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九年級歷史下冊 第2課 俄國的改革 同步分層作業(含答案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九年級歷史下冊 第2課 俄國的改革 同步分層作業(含答案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2課 俄國的改革
一.沙俄的建立
①9世紀斯拉夫人在東歐地區建立基輔羅斯 ②13世紀上半葉被蒙古帝國侵占 ③在反抗蒙古統治的過程中,建立莫斯科公國 ④16世紀建立起俄羅斯 ⑤伊凡四世自稱“沙皇” 之后俄國被稱為沙俄.
彼得一世改革
改革背景:①沙俄盛行落后的制度農奴制,封閉落后 ②工商業發展極其緩慢。
改革者:沙皇彼得一世 (備注:沙皇是俄國地主階級的代表)
改革目的:改變俄國落后面貌,實現 富國強兵 。
改革目標:以強兵和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為目標。
營建新都:彼得一世營建新都:圣彼得堡
6.改革內容
①政治上:建立了 中央集權 的行政體制,進一步加強了沙皇的專制權力;
②軍事上:創建了一支紀律嚴明的新式常備軍,要求貴族必須到軍隊或行政機構為國家服務,按 功勞和才能 提拔;
③經濟上:鼓勵興辦手工工場,準許工場主購買整個村莊的農奴;
④文化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學生,創辦科學院,開辦學校,創辦報紙;
⑤生活方式上: 提倡 西方 的禮節和生活方式。
7.改革影響
積極影響:①積極影響:俄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大大増強,一躍成為歐洲軍事強國,為對外擴張準備了條件。②以強兵和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為目的,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
消極影響:③農奴制進一步強化,后來成為俄國社會發展的障礙。
亞歷山大二世改革
改革背景
①農奴制嚴重制約俄國的經濟發展。 ②農奴暴動頻繁。
改革時間和改革者
改革世間是1861年,所以這場改革可稱為俄國1861年改革,改革者是亞歷山大二世,所以這場改革也可以稱為亞歷山大二世改革,改革內容是廢除農奴制,所以這場改革也稱為俄國農奴制改革
改革根本原因:農奴制嚴重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沙皇決心改革的根本原因:是擺脫農奴制危機,維護沙皇專制統治
改革的性質:自上而下的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
改革內容:①農奴獲得 人身自由 ,可以改變身份,自由轉換職業。
②農奴在獲得解放的同時,可以獲得一份 土地 ,但是必須出錢贖買。
農奴制改革的歷史意義
①農奴制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改革廢除了農奴制,推動俄國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②改革不徹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影響著俄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6.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國1861年改革相同點:
①方式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②影響相同:都增強了俄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推動了俄國社會的進步。
★【歸納比較】彼得一世改革與1861年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1861年改革
相同點 1、兩次改革都是由沙皇下令自上而下進行的 2、改革的對內作用相似,都從不同方面推動了俄國社會的進步 3、改革的對外影響相似,都增強了俄國的經濟、軍事實力,為對外擴張準備了條件,加快了擴張的步伐
不同點 背景 17世紀晚期,俄國經濟嚴重落后于西歐,為了改變俄國的落后面貌,彼得一世進行改革; 19世紀中期,俄國農奴制出現嚴重危機,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為了鞏固政權,延緩革命的到來,宣布廢除農奴制。
內容 彼得一世改革主要是加強中央集權,擴大軍事力量,發展經濟,推動學校教育,改革社會習俗,絲毫未觸動農奴制。 1861年改革宣布農奴在法律上成為“自由人”,廢除了農奴制度。
影響 彼得一世改革強化了俄國的農奴制度,增強了國力,使俄國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 1861年改革雖然很不徹底,但為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性質 彼得一世改革是地主(農奴主)階級性質的改革; 1861年改革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1.學會抓關鍵詞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某同學在學俄國歷史時抓住了關鍵詞“中央集權、手工工場、近代化”,他學習的內容是(  )
A.查士丁尼改革 B.彼得一世改革
C.拿破侖改革 D.亞歷山大二世改革
2.彼得大帝出訪西歐,學造船、煉鋼,又請了許多西歐的技術專家到俄國,同時派出了數以千計的留學生……俄國設立了數學與海洋學校、炮兵學院、工程學院等。材料表明(  )
A.彼得一世專注西方的文化 B.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
C.俄國開啟了近代化的進程 D.彼得一世保留了君主制度
3.一位俄國地主寫道:“廢除農奴制法令頒布十五個月后,我看到農民同他以前的主人交談時,就像兩個完全平等的人在交談。”與該現象的出現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
A.彼得一世改革 B.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改革
C.明治天皇改革 D.《解放黑人奴隸宣言》頒布
4.為改變俄國落后的面貌,實現富國強兵,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德事件是(  )
A.俄國二月革命 B.俄國十月革命
C.廢除農奴制改革 D.彼得一世改革
5.彼得一世的改革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下列各項起到此作用的措施是(  )
A.鼓勵興辦手工工場 B.實行征兵制
C.廢藩置縣 D.削弱農奴制
6.“臭名昭著的‘解放’實際上是對農民進行殘酷地掠奪。”這里列寧評價的是(  )
A.彼得一世改革 B.亞歷山大二世改革
C.羅斯福新政 D.明治維新
7.簡述彼得一世改革的概況。
8.簡述俄國興起的概況。
9.據統計,1861年后的30年間,俄國的糧食產量增加了三分之二。在此期間,農村社會分化加劇,一部分農民成為富農,更多的農民卻更加貧困,不得不依靠出賣勞動力為生。富農購買了越來越多的土地,雇傭貧雇農,用新式農具,經營資本主義農業。材料反映了(  )
A.彼得一世改革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
B.農奴制改革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C.俄國發展成為資本主義強國
D.農奴制改革導致俄國走向衰落
10.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是沙皇以國家名義實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能證明這一結論的依據是 (  )
A.俄國實現了政治民主化
B.沙皇的專制統治已經發生本質性的改變
C.俄國資本主義發展獲得了必須的自由勞動力、國內市場和資金
D.通過改革,確立了俄國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
11.據統計,1861年以后俄國外出謀生的農民數量逐漸增多。1861年至1870年外出謀生的農民數量為129.13萬人。1891年至1900年更猛增到713.66萬人。此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
A.彼得一世改革 B.亞歷山大二世改革
C.俄國二月革命 D.俄國十月革命
12.閱讀表格,兩次改革的共同點是(  )
彼得一世改革 1861年農奴制改革
彼得一世決心改變俄國的落后面貌,實現富國強兵,發出向西方學習的號召,全面推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但進一步強化了農奴制。 亞歷山大二世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頒布廢除農奴制的法令。1861年農奴制改革,推動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但農奴制殘余仍然存在。
A.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B.都廢除了農奴制
C.都是全面而徹底的改革 D.都推動俄國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13.“1862年,俄國農民接受了這一幾乎要令人破產的付出,這筆錢卻用來補償貴族。他們不是沒有抱怨,但最為重要的是,從這一刻起,個人獲得了自由。”材料說明(  )
A.農民無償獲得土地 B.改革保留了農奴制的殘余
C.農民擺脫一切負擔 D.改革使俄國實現社會主義
14.為了學習西方,彼得一世(  )
①到英國、荷蘭等國考察 ②改造俄國軍隊 ③允許工場主使用農奴 ④加強中央集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18世紀初,俄國的近代工商業開始發展,新興資產階級開始形成。1718年生鐵產量達到160萬普特,躍居世界前列。到1725年,已建立起240多個近代工場。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  )
A.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國軍事實力增強 B.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國歷史的轉折點
C.彼得一世改革增強了俄國國際地位 D.彼得一世改革推動了俄國經濟發展
16.亞歷山大二世的《解放法令》解放了農奴,將農奴耕種的土地在農奴和貴族地主之間重新分配。這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這里的“轉折點”是(  )
A.使俄國贏得了一戰的勝利 B.廢除了腐朽沙皇專制統治
C.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D.使俄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中俄頗有淵源,兩國在近代曾遭遇戰爭失敗的情況下進行了改革,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改革篇】
材料一: (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失敗后,俄國人意識到)文明現正以它的力量反對我們……。當我們談論反對拿破侖的光榮戰役時,我們忘記了自那是以來,歐洲已知在進步的道路上穩步前進,而我們卻一直停不前進。我們不是在走向勝利,而是在走向失敗,我們唯一得到一點安慰的是,俄國將通過這一經歷學到今后對它的發展有用的一課。
——(美)斯塔弗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1)依據材料一,俄國“學到今后對它的發展有用的一課”,學習的結果是什么?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同樣面對對外戰爭的失敗,19世紀60年代,中國也邁出向外學習的步伐,二者的共同背景是什么?
【侵略篇】
材料二“俄國在戰爭中,不花費一文錢,不出動一兵一卒,卻比任何參戰國在中國獲得的好處都要多” ——馬克思
(2)19世紀中期,俄國在中國獲得的主要“好處”是指?在進入20世紀之初,俄國還通過一個不平等條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這個條約是什么?
【師徒篇】
材料三:
圖一 圖二
(3)結合課本,闡述圖一與圖二之間的聯系?全盤師從俄國革命方式使中國革命出現了危機,真正適合中國革命道路是什么?
1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與其等農民自下而上起來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農民。
——亞歷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談話
材料二
農民還有權贖買他們所住的房屋,并在獲得地主同意后,贖買分配給他們長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屬地作為私產。因為贖買了土地,他們就擺脫了對地主的義務,而成為擁有私產的完全自由的農民。
——亞歷山大二世簽署的廢除農奴制度的法令
材料三
農民抱怨……負擔的義務過重,特別是在原來利用的附屬地面積超過了現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們不肯繳代役金;他們拒絕服役或希望保留原來三天勞役的辦法。
——1863年沙皇政府報告書
(1)根據材料一分析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
(2)根據材料二,說說改革后俄國農民的地位有了怎樣的變化。
(3)材料三所反映的現象說明了什么?
(4)根據上述材料分析俄國1861年改革的意義和實質。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俄國彼得一世的改革
【解析】【分析】查士丁尼是東羅馬國皇帝,與題意不符,A錯誤;
彼得一世建立了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進一步加強了沙皇的專制權力,還鼓勵興辦手工工場,開啟了俄國近代化進程,B正確;
拿破侖是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與題意不符,C錯誤;
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促使社會的各個方面出現了新的氣象,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與題意不符,D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彼得一世改革的內容及影響,可抓住關鍵詞或利用排除法,選出正確答案
2.【答案】C
【知識點】俄國彼得一世的改革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18世紀初,沙皇彼得一世決心改變俄國的落后面貌,實現富國強兵。他發出向西方學習的號召,頒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他創建了一支紀律嚴明的新式常備軍;鼓勵興辦手工工場,準許工場主購買整個村莊的農奴;要求貴族必須到軍隊或行政機構為國家服務,按功勞和才能提拔;派遣留學生,創辦科學院,開辦學校,創辦報紙,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禮節服飾與生活方式。彼得一世改革以強兵和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為目標,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據“彼得大帝出訪西歐,學造船、煉鋼,又請了許多西歐的技術專家到俄國,同時派出了數以千計的留學生….….俄國設立了數學與海洋學校、炮兵學院、工程學院等。"可知,材料表明俄國開啟了近代化的進程,C符合題意;其它三項與材料主旨不符,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俄國彼得一世改革,讓學生正確認識彼得一世改革的影響,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落實歷史學科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
3.【答案】B
【知識點】俄國農奴制的改革與廢除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關鍵信息“農民同他以前的主人交談時,就像兩個完全平等的人在交談”并結合所學可知,19世紀中期,俄國農奴制出現了嚴重危機,農奴暴動此起彼伏,嚴重威脅著沙皇的封建專制統治,為擺脫農奴制危機,沙皇被迫進行了改革。俄國1861年改革中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簽署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法令規定,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所以材料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農奴在法律上獲得人身自由,B項符合題意;
材料反映的是農奴制改革,不是彼得一世改革,A不符合題意;
明治天皇改革指的是日本明治維新,C不符合題意;
美國內戰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俄國農奴制改革,讓學生正確認識俄國農奴制改革的結果和影響,難度一般,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4.【答案】D
【知識點】俄國彼得一世的改革
【解析】【分析】17世紀末,沙皇彼得一世決心改變俄國的落后面貌,實現富國強兵。彼得一世在位期間,順應歷史潮流,向西方學習,進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引進西方成果,擺脫封閉落后局面,仿照西歐實行軍事和經濟改革,增強了國家實力,躋身于歐洲強國行列,為俄國的近代化創造了條件,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奠定了近現代俄國強大的基礎。
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彼得一世改革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彼得一世改革及學生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內容和影響。
5.【答案】A
【知識點】俄國彼得一世的改革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彼得一世改組行政機構,建立了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進一步加強了沙皇的專制權力。他創建了一支紀律嚴明的新式常備軍;鼓勵興辦手工工場,準許工場主購買整個村莊的農奴;要求貴族必須到軍隊或行政機構為國家服務,按功勞和才能提拔;派遣留學生,創辦科學院,開辦學校,創辦報紙,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禮節服飾與生活方式。彼得一世改革中的鼓勵興辦手工工場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選項A符合題意;
實行征兵制沒有開啟俄國近代化,排除B;
廢藩置縣是日本明治維新的措施,排除C;
彼得大帝沒有削弱農奴制,排除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彼得一世的改革的相關史實。解題關鍵是理解題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6.【答案】B
【知識點】俄國農奴制的改革與廢除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臭名昭著的‘解放’實際上是對農民進行殘酷地掠奪。”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61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宣布廢除農奴制,法令規定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能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他們必須出錢贖買這塊份地。農奴在實際獲得“解放”的過程中付出了高額的贖金,所以列寧評價的是亞歷山大二世改革,B符合題意;
彼得一世改革沒有廢除農奴制,排除A;
羅斯福新政發生在20世紀的美國,排除C;
明治維新發生在日本,排除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1861年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考查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7.【答案】時間:18世紀初;
領導:彼得一世
目的:改變俄國落后面貌,實現富國強兵。
內容:①改組行政機構,建立了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②創建了一支紀律嚴明的新式常備軍,要求貴族必須到軍隊或行政機構為國家服務,按功勞和才能提拔人才;③鼓勵興辦手工工場,準許工場主購買整個村莊的農奴;④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學生,創辦科學院,開辦學校,創辦報紙;⑤提倡人們學習西方的禮節與生活方式。
【知識點】俄國彼得一世的改革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彼得一世改革的時間是18世紀初期;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改變俄國落后面貌,實現富國強兵;改革的內容包括:改組行政機構,建立了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創建了一支紀律嚴明的新式常備軍,要求貴族必須到軍隊或行政機構為國家服務,按功勞和才能提拔人才;鼓勵興辦手工工場,準許工場主購買整個村莊的農奴;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學生,創辦科學院,開辦學校,創辦報紙;提倡人們學習西方的禮節與生活方式。改革的影響包括:推動了社會進步,增強了俄國實力,鞏固了專制統治;為對外侵略擴張準備條件等等。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彼得一世改革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答題時應注意,解題的關鍵是抓住題干關鍵詞彼得一世改革。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考查的意圖是掌握彼得一世改革時間、領導、目的、內容、等相關內容,以此確定答案。
8.【答案】俄羅斯人的祖先是東斯拉夫人的一支,9世紀晚期建立基輔羅斯。13世紀上半葉,基輔羅斯被蒙古人征服。在反抗蒙古統治的過程中,莫斯科公國逐漸崛起,到15世界晚期統一了俄國。
【知識點】俄國彼得一世的改革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俄羅斯始于東斯拉夫人,亦是后來的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基輔羅斯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13世紀初,基輔羅斯被蒙古人占領后,最終分裂成多個國家,在反抗蒙古統治的過程中,莫斯科公國逐漸崛起,到15世紀晚期統一了俄國。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俄國興起的概況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識記知識的能力。答題時應注意,解題的關鍵是掌握俄國興起的相關史實,以此確定答案。
9.【答案】時間:18世紀初;
領導:彼得一世
目的:改變俄國落后面貌,實現富國強兵。
內容:①改組行政機構,建立了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②創建了一支紀律嚴明的新式常備軍,要求貴族必須到軍隊或行政機構為國家服務,按功勞和才能提拔人才;③鼓勵興辦手工工場,準許工場主購買整個村莊的農奴;④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學生,創辦科學院,開辦學校,創辦報紙;⑤提倡人們學習西方的禮節與生活方式。
【知識點】俄國彼得一世的改革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彼得一世改革的時間是18世紀初期;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改變俄國落后面貌,實現富國強兵;改革的內容包括:改組行政機構,建立了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創建了一支紀律嚴明的新式常備軍,要求貴族必須到軍隊或行政機構為國家服務,按功勞和才能提拔人才;鼓勵興辦手工工場,準許工場主購買整個村莊的農奴;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學生,創辦科學院,開辦學校,創辦報紙;提倡人們學習西方的禮節與生活方式。改革的影響包括:推動了社會進步,增強了俄國實力,鞏固了專制統治;為對外侵略擴張準備條件等等。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彼得一世改革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答題時應注意,解題的關鍵是抓住題干關鍵詞彼得一世改革。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考查的意圖是掌握彼得一世改革時間、領導、目的、內容、等相關內容,以此確定答案。
10.【答案】俄羅斯人的祖先是東斯拉夫人的一支,9世紀晚期建立基輔羅斯。13世紀上半葉,基輔羅斯被蒙古人征服。在反抗蒙古統治的過程中,莫斯科公國逐漸崛起,到15世界晚期統一了俄國。
【知識點】俄國彼得一世的改革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俄羅斯始于東斯拉夫人,亦是后來的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基輔羅斯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13世紀初,基輔羅斯被蒙古人占領后,最終分裂成多個國家,在反抗蒙古統治的過程中,莫斯科公國逐漸崛起,到15世紀晚期統一了俄國。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俄國興起的概況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識記知識的能力。答題時應注意,解題的關鍵是掌握俄國興起的相關史實,以此確定答案。
11.【答案】B
【知識點】俄國農奴制的改革與廢除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 1861年后的30年間,俄國的糧食產量增加了三分之二。在此期間,農村社會分化加劇,一部分農民成為富農,更多的農民卻更加貧困,不得不依靠出賣勞動力為生。富農購買了越來越多的土地,雇傭貧雇農,用新式農具,經營資本主義農業。”及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俄國農奴制改革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B選項正確;
材料與彼得一世改革無關,A選項錯誤;
材料無法體現俄國成為資本主義強國,C選項錯誤;
農奴制改革是俄國走上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而不是導致俄國走向衰落,D選項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的相關史實。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的影響。
12.【答案】C
【知識點】俄國農奴制的改革與廢除
【解析】【分析】A.俄國實現了政治民主化,不符合題意;
B. 沙皇的專制統治已經發生本質性的改變 ,不符合題意;
C.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俄國農奴制改革的目的是挽救農奴制危機,鞏固統治,通過改革,為俄國資本主義發展掃除了障礙,客觀上為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必需的自有勞動力、國內市場和資金,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成為俄國歷史上重大的轉折點,故選項C符合題意;
D. 通過改革,確立了俄國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 ,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結合對課本所學知識的準確理解進行回答,這類題目,要注意理解,不能死記硬背。
13.【答案】B
【知識點】俄國農奴制的改革與廢除
【解析】【分析】A.彼得一世改革,不符合題意;
B.依據題干信息,可以看出,從1861年開始,俄國外出謀生的農民數量逐漸增多,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由于俄國在1861年進行了農奴制改革,規定廢除農奴制,農奴成為自由人,地主再也無權干涉農奴的自由,因此外出謀生的農民開始增多,故選項B符合題意;
C.俄國二月革命,不符合題意;
D.俄國十月革命,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看出發生的變化,再結合其中的時間,分析所學知識理解發生變化的原因回答。
14.【答案】A
【知識點】俄國彼得一世的改革
【解析】【分析】 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兩次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故 A 正確;
彼得一世改革強化了農奴制,1861年農奴制改革廢除了農奴制。1861年農奴制改革留下了不少封建殘余,故 BC 錯誤;
D 項不符合史實,故錯誤。
故答案為 A 。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彼得一世改革和農奴制改革的背景、內容和影響。
15.【答案】B
【知識點】俄國農奴制的改革與廢除
【解析】【分析】 由“1862年,俄國農民接受了這一幾乎要令人破產的付出,這筆錢卻用來補償貴族。他們不是沒有抱怨,但最為重要的是,從這一刻起,個人獲得了自由”結合所學,俄國1861年改革規定,廢除農奴制,農奴成為自由人,地主再也不得干涉農奴的生活,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必須出錢贖買這塊份地,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俄國1861年改革的不徹底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B符合題意。
農民并非無償獲得土地,需要花錢贖買,對農民是一筆負擔,并且改革并沒有使得俄國實現社會主義,故AC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俄國1861年改革。俄國1861年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改革。本題以俄國1861年改革為背景,考查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
16.【答案】D
【知識點】俄國彼得一世的改革
【解析】【分析】18世紀初,沙皇彼得一世決心改變俄國的落后面貌,實現富國強兵。他發出向西方學習的號召,頒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彼得一世改組行政機構,建立了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進一步加強了沙皇的專制權力。他創建了一支紀律嚴明的新式常備軍;鼓勵興辦手工工場,準許工場主購買整個村莊的農奴;要求貴族必須到軍隊或行政機構為國家服務,按功勞和才能提拔;派遣留學生,創辦科學院,開辦學校,創辦報紙,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禮節服飾與生活方式。
D項①②③④都是彼得一世改革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彼得一世改革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彼得一世改革的相關史實。
17.【答案】(1)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內憂外患 。
(2)割占中國領土150多萬平方千米;《辛丑條約》。
(3)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知識點】洋務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沙俄侵占中國領土;《辛丑條約》及其危害;秋收起義與井岡山會師;俄國農奴制的改革與廢除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俄國農奴制改革和中國洋務運動及其歷史背景。克里米亞戰爭俄國失敗后,激化了國內矛盾,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領導了1861年改革,避免了革命的發生,使俄國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19世紀60年代,中國也邁出向外學習的步伐,進行了洋務運動,農奴制改革和洋務運動的共同背景是內憂外患。
(2)本題考查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俄國趁火打劫的內容。19世紀中期,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俄國趁火打劫,在中國獲得的主要“好處”是指割占中國西北和東北領土150多萬平方千米。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清政府戰敗后,1901年俄國與中國簽訂《辛丑條約》,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3)本題考查的是近代中國學習俄國的歷程。圖一反映的是十月革命,圖二反映的是中共一大的召開。兩者的聯系是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全盤師從俄國革命方式使中國革命出現了危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后,黨找到了一條真正適合中國革命道路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點評】近代社會的發展與終結·避免革命的改革·俄國農奴制改革;近代化的艱難起步·近代工業的興起·洋務運動;近代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俄國趁火打劫;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偉大的開端·中國一大的召開。
18.【答案】(1)為了鞏固統治,緩和階級矛盾,避免人民革命的發生。
(2)有了自己的土地和私有財產,成為了自由人。
(3)改革加重了農民負擔,引起農民不滿。
(4)1861年農奴制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促使社會的各個方面出現了新的氣象,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質:對農民進行的一次大規模掠奪。
【知識點】俄國農奴制的改革與廢除
【解析】【分析】(1)根據“自上而下地廢除農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廢除要好得多”,說明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挽救統治危機,緩和階級矛盾,避免人民革命的發生,維護貴族地主的利益。
(2)根據材料中的“因為贖買了土地,他們就擺脫了對地主的義務,而成為擁有私產的完全自由的農民”,可知改革后的農民在法律上成為自由人,地主不能買賣和干涉他們的生活;農民通過贖買獲得了一些份地。
(3)從材料中的“農民抱怨……負擔的義務過重”來看,改革加重了農民負擔,農民十分不滿。
(4)從材料二可以看出,改革廢除了農奴制,聯系所學可知,俄國逐步走上資本主義道路。1861 年農奴制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促使社會的各個方面出現了新的氣象,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從材料三可以看出,改革是對農民的掠奪。
故答案為:(1)為了鞏固統治,緩和階級矛盾,避免人民革命的發生。
(2)有了自己的土地和私有財產,成為了自由人。
(3)改革加重了農民負擔,引起農民不滿。
(4)1861年農奴制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促使社會的各個方面出現了新的氣象,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質:對農民進行的一次大規模掠奪。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三則材料為切入點,考查俄國1861年改革。需要掌握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的相關知識。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郧西县| 屯留县| 句容市| 黄龙县| 邳州市| 浦县| 颍上县| 鸡东县| 乌苏市| 横山县| 静安区| 昆明市| 铅山县| 张家界市| 新干县| 阆中市| 依安县| 寿光市| 五家渠市| 迭部县| 鹰潭市| 鱼台县| 页游| 涡阳县| 宿松县| 灵丘县| 威宁| 惠州市| 苏尼特右旗| 呼玛县| 海原县| 宜春市| 伊宁县| 辽宁省| 诸城市| 始兴县| 新乡县| 广德县| 海门市| 肃南| 长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