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1課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課標導航 課程標準 課標解讀了解字宋夏金元時期在經濟與社會方面的新變化。 1.搜集文獻材料和圖片,從“史料實證”角度認識遼宋夏金元時期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展。2.結合江南的開發和兩宋之際的戰亂環境,從“唯物史觀”角度認識遼宋夏金元時期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響3.結合遼宋夏金元時期科舉制和人身依附關系的發展,從“歷史解釋”認識當進社會的變化 。【讀教材、自主學習】知識點1 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1、農業(1)耕種制度:宋朝時一年兩熟的( )制在南方已經相當普及,有些地方一年三熟。(2)經濟結構:一些地區出現了固定種植某種經濟作物的農戶,對傳統自然經濟結構有一定突破。 {南方普遍種植茶樹和棉花}(3)邊疆開發:在遼夏金元統治下邊疆地區獲得進一步開發。2、手工業(1)制瓷業:①宋朝:出現了以五大名窯【 】為代表、風格各異的眾多特色瓷器。②元朝:出現新型彩繪瓷器( )和釉里紅。③宋元時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繼( )之后成為中華文明新的物質象征。(2)礦冶業:①煤的開采量很大,首都( )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②燃料的改進大大提高了金屬冶煉的產量和質量。(3)印刷業:是宋朝新興的手工業,有力地推動了文化的普及,進一步帶動了( )的發展。知識點2 商業和城市的繁榮1、商業的發展(1)特點:為( )服務成為商業的主流,基層市場蓬勃涌現{草市}(2)表現:①不僅官方設榷場進行互市交易,民間貿易也相當活躍{在邊境所設的互市市場,場內貿易由官吏主持} ②商品流通規模擴大,貨幣需求量劇增,北宋開始出現紙幣,元朝在全國范圍內將紙幣作為主幣發行③海外貿易繁榮,外貿稅收成為宋元國庫的重要財源。2、城市繁榮(1)北宋東京和南宋( )人口多時均超出百萬,市場活躍,交易頻繁,娛樂活動豐富多彩。(2)臨安到元朝時改稱( ),仍被稱為“世界最富麗名貴之城”。(3)元( )是當時北方最大的經濟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知識點3 經濟重心南移 南宋時最后完成1、表現(1) ( )中葉以來,南方的經濟實力漸漸越過北方 。(2)北宋在經濟上對南方依賴明顯,戶口分布( )的格局也已定型。(3)北宋滅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進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經濟重心地位。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倉。 {國家根本,仰給東南}(4)元朝的南北經濟差距繼續擴大,全國在部分人口和稅收集中在( )。2、影響:南方經濟發展帶動了文化的進步。北宋時,朝廷在科舉考試中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工。自南宋起,( )一帶尤其成為人才集中的地區。知識點4 社會的變化1、社會階層的流動性加快(1)隋唐時期,士族階層在政治上已經衰落,但門第觀念仍然十分流行。(2)宋朝科舉制度比唐朝更為完善,使大批出身于平民的( )進入政壇,官居高位,給政治增添了不少活力?!爸匚妮p武”的國策促進了宋代科舉制的發展。(3)人們的婚姻擇偶也發生了變化;以政治、經濟地位為重。2、租佃關系發展地主把部分或全部土地出租給農民耕種,以收取地租作為收益。宋朝無地農民通常與地主簽訂( ),租種土地,也較少受到契約關系以外的人身束縛。3、國家對社會的控制松弛(1)宋代朝廷對( )、典當基本不加干預。(2)對于百姓遷移住所、更換職業,以及日常生活標準,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為松弛。【本課小結】1個基礎:宋代農業的發展;6個繁榮:手工業,商業經濟,邊境貿易,對外貿易,城市,貨幣;1個轉移:經濟重心的南移;2個社會變化:社會階層流動加快,國家對社會控制放松;新課學習一、宋代婚姻現象舉偶材料一 據《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五十三》記載:薛居正子薛惟吉之嫠婦(即寡婦)柴氏,將攜資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張齊賢都爭著求取,后為張齊賢所得,向敏中為此記恨在心,串通薛居正孫違詔貿其居第,互相鬧得不可開交。材料二 結婚前要論聘禮:“富貴之家當備三金送之,則金釗、金鐲、金帔墜。若鋪席宅舍,或無金器,以銀鍍代之。——(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二十《嫁娶》篇材料一中,向敏中、張齊賢為什么爭著求取柴氏?兩則材料中宋代婚姻中存在什么現象?材料三 (唐文宗:809-840年)想把兩位公主嫁給當時的北方大姓士族卻遭到拒絕。文宗怒曰:“民間修婚姻,不計官品而尚閥閱,我家二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耶?”(崔、盧:唐代北方門閥士族)——(宋)歐陽修、宋祁等:《新唐書》卷一百七十二材料四 本朝貴人家選婿,于科場年,擇過?。ㄊ≡嚕┦咳?,不問陰陽吉兇及其家世,謂之“榜下捉婿”。......近歲,富商庸俗與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錢以餌士人,使之俯就,一婿之千余緡。——(宋)朱彧撰,李偉國點校:《萍洲可談》材料三中反映唐代婚姻看重什么?材料四反映了宋代婚姻中的什么現象?從材料三到材料四,婚姻觀念發生了什么變化?材料五 “……諸與奴娶良人女為妻者,徒一年半,離之……其奴自娶者亦如之。主不知情者,無罪;主若知情,杖一百。---《唐律疏議》卷十四《戶婚》材料六 南宋孝宗淳熙六年,池州娼女李妙,“郡為落籍,許自便,后鬻于染肆為妾”——宋代洪邁《夷堅志》支戊卷三《唐律疏議》中如何規定良人與賤人的婚姻的?從材料五到材料六,婚姻觀念發生了什么變化?探究宋代婚姻觀念變化的原因變化1:為什么“財婚”風尚盛行?變化2:為什么以“才”擇婿風行?變化3:為什么良賤不婚松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