【答案】B【知識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 根據材料“中國文化色彩很強的'農業社會'文化“”主要來源于一次模仿”并結合所學可知,這是大化改新,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的一系列改革,B項正確。12世紀晚期,天皇大權旁落,源賴朝設幕府于鐮倉,日本進入近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排除A項;19世紀60年代,為推翻幕府統治,以中下級武士為主體發動了倒幕運動,天皇掌握實權,排除C項;1868年,明治政府開始實行一系列改革,向西方學習,史稱“明治維新”,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 本題考查了日本大化改新的知識。重點掌握大化改新的內容以及意義,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7.【答案】(1)樣式都是圓行方孔的。(2)如:穿和服;茶道;重陽節登高;日本的都城平城京的建筑樣式仿唐都長安;日本人喜愛唐詩和中國書法等。【知識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大化改新史實的識記。第(1)問認真讀圖,不難找出日本錢幣和唐朝錢幣的相同之處,樣式都是圓行方孔的。第(2)問依據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4課亞洲封建國家的建立,第一子目大化改新的內容中:“它仿照唐朝教育制度,在中央設太學,在地方設國學。日本積極汲取中國文化,中國的唐詩和書法在日本深受歡迎?!睋丝芍?,如日本人喜愛唐詩和中國書法、日本文字的創立等都受中國文化的影響。【點評】本題難度中等,主要考查學生對大化改新史實的識記。對于這一內容,還可以考查大化改新的時間、內容、影響。8.【答案】D【知識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根據“6世紀起,中國文明大規模傳入日本”可知,唐文化對日本文化變革產生了重大影響。這里的“作用重大”指的是推動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內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制度,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大多數貴族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日本的遣唐使回國后把唐朝先進的文化、制度帶到了日本,唐朝先進的制度推動了日本的政治改革,日本大化改新的許多政治制度以唐朝為藍本。大化改新促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故②④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排除ABC。故答案為:D。【點評】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及影響??疾閷W生對知識的掌握。解題的關鍵在于掌握相關基礎知識,從而得出正確答案。9.【答案】D【知識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其“新”主要體現在加速日本封建化進程。六七世紀時,日本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大貴族奴隸主勢力強大,政局混亂,改革勢在必行。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參照中國隋唐制度實行改革,史稱大會改新。政治上經歷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以才選官;在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D項正確;大化改新加強了天皇的權力,排除A項;幕府開始長期統治日本是在大化改新以后,12世紀后期,鐮倉幕府擁有獨立于朝廷的政治、軍事權力,日本由此進入近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排除B項;提高了世襲貴族的地位不屬于大化改新中“新”的體現,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 解答本題要把握大化改新的相關內容,運用所學,分析題目的要求,即可作答。10.【答案】C【知識點】查理曼帝國;大化改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大化改新是指從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經濟上把貴族土地收歸國用等等。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度的標志。法蘭克王國改革形成了歐洲封建等級制度,奠定西歐騎士制度的基礎,也為日后加洛林王朝的強盛創造了條件。兩者的共同點是自上而下封建性質的改革。②④項正確;日本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排除①項,排除A項、B項;國家有條件的土地分封,排除③項,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大化改新與查理馬特改革的比較,注意大化改新與查理馬特改革相同點與不同點的識記。11.【答案】D【知識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根據“中國文明大規模傳入日本 那些游歷‘天朝’的日本人”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這些游歷“天朝”的日本人就將中國的先進文明帶回了日本并進行了傳播。再結合“6世紀起”可知是在日本進行了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促使日本從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D符合題意;日本建立起武士制度是在大化改新以后,排除A;5世紀,日本大和民族的形成,排除B;大和政權基本實現統一都是在大化改新之前,排除C;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大化改新。難度較低,抓住題干中的是時間、國家不難作答,同時要熟練掌握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史實。12.【答案】C【知識點】武士和武士集團【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軍人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方式進行統治”,結合所學可知,最能體現這一情況的是幕府將軍擁有獨立于朝廷的政治、軍事權力,把持國家大權,C正確;日本的土地私有與兼并,導致中央對地方逐漸喪失了控制能力,是武士出現和最終幕府形成的經濟原因,A錯誤;幕府統治時期,幕府與天皇朝廷并存這一史實,并不能印證幕府統治的方式是“挾天子以令諸侯”,B錯誤;幕府頻繁參與皇室、貴族間的權力斗爭無法印證幕府統治的方式是“挾天子以令諸侯”,D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古代日本的幕府統治,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難度適中。抓住材料的關鍵句“挾天子以令諸侯”,結合日本幕府統治的特點是幕府把持軍政大權,即可正確作答。13.【答案】D【知識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646年,日本進行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D史實與史論不相符合,故D符合題意;公元前 73年,斯巴達克發動奴隸起義。起義隊伍迅速發展,聲勢浩大,多次打敗羅馬軍團。斯巴達克起義雖然最終遭到血腥鎮壓,但它沉重打擊了羅馬共和國的統治,故A不符合題意;莊園法庭起著維護莊園公共秩序的作用,故B不符合題意;封臣與封君權利、義務交織,封君與封臣的關系有一定的契約意義,故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大化改新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646年,孝德天皇仿效中國隋唐封建制度實行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打擊了奴隸主貴族勢力,形成了以天皇為首的中央集權國家,促進了社會經濟發展,標志著日本從奴隸社會走向封建社會。14.【答案】D【知識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六七世紀時日本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大貴族奴隸主勢力強大,皇權旁落,政局混亂,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改革勢在必行。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參照中國隋唐制度實行改革,史稱大化改新。這次改革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D符合題意;此時幕府統治還沒有建立,排除A;材料沒有體現防止貴族戰爭,排除B;材料沒有體現加強君主專制,排除C。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注意掌握日本的大化改新。15.【答案】A【知識點】古代日本的建立與統一【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5世紀,本州中部興起的大和政權統一了日本,A符合題意;結合所學可知,大和國的最高統治者稱為“大王”而非“天皇”,B不符合題意;結合所學可知,大和國依賴中央、地方的氏姓貴族統治全國,C不符合題意;結合所學可知,王室和貴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領地,領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組織生產,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史料的解讀和分析能力,難度較易,讓學生正確認識古代日本,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落實歷史學科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16.【答案】(1)大和;大王。(2)大化改新;孝德天皇。(3)唐朝;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4)源賴朝。【知識點】古代日本的建立與統一;大化改新【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根據文獻記載,1~2世紀,日本有100多個小國。5世紀,在本州中部興起的……政權基本實現了統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5世紀初統一日本的政權是大和。1世紀前后,在日本各島上開始出現奴隸制國家。5世紀大和統一了日本。大和國的最高統治者稱為“大王”,大王依靠貴族統治全國。(2)根據材料二“6一9世紀,日本積極吸收中國文化。中國文化直接影響著日本,推動日本進行改革”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6﹣9世紀,日本積極吸收中國文化。中國文化直接影響著日本,推動日本進行改革。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發動宮廷政變,新天皇即位,從646年開始,孝德天皇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這次改革后,大和正式改稱日本國。(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大化改新是效仿我國唐朝的典章制度。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4)根據材料“12世紀晚期,源氏武士集團擊敗平氏武士集團,其首領獲得‘征夷大將軍’稱號,設幕府于鐮倉”可知,12世紀晚期,源氏武士集團擊敗平氏武士集團,源氏首領源賴朝獲得“征夷大將軍”稱號。故答案為:(1)大和;大王。(2)大化改新;孝德天皇。(3)唐朝;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4)源賴朝。【點評】本題考查大化改新和日本的幕府統治的相關知識。646年日本推行大化改新,他們仿效中國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17.【答案】(1)大化改新。(2)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3)政府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說明了日本大化改新的土地制度是仿效了唐朝均田制的。(4)要堅持對外開放,善于學習,長于模仿,改革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要適時改革,改革者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念等。【知識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2)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是日本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3)根據材料二“……把全國的土地和人民收歸國有……”和材料三“18歲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受口分田80畝,永業田20畝……廢疾受口分田40畝;寡妻妾受口分田30畝”可知,日本田令和中國唐代田令都是政府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說明日本的大化改新是學習唐朝的制度進行的改革。(4)本題聲音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要堅持對外開放,善于學習,長于模仿,改革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要適時改革,改革者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念等。故答案為:(1)大化改新。(2)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3)政府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說明了日本大化改新的土地制度是仿效了唐朝均田制的。(4)要堅持對外開放,善于學習,長于模仿,改革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要適時改革,改革者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念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大化改新及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材料,注意準確識記和理解大化改新的有關內容。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