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第三單元 文明與家園第六課 建設美麗中國6.2 共筑生命家園單元體系構建與文 明家 園中華文化第三單元精神家園物質家園自然生態建設美麗中國教學目標【政治認同】1.面對人口、資源和環境現狀,樹立憂患意識,提升生態文明素養,明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2.領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真諦,懂得走綠色發展道路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道德修養】踐行保護環境的社會公德,做社會的好公民。【責任意識】1.敬畏自然,具有綠色發展理念,初步形成環保意識和生態文明觀。2.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自覺踐行生態文明理念,熱愛自然、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教學重難點重點堅持綠色發展道路難點生態文明的重要性。板書設計共筑生命家園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色發展道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原因綠色發展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發展共識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堅持綠色富國和綠色惠民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做法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思維導圖1.為什么要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2.如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3.如何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自主學習目錄01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02堅持綠色發展道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011、為什么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一、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1)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2)自然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滋養和必要條件;人類作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責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同時要為開發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補償和修復。(3)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這是一種動態中的平衡、發展中的協調、進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紛亂”中的有序。(4)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不能肆意凌駕于自然之上,必須遵循自然規律,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2023·貴州銅仁·統考中考真題)在浙江安吉,“賣石頭”到“賣風景”之變,圓了鄉親們的生態小康夢;在山西右玉,通過植樹造林、防沙治沙,不毛之地變身塞上綠洲,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這些都昭示著: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上述材料說明( )①人與自然是相互依存、共生共榮的 ②人類只有征服自然才能獲得金山銀山③我國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 ④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是有機統一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典例分析【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對人與自然的關系、堅持綠色發展道路的認識和把握。①④:題文中浙江安吉和山西右玉生態環保帶來農民致富的材料昭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這充分說明人與自然是相互依存、共生共榮的關系,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是有機統一的 ,①④說法正確;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類可以開發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駕于自然之上、征服自然,②說法錯誤;③:題文材料說明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未體現我國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 ,③說法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B回答:怎樣做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2、怎樣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文明理念?(1)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2)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使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3)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4)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P87(2023·四川德陽·中考真題)天然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資源寶庫,其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和各方面的價值都是不可替代的。2022年6月1日,我國首部專門針對濕地保護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正式施行。該法的制定實施,旨在( )①制裁破壞濕地資源的犯罪行為 ②更好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③完善我國的環境保護法律體系 ④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法治保障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典例分析【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依法保護環境。②④:結合題文可知,制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是了加強濕地保護,維護濕地生態功能及生物多樣性,保障生態安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故②④說法正確,①③:這不是制定此法的目的,①③說法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C堅持綠色發展道路02二、堅持綠色發展道路1.堅持綠色發展道路的必要性?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發展共識。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面臨嚴峻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嚴重制約我國的可持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會阻礙經濟的發展發展經濟必定破壞環境要綠水青山就不能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你同意他們的看法嗎?請說說你的理由。2. 怎樣堅持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1)走綠色發展道路,要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2)走綠色發展道路,堅持綠色富國,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效益。(3)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大力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4)必須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5)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6)美麗中國不僅山清水秀、天藍地綠,而且是留住鄉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園。3.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美麗中國是什么樣的?美麗中國,不僅是山清水秀、天藍地綠,而且是留住鄉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園。走綠綠色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樹立綠色、低碳生活理念,養成物盡其用、減少廢棄物的文明習慣。拒絕購買過度包裝產品,選購無包裝、簡易包裝、大客量包裝產品。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產品,選購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節約糧食,減少浪費,適量點餐,踐行“光盤行動”。綠色出行,盡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減少私家車出行,多騎自行車。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培養垃圾分類好習慣。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可持續、生態、美麗中國、資源環境”中學生(個人)做法:(2023·貴州黔西·統考中考真題)2023年4月,以“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的地球日主場活動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自然資源部會同生態環境部、林草局等部門,結合《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的編制,完成了全國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這說明( )A.人類要尊重、呵護自然,絕對服從自然B.我國加強國際合作解決全球生態環境問題C.我國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D.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就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典例分析【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生態文明建設。C:分析題文,我國完成了全國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結合教材知識可知,這說明我國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C正確;A:絕對服從自然,觀點太絕對;A錯誤;B:題干沒有體現加強國際合作,B不符合題意;D:就能實現,觀點太絕對;D錯誤;故本題選C。C正視發展挑戰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色發展道路為什么要堅持綠色發展道路怎樣堅持綠色發展道路為什么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怎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生態文明課堂小結(2023·山東臨沂·統考中考真題)2022年7月,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山東省“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推進固體廢物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根據該工作方案,2022年山東省16個市全部啟動“無廢城市”建設。為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 )①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產品 ②垃圾分類融入日常生活③拒絕購買過度包裝的產品 ④物盡其用,減少廢棄物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典例分析【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堅持綠色發展。①②③④:國家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題干中,為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產品;垃圾分類融入日常生活;拒絕購買過度包裝的產品;物盡其用,減少廢棄物,故①②③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C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6.2 共筑生命家園.pptx 美麗中國說.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