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3 連通器【學習目標】1.知道連通器中水面相平的原因。2.了解船閘的工作原理。3.提高學生利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難點】重點:連通器的特點和應用。難點:從實踐生活中找到連通器的應用。【教學方法】實驗法、講授法。【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教師展示兩個壺的圖片。 甲 乙觀察圖甲所示的茶壺,它的結構有什么特點?在壺蓋上為什么要留有一個小孔?茶壺的壺嘴與壺身的高度有什么關系?圖乙所示的茶壺在設計上有什么問題?像茶壺這樣上部開口、底部連通的容器叫做連通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連通器。二、新課講授:(一)連通器教師出示連通器。學生觀察連通器的結構,說出連通器的定義,認真思考連通器的特點和原理。演示實驗:連通器的特點用橡皮管把兩根玻璃管連通起來,固定在鐵架臺上.先用夾子夾住橡皮管,向一根玻璃管里注入紅墨水.然后緩慢松開夾子,水會從這根管流向另一根管,直到兩根管里的水面相平.把另一根管升高、下降或傾斜,觀察到兩根管里的水不再流動時,水面總相平。學生通過實驗認識連通器的特點:靜止在連通器內的同一種液體,各部分直接與大氣接觸的液面總是保持在同一高度。教師推導:連通器內的液面為什么總是相平的?在連通器中兩容器連通的部分取一塊很薄的“液片”AB,AB受到左邊液體對它的壓力F左和右邊液體對它的壓力F右,AB處于平衡狀態,根據二力平衡的關系知,F左=F右。根據壓力和壓強的關系有p左S左=p右S右。由于AB是薄片,有S左=S右,故p左=p右,由此可以看出,液體不流動時,連通器中各液體對連通器管內薄片產生的壓強相等。又根據p=ρgh有ρ左gh左=ρ右gh右,當ρ左=ρ右時,則有h左=h右,即同一種液體不流動時液面相平。學生討論交流歸納連通器的原理:連通器中兩邊液體靜止時,兩邊液體產生的壓強相等。【對點訓練】在裝修房屋時,工人師傅常用一根足夠長的透明塑料軟管,里面灌入適量的水(水中無氣泡),兩人各持管的一端靠在墻面的不同地方,當水靜止時,在與水面相平的位置作標記。這樣做利用了________原理,目的是保證兩點在________。【答案】連通器 同一水平面上(二)連通器的應用教師提問:除了剛才提到的茶壺,連通器在平時的生產、生活中有哪些應用呢?學生回答后,教師出示圖片。排水管的U形“反水彎”是一個連通器鍋爐和外面的水位計組成連通器學生討論交流這些生活中常見的連通器它們各有什么功能?它們是怎樣利用連通器的特點來實現自己的功能的?教師出示圖片: (1) (2)教師講解:圖(1)是水塔的供水系統:水塔和自來水管道構成連通器,水塔中水位比水龍頭處高,打開水龍頭時由于水位要保持相平水便從水龍頭處流出。圖(2)是牲畜自動飲水器:兩水槽構成連通器,水位不相平時水就能流動,始終使喂水槽有水。教師提出: 其實,連通器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應用,那就是船閘。出示船閘的工作示意圖,由學生結合教材P37“科學世界”的內容自行分析。 甲 乙 丙 丁結合圖示,引導學生分別說明船從上游駛往下游和下游駛往上游時各閥門、閘門的啟閉程序,說明哪個階段、船閘的哪些部分組成了連通器。學生思考,討論后回答:甲圖:關閉下游閥門B,打開上游閥門A,閘室和上游水道構成了一個連通器。乙圖:閘室水面上升到和上游水面相平后,打開上游閘門C,船駛入閘室。丙圖:關閉上游閘門C和閥門A,打開下游閥門B,閘室和下游水道構成了一個連通器。丁圖:閘室水面下降到跟下游水面相平后,打開下游閘門D,船駛向下游。教師介紹:我國三峽工程是舉世矚目的跨世紀工程,三峽船閘總長1 621 m,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閘,三峽船閘的閘門有3 m厚,不愧是“天下第一門”。三峽攔河壩三、課堂練習:1.連通器在日常生活、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如圖所示的事例中利用連通器原理的是( )①過路涵洞 ②攔河大壩③洗手間下水管 ④船閘A.①② B.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下列設備沒有利用連通器原理的是( )3.如圖所示的裝置中,兩端開口的U形管裝有一定量的水,將A管向右傾斜,穩定后A管中的水面將( )A.高于B管中的水面B.低于B管中的水面C.與B管水面相平D.以上三種情況均有可能【答案】1.C 2.C 3.C四、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體會和經驗?1.連通器的特點;2.連通器的原理;3.連通器的應用。五、作業布置:完成配套課后練習。【板書設計】連通器1.定義:上端開口、下端連通的容器叫連通器2.特點:相同的液體、不流動時,液面高度相同3.原理:連通器兩邊液體靜止時,兩邊液體產生的壓強相等4.應用:水壺、排水管的U形反水彎、鍋爐水位計【課后反思】本節課在理論推導過程中應給學生多一點時間,充分讓學生進行展示;講述過程中語速不要太快,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從學生的興趣和已有的更貼近的感知水平出發,設計更合理的教學環節,在教授過程中進一步完善“自主高效,多維互動”的開放式創新性課堂教學體系;使師生的合作學習更默契。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