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導學案 第16課 天朝的“傾斜”---通過近代大運河看《兩次鴉片戰爭》課標要求:1、分析鴉片戰爭的背景,認識鴉片戰爭爆發的必然性。2、梳理兩次鴉片戰爭的過程,分析理解兩次鴉片戰爭對中國的影響。3、歸納林則徐、魏源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分析理解其影響。新課講解覬覦天朝—析鴉片戰爭之因請同學們結合教材90頁-91頁內容和上面這個時間軸,完成下列表格。材料一:中國禁煙運動“給了我們一個戰爭的機會……可以使我們終于乘戰勝之余威,提出我們自己的條件,強迫中國接受。這種機會也許不會再來,是不可能輕易放過的。——摘編自《安得魯· 韓德森致拉本特函》材料二:在我們重新審視鴉片戰爭時,也很有必要將之放入現代歷史發展大潮的背景中進行考察。……如果不是英國,別的國家也會這么做,至于重點是鴉片、茶葉或其他什么商品,這只是歷史的巧合罷了。——摘編自費正清《中國:傳統與變遷》回答1.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2. 鴉片戰爭的借口:二.風雨天朝---歷鴉片戰爭之程1.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1842)2.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材料:英國人本以為“傾全國工廠的生產,也不夠供應中國一省的衣料”,而現實卻是“和中國開放貿易十年后”,“其消費能力竟不及荷蘭的一半”,“甚至落在巴西和土耳其之后。——摘編自1852年3月《密切爾報告書》思考: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目的:三.天朝夢碎---感鴉片戰爭之殤(一).思考:你認為鴉片戰爭中國失敗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一:彼之大炮,遠及十里內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連聲不斷,我放一炮后,須輾轉移.....是技不熟也。——摘編自林則徐《致姚椿、王柏心》 (1842)材料二:(大清帝國)不顧時勢,安于現狀,人為地隔絕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注定最后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摘編自馬克思《鴉片貿易史》(1858)材料三:失敗是由于武器的陳舊、政治的腐敗,還是社會的落后……應當說這三個東西是相互聯系的:因社會落后而政治腐敗,因政治腐敗而武器陳舊。——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1980年代)——摘編自茅海建巜近代的尺度-兩次鴉片戰爭的軍事與外交》客觀原因:主觀原因:3.根本原因:(二)兩次鴉片戰爭戰敗給中國帶來的影響?合作探究: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哪些權利是當時中國人爭不當爭所不當爭,放棄所不應當放棄的?(三).總結:兩次鴉片戰爭戰敗給中國帶來的影響?政治:經濟:外交:思想:社會:(四).有學之士---開眼看世界(1)代表:(2)主要觀點:材料一:《四洲志》和《海國圖志》出版后,對這兩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國人,而是日本人,他們將之稱為“不龜(皸)手藥”。日本幕府末期,不少人因為閱讀了這本書而走向了倒幕圖強之路。日本社會因炮聲震撼而驚醒,中國社會卻在炮聲中沉寂后又昏昏睡去。——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二:鴉片戰爭的失敗的根本理由是我們的落伍。可惜道光咸豐年間的人沒有領受軍事失敗的教訓,戰后與戰前完全一樣,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清咸豐年末,英法聯軍攻占了北京,然后有了少數人覺悟,知道非學西洋不可。所以我們說,中華民族喪失了二十年的寶貴光陰。——摘編自蔣廷黻《中國近代史》成效:四.百年回響--歷史的啟示啟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