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6課 冷戰 同步分層作業(含答案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6課 冷戰 同步分層作業(含答案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16課 冷 戰
一、冷戰的含義:指二戰后的40多年間,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對峙與競爭狀態。
二、冷戰的原因
①二戰后,美國經濟、軍事實力世界最強,稱霸的欲望十分強烈,還認為它的制度和觀念是最優越的。
②二戰后,蘇聯逐漸強大,還在東歐國家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成為美國稱霸的障礙。
③根本原因:美蘇兩國,國家戰略(利益)對立和社會制度的差異
冷戰的實質:美蘇兩國對世界霸權的爭奪
冷戰形成的過程
揭開序幕(冷戰的信號):1946年,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揭開了冷戰的序幕。
2.開始標志: 1947年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美蘇戰時同盟關系正式破裂、美蘇之間冷戰開始。
3.發展:1947年,馬歇爾提出“歐洲復興計劃”(馬歇爾計劃)
目的:援助西歐恢復經濟,穩定資本主義制度。
實質:控制西歐,對付蘇聯,稱霸世界。
評價:馬歇爾計劃是杜魯門主義的一次大規模運用,也是美國實施冷戰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驟。
4.歐洲冷戰對峙的局面基本形成:1949年9月,成立了資本主義制度的“聯邦德國”或“西德”。1949年10月,成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的“民主德國”或“東德”。德國的分裂是美蘇冷戰的產物。標志著歐洲冷戰對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5.形成:1949年美英法等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1955年蘇聯和東歐7國成立“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
影響:美蘇敵對發展到兩大集團全面冷戰對峙,也標志著兩極格局形成。
冷戰的影響
(1)積極:美蘇勢均力敵,互相牽制,客觀上維護了世界和平,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爆發。有利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
(2)消極:造成美蘇雙方以及東西方之間的長期對峙,德國朝鮮的分裂,引發了局部戰爭,給世界和平與安全帶來極大威脅。
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蘇主導的世界格局最終形成的標志是(  )
A.丘吉爾的“鐵幕演說” B.杜魯門主義的提出
C.馬歇爾計劃的實施 D.“華約”的建立
2.馬歇爾計劃是杜魯門主義的一次大規模運用,是隱蔽的杜魯門主義。二者在本質上都(  )
A.幫助西歐各國渡過難關 B.加強合作,推動世界經濟發展
C.維護世界的和平與安全 D.遏制蘇聯,確立美國霸主地位
3.馬歇爾計劃是二戰后美國對被戰爭破壞了的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的計劃,對歐洲國家的發展和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實施的根本目的在于(  )
A.幫助歐洲各國重振經濟 B.借此對歐洲進行資本輸出
C.扶持東歐各國擺脫蘇聯 D.借此控制西歐并遏制蘇聯
4.杜魯門曾說,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是"一個胡桃的兩半。"他說的這個"胡桃"事實上就是(  )
A.西歐國家的聯合 B.冷戰政策的推行
C.殖民體系的瓦解 D.多極格局的出現
5.二戰后,美國要使東歐變成所謂的自由世界,美國要關心和擴展自己的經濟利益,美國要在全世界推行資本主義,包括西方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美國政府主要目的是(  )
A.支持東歐恢復和發展經濟 B.展示美國的經濟實力
C.抵制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D.與蘇聯爭奪世界霸權
6.2022年2月烏克蘭戰事的觸發點,很大程度歸因于某個軍事組織的五次東擴。這個組織是(  )
A. 歐盟 B.華約 C.北約 D.軸心國
7.美蘇全面開展“冷戰”的標志是什么?自從美國對蘇聯實行“冷戰”政策以后,美蘇之間出現了近半個世紀的“冷戰”,沒有發生“熱點”。有人據此認為“冷戰”是國際關系進步的一種表現。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說說你的理由。
二戰結束后,美蘇由合作轉為敵對,美國針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了“冷戰”政策,主要表現在那些方面?“冷戰”政策的推行對戰后世界局勢產生了巨大影響,使世界形成了怎樣的格局?
9.1955年,蘇聯同7個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締結了《華沙條約》,“華沙條約組織”成立。《華沙條約》規定:任何一個成員國如果受到武裝攻擊,其他締約國將以一切方式進行援助。據此說明,華沙條約組織的成立(  )
造成德國的分裂
標志歐洲冷戰對峙局面基本形成
C.標志美蘇兩大集團全面冷戰對峙格局形成
D.推動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
10.漫畫具有針砭時弊的社會批判功能,富含歷史文化價值。下列漫畫反映的是(  )
A.杜魯門主義的提出 B.馬歇爾計劃的實施
C.“鐵幕演說”的發表 D.北約和華約的建立
11.在這段時期,雖然分歧和沖突嚴重,但對抗雙方都盡力避免世界范圍的大規模戰爭(世界大戰)爆發,其對抗通常通過局部代理人戰爭、科技和軍備競賽、外交競爭等“冷”方式進行,即“相互遏制,卻又不訴諸武力”。材料描述的是(  )
A.經濟全球化 B.美蘇冷戰
C.兩極格局瓦解 D.政治格局多極化
12.“基于戰后美國所擁有的經濟實力和阻止共產黨的可能是面包和選票,而不是子彈’思想,美國統治集團決定以美援作為主要手段,達到其在歐洲‘遏制’共產主義的目的。”與該材料直接相關的是(  )
A.杜魯門主義的出臺 B.馬歇爾計劃的實施
C.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建立 D.華沙條約組織的建立
13.下圖內容所反映的主題,最恰當的是(  )
A.國際經濟格局的演變 B.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抗
C.國際政治格局的演變 D.歐洲走向一體化
14.20世紀50年代后期,美蘇開始了長達30年的爭霸,美蘇的長期爭霸(  )
A.使世界維持了長期和平穩定局面 B.促進了美蘇經濟的快速發展
C.雙方對峙使人類解除了核戰爭威脅 D.造成世界局勢的緊張與動蕩
15.“在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員之間的關系已經破裂,它們盡管還沒有發生軍事沖突,但在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方面,卻已經處于對抗狀態。”這種“對抗狀態”(  )
A.開始于馬歇爾計劃 B.正式形成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
C.引發了世界范圍的武裝沖突 D.導致兩極格局的形成
16.圖10中的核動力航空母艦采用了當時最新科技成果,造價45億美元,連續航行25才需要更換一次燃料,被譽為“海上鋼城”。它是20世紀美國最后一艘水上“巨無霸”,用美國第33位總統的名字命名頗具深意。該艦的建造體現了美國(  )
①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 ②掌握著先進的科學技術
③企圖稱霸世界的野心 ④具有強大的軍事力量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二戰后,美國的經濟實力在資本主義世界中占壓倒的優勢,在軍事上,美國除擁有龐大的海陸空軍外,還壟斷了生產原子彈的技術。
材料二 美國總統曾公然聲稱:“美國在世界上處于領導地位。”
材料三 二戰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除了武裝進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敵對行動,這種那政策被稱為“冷戰”政策。
材料四 各締約國同意對于歐洲或北美之一或數個締約國之武裝進攻,應視為對締約國的全體之進攻。 ——《北大西洋公約》
請回答:
(1)根據以上材料,分析二戰后美國推行“冷戰”政策的原因。
美國“冷戰”政策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表現是什么?
美國推行“冷戰”政策對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了什么影響?
18.21世紀以來,美國調整外交戰略,重返亞太,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將冷戰思維引入亞太……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紀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以及分別以它們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意識形態、文化乃至科學技術等一切方面的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對峙與競爭狀態。
——徐藍《試論泠戰的爆發與兩極格局的形成》
材料二 “美國應該盡力協助世界回復至經濟健全的常態……美國政府能夠盡力緩和局勢,協助歐洲走上復興道路。”
——馬歇爾在哈佛大學的演說
材料三 “冷戰”時期的批評家曾經指責一些軍事聯盟如北約組織和華約組織推動了高昂的軍備競賽,并使地區沖突一直有轉變成超級大國之間核對抗的危險。“冷戰”結束后,贊揚這些軍事聯盟具有控制沖突升級的能力卻成為時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蘇聯曾經是有用的敵人。美國相信,不僅要和蘇聯的軍事力量競賽,還要和蘇聯的成就競賽……沒有蘇聯的空間計劃,美國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1991年9月9日)
請回答:(1)概括指出材料一的核心內容。
根據材料二,你能判斷出這是什么計劃嗎?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指出美國協助西歐走上“復興道路”的目的。
根據材料三,聯系所學知識概括學術界是怎樣評價“美蘇‘冷戰’”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北約”與“華約”的對峙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55年,華沙條約組織的成立,標志著兩極格局的正式形成,D項正確;
丘吉爾的“鐵幕演說”是冷戰的導火索,A項不正確;
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冷戰的開始,B項不正確;
馬歇爾計劃的實施,是杜魯門主義的一次大規模運動,C項不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知識的記憶,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華沙組織成立意義的記憶。
2.【答案】D
【知識點】美國的冷戰政策
【解析】【分析】馬歇爾計劃企圖通過援助西歐恢復經濟,穩定資本主義制度,馬歇爾計劃是杜魯門主義的一次大規模運用,也是美國實施冷戰政策的又一重要一步,所以馬歇爾計劃和杜魯門主義都是遏制蘇聯,確立美國霸主地位,D項正確;
幫助西歐各國渡過難關,推動世界經濟發展以及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都不是其本質,ABC項不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知識的理解能力,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美國冷戰政策的深刻理解。
3.【答案】D
【知識點】美國的冷戰政策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材料“對歐洲國家和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結合所學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使歐洲各國經濟受到很大破壞。1947年,美國推行馬歇爾計劃,通過幫助歐洲各國恢復經濟來達到控制歐洲、遏制蘇聯、稱霸世界的目的,D符合題意;
幫助歐洲各國重振經濟是直接目的,A不符合題意;
借此對歐洲進行資本輸出是重要目的,B不符合題意;
馬歇爾計劃是為了遏制共產主義,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馬歇爾計劃,讓學生正確認識馬歇爾計劃的根本目的,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4.【答案】B
【知識點】美國的冷戰政策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沒蘇聯兩國實行冷戰政策,在政治上表現為1947年3月“杜魯門主義”的出臺,它的出臺標志著美蘇之間冷戰的開始,經濟上冷戰政策表現為1947你那推行的馬歇爾計劃,馬歇爾計劃即歐洲復興計劃。1955年,華沙條約組織的成立,標志著兩極格局的最終形成。因此,可知,杜魯門所說的這個“胡桃”實際上就是冷戰政策的推行,B選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冷戰的相關史實。需要掌握冷戰的相關知識點。
5.【答案】D
【知識點】美國的冷戰政策
【解析】【分析】 “美國要使東歐變成所謂的自由世界,美國要關心和擴展自己的經濟利益,美國要在全世界推行資本主義,包括西方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反映美國要改變東歐的社會主義制度,是為了自己的經濟利益,與蘇聯爭奪世界霸權。D符合題意,ABC均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 本題考查美國二戰后的世界政策。二戰后美國與蘇聯爭奪世界霸權,實施冷戰政策。掌握美國二戰后的世界政策及影響。
6.【答案】C
【知識點】“北約”與“華約”的對峙
【解析】【分析】 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北約組織的五次東擴給俄羅斯帶來了嚴重的安全威脅,導致了烏克蘭戰事的爆發, C 項正確;
歐盟不是軍事組織,排除 A 項;
華約隨著兩極格局的瓦解也已經不復存在,排除 B 項;
軸心國存在于二戰中,隨著二戰的結束,軸心國集團也已經不存在,排除 D 項。
故答案為 C 。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美蘇冷戰的相關史實。
7.【答案】標志:杜魯門主義出臺。看法與理由:第一種看法:進步;避免了直接沖突,有利于人類和平與發展,是國際關系成熟的表現。第二種看法:落后;冷戰加劇了軍備競賽,不利于人類和平與發展。
【知識點】美國的冷戰政策
【解析】【分析】冷戰有它的雙面性,一方面避免了直接沖突,有利于人類和平與發展,是國際關系成熟的表現;另一方面冷戰加劇了軍備競賽,不利于人類和平與發展。
【點評】考查冷戰:
8.【答案】政治上,出臺杜魯門主義,經濟上,推行馬歇爾計劃;軍事上,建立“北約”;“冷戰”政策的推行對戰后世界局勢產生了巨大影響,使世界形成了兩極格局或雅爾塔體系。
【知識點】美國的冷戰政策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47年3月,杜魯門在國會發表演說,表示要援助受到共產主義“嚴重威脅”的希臘、土耳其,抵制共產主義的擴張。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是美國對外政策的轉折點,它公開打出了反共、反蘇的旗號,標志著美蘇戰時同盟關系正式破裂、美蘇之間冷戰的開始。“冷戰”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現出臺杜魯門主義;“冷戰”政策在經濟上的表現“馬歇爾計劃”;“冷戰”政策在軍事上的表現是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冷戰”政策的推行對戰后世界局勢產生了巨大影響,使世界形成了兩極格局或雅爾塔體系。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冷戰的相關知識。
9.【答案】C
【知識點】“北約”與“華約”的對峙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華約的成立,標志著美蘇兩大集團全面冷戰對峙格局的形成,兩極格局正式形成,C正確;
德國分裂的原因是因為隨著杜魯門主義的出臺,美蘇英法等國在處理德國問題上分歧越來越大,德國的分裂標志著歐洲冷戰對峙局面基本形成,AB錯誤;
推動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的是中國的崛起、歐洲的聯合等因素,與題意不符,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美蘇冷戰,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難度較易,在學習中掌握美蘇冷戰的歷程即可。
10.【答案】A
【知識點】美國的冷戰政策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解讀圖片可知,從漫畫文字中“對希臘和土耳其的援助”“俄國侵略”可知,漫畫反映了美國想通過援助希臘和土耳其“抵御俄國侵略”,這與杜魯門主義的提出有關,A正確;
馬歇爾計劃是美國在經濟上援助歐洲的計劃,與漫畫內容不符,B錯誤;
“鐵幕演說”的發表者是丘吉爾,拉開了冷戰的序幕,與漫畫無關,C錯誤;
北約和華約的建立標志著兩極格局的形成,但漫畫反映的內容與此無關,D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杜魯門主義,考查學生解讀漫畫的能力,難度較大,在學習中理解杜魯門主義的內容,結合漫畫運用排除法即可。
11.【答案】B
【知識點】美國的冷戰政策;德國的分裂與歐洲冷戰格局的形成;“北約”與“華約”的對峙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 對抗通常通過……‘冷’方式進行 ”,結合所學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美蘇冷戰時期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對峙與競爭狀態,B正確;
材料未提及經濟,所以經濟全球化不符合題意,A錯誤;
從“對抗雙方”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美蘇冷戰的局面,不是兩極格局的瓦解與政治格局多極化,CD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冷戰,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難度適中,在學習中掌握美蘇冷戰的特點,結合材料作答即可。
12.【答案】B
【知識點】美國的冷戰政策
【解析】【分析】由材料“基于戰后美國所擁有的經濟實力和‘阻止共產黨的可能是面包和選票,而不是子彈’的思想,美國統治集團決定以美援作為主要手段,達到其在歐洲‘遏制’共產主義的目的”可知,這反映了美國想用“經濟實力”“美援”作為遏制共產主義的主要手段,為此,美國實施了馬歇爾計劃。通過馬歇爾計劃的實施,美國達到了控制歐洲,遏制蘇聯的目的。
ACD三項與題干材料無關,不符合題意;
B項馬歇爾計劃的實施與題干材料直接相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歇爾計劃的相關知識。關鍵信息是“美國統治集團決定以美元作為主要手段,達到其在歐洲遏制共產主義的目的”。注意對材料信息的解讀,識記美蘇冷戰的主要表現。
13.【答案】C
【知識點】德國的分裂與歐洲冷戰格局的形成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戰后的世界新秩序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二戰后的世界格局是雅爾塔體系(兩極格局);1991年蘇聯解體后,世界格局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所以上圖反映的主題是國際政治格局的演變,C符合題意;其它三項與材料無關,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了國際政治格局的演變,要掌握戰后世界格局的演變過程的相關知識點。解答本題需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國際政治格局的演變,在此基礎上,結合分析各個說法,選出正確答案。
14.【答案】D
【知識點】“北約”與“華約”的對峙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美蘇冷戰導致世界局勢長期處于緊張和動蕩之中,一直擔心世界大戰再次爆發,D正確;
使世界維持了長期和平穩定局面,促進了美蘇經濟的快速發展,雙方對峙使人類解除了核戰爭威脅等都不是美蘇冷戰的正面影響,ABC錯誤。
故答案為:D。
【點評】 本題考查美蘇冷戰,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難度較易,在學習中記住美蘇冷戰的影響即可。
15.【答案】D
【知識點】“北約”與“華約”的對峙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在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員之間的關系已經破裂,它們盡管還沒有發生軍事沖突,但在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方面,卻已經處于對抗狀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種“對抗狀態”指的是“冷戰”。冷戰時期北約組織和華約組織的建立,標志著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局面的形成。故D符合題意。
1947年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冷戰的開始。故A不符合題意;
1955年華沙條約組織成立,標志著兩極格局正式的形成。故B不符合題意;
冷戰時出現了局部地區的戰爭,沒有引發世界范圍的武裝沖突,故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冷戰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兩大陣營對峙表面上看是社會主義國家同資本主義國家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對峙,其實質是蘇美操縱下的,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爭奪世界霸權的較量,是冷戰時期的特殊產物。
16.【答案】D
【知識點】美國的冷戰政策;“北約”與“華約”的對峙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的是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分析題文的“杜魯門號航空母艦”和“采用了當時最新科技成果,造價45億美元,連續航行25年才需要更換一次燃料。它是20世紀美國最后一艘水上“巨無霸”,用美國第33位總統的名字命名頗具深意。”可以看出該艦的建造體現了美國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掌握著先進的科學技術、具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以冷戰的發動者杜魯門的名字命名,體現出美國企圖稱霸世界的野心。①②③④解讀正確,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 本題以核動力航空母艦的介紹及圖片切入考查認識,本題屬千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提煉材料觀點。
17.【答案】(1)美國的經濟實力在資本主義世界中占壓倒的優勢,而且在軍事上,美國除擁有龐大的海陸空軍外,還壟斷了生產原子彈的技術;美國還想以此來稱霸世界、領導世界。
(2)在政治上提出了杜魯門主義;在經濟上推行馬歇爾計劃;在軍事上組建了北約。
(3)使整個世界長期處于冷戰和兩極格局之中。
【知識點】美國的冷戰政策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冷戰政策史實的識記。第(1)問題目考查依據材料,分析二戰后美國推行“冷戰”政策的原因,從材料一的內容,可知原因之一是美國的經濟實力在資本主義世界中占壓倒的優勢,在軍事上,美國除擁有龐大的海陸空軍外,還壟斷了生產原子彈的技術。從材料二的內容,可知原因是美國還想以此來稱霸世界、領導世界。第(2)問依據人教版初中歷史九年級下冊第14課冷戰中的對峙,第一子目冷戰政策中的內容:“以杜魯門主義為起點,美國在經濟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歐的‘馬歇爾計劃’,在軍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可知,美國“冷戰”政策在政治上提出了杜魯門主義;在經濟上推行馬歇爾計劃;在軍事上組建了北約。第(3)問依據“蘇聯采取了針鋒相對的措施,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兩極格局由此形成。”可知,美國推行“冷戰”政策使整個世界長期處于冷戰和兩極格局之中。
【點評】本題難度中等,主要考查學生對冷戰政策概念的理解。對于這一內容,還可以考查冷戰政策的背景、實施概況和影響。
18.【答案】(1)核心內容:美蘇冷戰或兩大陣營的對峙(美蘇對峙、冷戰對峙)。
(2)計劃:“馬歇爾計劃”(“歐洲復興計劃”)。 目的:防止革命;控制西歐;遏制(對抗)蘇聯;稱霸世界。
(3)評價:美蘇爭霸既使世界長期不得安寧,國際局勢緊張;彼此又勢均力敵,避免了世界大戰的爆發。美蘇軍備競賽既付出了高昂代價;又推動了科技發展。
【知識點】美國的冷戰政策
【解析】【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閱讀分析能力。材料一反映了20世紀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以及分別以它們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意識形態、文化乃至科學技術等一切方面的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對峙與競爭狀態。其核心內容是美蘇冷戰或兩大陣營的對峙(美蘇對峙、冷戰對峙)。
(2)本題主要考查閱讀分析能力。材料二中,當時的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要復興歐洲,說明這個計劃是“馬歇爾計劃”(“歐洲復興計劃”)。其目的有:防止歐洲出現社會主義革命;控制西歐;遏制(對抗)蘇聯;稱霸世界。本題任答一點給1分。
(3)本題主要對美蘇冷戰對峙的評價。美蘇爭霸既使世界長期不得安寧,國際局勢緊張;美蘇兩國彼此又勢均力敵,避免了世界大戰的爆發。美蘇軍備競賽既付出了高昂代價;又推動了科技發展。本題任答兩點即可給2分。
【點評】 戰后世界格局的演變 冷戰中的對峙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阳县| 华宁县| 重庆市| 于都县| 永顺县| 酒泉市| 大城县| 法库县| 宜君县| 合水县| 尚志市| 株洲市| 上饶市| 洞口县| 东莞市| 永春县| 修武县| 阜新市| 比如县| 大理市| 渝中区| 温州市| 克东县| 万盛区| 特克斯县| 铜川市| 阳城县| 西华县| 长岛县| 衡阳市| 始兴县| 海南省| 奎屯市| 海门市| 施秉县| 江都市| 招远市| 凌云县| 灵武市| 永春县| 烟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