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核心知識點一:生產力與生產關系1. 生產力(1)含義:人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2)內容:三要素包括勞動者、勞動對象和生產工具。(3)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生產工具。2. 生產關系(1)含義: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2)內容:生產資料歸誰所有;人們在社會生產中的地位和相關關系如何;產品如何分配。生產資料所有制是生產關系的基礎,決定著生產關系的其他兩個方面。3.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是辯證統一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適合生產力狀況的生產關系推動生產力的發展,不適合生產力狀況的生產關系阻礙生產力的發展。核心知識點二:從原始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演進社會制度 生產力發展水平 生產關系 發展進程生產資料 勞動關系 勞動產品分配原始社會 舊石器時代 采集天然食物新石器時代 原始畜牧業和農業 共同占有 平等互助 平均分配 ①個體勞動盛行 ②私有制產生奴隸社會 金屬工具 城市出現 文字發明應用 體力、腦力勞動分工 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 奴隸沒有人身自由,在奴隸主強制下勞動 奴隸的全部勞動產品歸奴隸主 奴隸只得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 ①國家出現,階級矛盾出現 ②勞動者逐漸有一定的勞動自主性封建社會 鐵質農具、耕作技術、水利事業、手工業等 商業和城市逐漸發展起來 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 農民有自己的勞動工具和少量土地 農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但還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收取地租(勞役、實物、貨幣) 高利貸、苛捐雜稅、徭役 ①階級矛盾不斷激化,農民起義、農民戰爭不斷出現 ②資本主義萌芽資本主義 社會 ①生產力高度發展; ②商品經濟繁榮; ③擁有資金者開始占有大部分生產資料和購買正與生產資料分離的勞動力; ④機器大生產 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 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 勞動者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 ①資產階級革命 ②工業革命 ③經濟危機相同點 除原始社會外,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都是階級社會,都存在剝削與被剝削,階級矛盾是社會的主要矛盾。【拓展延伸】資本主義的進步性與局限性(1)進步性:①資本主義制度在歐洲的確立和發展,是人類歷史的巨大進步;②創造了空前巨大的生產力,積累了空前的社會物質財富;③開辟了世界市場,不斷把世界上各個孤立的人群從相互隔絕的狀態中解放出來;④創造了新的政治文明形式,使民主共和制度為一切文明民族所認同。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使得民主、平等、自由等成為人類所追求的共同理想;⑤創造了空前燦爛的資本主義文化,促進了科學和技術的飛速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文化素質和社會價值觀念。(2)局限性①資本主義以最大的欲望追求剩余價值,造成社會的貧富分化加劇,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侵略活動加劇了亞非拉地區的貧窮落后;②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無法解決,即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無法解決,導致經濟危機的出現。在資本主義工業化早期,大幅度發展經濟,追求工業化,造成環境的惡化等。(3)反思①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體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②生產社會化的程度越高,資本、生產資料、勞動產品就越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里,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尖銳化就越不可避免。③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卻是必然趨勢。核心知識點三:科學社會主義的產生(1)思想來源:空想社會主義產生原因 伴隨著資本主義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日益顯現的激烈矛盾,社會主義思想得以產生、發展。代表人物、作品 16世紀初到17世紀末 莫爾《烏托邦》、康納內拉《太陽城》18世紀 摩萊里《自然法典》、馬布利《論法制或法律的原則》19世紀初 法國圣西門、傅立葉和英國歐文局限性 ①僅從理性、正義等原則出發,揭露資本主義弊端,設計未來社會的美好藍圖 ②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看不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沒有找到消滅資本主義社會和建立新社會的強大力量,也沒找到進行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2)歷史前提:資本主義發展和工人運動標志 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斗爭形式 經濟斗爭、政治斗爭和思想理論斗爭意義 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開始聯合起來反抗資產階級的統治,將斗爭的矛頭指向整個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制度啟示 無產階級的斗爭迫切需要科學理念的指導,科學社會主義應運而生(3)理論基石: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唯物史觀 形成基礎 批判地吸收了德國古典哲學的合理成分,徹底擺脫了唯心主義思想的影響內容 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作用;揭示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巨大作用剩余價值學說 形成基礎 批判繼承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思想成果內容 揭示了剩余價值的來源,揭示了資本家剝削工人、占有工人勞動的秘密,揭示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利益的根本對立歷史意義 ①找到了變革資本主義社會的堅定力量,為無產階級的斗爭指明了方向 ②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4)產生標志:共產黨宣言內容 ①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必然性 ②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和教訓,第一次系統論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特點、任務和策略原則,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 ③闡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意義 是第一次全面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原理的偉大著作,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為人的全面發展和全人類的解放指明了路徑,成為了世界無產階級的銳利思想武器。【拓展延伸】區分空想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類別 空想社會主義 科學社會主義區別 階級本質 沒有揭露資本主義剝削的本質 科學闡述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明確了資本主義階級剝削的本質革命斗爭 否認社會革命和階級斗爭 主張通過社會革命和階級斗爭的方式推翻資產階級統治人民群眾 沒有認識到人民群眾的力量 肯定了人民群眾社會歷史主體地位,明確了無產階級是資本主義的掘墓人社會規律 沒有認識到社會發展規律 揭示了社會發展規律,明確了社會主義社會一定會取代資本主義社會理想社會 對未來社會的描述處于理想狀態 科學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趨勢,闡述了共產主義社會的根本特征聯系 空想社會主義作為科學社會主義思想的源頭,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核心知識點四:社會主義的實踐1. 十月革命使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現實(1)過程:在以列寧為代表的俄國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俄國無產階級通過革命斗爭,推翻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了無產階級政權,確立了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生產資料所有制 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人們之間的關系 消滅了人剝削人的制度,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關系產品分配方式 對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2)意義: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將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變為現實,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歷史性飛躍,開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2. 社會主義理論的進一步發展(1)飛躍性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獲得大發展,實現了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2)曲折性發展: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出現嚴重曲折。(3)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從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看,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是不可逆轉的;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看,共產主義一定要實現的信念是不可動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踐與發展。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了強大的生命力。【拓展延伸】比較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與社會主義生產關系資本主義 社會主義基礎 生產資料私有制 生產資料公有制生產資料歸誰所有 生產資料完全歸資本家占有 生產資料歸全體勞動者共同占有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 互助合作的關系是否存在階級剝削 資產階級剝削廣大勞動者 消除了階級剝削個人消費品的分配 資本家榨取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 堅持按勞分配的原則核心知識點一:生產力與生產關系1. “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實,人們在他們的交往方式不再適合于既得的生產力時,就不得不改變他們繼承下來的一切社會形式。”下列說法中,符合上述觀點的是( )①生產關系的改變是生產力發展的需要②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③變革生產關系是為了適應生產力的發展④生產關系的變革就是一種社會形態取代另一種社會形態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答案】C【解析】社會形態不再適合于既得的生產力時,就不得不改變他們繼承下來的一切社會形式說明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①③符合題意;引言未體現②;④表述錯誤。故本題答案為C。核心知識點二:從原始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演進2. 馬克思指出:“羅馬的奴隸是由鎖鏈,雇傭工人是由看不見的線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這根“看不見的線”是指( )A. 工人對資本家的人身依附關系 B. 資本主義剝削關系C. 資產階級國家政權 D. 資本主義私有制【答案】D【解析】與奴隸相比較,工人看起來擁有人身自由,但在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的條件下,他們不受雇于這個資本家,就得受雇于那個資本家,終歸無法擺脫被雇傭、受剝削的命運。所以這根“看不見的線”是指資本主義私有制。本題答案選D。3. 習近平總書記在提到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時指出:事實一再告訴我們,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分析沒有過時,關于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也沒有過時。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現形式有( )①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②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③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④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和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現形式。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屬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就是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①是闡述其性質,②是闡述其內容,均不符合題意;③④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現形式。故答案選D。核心知識點三:科學社會主義的產生4. 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但二者存在著極大的差異。下列對二者差異表述正確的是( )①科學社會主義以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為最高理想,并為此進行著不斷的努力和實踐②空想社會主義者僅從理性和正義出發設計未來社會美好藍圖,馬克思和恩格斯把對社會主義理性的追求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③空想社會主義者對不合理的社會現實提出了不滿,希望能通過某種方式改變不合理的社會現實,提出了一些富有創造性的設想④馬克思、恩格斯找到了能夠承擔社會主義歷史使命的現實的物質力量——覺悟了的無產階級,空想社會主義者反對階級斗爭和社會革命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C【解析】二者在對待無產階級的歷史作用和態度方面不同,在實現理想社會的歷史道路上存在著區別,建立的理論基礎不同,②④符合題意;①說的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特點;③說的是空想社會主義的特點,均不符合題意。故本題答案為C。核心知識點四:社會主義的實踐5. 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說:“許多西方著名學者紛紛表示,要探索人類社會發展前景,必須向馬克思求教。”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 )A. 揭示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 B. 提出了和平奪取政權的策略C. 闡明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D. 揭露了資本主義的剝削本質【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之所以說“要探索人類社會發展前景,必須向馬克思求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闡明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故C項正確;揭示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和“探索人類社會發展前景”無關,故A項錯誤;十月革命期間,列寧提出了和平奪取政權的策略,故B項錯誤;揭露了資本主義的剝削本質和“探索人類社會發展前景”也無關,故D項錯誤。6. 2018年是《中國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在人類浩瀚的思想寶庫中存儲著各種各樣的“宣言”,但很少有一部能像《共產黨宣言》那樣熠熠生輝、震撼全球。這一宣言 ( )①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②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③使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④揭示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本質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工人運動、《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歷史意義、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①正確;唯物史觀與剩余價值學說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②排除;以三大工人運動的發生為標志,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③排除;《共產黨宣言》揭示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本質,④正確。故本題選D。7. 列寧曾指出,社會主義能否實現,就取決于我們把蘇維埃政權和蘇維埃管理組織同資本主義最新的進步的東西結合得好壞。我們不能設想,除了建立在龐大的資本主義文化所獲得的一切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的社會主義,還有別的什么社會主義。這說明( )A. 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的斗爭不可避免B. 要樹立“利用資本主義來建設社會主義”的思想C. 社會主義具有強大生命力D. 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優越【答案】B【解析】“社會能否實現取決于同資本主義最新的進步的東西結合得好壞,體現了要樹立‘利用資本主義來建設社會主義’的思想”,A項不符合題意,材料不是強調斗爭不可避免的問題;C項不符合題意;D項不符合題意,材料中沒有提到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正確認識社會的歷史演變(1)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判斷一種社會形態代替另一種社會形態,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退步,主要標準是看生產關系能否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是否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2)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貫穿于資本主義生產的始終,決定著資本主義的命運。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取代,這是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3)從空想社會主義的產生,到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再到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實踐,我們可以知道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不可逆轉的。(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踐與發展,從它的發展和實踐可以看到,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了強大的生命力。(答題時間:30分鐘)一、選擇題1. 原始社會生產關系特點是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在生產中結成平等互助的關系,平均分配勞動產品。這樣的生產關系( )A. 決定了當時極為低下的生產力水平B. 由當時極為低下的生產力水平決定C. 由原始社會中氏族議事會決定D. 由原始人樸素的道德觀念決定2. 人類社會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鐵制農具的廣泛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推廣,使農業發展到新水平。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手工業、商業和城市也有較大的發展。這表明( )①封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跨上了一個新臺階②封建社會的生產關系代替奴隸社會生產關系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③封建社會的農民比奴隸社會的奴隸的處境有所改善④當時封建社會的生產關系決定社會生產力的發展A. ②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3. 在封建社會里,由于地主階級的殘酷剝削和壓迫,激起農民的反抗斗爭,經常暴發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但最終都失敗了。失敗的原因是( )A. 農民起義沒有優秀的領導者B. 農民起義軍缺乏組織性和紀律性C. 農民是小生產者,他們不可能建立一種比封建制更進步的社會制度D. 農民沒有什么科學文化知識,思想落后4. 工業革命的發生和完成,帶來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第一次飛躍,創造出以往任何時代都無法比擬的巨大的社會財富。其根本原因是( )A. 利用了自然力方面的巨大進步B.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C. 蒸汽機的廣泛使用,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D. 發生了以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的重大變革5.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財產多一些,不會消除奴隸的從屬關系和對他們的剝削,同樣也不會消除雇傭工人的從屬關系和對他們的剝削。”從根本上說這是因為( )A. 工人被雇傭的地位沒有改變B. 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有制沒有改變C. 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依然存在D. 工人階級的生活待遇沒有資本家高6. 在19世紀早期,人們對未來社會提出許多美妙的設想,希望建立一種“人人平等,個個幸福”的新社會。因為這些設想非常不成熟,因此被稱之為空想社會主義。空想社會主義者的主張之所以成為空想是因為( )①沒有看到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②從理性角度論證和闡釋未來社會③主張通過階級斗爭建立新社會④主張通過人民群眾推翻現有社會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7. 歐洲三大工人運動,即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法、英、德等國無產階級開辟了獨立的政治運動,主要表現就是發生了著名的三大工人運動。三大工人運動( )①表明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②為馬克思、恩格斯進行理論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材料③表明空想社會主義者建立理想社會的思想是錯誤的④為科學社會主義的產生提供了思想和理論源泉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8. 恩格斯在《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指出:“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茂蕪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不僅如此,馬克思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這里的兩個“發現”是指( )A. 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 B.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C. 階級斗爭學說和剩余價值學說 D. 唯物史觀和階級斗爭學說9. 從生產關系的特點看,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根本區別在于( )A. 生產力發展水平不一樣 B. 所有制基礎不一樣C. 人們的生活方式不一樣 D. 意識形態不同10.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8年4月23日就《共產黨宣言》及其時代意義舉行第五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共產黨人的必修課。我們重溫《共產黨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新時期加強《共產黨宣言》的學習( )①能夠堅定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 ②明確社會發展的根本方向③奠定經濟社會發展的精神根基 ④理解階級斗爭的必要性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二、非選擇題材料一: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只要提高工人工資,就提高了社會購買力,就可以消除經濟危機的危險。這是完全不正確的:因為危機是資本運動不可避免的結果”。“某種社會理性對于整個的計劃的作用是不存在的”。材料二:《永遠的馬克思》(2008年10月28日《人民日報》):“隨著華爾街金融危機的蔓延,自由資本主義受到廣泛的社會質疑。在德國,馬克思的《資本論》成為今年圣誕節的最佳禮品,銷量比2005年增加兩倍。據說,德國現任財長施泰因布呂克現在正在閱讀《資本論》,這位在金融危機中焦頭爛額、寢食不安的財長,現在成了馬克思的‘粉絲’”。(1)運用人類社會發展趨勢的相關知識并結合材料,分析《資本論》預言的正確性。(2)你認為德國財長施泰因布呂克能從《資本論》中找到解決經濟危機的辦法嗎?請運用人類社會發展趨勢的相關知識并結合材料,簡談理由。1. B 【解析】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故A項錯誤,B項正確;C項、D項錯誤,氏族議事會和道德觀念不決定生產關系。答案選B。2. D 【解析】據題干可知,封建社會生產工具的進步,推動了農業的發展和手工業、商業、城市等的發展,從生產力角度看,說明封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跨上了一個新臺階,從生產關系的角度看,封建社會的生產關系代替奴隸社會生產關系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①②符合題意;題干沒有體現封建社會農民的處境比奴隸社會的奴隸處境有所改善,③不合題意;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④觀點錯誤。答案選D。3. C 【解析】封建社會的農民起義之所以會失敗或者成為改朝換代的工具,是因為農民作為小生產者,代表的是封建社會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所以他們不可能建立一種比封建制更進步的社會制度,C項符合題意;農民起義有很多優秀的領導者,但領導者也是小農意識濃厚,A項不合題意;農民起義軍往往都具有組織性和紀律性,這不是農民起義失敗的原因,B項不合題意;D項觀點錯誤,農民并不是都沒有科學文化知識。答案選C。4. B 【解析】工業革命的發生和完成,帶來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第一次飛躍,其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B項符合題意。A項、C項、D項都不是根本原因,排除。答案選B。5. B 【解析】生產資料私有制是剝削存在的根源,所以改善工人待遇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受剝削的地位,答案選B。6. A 【解析】本題考查空想社會主義。空想社會主義之所以成為空想,關鍵在于他們把未來社會建立在一種理想狀態之上,沒有認識到資本主義的本質,①②入選;③④屬于科學社會主義的主張。故選A。7. A 【解析】本題考查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工人運動標志著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①正確;工人運動的實踐,為科學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的材料,②正確;工人運動不是對空想社會主義思想的驗證,排除③;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源頭,排除④。故選A。8. A 【解析】材料中的“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是在強調物質資料的生產才是社會發展的基礎,這是典型的唯物史觀,剩余價值說是馬克思的另一個發現,所以這里的兩個“發現”只能是指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而非其它的選項。答案選A。9. B 【解析】生產關系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因素是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所以,從生產關系的特點看,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根本區別在于所有制基礎不一樣,B項符合題意;A項、C項、D項都不是從生產關系的角度分析二者的區別,不合題意。答案選B。10. A 【解析】本題考查《共產黨宣言》的意義。通過對《共產黨宣言》的學習,可以堅定社會主義必勝的信念,堅定社會主義道路,①正確;《共產黨宣言》指明了社會發展的根本方向,為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②正確;《共產黨宣言》屬于理論指導,排除③;當前我國的主要任務是經濟建設,不是階級斗爭,排除④。故選A。11. (1)《資本論》的觀點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難以治愈。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難以治愈,其根本原因在與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這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生產社會化要求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而實際上生產資料卻歸資本家私人占有;共同生產的勞動產品本應由勞動者共同占有,事實上被少數資本家占有,所以這一矛盾是不可調和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對立也是不可調和的,該矛盾決定了資本主義的命運——終究要被社會主義取代,這是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2)施泰因布呂克也許能從《資本論》中得到啟示,通過調整生產關系緩解社會矛盾,適應生產力發展,但這是資本主義的自我調節,從根本看,不可能根治資本主義的痼疾,也無法使資本主義擺脫周期性爆發的經濟危機。因為他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資本主義制度,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解析】本題以《資本論》的觀點和《人民日報》的文章為背景,組織兩個設問,檢測學生對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等知識的掌握,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培育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核心素養。設問一要求分析材料中《資本論》預言的正確性。據材料觀點可知“危機是資本運動不可避免的結果”,說明資本主義危機是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周期運動的必然結果,不是提高了消費能力就可以解決的,所以可以用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不可調和性展開分析。設問二要求分析德國財長施泰因布呂克能否從《資本論》中找到解決當前經濟危機的辦法。我們可以從此人所屬的階級來看,他不能找到徹底解決當前經濟危機的辦法,但可以從中得到啟示,進行資本主義的自我調節。原因要從生產關系方面分析,即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即不改變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就不能解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就不能徹底解決經濟危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