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7課 二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一、歐洲的聯合1、背景(歐洲經濟的恢復和發展):(1)原因:西歐國家憑借原有的工業基礎和馬歇爾計劃的的授助,采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制定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2)表現:20 世紀50年代初,各國的工業生產已經基本本恢復到甚至超過了戰前水平。20世紀50--70年代,西歐經濟持續繁榮。2、目的:聯合自強以提高國際地位3、過程:(1)20世紀50年代,組建歐洲煤鋼共同體,1958年,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三個共同體合并為歐洲共同體,簡稱“歐共體”(2)1993年,大部分西歐國家在歐共體的基礎上組成了歐洲聯盟,大大加快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4、作用:加強了經濟合作,促進了西歐國家經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二、美國的發展與日本的崛起1、美國的發展(1)原因:拓展世界市場,應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產技術. 刺激了經濟發展(2)發展:①第二次世界 大戰后,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②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③20世紀90年代以后,美國出現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為特征的“新經濟”。2、日本的崛起(1)原因:①美國在日本推行非軍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日本政府頒布“和平憲法”②美國的扶持,朝鮮戰爭的大量軍需訂單;③制度適當的經濟政策,引進先進的技術。(2)成就:1968年,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3)影響:日本國際地位提升,謀求成為政治大國的欲望日益膨脹,軍費開支不斷增加,引起亞洲鄰國的關注和不安。三、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1、發展概況:①羅斯福新政期間,美國頒布了《社會保障法》,實行養老金制度、失業保險制度②二戰后,英國、法國和聯邦德國先后宣布建成“福利國家”③20 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發展2、評價:社會保障制度是工人階級斗爭的結果,可以緩和階級矛盾,創造一個有利于經濟發展的穩定的社會環境。但是,它不能解決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1.有學者指出:現代日本“因戰而衰、因戰而興”。這里的兩個“戰”字分別指( )A.第二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 B.第一次世界大戰、越南戰爭C.朝鮮戰爭、越南戰爭 D.“冷戰”、朝鮮戰爭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開始實行九年免費義務教育制度。1957年,日本政府提出《科學技術振興教育方案》;20世紀60年代開始強調產、學、研相結合。這說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 )A.重視科學技術和教育的發展 B.推行非軍事化改革C.實行政治民主化改革 D.得到美國的積極扶持3.20世紀五六十年代,喪失優勢地位的歐洲國家在美蘇爭霸的夾縫中生存。為此,它們開始( )A.走向聯合 B.分庭抗禮 C.追隨美國 D.倒向蘇聯4.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歐洲出現了經濟互助委員會和歐洲共同體。下列對二者認識正確的是( )A.都是區域性經濟一體化的表現 B.都實行市場經濟體制C.都強化了兩極格局 D.都隨著兩極格局的瓦解而消亡5. 1948年至1952年是歐洲歷史上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工業生產增長了35%,農業生產實際上已經超過了戰前的水平,戰后前幾年的貧窮和饑餓已不復存在。當時歐洲經濟發展最快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A.成立歐洲共同體 B.成立歐洲聯盟C.推行非軍事化政策 D.推行馬歇爾計劃6.20世紀90年代,美國進入“新經濟”時代。下列企業最能體現“新經濟”時代特征的是( )A. B.C. D.7.根據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從1933年開始,美國政府一改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加強了國家的干預,使經濟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天開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開始出現明顯的復興,國民經濟狀況得到顯著改善。材料二:二戰期間美國損失較小,而巨大的軍火需求又大大刺激了美國經濟的發展。二戰后,各國的重建為美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國際市場。同時美國政府也通過各種手段加強對國民經濟的宏觀管理,改善人民生活,創造比較有利的發展環境。美國還加大對教育和科學研究的經費投入,培養高素質人才,涌現出了許多高科技成果。由于具備各種有利的因素和條件,美國經濟在戰后初期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局面。材料三:(1)根據材料一,簡述1933年前后美國政府施行經濟政策的方針有何變化?(2)根據材料二,概括促使美國經濟在二戰后出現空前繁榮的原因?(3)根據材料三,分析二戰后日本與西歐經濟發展的特點 (4)結合所學知識,發現美、日和西歐在二戰后經濟發展迅速的相同原因,談談它對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有什么啟示?8.20世紀80年代,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說:“社會有一個梯子和一張安全網,梯子用來供人們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網則用來防止人們跌入深淵。”材料中的“安全網”指的是( )A.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互聯網B.以先進武器為核心的國防網C.以財富再分配為核心的社會保障制度D.以先進交通工具為核心的物流網9.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開始實行九年免費義務教育。1957年,日本政府提出《科學技術振興教育方案》;1958年改革中小學課程;60年代開始產、學、研相結合……日本還大力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特別是購買技術專利。材料反映出戰后日本( )A.積極推行非軍事化政策 B.重視工農業的恢復和發展C.大力進行經濟民主化改革 D.重視人才培養和科技發展10.下圖為某網站介紹當前歐洲經濟形勢文章的配圖。該文章及配圖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最有可能是( )A.歐洲各國推行公民普遍享受福利政策B.當前歐洲各國政府面臨嚴重財政危機C.福利國家所造成的社會弊端日益顯露D.超前消費是解決債務危機的重要手段1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歐洲出現了經濟互助委員會和歐洲共同體。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A.二者都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表現 B.二者內部都實行市場經濟體制C.二者的出現都強化了兩極格局 D.二者都隨著兩極格局的瓦解而消亡12.社會保障制度在不平等的雇傭結構中添加了調和劑,使社會階級的緊張關系得到了極大的緩沖,從而穩定了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和政治體制。這說明該制度( )A.解決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 B.建立了平等的雇傭結構C.平穩實現了共同富裕 D.緩和了階級矛盾,有利于社會穩定13.下圖圖文材料表明了歐洲國家走向聯合的主要原因是( )A.面臨美蘇爭霸的威脅 B.戰后初期歐洲國家經濟蕭條C.提高歐洲國家的國際地位 D.促進歐洲國家經濟的發展14.1870年,日本興辦了第一家報社。到1883年,全國報社增至199家,1890年更達716家之多。大批著作被翻譯出版,報紙、雜志如雨后春筍般興辦起來,廣泛介紹歐洲的工業文明,報道時事消息,使新思想、新知識深入到民眾中。由此可見,促進日本社會轉型的因素是( )A.政府法令推動 B.大眾傳媒發展C.近代教育產生 D.西方列強的侵略15.20世紀50—70年代,西歐、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共同原因有( )①實行非軍事化改革 ②美國的援助和支持③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 ④重視教育培養高素質的勞動人才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6.根據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俄國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戰爭完成了一次歷史性轉換,俄國不再是西歐資本主義的仿效者,而是世界歷史的引領者。”十月革命后,俄國退出一戰,蘇維埃俄國進入了國家建設時期,在斯大林領導下,蘇聯1928—1937年間完成了兩個五年計劃,到1940年,蘇聯的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蘇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摘編自《世界歷史》部編教材材料二:一戰時期,法國、德國分屬于不同的軍事集團,是戰爭的對手。二戰時期,雙方也是死對頭。二戰后,法德關系開始緩和,首先觀念發生了變化,由“我是法國人”,“我是德國人”,變為“我是歐洲人。”經濟上推動著西歐各國逐步走上了合作共贏之路,法德關系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僅如此,西歐、北美等地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建立了政治軍事同盟,法、德先后成為該組織的成員國,共同對抗以蘇聯為首的一些國家。——摘編自《世界史·現代史編》材料三:冷戰開始后,德國問題便成為冷戰的焦點。美、英、法、蘇等國在各自的占領區內推行有利于本國的政策。德國逐漸分裂為兩個不同的經濟、政治實體。1949年,德國正式分裂。——摘自《世界歷史》教師教學用書材料四:冷戰后,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但仍然存在著很多矛盾和沖突。如:美國為維護霸主地位,不斷加強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軍事干預。一些國家和地區內部長期以來抑而不發的深層矛盾不斷爆發等,必須依靠一個“全球性組織”來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發揮它在國際事務中的積極作用。——摘編自《世界歷史》部編教材(1)十月革命的性質是什么?兩個五年計劃的完成,蘇聯有什么變化?(2)一戰中,法德哪國是戰勝國?西歐的“合作共贏之路”是什么?二戰后,法、德兩國成為哪個組織的成員國,共同對抗以蘇聯為首的一些國家?(3)對德國實行分區占領是哪次會議提出的?德國分裂與冷戰的關系是什么?(4)一個“全球性組織”是什么?該組織的首要宗旨是什么?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冷戰結束后,隨著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成為大多數國家的要求。各國致力于發展經濟,力爭增強經濟實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摘編自部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1)依據材料一,概括指出西歐國家二戰后采取的措施有哪些。這分別給歐洲帶來哪些影響 (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舉例說明歐洲國家是怎樣“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3)綜上所述,西歐的發展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二戰的爆發與主要戰場;戰后日本的崛起【解析】【分析】A.依據題干信息“ 現代日本因戰而衰、因戰而興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面對經濟大危機的打擊,日本發動對外戰爭,成為二戰的法西斯國家,最終戰敗,國力衰落;朝鮮戰爭爆發后,日本獲得了大量軍需訂單,促進了日本經濟的快速發展,故選項A符合題意;B. 第一次世界大戰、越南戰爭 ,不符合題意;C. 朝鮮戰爭、越南戰爭 ,不符合題意;D. “冷戰”、朝鮮戰爭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抓住關鍵句子,把它和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理解回答。2.【答案】A【知識點】戰后日本的崛起【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開始實行九年免費義務教育,1957年,日本政府提出《科學技術振興教育方案》;1958年改革中小學課程”可知,主要講述二戰后日本在教育和科技方面的振興措施,由此可知二戰后日本重視科學技術和教育發展,這一措施推動了日本戰后經濟的快速發展,A符合題意;其他三項與材料無關,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讓學生正確認識二戰后日本科學技術和教育的發展,難度一般,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3.【答案】A【知識點】戰后的歐洲的聯合【解析】【分析】A.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20世紀五六十年代,喪失優勢地位的歐洲國家在美蘇爭霸的夾縫中生存,為了發展經濟,提高國際地位,西歐國家逐漸聯合起來,故選項A符合題意;B. 分庭抗禮 ,不符合題意;C. 追隨美國 ,不符合題意;D. 倒向蘇聯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不要死記硬背。4.【答案】A【知識點】“北約”與“華約”的對峙;戰后的歐洲的聯合【解析】【分析】A.該題中涉及兩個經濟組織,經濟互助委員會是蘇聯為了反擊美國在經濟方面的冷戰政策而組建的,屬于社會主義陣營內的統一組織;而歐洲共同體正是為了擺脫美蘇爭霸而進行的歐洲聯合,所以二者都是區域性經濟一體化的表現,故選項A符合題意;經濟互助委員會沒有實行市場經濟體制,B排除;歐洲共同體沒有強化兩極格局,C排除;歐洲共同體沒有隨著兩極格局的瓦解而消亡,D排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識記來分析備選項,注意細心分析辨別,找到最恰當的選項回答。5.【答案】D【知識點】戰后的歐洲的聯合【解析】【分析】A.成立歐洲共用體,不符合題意;B.成立歐洲聯盟,不符合題意;C.推行非軍事化政策,不符合題意;D.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歐洲國家遭受戰爭的打擊,經濟嚴重衰退,為了拉攏歐洲特別是西歐國家,對抗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美國推行馬歇爾計劃,即歐洲復興計劃,對西歐國家進行經濟援助,在馬歇爾計劃的幫助下,西歐國家經濟很快恢復發展,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理解回答,這類知識點,要注意理解識記。6.【答案】D【知識點】戰后美國經濟的發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信息化是美國“新經濟”的特征之一,D項的windows是計算機的操作系統,屬于信息技術的范疇,選擇D;A項的標志代表的是李寧,是中國的一家體育運動品牌,排除A;B項的標志代表的是奔馳車,汽車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的發明,與題意不符,排除B;C項的標志代表的是麥當勞,代表的是餐飲業,與題意不符,排除C。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美國的“新經濟”,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識圖能力,難度較大。在學習時掌握美國“新經濟”的特征,識別選項中的圖標,結合作答即可。【答案】(1)由自由放任轉為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大發戰爭橫財;廣闊的國際市場;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重視科技、教育、人才培養。(答對任意2條即可)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國家要制定適合國情的經濟政策、要重視教育、科技以及人才的培養。(任意答對一點即可)【知識點】羅斯福新政;戰后的歐洲的聯合;戰后美國經濟的發展;戰后日本的崛起【解析】【分析】( 1 )根據材料一“美國政府一改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加強了國家的干預”可得出答案。(2)材料二一共有五句話,前面四句話分別指明了美國經濟發展的四個原因,第五句話說明了結果。概括前面四句話的主要意思即可得出答案。(3)從材料三可以看出日本從1945年至1996年國民生產總值不斷上升;西歐從1939至1999年經濟也不斷發展。(4)本小題相對開放,經濟的發展要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必須要重視科技的創新和人才的培養。【點評】美國、西歐和日本經濟的發展,給我國帶來重大的啟示。只有不斷學習和吸收人類一切先進科技成果,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把發展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我國才能實現經濟的快速、持續、健康發展。8.【答案】C【知識點】歐美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解讀材料可知,安全網用來防止人們跌入深淵指的是社會保障制度通過財富再分配的方式,保障了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C正確;撒切爾夫人所說的社會安全網指的是社會保障制度,不是互聯網、國防網和物流網,與信息技術、先進武器和先進交通工具無關,ABD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社會保障制度,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難度適中,在學校中掌握射虎保障制度的特點,結合題意作答即可。9.【答案】D【知識點】戰后日本的崛起【解析】【分析】根據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開始實行九年免費義務教育。1957年,日本政府提出《科學技術振興教育方案》;1958年改革中小學課程;60年代開始產、學、研相結合……日本還大力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特別是購買技術專利。”及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美國單獨占領了日本。美國在日本實行非軍事化和民主化改革,頒布了“和平憲法"。冷戰開始后,美國出于本國的戰略需要,開始積極扶持日本。朝鮮戰爭爆發后。日本獲得了大量軍需訂單。日本政府利用當時有利的外部環境,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大力引近先進技術,促進了經濟的迅速發展。1968 年,日本成為資本主文此界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D選項正確;材料沒有提到日本積極推行非軍事化政策,A選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日本重視農業的恢復與發展,B選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日本大力進行經濟民主化改革,C選項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日本的崛起的相關史實。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日本的崛起。10.【答案】C【知識點】歐美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解析】【分析】依據題眼“債務危機”“高福利”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高福利環境下產生了諸多問題,但不能說明各國都面臨嚴重經濟困難,故B項錯誤,C正確;歐洲各國推行公民普遍享受福利政策,比較片面,故A項錯誤;超前消費是引發金融危機的原因,故D項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正確解讀材料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用排除法解決問題,難度適中。11.【答案】A【知識點】戰后的歐洲的聯合【解析】【分析】 經濟互助委員會屬于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組織,歐洲共同體是西歐資本主義國家組織,這兩個組織都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表現 ,故A項正確;當時經互會成員實行的是計劃經濟,排除 B 項;歐共體沖擊了兩極格局,排除 C 項;二者都隨著兩極格局的瓦解而消亡不符合史實,故排除D。故答案為A。【點評】 本題屬于教材基礎知識的考查,只要學生熟練掌握教材知識,即可回答好本題,難度較小。12.【答案】D【知識點】歐美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為了緩和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環境,英國憲章運動時期,迫使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開始推行社會保障制度,以使貧困人群和由于各種原因喪失勞動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社會保障,選項D正確;選項ABC與題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為D。【點評】 本題考查西方社會保障制度的影響。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可以緩和階級矛盾,創造一個有利于經濟發展的穩定的社會環境。13.【答案】D【知識點】戰后的歐洲的聯合【解析】【分析】根據所學解讀圖文材料可知,1950年,德法英意等歐洲國家的經濟實力與美國相比差距巨大,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歐洲主要國家決定走向聯合,D正確;面臨美蘇爭霸的威脅,戰后初期國家經濟蕭條,也都是歐洲走向聯合的原因,提高歐洲國家的國際地位,也是歐洲走向聯合的目的,但均與圖文材料反映的經濟對比不符,ABC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歐洲的聯合,考查學生識圖和理解材料的能力,難度適中。在學習中掌握歐洲走向聯合的相關內容,作答時結合材料即可。14.【答案】B【知識點】戰后日本的崛起【解析】【分析】 由“1870年,日本興辦了第一家報社。到1883年,全國報社增至199家,1890年更有716家之多。大批著作被翻譯出版,報紙、雜志如雨后春筍般興辦起來,它們廣泛介紹歐洲的工業文明,報道時事消息,使新思想新知識深入到民眾中”可以看出,新聞出版業興起在促進日本社會轉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B 符合題意;ACD 對材料理解錯誤,排除;故答案為 B 。【點評】 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15.【答案】C【知識點】戰后的歐洲的聯合;戰后日本的崛起【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20世紀50-70年代, 西歐、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共同原因有美國的援助和支持、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重視教育培養高素質的勞動人才,②③④正確,C符合題意;日本作為二戰的戰敗國,戰后由美國單獨占領,在美國的影響下,日本實行非軍事化改革,而西歐并沒有類似的情況,①不符合題意,排除含①的ABD。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戰后日本、西歐的發展。難度適中,掌握二戰后人日本崛起、西歐聯合的基本史實即可作答。16.【答案】(1)社會主義革命。蘇聯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強大的工業國。(2)法國。歐共體或歐盟。北約。(3)雅爾塔會議。德國分裂是冷戰的產物。(4)聯合國。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進程及結果;列寧與俄國的十月革命;雅爾塔會議與二戰勝利、性質及影響;美國的冷戰政策;德國的分裂與歐洲冷戰格局的形成;戰后的歐洲的聯合【解析】【分析】(1)性質:據所學可知,俄國十月革命是一場社會主義革命。變化:提取材料一關鍵信息“蘇聯1928—1937年間完成了兩個五年計劃,到1940年,蘇聯的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蘇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結合所學可知,蘇聯兩個五年計劃的完成,使蘇聯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強大的工業國。(2)戰勝國:據所學可知,一戰中協約國取得勝利,法國是協約國重要的成員國之一,故法國是戰勝國。合作共贏之路:提取材料二關鍵信息“經濟上推動著西歐各國逐步走上了合作共贏之路,法德關系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并結合所學可知,二戰結束后,隨著西歐經濟的發展,西歐國家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它們逐漸走上了聯合自強以提高國際地 位的道路,于1967年成立歐洲共同體,簡稱“歐共體”。1993年,大部分西歐國家在歐共體的基礎上組成了歐洲聯盟,大大加快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故材料二所述西歐的“合作共贏之路”指歐共體或歐盟的成立。軍事組織:據所學可知,1949年,美、英、法、等12個國家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簡稱“北約”,以對抗為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故材料二所述法、德加入的軍事組織是北約。(3)會議:據所學可知,1945年2 月,美、英、蘇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雅爾塔召開會議,會議決定徹底消滅德國法西斯主義,戰后德國由美、英、蘇等國實行分區占領。故對德國實行分區占領是在雅爾塔會議上提出的。關系:提取材料關鍵信息“冷戰開始后,德國問題便成為冷戰的焦點。美、英、法、蘇等國在各自的占領區內推行有利于本國的政策。德國逐漸分裂為兩個不同的經濟、政治實體”,結合所學知識,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10月,在蘇占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歐洲冷戰對峙的局面基本形成。可見,德國分裂是美蘇冷戰的產物。(4)組織:提取材料四關鍵信息“一些國家和地區內部長期以來抑而不發的深層矛盾不斷爆發等,必須依靠一個‘全球性組織’來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結合所學知識,聯合國是人類構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響最大的國際組織,故材料所述“全球性組織”是聯合國。首要宗旨:據所學可知,聯合國的首要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點評】 本題以四段文字材料為背景,考查十月革命的性質、蘇聯的兩個五年計劃、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歐盟、北約、雅爾塔會議、德國分裂與冷戰的關系、聯合國的建立等知識。17.【答案】(1)采用馬歇爾計劃的援助;采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制定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歐洲的聯合。影響: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促進歐洲國際地位的提高。(2)冷戰結束后,歐盟成立,歐洲的實力進一步增強,地位進一步提高,歐盟希望擺脫對美國的依賴,發出自己的聲音,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3)啟示:采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制定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等。【知識點】美國的冷戰政策;戰后的歐洲的聯合【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由圖一“北約”和“華約”的對峙圖;圖二 歐洲共同體成員國示意圖,可知圖料一反映出的是兩極格局,圖二是歐共體的形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在美蘇冷戰的影響下,歐洲形成了對峙的局面。但是西歐國家有共同的文化傳統和心理認同感,隨著經濟聯系日益密切和經濟發展的需要,為了與美蘇相抗衡,維護自身安全和提高國際地位的需要,為了緩和民族仇恨,西歐國家逐漸聯合為一個整體。因此二戰后,西歐憑借原有的工業基礎和馬歇爾計劃的援助,采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制定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加上歐洲的聯合,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促進歐洲國際地位的提高。(2)根據材料二“冷戰結束后,隨著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成為大多數國家的要求。各國致力于發展經濟,力爭增強經濟實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兩極格局也隨之瓦解,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日本、歐盟、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家和國家聯盟的發展;世界“一超多強”的多極化作為一種歷史趨勢。歐盟成立后,歐洲的實力進一步增強,地位進一步提高,歐盟希望擺脫對美國的依賴,發出自己的聲音,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力爭主導歐洲事務并分享世界領導權的歐洲聯盟、 決心恢復世界 強國地位的俄羅斯等歐洲國家“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西歐憑借原有的工業基礎和馬歇爾計劃的援助,采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制定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加上歐洲的聯合,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因此西歐的發展給我們的啟示是采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制定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等。【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北約和華約、馬歇爾計劃、歐洲一體化進程以及影響、歐盟的相關知識點。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