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九年級歷史下冊 第13課 羅斯福新政 同步分層作業(含答案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九年級歷史下冊 第13課 羅斯福新政 同步分層作業(含答案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13課 羅斯福新政
一、經濟大危機(1929——1933年)
1、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
主要原因:生產力不斷提高,但工人的工資卻增長緩慢,購買力嚴重不足,生產相對過剩。
政策原因:自由放任政策。
直接原因:股票投機過度。
開始:1929年10月24日,美國紐約股市崩盤。(黑色星期四)
表現:股價暴跌,工業產量下降,貿易額減少,大量企業破產,銀行倒閉,失業人數激增。
4、特點:①影響范圍廣;②持續時間長;③破壞性特別大。
二、羅斯福新政(1933年)
1、目的和手段(特點):國家干預的手段扭轉經濟形勢,維護資本主義制度。
2、主要措施:
(1)整頓金融體系。通過《緊急銀行法案》,對銀行業進行整頓,恢復銀行信用。
(2)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通過《國家工業復興法》,制定公平競爭法規,協調各個工業部門的活動;規定雇員有組織起來進行談判的權利,確定最低工資標準、限制工時;通過《全國勞工關系法》,在一定范圍內維護工人合法權益。
(3)調整農業政策:通過《農業調整法》,對全國農業生產和銷售進行環節,限制產量,穩定農產品價格
(4)推行“以工代賑”,通過投資興建大量公共設施(如田納西水利工程),為失業者提供就業機會。
(5)建立社會保障制度:通過《社會保障法》,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建立應急的救濟機構,利用過剩物資救濟失業家庭。
3、實質:美國政府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調整。
4、意義(1)積極:美國經濟開始了緩慢的復蘇,工業和生產有所恢復,就業人數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強了美國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恢復了美國人民的信心。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局限:未改變資本主義的本質,無法解決美國社會的根本矛盾。
1.1930-1932年期間,美國農產品批發價格指數下降了54%,紐約的兒童餐廳提供的廉價午餐數量猛增,賓夕法尼亞和肯塔基鄉村的人民靠挖野菜跟、嚼野蔥頭充饑……出現這一狀況的原因是(  )
A.農業調整法限制農業產量 B.內戰對社會經濟的破壞
C.經濟危機的影響持續加深 D.聯邦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2. 1929 1933年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首先爆發的國家是(  )
A.英國 B.法國 C.美國 D.德國
3.1933年,羅斯福在就職演說中說:“我們最重大的首要任務,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這一任務。”下列措施,體現羅斯福政府“直接募工”意圖的是(  )
A.整頓金融體系 B.推行“以工代賑”
C.調整農業政策 D.制定“公平競爭法規”
4.羅斯福新政期間,“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公開反對羅斯福的新政,并指出“政府的監管就是共產主義的前奏”,宣稱“羅斯福是個違背憲法的獨裁者”。材料說明(  )
A.三權分立體制存在諸多弊端 B.新政部分觸及資本家的利益
C.自由主義思想最終走向破產 D.羅斯福新政的成就付之一炬
5. 1932年,羅斯福在獲得總統提名時說:“我向你們保證,也向自己保證,為美國人民尋求一個新的政策。”這一“新的政策”的實質是(  )
A.國家干預經濟 B.改變資本主義制度
C.消除經濟危機 D.建立社會保障制度
6.羅斯福新政時期一共創建了69個新的聯邦政府部門,如公共工程管理局通過大興土木來解決失業問題,國家勞資關系委員會處理勞資糾紛,聯邦通訊委員會監管媒體內容等。這反映出美國(  )
A.政府職能大大拓展 B.政府對經濟全面干預
C.借鑒蘇聯建設經驗 D.建立起福利國家制度
7.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潮流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改革:利于制度形成】
8世紀前期,法蘭克王國對土地的分封形式進行了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須提供什么服務?11世紀,在西歐已經普遍存在的封建制度形成的紐帶是什么?
(2)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中國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哪次改革?此次改革有何影響?
(3)【改革:促進民族自救】
19世紀后半期,日本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進行的改革為加強中央集權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4)【改革:完善自我體制】
為擺脫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羅斯福領導美國實行新政,此次的新政“新”在何處?
(5)【改革:實現民族振興】
回顧以上改革歷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國應該怎么做?
8.觀察以下結構圖,①處應填(  )
20世紀初經濟大危機 美國 ①
德國、意大利、日本 對外侵略擴張
A.十月革命 B.新經濟政策 C.羅斯福新政 D.馬歇爾計劃
9.1929年爆發的經濟大危機持續到20世紀30年代,各國政府紛紛采取措施應對。美國(  )
A.應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產技術
B.推行馬歇爾計劃穩定資本主義制度
C.采用國家干預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
D.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提高國際地位
10.1929~1931年爆發了世界性經濟大危機,當時的美國總統上臺之后,大力推行改革,全國整頓金融體系,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等,這些措施挽救了當時的美國。這一系列措施說明(  )
A. 變革了社會制度 B.優先發展重工業
C.國家增強了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 D.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11. 1929-1933年,美國的工業產量下降超過40%,貿易額減少70%,大量企業破產,銀行倒閉,失業人數激增,1500萬-1700萬人失業。這反映了美國(  )
A.南北戰爭破壞性巨大 B.經濟危機空前嚴重
C.以工代賑措施受挫 D.整頓金融體系失敗
12.1933年羅斯福在就職演說中講道:”我們最大的首要任務,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這一任務,政府對待這項任務就像對待戰爭的緊急狀態一樣。”據此可知羅斯福政府推出的新政措施是(  )
A.整頓金融體系 B.調整農業政策
C.推行”以工代賑” D.建立社會保障制度
13.“我們最重大的首要任務,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政府對待這項任務就像對待戰爭的緊急狀態一樣。“羅斯福為使人民有工作可做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對銀行業進行整頓,恢復銀行信用
B.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
C.推行“以工代賑”
D.通過《社會保障法》,建立社會保障制度
14.羅斯福提出公民應該享有“免于匱乏的自由”,也就是說,政府應該承擔起保障人民免于貧因的責任。為實現上述主張,羅斯福新政采取的措施有(  )
①建立社會保障制度 ②以征收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
③推行“以工代賑” ④調整農業政策,通過(農業調整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為解決圖反映的嚴峻形勢,美國政府的對策是(  )
A.國家干預經濟 B.歐洲復興計劃
C.開展科技革命 D.廢除黑奴制度
16.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1688年,英國發生政變,議會作出決定:廢黜詹姆士二世,迎請他的女兒瑪麗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國。1689年,議會通過法案,威廉夫婦接受了法案和議會的要求。此后,英國議會的權力日益超過國王,君主立憲制逐漸形成。
材料二:1861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這次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改革廢除了農奴制,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材料三:1933年3月,為了應付日益嚴峻的經濟大危機,美國實施新政,采取國家干預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新政增強了美國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是美國政府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調整。
(1)材料一中,“政變”史稱什么?“法案”的名稱是什么?
(2)材料二敘述的是俄國的哪一歷史事件?
(3)材料三中,宣布“實施新政”的是美國的哪位總統?
17.發展是世界各國得共同追求。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工業革命”實際上是一個相當緩慢的運動,尤其是在開始的時候,它并未被多少人察覺。當百年巨變的歷史跨越了好幾代人的生命之后,身處波峰浪頂的人們驀然回首,這才發現正是那樣在大西洋島國最先迸發、然后蔓延到整個歐美世界的技術、經濟變革,開啟了人類新文明的門……
——摘編自王斯德《世界通史:工業文明的興盛——16—19世紀的世界史》
材料二:法國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來克服專制王權,原因就在于法國專制主義過于強大,王權與貴族堅決捍衛舊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協,對立雙方只好兵戎相見。然而,大革命并沒有解決根本問題,此后近百年中,法國一直處于革命與復辟的輪回中,社會持續動蕩,經濟發展速度受到影響,工業化進程緩慢。直到1870年后,法國模式突然發生轉折,由對抗轉為妥協。
——錢乘旦《各國現代化模式的比較》
材料三:羅斯福在1938年談到“新政”時說:“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拒絕了任何徹底的革命計劃,為了永遠地糾正我們經濟制度中的嚴重缺點,我們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由于新政局部改變了美國的生產關系,改善了中小資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狀況,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經濟危機,緩和了階級矛盾,因之其做法和特點,都深深影響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政府的經濟政策和措施。
——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現代史編(上)》
(1)結合材料一和史實,說明英國工業革命“開啟了人類新文明的門”。
(2)依據材料二,概括法國為什么在1870年以前要用暴力方式而不是妥協方式?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羅斯福新政“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的實質,并至少舉一例說明。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大危機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1930-1932年期間,美國農產品批發價格指數下降了54%,紐約的兒童餐廳提供的廉價午餐數量猛增,賓夕法尼亞和肯塔基鄉村的人民靠挖野菜跟嚼野蔥頭充饑”及所學可知,描述的是1929年至1933年美國爆發了經濟大危機的歷史信息,材料反映了經濟大危機的影響在不斷加深,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下降,A項正確;
美國內戰發生于1861年至1865年,排除B項;
1933年羅斯福上臺后,采取了了一系列加強國家對經濟干預的措施,如農業調整法的實施,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C項;
材料未涉及聯邦政府對經濟干預的信息,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識記理解經濟大危機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2.【答案】C
【知識點】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大危機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9 -1933年,一場空前的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首先從美國開始,沉重地打擊了美國經濟,并且迅速席卷資本主義世界,所以C項正確;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1929 -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首先從美國爆發,波及英國,排除A;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1929 -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首先從美國爆發,波及法國,排除B;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1929 -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首先從美國爆發,波及德國,排除D;
所以,C項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是歷史基礎性測試,主要知識考點是1929 -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1929 -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記的相關歷史知識。
3.【答案】B
【知識點】羅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這一任務”并結合所學可知,羅斯福新政期間推行“以工代賑”,是指政府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工程,受賑濟者參加工程建設獲得勞務報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濟的一種扶持政策,B項正確;
整頓金融體系主要針對銀行,排除A項;
調整農業政策,主要是限制農產品的生產,穩定價格,排除C項;
“公平競爭法規”與政府直接募工無關,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體現羅斯福政府“直接募工”意圖的是推行“以工代賑”。
4.【答案】B
【知識點】羅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由材料可知“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反對羅斯福的國家干預政策,結合教材知識可知羅斯福新政雖然本質上是維護資本主義制度,但是新政在某些方面觸及了資本家的利益,B項正確;
材料沒有提到三權分立體制,排除A項;
材料體現的是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對羅斯福新政的反對,體現不出自由主義思想最終走向破產,排除C項;
羅斯福新政雖然面臨一些反對,但是仍然推行并幫助美國度過了危機,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羅斯福新政的相關史實。
5.【答案】A
【知識點】羅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新的政策”的實質是國家干預經濟。1933年3月,富蘭克林 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為了應付日益嚴峻的經濟大危機,羅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實施新政,采用國家干預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故A符合題意;羅斯福新政是美國政府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調整,它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本質,排除B;
羅斯福新政使美國擺脫了經濟危機,但經濟危機的根源依然存在,排除C;
“新的政策”的實質是國家干預經濟,與社會保障制度無關,排除D。
故答案為A。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羅斯福新政的內容的相關史實。
6.【答案】A
【知識點】羅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材料“羅斯福新政時期一共創建了69個新的聯邦政府部門,如公共工程管理局通過大興土木來解決失業問題,國家勞資關系委員會處理勞資糾紛,聯邦通訊委員會監管媒體內容等”反映羅斯福新政時期創建經濟職能部門,著力解決失業問題和勞資問題,說明政府職能大大拓展,故A符合題意;
材料不只涉及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故B不符合題意;
羅斯福新政沒有借鑒借鑒蘇聯建設經驗,故C不符合題意;
題干未體現國家制度的建立,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羅斯福新政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羅斯福實行新政,在資本主義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干預和指導,以消除經濟危機,新政使美國經濟緩慢恢復過來,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能力與管理得到加強;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明顯增強。
7.【答案】(1)兵役。土地的封賜。
(2)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
(3)廢藩置縣。
(4)來用國家干預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
(5)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改革是強國之路﹔先進的改革能促進國家進步和發展等。
【知識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國有企業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法蘭克王國的建立;封君與封臣;大化改新;日本明治維新;羅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法蘭克王國對土地的分封,確立起封君封臣制度,以土地的封賜為聯系紐帶,受封者必須為封君提供兵役和賦稅。由此,服務:兵役;紐帶:土地的封賜。
(2)改革: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646年,在日本遣唐歸國留學生的推動下,日本仿效中國唐朝的典章制度開展了大化改新;影響:通過大化改新,使日本借鑒了中國先進體制,促使日本由奴隸制時代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后半期,由于德川幕府的腐朽統治,閉關鎖國,日本遭受到歐美列強的侵略,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經過倒幕運動,推翻了德川幕府,明治政府推行文明開化,廢藩置縣,加強了中央集權。
(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面臨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新上任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實行了新政,以國家權力干預經濟的方式來緩解經濟危機,促使了美國經濟逐漸走向復蘇。
(5)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只要圍繞著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展開闡述,言之成理即可。
故答案為:
(1)兵役。土地的封賜。
(2)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
(3)廢藩置縣。
(4)來用國家干預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
(5)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改革是強國之路﹔先進的改革能促進國家進步和發展等。
【點評】國家、民族的振興,必須在歷史前進的潮流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不斷的創新調整,適時改革,本題以各國改革重大事件為切入點設題,有一定的橫向關聯,主要考查了法蘭克王國的封地制改革、日本的大化改新、明治維新,美國的羅斯福新政及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解題關鍵在于掌握相關基礎知識,并結合材料對比分析。
8.【答案】C
【知識點】羅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經濟危機爆發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德國、意大利、日本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美國實行改革,實施羅斯福新政,C符合題意;
十月革命在俄國爆發,排除A;
新經濟政策是指列寧領導的蘇維埃俄國從1921年起為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逐步向社會主義過渡而實施的一系列新的經濟政策,排除B;
馬歇爾計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對被戰爭破壞的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的計劃,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難度適中,理解材料,掌握羅斯福新政實施的背景即可作答。
9.【答案】C
【知識點】羅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1929年爆發的經濟大危機持續到20世紀30年代,各國政府紛紛采取措施應對。”及所學可知,1933年3月,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為了應付日益嚴峻的經濟大危機,羅斯福總統采用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手段,使美國逐漸擺脫了危機的困境,C項正確;
“應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產技術”與羅斯福新政無關,排除A項
1947年美國實施了馬歇爾計劃,屬于美蘇冷戰時期的經濟措施,排除B項
1949年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組建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屬于軍事政治同盟,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識記理解羅斯福新政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0.【答案】C
【知識點】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大危機;羅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大力推行改革,全國整頓金融體系,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羅斯福新政,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所以C項正確;
羅斯新政鞏固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并沒有改革社會制度,排除A;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蘇聯國家工業化,實行五年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排除B;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蘇俄內戰時期,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排除D;
所以,C項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了羅斯福新政的特點,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與理解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羅斯福新政的相關史實,結合題干材料分析運用。
11.【答案】B
【知識點】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大危機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可以看出,1929年到1933年,美國的工業產量、貿易額大幅下降,企業破產,大量工人失業,這反映了美國 經濟危機空前嚴重 ,故選項B符合題意;
A. 南北戰爭破壞性巨大 ,不符合題意;
C. 以工代賑措施受挫 ,不符合題意;
D. 整頓金融體系失敗 ,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題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緊貼題干信息進行分析理解回答,這類題目,就是要緊貼題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2.【答案】C
【知識點】羅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 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 ”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可知,是推行“以工代賑”。A、B、D錯誤;C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羅斯福新政的內容,要正確理解羅斯福新政的內容,結合題干分析選出正確答案。
13.【答案】C
【知識點】羅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我們最重大的首要任務,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羅斯福總統為了解決失業問題,使人民有工作可做,推行“以工代賑”,通過興辦公共工程,招募大量工人從事社會,大型公共工程建設,既解決了社會就業問題,又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C項正確;
“對銀行業進行整頓,恢復銀行信用”這屬于羅斯福新政中整頓金融業的措施,與“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無關,排除A項;
“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通過《國家工業復興法》”這是國家對工業進行干預,排除B項;
“通過《社會保障法》,建立社會福利體系”有利于社會穩定,但與增加就業沒有關系,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為人民提供就業的措施是“以工代賑”。
14.【答案】C
【知識點】羅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3年3月,富蘭克林 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為了應付日益嚴峻的經濟大危機,羅斯福宣布實施新政。其主要內容是通過《緊急銀行法案》,對銀行業進行整頓,恢復銀行信用;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制定公平競爭法規,協調各個工業部門的企業活動;通過《農業調整法》,對全國農產品生產和銷售進行調節,限制產量,穩定農產品價格。推行“以工代賑”,通過投資興建大量公共設施,為失業者提供就業機會;通過《社會保障法》,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建立應急的救濟機構,利用過剩物資救濟失業家庭。故①③④項是新政的措施表現,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本題需要學生理解并識記羅斯福新政的措施以及影響。
15.【答案】A
【知識點】羅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解讀圖片可知,圖片反映了1929年爆發的經濟大危機對美國的影響,導致了美國國民收入銳減,失業率激增。為了解決這一問題,1933年羅斯福上臺后實行新政,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故A符合題意;
歐洲復興計劃又稱馬歇爾計劃,是1947年提出的,與圖片中的時間不符,故B不符合題意;
題干與科技革命無關,故C不符合題意。
美國廢除黑奴制度的標志性事件是1862年林肯發表《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羅斯福新政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1933年,羅斯福宣布實行新政,在資本主義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干預和指導,以消除經濟危機。
16.【答案】(1)革命:光榮革命;法案:《權利法案》。
(2)事件:1861年(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或(1861年)(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或(俄國)1861年(廢除)農奴制改革或(俄國)(1861年)廢除農奴制改革。
(3)總統:羅斯福(全名也可)。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君主立憲制與《權利法案》;俄國農奴制的改革與廢除;羅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1688年,英國發生政變,議會作出決定:廢黜詹姆士二世,迎請他的女兒瑪麗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政變是光榮革命;
根據材料一中“1689年,議會通過法案,威廉夫婦接受了法案和議會的要求。此后,英國議會的權力日益超過國王,君主立憲制逐漸形成”,威廉夫婦接受的是《權利法案》,為君主立憲制度的形成提供了法律依據。
(2)根據材料二“1861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這次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頒布廢除農奴制的法令,促使俄國走向資本主義道路,成為俄國歷史的分水嶺。
(3)材料三“1933年3月,為了應付日益嚴峻的經濟大危機,美國實施新政,采取國家干預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宣布實施新政的是美國總統羅斯福。
故答案為:(1)革命:光榮革命;法案:《權利法案》。
(2)事件:1861年(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或(1861年)(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或(俄國)1861年(廢除)農奴制改革或(俄國)(1861年)廢除農奴制改革。
(3)總統:羅斯福(全名也可)。
【點評】(1)本題主要考查的是英國的光榮革命與《權利法案》,解題關鍵是掌握光榮革命的相關史實。
(2)本題主要考查的是俄國亞歷山大二世改革,考查學生的歷史識記與材料分析能力。解題關鍵要掌握俄國農奴制改革的基本內容。
(3)本題知識考點是美國羅斯福新政,主要考查學生的歷史識記與材料分析能力,解題關鍵要掌握羅斯福新政的相關史實。
17.【答案】(1)說明:1785年,瓦特改進的蒸汽機投入使用,是生產領域的一次意義重大的飛躍,人類從此進入“蒸汽時代”;蒸汽機的使用使得傳統的手工工場被大工廠替代,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1825年,斯蒂芬森設計的蒸汽機車正式試車,標志著鐵路時代的開始。
(2)專制主義強大;工業化進程緩慢。
(3)實質:在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對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說明:通過《緊急銀行法案》,對銀行業進行整頓,恢復銀行信用;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制定公平競爭法規,協調各個工業部門的企業活動;通過《全國勞工關系法》,在一定范圍內維護工人合法權益。
【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及主要成就;羅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1785年,瓦特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蒸汽機的廣泛應用是生產領域的一次意義重大的飛躍,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進入19世紀,傳統的手工工場逐漸被大工廠所替代,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1825年,由斯蒂芬森設計的蒸汽機車正式試車,標志著鐵路時代的開始。
(2)法國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來克服專制王權,原因就在于法國專制主義過于強大,王權與貴族堅決捍衛舊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協,對立雙方只好兵戎相見。然而,大革命并沒有解決根本問題,此后近百年中,法國一直處于革命與復辟的輪回中,社會持續動蕩,經濟發展速度受到影響,工業化進程緩慢。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中“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指的是在未觸動資本主義制度前提下,對美國經濟制度進行了深刻的改造或者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局部調整。羅斯福新政通過《緊急銀行法案》,對銀行業進行整頓,恢復銀行信用;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制定公平競爭法規,協調各個工業部門的企業活動;規定雇員有組織起來進行談判的權利,確定最低工資標準,限制工時等。
故答案為:(1)說明:1785年,瓦特改進的蒸汽機投入使用,是生產領域的一次意義重大的飛躍,人類從此進入“蒸汽時代”;蒸汽機的使用使得傳統的手工工場被大工廠替代,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1825年,斯蒂芬森設計的蒸汽機車正式試車,標志著鐵路時代的開始。
(2)專制主義強大;工業化進程緩慢。
(3)實質:在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對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說明:通過《緊急銀行法案》,對銀行業進行整頓,恢復銀行信用;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制定公平競爭法規,協調各個工業部門的企業活動;通過《全國勞工關系法》,在一定范圍內維護工人合法權益。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三則文字材料為背景依托,考查英國工業革命以及影響、法國在1870年以前要用暴力方式而不是妥協方式的原因、羅斯福新政的措施以及實質等知識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英國工業革命及影響、法國在1870年以前要用暴力方式而不是妥協方式的原因、羅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實質等知識。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沁阳市| 常山县| 彭泽县| 浦县| 微山县| 东海县| 湘潭市| 诸城市| 武穴市| 科技| 额尔古纳市| 宁南县| 哈巴河县| 奉新县| 于都县| 肇源县| 济宁市| 沅陵县| 陆川县| 巴南区| 阿城市| 遂宁市| 辽源市| 广东省| 怀宁县| 郯城县| 满洲里市| 抚顺市| 江孜县| 盐津县| 无极县| 宜黄县| 长顺县| 横峰县| 兴仁县| 通化市| 嫩江县| 永丰县| 南丰县| 乌审旗| 濮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