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5課 第二次工業革命1、第二次工業革命原因(條件)(1)政治基礎: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起來(2)經濟基礎:工業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基本形成(3)科學基礎:科學研究取得重大進步。2、時間:19世紀70年代---19世紀末20初3、理論基礎:法拉第的電磁學4、標志性成就:電力的廣泛使用(“電氣時代”)5、成就:1)愛迪生1879年發明的耐用電燈泡,改變了人類傳統的照明方式。被稱為“發明大王”2)內燃機:1876年,德國發明家奧托創制了以煤氣內燃機。1883年,德國戴姆勒制成以汽油內燃機 1892年,德國狄塞爾制成以柴油內燃機 。3)交通 :汽車:1886年,德國卡爾·本茨發明世界上第一輛汽車。1913年,美國人福特建成世界上第一條汽車流水裝配線,實行標準化生產。飛 機: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制造出名為“飛行者1號”的飛機4)化學工業和新材料:1867年,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經過多年的實驗,發明了現代炸藥。1869年,美國人海厄特發明了賽璐珞,現代塑料工業由此誕生。1884年,法國人夏爾多內發明了人造纖維,開辟了新的紡織品生產領域。6、新能源:電能和石油7、特點:科學開始與工業生產緊密結合(最突出特點);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同時發生,美、德領先;有些國家(如日本、俄國)兩次工業革命同時進行;集中在重工業領域。8、影響:(1)對生產力: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改普了人們的生活,使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成為工業化強國。(2)對生產關系: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壟斷組織,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3)對世界格局:資本主義對外擴張増強,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9、啟示:①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②既要發展科技,也要合理利用科技,造福人類!1.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為社會提供大眾化交通工具的新興工業是( )A.電力工業 B.汽車制造業 C.航天工業 D.計算機產業2.美國在1859年鉆出第一口油井,但石油最初只用于照明。1870年,全世界生產的石油只有80萬噸,到1900年就猛增至2000萬噸。導致這一時期石油產量猛增的主要原因是( )A.人造纖維的發明 B.內燃機的廣泛應用C.現代炸藥的發明 D.飛機制造業的發展3.下圖為1870年-1900年世界石油產量變化,導致這種變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蒸汽機的發明 B.發電機的問世C.內燃機的應用 D.計算機的使用4.“機器的采用,化學在工業和農業中的應用,輪船的行駛,鐵路的通行,電報的使用”,以上情景全部出現,最早可見于( )A.文藝復興時期 B.啟蒙運動時期C.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時期5.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勝利后,俄國建立了新型的政權——人民委員會,這種政權是世界上第一個( )A.君主立憲政體 B.資本主義政權C.無產階級政權 D.資產階級臨時政府6.隨著蒸汽機的使用、工廠制的日益普及,農村人口不斷流向城市,城市規模越來越大,到1870年,英國城市人口的比例已達到70%。這表明工業革命( )A.推動城市化 B.促進人口增長C.帶來環境污染 D.造成貧富差距擴大7.在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史上,工業革命是人類社會歷史的轉折點,工業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 圖三為倫敦電力供應公司1894年發行的貨物表,上面登有家電的信息,目的是以此方式促進人們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對家電的需求。材料三 一位法國經濟學家保羅德盧西埃在1892年出版的《美國生活》一書中寫道:“法國士兵的背包里裝的都是芝加哥生產的牛肉罐頭”,“美國已從一個令人好奇的東西變成了一個令人恐怖的東西”。材料四 科學在鑄造世界的未來上能起決定性的作用……沒有科學,現代工業國家就一點也不能存在……一個國家若不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識資源來推進科學,并推廣科學的運用,它就不能長久繼續存在。──英國貝爾納《歷史上的科學》據材料一,請你設想圖一中英國館會展出哪些先進科技產品?從材料二的圖片和文字介紹中,結合所學,你能獲取哪些歷史信息?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指出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美國取得的令歐洲人“好奇”的發明。(至少寫出二個)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你有何感想?并簡要說明理由。8.工業革命之前,英國和愛爾蘭存在專職叫人起床上班的“叫醒工”。他們每早挨家挨戶拜訪顧客,用短棍敲門或長桿敲窗,或者射豆子的辦法,直到把客戶叫醒為止。隨著鐘表的普遍使用,這種古老的職業到20世紀20年代基本消失了。“叫醒工”消失的根本原因( )A.生產技術的提高 B.政府的強制推行C.勞動者素質的提高 D.社會矛盾的尖銳9.數據分析法是我們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下圖是英、法、美、德在世界工業生產中比重的變化(1870年~1913年)。該變化( )A.引發了世界各國工業結構的變化 B.導致了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高漲C.激化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 D.加劇了殖民地與半殖民地的貧困10.《全球通史》中有這樣的記述:“(1870年以后)工業研究的實驗室,裝備著昂貴的儀器,配備著對指定問題進行系統研究的訓練有素的科學家,他們取代了孤獨的發明者的閣樓和作坊。”作者要強調的是( )A.第二次工業革命是科學研究與工業生產的結合B.工業革命時期的發明都是在閣樓上完成的C.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誕生了許多科學家D.工業革命時期真正的科學家尚未產生11.“從法拉第發現電到愛迪生的應用,中間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學或技術的滯后,而主要是由于經濟的和社會的原因。19世紀中葉還無法可以使得有組織地利用科學的意圖達到能生利的階段。”材料旨在說明( )A.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周期變長 B.電力技術發展的條件是逐步形成的C.科學理論的突破是經濟發展的結果 D.法拉第的發現源于生產的直接推動12.19世紀70—90年代,美國工業企業數量增加了40%,資本總額也從21億美元上升到65億美元;20世紀初,美國大公司占全國工業企業總數的26%,所雇用的工人占全國工人總數的75%以上,產值接近全國工業總產值的80%。材料表明美國( )A.蒸汽動力大量應用 B.重化工業高度發展C.西部地區得到開發 D.壟斷資本主義出現13.學習歷史需要區分歷史事實與歷史結論。下列表述歷史事實與歷史結論搭配正確的一項是( )A.哥倫布“發現”美洲——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性B.彼得一世改革——廢除了農奴制C.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D.羅斯福新政——充分尊重了市場經濟的作用14.觀察分析下面的1850~1900年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發展示意圖。從中可以看出資本主義工業發展速度在1870年后發生了顯著變化。你認為導致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A.出現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B.資本主義制度的鞏固與發展C.大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工場 D.殖民侵略與掠奪15.史學家斯塔夫利阿諾斯認為:“正如整個世界感受到斯蒂芬森的蒸汽機車、富爾頓的汽船的影響一樣,它也感受到《獨立宣言》《人權宣言》和《共產黨宣言》的影響。他強調的這是( )A.科技對社會的影響 B.資產階級革命影響深遠C.資本主義對歷史發展有重大影響 D.世界各地的聯系進一步加強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國擁有)很大的、不斷擴大的市場……英國還擁有更多的、可供工業革命使用的資金用的流動資本,源源流入英國的商業利潤比流入其他任何國家的都多……由于行會較早瓦解,由于對傳統的條塊農田的圈占,英國獲得了充裕的流動勞動力……貧窮的農民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當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則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瓦特機發明前,英國工業生產動力主要是水力,這樣的動力缺陷是明顯的。煤炭是英國工業革命的主要動力來源,“供應不會枯竭的優質煤炭”。英國工業革命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創造了煙囪多余教堂尖頂的圖景。——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一些學者已經為工業化對環境的影響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國數學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會使大氣變暖。在他以后,瑞典學者阿倫尼烏斯提出了“溫室效應”——德尼茲·加亞爾《歐洲史》材料四:熱機和電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兩大動力技術體系。這兩種新型動力機的使用.從根本上改變了整個工業生產的面貌,造成巨大的社會生產力,給人類文明帶來深刻影響。所有這一切,都是l8世紀的蒸汽動力革命所望塵莫及的。請回答:從材料一中概括工業革命的爆發首先需要滿足的三項因素?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蒸汽機的創制對歷史發展的直接影響。材料四中的“熱機”具體是指什么 “蒸汽動力革命”又是指什么 對兩次工業革命的比較說法正確嗎?試舉例說明。閱讀以下材料:材料一 1851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發出外交邀請信函,有10個國家應邀參加倫敦博覽會,這被確認為現代意義上的首屆世博會。直到今天,世博會已經成為全球規模的盛會。——引自中廣網《回顧1851年英國倫敦首屆世博會》材料二 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由于自然科學的新發展,并開始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起來,使第二次工業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新的技術和發明已超出一國的范圍,其規模更加廣泛……材料三 工業革命以來一些工業發展的城市和工礦區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燒量急劇增加,大氣污染的環境問題不斷發生。如1873、1880、1882、1891、1892年,英國倫敦多次發生可怕的有毒煙霧事件……近乎殘酷的空氣治理法案隨之而來,讓倫敦走上了鐵腕治污的救贖之路。請回答:結合所學知識,從政治和經濟兩個方面分析,英國為何能首先舉辦世博會?根據材料二,歸納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根據材料三,說明在社會生產發展的同時出現了什么問題?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的認識。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及主要成就【解析】【分析】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交通運輸工具的發動機問題,以內燃機為發動機的汽車、輪船、飛機、拖拉機等的出現,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A、C、D錯誤,B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發明,熟記知識點即可,或根據題干中關鍵詞“交通工具”解題2.【答案】B【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及影響【解析】【分析】A. 人造纖維的發明 ,不符合題意;B.依據題干信息,可以看出,從1870年到1900年,世界石油產量猛增,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由于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內燃機被發明出來,它使用石油作燃料,由于內燃機廣泛的應用,才使得石油的產量猛增,故選項B符合題意;C.現代炸藥的發明,不符合題意;D.飛機制造業的發展,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看出發生的變化,再結合其中的時間,分析發生變化的原因回答,注意要理解內燃機使用石油作燃料。3.【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及影響【解析】【分析】從示意圖可得知,1870年至1900年世界石油產量大幅提高,這主要得益于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內燃機的創制和應用。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汽油和柴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相繼問世,太大提高了工業部門的生產力。內燃機的發明擴大了對石油的需求,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加速了石油化學工業的產生,C項正確;蒸汽機的發明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并未促進石油的大量開采,排除A項;發電機的問世,使電力成為新的能源進入生產生活領域,并未促進石油的大量開采,排除B項;計算機的發明和使用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材料,掌握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即可作答。4.【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及影響【解析】【分析】根據材料“機器的采用,化學在工業和農業中的應用,輪船的行駛,鐵路的通行,電報的使用”及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出現了一系列的重大發明。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制成了發電機;到70年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電器開始用于代替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以蒸汽機為動力的新能源。隨后,電燈、電車、電影放映機相繼問世,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C選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地俄日此工業革命的相關史實。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5.【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及影響【解析】【分析】1917年,列寧親自領導起義。起義者迅速占領彼得格勒火車站、中央發電站、電話總局和國家銀行等站略要點,攻克臨時政府盤踞的最大據點--冬宮。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取得勝利,列寧建立了蘇維埃政權--人民委員會,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十月革命是世界歷史上無產階級第一次取得勝利的革命,它把社會主義的理論變為了現實,使俄國走上了實現現代化的獨特之路,為世界上落后國家的發展樹立了榜樣,對20世紀的歷史進程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選項C正確;選項ABD與題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十月革命相關知識的掌握。建議學生準確識記十月革命的背景、內容與意義。6.【答案】A【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及影響【解析】【分析】“隨著蒸汽機的使用、工廠制的日益普及,農村人口不斷流向城市,城市規模越來越大,到1870年,英國城市人口的比例已達到70%”這表明工業革命推動城市化。A項推動城市化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業革命的影響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7.【答案】( 1)蒸汽機;汽船;珍妮紡紗機;水力織布機;蒸汽機車等。(2)人類跨入電氣時代;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品;電力廣泛應用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標志;使用的能源都是電力。(3)1879年美國人愛迪生研制成功耐用電燈泡;1903年美國人萊特兄弟制成飛機;1876年定居美國的貝爾發明了電話;1896年美國人福特制成四輪汽車;1902年美國匹茲堡KDKA臺最早無線電廣播。(4) 觀點:科學技術是社會進步的核心動力,但也是一把雙刃劍,我們要化害為利,堅持可持續發展的觀點,愛護環境,保護我們的家園,絕不可以環境為代價發展科 技。科技的積極作用:如加強了世界的聯系,擴大了人們的視野,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社會生產力等;消極影響:如導致環境污染,戰爭爆發,亞非拉的貧 窮等。【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及影響【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兩次工業革命的認識,根據所學知識解答如下:(1)根據所學知識,圖一中英國館會展出的先進科技產品會有:蒸汽機;汽船;珍妮紡紗機;水力織布機;蒸汽機車等(任寫三個即可)( 2 )材料二的圖片信息看都是電器或電子產品,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說明人類邁進了電氣時代,電力的廣泛應用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標志,當時的人們普遍使用電力。(3)根據所學知識,好奇的產品包括愛迪生發明的電燈,電影,萊特兄弟發明的飛機,貝爾發明的電話,福特發明的汽車等(任寫兩個即可)。(4)要求學生寫出感想并說明理由,學生只要能從科技發展對社會的推動作用和帶來的負面影響,能從人們生產生活方面的變化感受科技進步回答即可。(言之有理就可得分,不必拘泥于參考答案)【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察學生對工業革命的識記和分析理解能力,兩次工業革命都是社會生產力的重大變革,第一次工業革命把人類帶入了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把人類打入了電氣時代,都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都改變了社會經濟結構,也都帶來了相應的社會問題,兩次工業革命是教材的基礎知識也是考試命題的重點,對兩次工業革命的背景,內容,重大發明,意義和影響,同學們要注意重點識記和理解。8.【答案】A【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及影響【解析】【分析】依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工業革命之前英國等地存在專職叫人起床上班的“叫醒工”,而工業革命開展后,隨著生產技術的提高推動生產力的發展,現代工廠制度逐步推廣,英國社會各個階層都普遍擁有了鐘表,人們的時間觀念普遍加強,因此導致這一古老的職業逐漸消失。所以,造成“叫醒工”消失的根本原因是工業革命以來生產技術的提高,A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政府的強制推行,排除B;材料沒有體現勞動者素質的提高,排除C;材料沒有體現社會矛盾的尖銳,排除D。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和對知識的運用能力。考查了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解題關鍵是理解題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靈活運用知識,進行作答。9.【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及影響【解析】【分析】依據材料餅狀圖分析可知,美國和德國發展最快,分別由原來的第二、第三越居到第一、第二,英國和法國發展緩慢。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是因為美國、德國積極吸收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更多的采用新技術、新設備,起點高,發展快,英國和法國不愿更新技術設備,生產技術設備落后,經濟發展逐步逐漸緩慢,這導致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出現了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爭奪霸權和殖民地的斗爭愈演愈烈,最終形成兩大敵對的軍事政治集團,造成國際關系的極度緊張,給世界和平帶來嚴重威脅,C項正確;材料體現了英、法、美、德在世界工業生產中比重的變化,不能體現各國工業結構的變化,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導致了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高漲”,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加劇了殖民地與半殖民地的貧困”,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和對知識的運用能力。考查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背景的相關知識。解題關鍵是理解題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靈活運用知識,進行作答。10.【答案】A【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及影響【解析】【分析】A.依據題干信息“ (1870年以后)工業研究的實驗室,裝備著昂貴的儀器,配備著對指定問題進行系統研究的訓練有素的科學家,他們取代了孤獨的發明者的閣樓和作坊 ”,可以看出,這里強調的是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科學研究與工業生產的結合,故選項A符合題意;B. 工業革命時期的發明都是在閣樓上完成的 ,不符合題意;C. 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誕生了許多科學家 ,不符合題意;D. 工業革命時期真正的科學家尚未產生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題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緊貼題干信息進行理解回答,這類題目,就是要緊貼題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11.【答案】A【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及影響【解析】【分析】根據“從法拉第發現電到愛迪生的應用,中間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學或技術的滯后,而主要是由于經濟的和社會的原因。19世紀中葉還無法可以使得有組織地利用科學的意圖達到能生利的階段。”可以看出,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周期變長,不是科學或技術的滯后,而是由于經濟的社會和社會的原因。材料旨在說明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周期變長,A符合題意;其它三項與材料主旨不符,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史料的解讀和分析能力,讓學生正確認識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電力技術的發展,難度一般,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落實歷史學科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12.【答案】D【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及影響【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信息資本增速高于企業增速,到20世紀初,大企業數量少,但是擁有工人的數量和創造產值數量均較高,這明顯是壟斷組織的特征,D符合題意;蒸汽動力大量應用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時間與題意不符,A不符合題意;材料沒有體現重化工業高度發展,B不符合題意;材料沒有體現西部地區得到開發,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壟斷資本主義經濟的出現,讓學生正確認識工業革命帶來的的影響,難度適中,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13.【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及影響【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史實就是歷史事實,史論是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評論。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C選項正確;麥哲倫船隊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不是哥倫布發現美洲,A選項錯誤;1861年農奴制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不是彼得一世改革,B選項錯誤;羅斯福新政增強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恢復美國人民信心,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D選項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相關史實。需要識記并掌握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14.【答案】A【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及影響【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給出的時間“1870年后”,聯系所學可知資本主義工業發展速度發生顯著變化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于19世紀70年代,電力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領域。由于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發明和使用,電力的應用日益廣泛,電力逐步取代蒸汽,成為工廠機器的主要動力,人類進入“電氣時代”,A項正確;資本主義制度的鞏固與發展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大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工場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殖民侵略與掠奪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答案為:A。【點評】圖片型題目必須認真觀察分析圖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據相關文字的提示信息或準確識別圖片確定正確答案。15.【答案】D【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及影響【解析】【分析】材料中“斯蒂芬孫的機車、富爾敦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機槍”是工業革命、軍事發明對世界的影響;“《獨立宣言》、《人權和公民權宣言》和《共產黨宣言》”是政治思想對世界的影響。二者都對整個世界產生了重要影響,這體現了世界各地的橫向聯系進一步加強,D項正確;科技對社會的影響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資產階級革命影響深遠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資本主義對歷史發展有重大影響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十八九世紀世界的聯系,考查考生閱讀歷史材料提取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的能力。【答案】(1)市場、資金、勞動力。蒸汽機的創制和廣泛使用,極大提高了生產力,人類進入“蒸汽時代”;同時也導致煤大量開采和使用,加劇了環境污染。內燃機;第一次工業革命 ; 正確,如汽車的廣泛使用,使人們活動空間擴大,時間縮短。【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及影響【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信息“很大的、不斷擴大的市場”“英國還擁有更多的、可供工業革命使用的資金用的流動資本”“英國獲得了充裕的流動勞動力”進行概括。據材料二可知蒸汽機解決了工業革命的動力問題,推動了工業革命的深入開展;據材料三可知蒸汽機也導致煤大量開采和使用,加劇了環境污染。結合所學知識,“熱機”和“電機”分別是指內燃機和發電機、電動機,解決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動力問題,人類社會進入到“電氣時代”。而第一次工業革命使得人類社會進入到“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更為深刻廣泛。【點評】步入近代 ·“蒸汽時代”的到來; 壟斷資本主義時代的世界· 人類邁入“電氣時代” 。【答案】(1)政治:英國早已完成資產階級革命 ;經濟:英國率先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自然科學與工業生產相結合 ;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或規模廣泛)環境污染問題(或大氣污染;空氣污染)在實現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同時,要注意保護環境(或經濟的發展會促進國家的繁榮,同時也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如環境問題,我們要實現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或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在合理利用科技的同時要注意保護環境)【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及影響【解析】【分析】 (1)本題主要考查分析問題能力。英國之所以能首先舉辦世博會,主要因為:第一,在政治上,英國早已完成資產階級革命;第二,在經濟上,英國率先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這些條件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具備了舉辦世博會的經濟實力。本題主要考查閱讀分析能力。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有:自然科學與工業生產相結合,使之取得了巨大成果;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新技術和發明已經超出一國的范圍,并且規模更加廣泛。本題主要考查閱讀分析能力。材料三中“工業革命以來一些工業發展的城市和工礦區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燒量急劇增加,大氣污染的環境問題不斷發生”說明了在社會生產發展的同時出現了環境污染等問題(或大氣污染;空氣污染)。本題主要考查運用能力。知道了工業革命帶來了環境污染問題,我們就應該認識到:在實現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同時,要注意保護環境(或經濟的發展會促進國家的繁榮,同時也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如環境問題,我們要實現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或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在合理利用科技的同時要注意保護環境)。【點評】步入近代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蒸汽時代”的到來; 人類邁入“電氣時代”。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