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單元 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第14課 文藝復興運動【學習目標】1.通過對文藝復興時代背景的學習,理解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主要原因。(歷史解釋)2.了解但丁、達·芬奇等代表人物的作品和思想內涵,理解文藝復興的本質,感受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唯物史觀)3.展示文藝復興運動興起和傳播的歷史地圖,培養結合時間與空間分析問題的意識和思維方式。(時空觀念)4.通過對人文主義的認識,理解人的價值和尊嚴,樹立樂觀進取的人生觀。(家國情懷)教學重點:文藝復興的內容及代表人物教學難點:人文主義的理解——以普遍的人性掩蓋階級社會中人的階級性【知識鏈接】(課前2分鐘完成)1.16世紀在英國流傳著一首歌謠:“機間寬又長,織機二百張,織工二百人,排列成長行。……列坐檢細毛,不敢怨勞苦。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士。……染工八十人,齊將顏色陳。二十扦制匠,將呢折成匹。……”歌謠透露的信息是英國 ( )A.棉紡織業的興起 B.工場經濟的發展 C.機器工廠的景象 D.莊園生活的愜意2.11世紀以后,歐洲農村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表現在 ( )①各地紛紛開展墾殖運動 ②墾殖者成為新開發地區的主人③莊園制度逐漸衰落和瓦解 ④土地集中成為一種趨勢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在西歐,當富裕農民、騎士等通過各種手段不斷集中土地后,發生的變化不包括( )A.他們變成新的領主,收取地租B.他們以新的經營方式掌握了生產、交換等環節C.他們控制了鄉村行政事務D.他們成為農村中富有生氣的階級力量【自主學習】(5分鐘)學法指導:閱讀課文,自主思考下列問題,邊標注筆記邊記憶1、文藝復興興起于何時、何地?文藝復興運動哪種思潮逐漸流行?這種思潮具體指什么?(指導思想及其內涵)概括一下文藝復興的性質、實質和影響?這場運動采取了什么方式進行?歸納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和地位。【合作探究】(討論)(5分鐘)1、閱讀課本結合材料分析文藝復興運動為什么首先在意大利興起?(建議從經濟根源、階級基礎、文化底蘊、思想潮流等方面思考)2.根據課文,歸納文藝復興出現的背景(原因)【歸納小結】第14課文藝復興運動文藝復興1.背景:2.興起:3.核心思想:4.實質:5.性質:6.影響二、文學藝術成就【達標檢測】(5分鐘做,5分鐘展,10分鐘點)1.“這場廣泛持久的思想文化運動,沖破了封建專制和宗教神學思想對人的束縛,解放了人的思想,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材料評論的是 ( )A.歐洲的大學 B.文藝復興 C.啟蒙運動 D.進化論2.文藝復興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標志著一個偉大的轉折,它是新文化,是當時社會的新政治、新經濟要求的反映。這說明文藝復興實質上反映的是( )A.新興無產階級的要求 B.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C.莊園領主們的要求 D.封建統治階級的要求3.莎士比亞稱人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這表明莎士比亞( )A.強調法律至上 B.提倡人文主義 C.忽視科學文化 D.反對個性解放4.文藝復興時期涌現出了許多文學家、思想家和藝術家,他們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但這場反封建運動卻采取了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主要原因是( )A.資本主義發展還不充分 B.大量古希臘羅馬文化遺存C.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態度不夠堅決 D.借助古典文化有助于減小斗爭阻力5.14世紀中葉興起的文藝復興運動,是一場反對教會“神權至上”和提倡人文主義的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運動起源于( )A.意大利 B.德意志 C.英國 D.法國6.文藝復興運動起源于意大利,傳播于歐洲,被認為是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被譽為文藝復興先驅的是( )A.但丁 B.達.芬奇 C.莎士比亞 D.亞里士多德7.下列哪一運動“被認為是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A.文藝復興運動 B.洋務運動 C.思想啟蒙運動 D.新文化運動8.古希臘先哲蘇格拉底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文藝復興先驅但丁主張“人不能像野獸那樣生活,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他們的思想所體現的共同核心精神是( )A.自由平等 B.主權在民 C.神權至上 D.人文主義9.2019年紀念達·芬奇逝世500周年,2020年紀念拉斐爾逝世500周年,2021年紀念但丁逝世700周年。人們紀念這三位歷史人物的共同原因是他們推動了( )A.東西方之間的文化交流 B.中世紀歐洲大學的興起C.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D.啟蒙運動的興起和發展10.“1500—1600年,西歐人在向海外擴張的同時,也在文化、思想、宗教及政治等領域內進行了重大變革。”這一時期的歐洲( )A.進入封建社會 B.走向資本主義 C.形成凡爾賽體系 D.出現聯合的趨勢11.15~16世紀,文藝復興擴展到西歐,催生了眾多文藝巨匠,取得了豐碩成果。莎士比亞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被譽為“時代的靈魂”。下列屬于其作品的是( )A.《神曲》 B.《哈姆雷特》 C.《蒙娜麗莎》 D.《戰爭與和平》12.“他以柔和細膩的筆調,畫出了一位女性瞬間迷人的微笑表情,含蓄而恬靜,歌頌女性的自然美和生命的活力。”“他”是( )A.但丁 B.達·芬奇 C.米開朗琪羅 D.拉斐爾13.以前是把人當作神的附屬物來認識,現在是需要把人當作人來認識的時代。促成這變化的事件是( )A.開辟新航路 B.文藝復興 C.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D.法國大革命14.如下圖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幅世界名畫,它描繪的是:耶穌遇難前跟12個門徒共進最后一次晚餐,當他告知其中有人出賣自己時,門徒或震驚.或憤怒.或激動.或緊張的場面。這幅名畫的作者是( )A.梵高 B.拉斐爾C.達.芬奇 D.米開朗琪羅15世紀中葉起源于意大利,15.16世紀開始向西歐其他國家和地區傳播的文藝復興運動的歷史貢獻是( )A.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B.使物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打破了“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C.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從此逐步確立起來D.歐洲文化傳到殖民地,對殖民地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拓展拔高】(選做)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文藝復興時期有一首詩這樣寫道:“青春是多么美麗啊,卻留不住這逝水年華!得歡樂時且歡樂吧,誰知明天有沒有這閑暇!”版權所有——《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材料二 “維特魯威人”(見右圖)“維特魯威人”是達·芬奇根據公元前1世紀的建筑大師維特魯的觀點和描述,同時參照自己的實驗和經驗,繪制的“體型優美的人”。這幅手稿展現了一個力圖解開人自身的秘密,并將藝術和科學融合的達·芬奇。版權所有——許斌總主編《教學設計與指導》材料三 沒有文藝復興運動就不會有宗教改革運動的產生,也不會有后來的思想與學術的發展……從以封建制度為基礎的中世紀國家,過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為基礎的現代國家,如果沒有文藝復興運動,也同樣是不可想象的事。 ——[德]鮑爾生著,滕大春等譯《德國教育史》(1)材料一反映了怎樣的生活態度?(2)根據材料二,分析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3)根據材料三指出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學習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